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扶贫帮困机制

扶贫帮困机制

发布时间: 2020-12-01 01:48:48

『壹』 如何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真扶贫”,首先要提高认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十八大确定的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组织、更坚忍的毅力,切实把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贫困地区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从另一方面讲,扶贫工作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民心工程,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传递给贫困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扶贫帮困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真扶贫”,必须以良好的作风来保证。扶贫工作投资大、耗时长、见效慢,既是一场攻坚战,也一场持久战。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客观规律,着眼长远发展,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循序渐进推进扶贫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使各项工作都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
“扶真贫”,必须准确甄别扶贫对象。当前,一些扶贫领域的怪相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在要政绩的时候争戴“富帽”、要利益的时候又争戴“穷帽”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见。在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上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名单是由村干部甚至乡镇干部上报的,上级政府很难进行鉴别,存在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不少真正的贫困户和低保户被排除在外。因此,必须按照中央《意见》要求,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制定重点县退出的正向激励措施,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让“减贫摘帽”代替“哭穷戴帽”。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真扶贫”,必须找对路子,精准扶贫。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靠的是内生动力。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结合扶贫开发总体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帮扶思路,按照“扶资与扶志、输血与造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扶贫对象的主动性,挖掘贫困地区的潜能和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后续发展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细致地制定扶贫措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改革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准确投放扶贫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要把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考虑,长远谋划,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扶持到人”的思路,综合运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指导、协调和帮助帮扶对象找准产业、落实项目,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贰』 扶贫帮扶力量有哪方面

一、注重培育“造血”机制。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符合各村资源特点、符合产业导向的帮扶项目。在当地培养和集聚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保障薄弱...

『叁』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一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那么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笔者作为一名党务干部、党员的“家”人,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完善党内激励机制,催生“人人争上游、人人当先锋”的良好局面
怎样才能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这面“镜子”更好地折射出良好发展的光辉?如何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发挥得更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应从建立干部榜样机制、政治激励机制、绿色服务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上着眼,不断激发党员的活力。
一建立干部榜样机制,发挥表率作用,增强干部使命感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干部带了头,工人有劲头”。事实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工作,干部带头作用就是对党员激励。因此,建立党内激励机制必须建立干部榜样机制,发挥干部的榜样作用。一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做争优创优的表率和勤于学习的楷模,成为员工利益的代表;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不断提高工作开拓创新的能力,经受住复杂局面和问题的考验,以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群众利益为重,团结带领党员、员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三是密切联系群众,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四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在党员和员工中树立良好形象;五是把党内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实践与领导班子和干部的业绩挂起钩来,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时,考核其领导班子带领下的各级党组织推动“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锋”的良好局面的形成,用确定的任务和指标,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奖惩,为党内激励机制的良性运转,创造优良环境。
二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党员的进取感
一是从学习培训入手,提高党员素质。各级党组织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党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知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党员学习制度,确保广大党员及时、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二是从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入手,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双向承诺”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围绕自身工作实际,向所辖党组织和员工群众作出“双向”承诺,并将承诺装帖上墙,随时接受党组织和员工群众的监督,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营造“有事找党员”的浓厚氛围。三是从着眼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入手,开展“亮身份、作表彰、当先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让党员全部亮出身份,有位、有为地履行职责,在无职党员中建立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促使无职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使命感。四是从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入手,实施“三培两推”工程。“三培两推”就是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能手,把生产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技术能手培养成区队长和企业管理人员。把党员生产技术能手推荐任班组长、工区(车间)干部,把优秀企业中层管理党员干部推荐到企业决策层,增强党员的进取意识。
三建立绿色服务机制,高看党员一眼,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一是开通“党员绿色服务通道”。在各矿(厂)设立党员服务中心,由各矿(厂)党总支班子成员、组织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解答党员提出的疑难问题和“烦心事”、“棘手事”,为党员说话办事开通直通车;二是在区队(车间)党支部设立“谈心室”。由党支部书记担当谈心人,在党员表现好时给予鼓励,在党员落后时给予激励,在党员出现错误时给予勉励。有效彰显基层党组织高看党员一眼的服务机制;三是建立“党员评比表彰机制”。基层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对每位党员当月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对先进党员进行表扬,对“落后”党员进行鞭策,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落后困境。同时,在每年的“七一”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评比表彰,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四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以流动党支部为纽带,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建立权益保障机制,落实党员“四权”,增强党员的责任感
一是实行大事党内通报制,保障党员知情权。以支部为单位,在每月召开的党员大会上,对涉及企业、集体、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情况通报,让每一名党员都享有充分的大事知情权;二是实行党员“首议制”,保障党员的表达权。在遇重大事项及员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拿意见、作决策时,遵循“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先由党代会、党员大会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再由企业党委、行政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有效保障党员的优先表达权;三是推进民主议政制,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各矿(厂)每月固定一天的时间为党员“民主议政日”,让党员参与民主议政,增强基层党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和热情;四是推行党务公开制,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在推行企务、矿务、厂务和区务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矿(厂)、区队(车间)三级党组织党务公开制度,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让党员享有更多的监督权。
二、完善党内关怀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党内和谐局面的形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多地关爱党员,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是推动党内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要完善党内关怀机制,坚持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怀厚爱党员。
一思想关怀
1、建立健全党内谈心制度,广泛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谈心交心活动,掌握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联系、交流与活动之中。谈心以“面对面谈心”、“一对一谈心”为主,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每年至少谈心2次以上,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与党支部党员谈心一次以上。基层党支部对党员要坚持“六个必谈”,即: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通过谈心达到加强了解、沟通思想、增进团结的目的。
2、建立健全探访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定期派人到党员家中探访,了解党员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帮助党员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思想疙瘩。建立“五必访”制度,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时必访;提职、降职或免职时必访;党员无故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必访。
3、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党员定期慰问制度。在每年的“七一”期间和春节前后,各单位对老党员、长期患病的党员、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集中进行走访慰问。对下岗失业人员中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所在党组织每年至少走访慰问一次。走访时,要向党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二工作关怀
1、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专题培训制度,使党员经常接受理论、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各级党组织每月至少组织党员开展2次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并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适当增加相关培训内容,调动党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
2、实施表彰奖励措施。全面掌握党员的工作绩效,营造创先争优的竞争条件和环境,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
3、加强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建设。完善离退休职工党支部组织设置,落实工作职责,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主动关爱老党员的身体,定期组织老年党员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三生活关怀
贫困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企业员工,他们应该得到企业和组织的关爱。作为党员,他们还应该得到组织和同志们的一份关心和温暖。特别是对那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无私奉献青春和汗水,现在又遇到困难的党员,要更加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完善党内帮扶机制,实施“党内温暖工程”,整体推进党内互助帮扶工作
对新洛公司而言,由于企业改制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还有部分党员处于贫困状态,制约了党员模范表率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注重党员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给予党员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
1、开展“三个行动”,搭建党内帮扶平台。一是在企业党委、各矿(厂)党总支建立困难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库。对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困难状况及原因、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细化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困难党员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制发《困难党员帮扶统计表》,由各基层党组织每半年将基本信息逐级报送上级党委组织部,做到党员情况有记录、平时党员有联系;二是在企业设立扶贫基金。采取“富裕党员捐一点、留用党费拔一点、企业补贴一点”三结合的方式,主要用于党员急待解决的资金困难问题,如子女升学、家人患病住院等,把分散、零星、随机的慰问帮扶常态化和规范化;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就业帮扶机制。对困难党员子女未就业的,通过技能培训安排就业,扩大经济来源,渡过难关。
2、建立四项制度,健全帮扶机制。一是建立50年以上党龄特(贫)困党员每月定补制度。分别制定适当的定补标准,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二是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实施“2115”工程。即:企业主要党政领导干部每人帮扶2户贫困党员户,其余领导干部每人帮扶1户贫困党员户;机关部门负责人帮扶1户以上贫困党员户;各单位党总支(支部)书记抓好5户党员脱贫示范户。三是建立特(贫)困党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纳入低保对象的特(贫)困党员,经过评议、评审、核查、公示无异疑后纳入低保对象;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对家中因受旱灾、火灾和遇突发事件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及时走访慰问,并利用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定期到困难党员家庭进行走访慰问。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党内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是要坚持激发内部动力与外部帮扶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经常性帮扶与集中性帮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真正重视关怀、爱护基层党员,帮扶困难党员,推动“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的党内和谐建设新机制,形成党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活泼和谐新局面,也使包括困难党员在内的所有党员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模范作用,为企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增添活力。

(作者单位:丰城矿务局新洛公司党委)

『肆』 对帮扶解困工作的几点思考该怎么写(急!!!!)

下面这个,结合自己的情况改一下,就OK了

徐红林:关于我县扶贫开发的思考

--------------------------------------------------------------------------------

时间:2005-10-13 16:43:00 来源:三农中国 作者:徐红林 阅读359次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县委、政府按照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12346”战略发展思路,突出扶贫开发这个重点,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抢抓机遇,打好扶贫攻坚战,对于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县扶贫开发现状
我县有农业人口84.5万人,山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5.7%,是一个集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年来,县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扶贫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全力抓好整村推进、安居工程、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小额信贷等重点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认真实施退耕还林、乡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等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县委、政府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入手,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有力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2004年底,全县23个乡(镇)的361个村委会中,通电的村351个,占97.2%;通邮的村361个,占100%;通电话的村253个,占70.1%;通公路的村355个,占98.3%;通水的村278个,占77%;通有线电视的村191个,占52.9%,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内部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和牧业为主转变,种植业结构由以粮食作物为主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全面发展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由单纯依靠农业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整体实力。
(三)贫困面进一步缩小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贫困程度逐步缓解,贫困面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50元增至2004年的1302元,净增252元,增长24%;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64.3万减至2004年的51万,净减少13.3万人,减少了20.7%。
(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工作力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关爱女孩行动”试点等工作,使贫困地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群众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二、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尽管我县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扶贫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难度大
目前我县的贫困人口数量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贫困人口的基数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且大多生活在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脱贫致富的难度很大。截止2004年底,我县贫困人口仍有51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5.7%。
(二)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差
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差,脱贫致富本领欠缺,部分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思进取,宁可苦熬,不愿苦干。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市场意识差,经营粗放,种植结构单一,养殖业未形成规模,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三)抵御灾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 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
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部分群众虽然目前解决了温饱,但因脱贫标准不高,基础不牢,“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收入很不稳定,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
(四)扶贫方式有限,工作时效性差
在扶贫工作中,由于受资金、技术、项目、时间等制约,扶贫的方式不多,加之,部分机关、干部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充分,作风不够深入,调查研究少,帮扶思路不宽,在帮扶方式上局限于捐款捐物、争项目,而忽视对贫困人口自身素质的提高、致富本领的传授及项目的后续管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扶贫工作时效性差,难以长期脱贫。
三、我县扶贫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一)着力抓好项目扶贫,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项目作为发展的要素,涵盖面广,后劲强,始终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抓手”,因此,要着力抓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小额信贷、易地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的实施,把抓项目作为抓扶贫、求发展的具体举措,以项目带动聚集生产要素,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的整体实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一是着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后劲,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奠定良好基础。在实施整村推进中,各贫困村要按照“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三改(改厕、改厩、改灶)、两建(建沼气池、建庭院经济)、两结合(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一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模式实施整村推进,把“三村四化”建设内容融入整村推进中,重点解决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改水、改路、改厕、改厩、改房的“五通五改”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为其脱贫致富、防止返贫创造条件。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水平。要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其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之间的对接,签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责任状,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带动农户脱贫。同时,要把产业扶贫列为整村推进的重要内容,实现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的对接,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水平。
(二)着力抓好教育、科技、卫生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发展的技术和本领。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争取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深入分析本地情况,找准发展项目,完善发展思路,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自身力量,开发当地资源,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二是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富裕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把贫困地区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掌握实用技术,力争每户有一位科技“明白人”,同时,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加大卫生扶贫力度。要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为重点,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抓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卫生人员素质,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不断增强群众体质。五是扎实抓好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进一步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要按照 “政府引导、能人带动、跟踪管理、全程服务”的总体思路和“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始终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之一,精心组织,加强对以农村中青年农民为主体,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的劳务技能培训。同时,拓宽就业渠道,抓好劳动力转移,强化跟踪管理服务,确保贫困人口通过培训长一技,输得出,干得稳,能致富,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
(三)着力抓好挂钩扶贫和全社会参与扶贫,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要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劳务输出、科技培训、资源开发、兴办龙头企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挂钩帮扶和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各帮扶部门要切实做到心到、身到、力到,结合部门优势,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帮扶村,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好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目标,签订帮扶责任书,并加强督导,认真考核,严格奖惩,做到“人员、资金、项目、措施”四到位,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多做贡献。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关注贫困人群,积极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快扶贫方式由单纯捐物捐款向扶贫扶智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增强扶贫的长效性。
(四)着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切实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要以扶贫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切实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做到扶贫任务纵向分解到村组,横向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二是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其四种能力(即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法行政、团结干事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动员社会力量、争取各方支持、调动全社会参与扶贫济困的能力;提高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能力;提高组织编制实施规划、项目资金管理能力),不断开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三是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贫困村为重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强脱贫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扶贫工作关键在于落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虚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会泽县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会发[2005]9号)精神,切实转变作风,树立为民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因地制宜探索脱贫路子,富有成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五是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新机制。在扶贫开发实践中既要抓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又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如我县在实施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中,积极创新思路,实施“周转畜”扶贫,使扶贫资金一次性投入,滚动发展、持续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六是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切实解决重计划、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问题。县扶贫办要与各乡(镇)扶贫办签订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责任状,明确各乡(镇)扶贫办职责,一方面要抓住我县被确定为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的机遇,积极探索和完善信贷扶贫新机制,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实行扶贫项目资金报帐制管理、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把扶贫资金投向关,杜绝小额信贷投放“累大户”现象,严防扶贫资金被滞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把扶贫项目的建材质量、施工管理、项目验收和后续管理关,确保扶贫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伍』 扶贫123联动帮扶机制是什么

扶贫123联动帮扶机制,
是落实 123 扶贫驻村工作机制,
在以往干部驻村扶贫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了123(一联、双帮、三治)扶贫驻村的工作机制。

『陆』 “五位一体”帮扶机制 具体是什么

“五位一体”帮扶机制是指政策落实、医疗救助、生活救助、住房救助以及节日慰问“五位一体”长效帮扶机制,帮助困难劳模解决实际困难。

『柒』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不是每户多少钱,而是享受措施,比如教育雨露计划每户3000,健康扶贫351,180,产业扶贫按照特色种养的不同种类补助,光伏扶贫每年3000等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