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csa内控

csa内控

发布时间: 2020-12-01 01:36:06

『壹』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哪些

内部控制评价方式,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解决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的问题。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全面评价和风险导向评价两种方式。 ◎详细全面评价。详细全面评价,就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然后,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显然,详细全面评价是一种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企业最初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或日常的评价中应用较多,主要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和符合性测试,对企业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报告中的建议也是“审核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粒不差”。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从控制到风险,即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比较适合用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保持,而对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恰当,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结论不可靠性等不足。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评价内部控制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标准本身是一个通用的框架,更多地关注内部控制的“What and Why”,尽管这些框架或标准提供了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但不够细致,不足以说明如何完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风险导向评价。风险导向评价,就是以风险为导向,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识别和确定组织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应对相关目标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评价现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种方式是从风险到控制,即从内部控制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到内部控制,充分体现了“自上而下,风险基础”的理念。“自上而下”方法由评估组织整体层级的控制开始,然后到具体作业层级控制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从财务报表整体开始,然后到账户、披露;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然后到活动层面的控制。“风险基础”主要体现在:以评估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为起点;关注重要的财务报告和披露风险与问题;仅评价充分应对风险的控制;证据的获取和场所的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价结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是风险基础的,判断有效与否是根据内部控制是否相当可能没有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风险导向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特定的情况,避免与内部控制框架的简单核对,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及灵活性;关注最重要的风险,提高了评价的成本效益和效率。不过这种方式与详细全面评价根据一个确定的框架来评价相比需要更高程度的专业判断。 风险导向评价是一种现代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要求评价人员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把评价的起点放在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识别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特别需要指出,评价内部控制并非为了控制本身,而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下列问题:与控制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控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种控制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有益?是否存在重复控制?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控制的效果是否影响管理当局决策?风险为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大多采用内部控制自评(CSA)、内部控制矩阵法、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评估。 从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都趋向于采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共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2007年分别发布的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南(SEC,2007)和内部控制审计准则(PCAOB,2007)都采用了这一方式,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年度评价也采用了风险导向评价方式。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重视风险的方法,即着眼于与财务报告相关重要虚假记载相联系的风险,对业务流程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具体策略:运用自上而下的风险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区分为“重要缺陷”和“缺陷”两类;不采用直接业务报告的做法;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一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一并编制等。在我国拟在建立以风险防范和增加价值为评价导向、以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核心评价内容、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评估标尺的内控自我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贰』 急!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案例

内部控制评价方式,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解决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的问题。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全面评价和风险导向评价两种方式。
◎详细全面评价。
详细全面评价,就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然后,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显然,详细全面评价是一种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企业最初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或日常的评价中应用较多,主要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和符合性测试,对企业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报告中的建议也是“审核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粒不差”。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从控制到风险,即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比较适合用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保持,而对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恰当,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结论不可靠性等不足。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评价内部控制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标准本身是一个通用的框架,更多地关注内部控制的“What and Why”,尽管这些框架或标准提供了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但不够细致,不足以说明如何完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风险导向评价。
风险导向评价,就是以风险为导向,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识别和确定组织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应对相关目标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评价现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种方式是从风险到控制,即从内部控制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到内部控制,充分体现了“自上而下,风险基础”的理念。“自上而下”方法由评估组织整体层级的控制开始,然后到具体作业层级控制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从财务报表整体开始,然后到账户、披露;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然后到活动层面的控制。“风险基础”主要体现在:以评估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为起点;关注重要的财务报告和披露风险与问题;仅评价充分应对风险的控制;证据的获取和场所的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价结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是风险基础的,判断有效与否是根据内部控制是否相当可能没有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风险导向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特定的情况,避免与内部控制框架的简单核对,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及灵活性;关注最重要的风险,提高了评价的成本效益和效率。不过这种方式与详细全面评价根据一个确定的框架来评价相比需要更高程度的专业判断。 风险导向评价是一种现代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要求评价人员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把评价的起点放在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识别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特别需要指出,评价内部控制并非为了控制本身,而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下列问题:与控制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控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种控制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有益?是否存在重复控制?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控制的效果是否影响管理当局决策?风险为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大多采用内部控制自评(CSA)、内部控制矩阵法、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评估。 从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都趋向于采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共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2007年分别发布的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南(SEC,2007)和内部控制审计准则(PCAOB,2007)都采用了这一方式,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年度评价也采用了风险导向评价方式。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重视风险的方法,即着眼于与财务报告相关重要虚假记载相联系的风险,对业务流程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具体策略:运用自上而下的风险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区分为“重要缺陷”和“缺陷”两类;不采用直接业务报告的做法;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一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一并编制等。在我国拟在建立以风险防范和增加价值为评价导向、以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核心评价内容、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评估标尺的内控自我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叁』 简述如何理解评价内部控制的风险水平

内部控制评价方式,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解决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的问题。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全面评价和风险导向评价两种方式。 ◎详细全面评价。详细全面评价,就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然后,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显然,详细全面评价是一种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企业最初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或日常的评价中应用较多,主要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和符合性测试,对企业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报告中的建议也是“审核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粒不差”。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从控制到风险,即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比较适合用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保持,而对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恰当,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结论不可靠性等不足。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评价内部控制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标准本身是一个通用的框架,更多地关注内部控制的“What and Why”,尽管这些框架或标准提供了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但不够细致,不足以说明如何完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风险导向评价。风险导向评价,就是以风险为导向,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识别和确定组织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应对相关目标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评价现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种方式是从风险到控制,即从内部控制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到内部控制,充分体现了“自上而下,风险基础”的理念。“自上而下”方法由评估组织整体层级的控制开始,然后到具体作业层级控制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从财务报表整体开始,然后到账户、披露;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然后到活动层面的控制。“风险基础”主要体现在:以评估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为起点;关注重要的财务报告和披露风险与问题;仅评价充分应对风险的控制;证据的获取和场所的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价结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是风险基础的,判断有效与否是根据内部控制是否相当可能没有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风险导向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特定的情况,避免与内部控制框架的简单核对,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及灵活性;关注最重要的风险,提高了评价的成本效益和效率。不过这种方式与详细全面评价根据一个确定的框架来评价相比需要更高程度的专业判断。 风险导向评价是一种现代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要求评价人员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把评价的起点放在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识别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特别需要指出,评价内部控制并非为了控制本身,而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下列问题:与控制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控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种控制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有益?是否存在重复控制?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控制的效果是否影响管理当局决策?风险为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大多采用内部控制自评(CSA)、内部控制矩阵法、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评估。 从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都趋向于采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共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2007年分别发布的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南(SEC,2007)和内部控制审计准则(PCAOB,2007)都采用了这一方式,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年度评价也采用了风险导向评价方式。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重视风险的方法,即着眼于与财务报告相关重要虚假记载相联系的风险,对业务流程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具体策略:运用自上而下的风险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区分为“重要缺陷”和“缺陷”两类;不采用直接业务报告的做法;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一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一并编制等。在我国拟在建立以风险防范和增加价值为评价导向、以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核心评价内容、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评估标尺的内控自我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肆』 控制自我评估的CSA的产生

CSA最早在1987年由加拿大海湾公司(Gulf Canada)首次提出。促成该公司实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1)一项法庭判决要求该公司报告内部控制;(2)传统审计程序在解决油和气的计量问题方面碰到了困难。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决定召开引导会议(facilitated meeting)来说明双方的问题。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是一种比一对一审计访谈更为有效的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之中,该组织不断使用 CSA来评价和改进它的内部控制系统。
虽然CSA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其最主要的发展是在90年代,特别是在1992年COSO报告公布之后。COSO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自上而下财务模式的平面结构发展为更具弹性的企业整体模式的立体框架。此后,一些国家发布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均以COSO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也是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传统的内控评价方法只能用来评价诸如财务报告,资产与记录的接触、使用与传递,授权授信,岗位分离,数据处理与信息传递等的“硬控制”。在新的内部控制模式下,迫切需要评价包括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职业道德,诚实品质,胜任能力,风险评估等的“软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既可以用来评价传统的硬控制,又可以用来评价非正式控制即软控制的机制,CSA得到了普遍的信赖。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其他组织已经或正在实施一些成功的CSA计划。例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加拿大存款保险公司(CDIC)要求美加金融机构据以评价内部控制。世界银行专门出版了一本有关CSA实施经验的书。为了适应这种潮流,安永、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各自开发了CSA实施软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专门成立了CSA中心。可以说,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一股CSA热。

『伍』 CIA证书有没有用中国认可度怎么样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Internal Auditor)简称CIA,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惟一公认的职业资格。


CIA资格考试方式为分科闭卷笔试。我国的考试语种包括中文、英文,在同一考试年度里不能两种语种混用。考试共分4个部分,考试科目包括《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与信息技术》、《审计环境》。其中第4部分《审计环境》部分考生(符合条件)可以免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命题,第四部分由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命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统一阅卷。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包括了职业标准、道德准则、证书项目三个要素。《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内部审计师协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职责说明》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会员管理的重要制度规定,它为我们提供了从事内部审计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内部审计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导和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绳,也是CIA考试中《内部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技术》两科目的考试重点。参加CIA资格考试除了要熟练掌握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实务标准与道德准则的思想精髓之外,还要了解掌握审计抽样、舞弊审计、风险评估、内控自我评估(CSA)等先进的审计理论。


CIA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全球约有4万人已获得了CIA资格,获得该项认证意味着内审原理和实务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在我国组织CIA考试,对社会而言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我国的现代科学管理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使之取得与国外同行在同一层次上对话的资格;对我国的内审人员而言,参加CIA资格考试,有利于促进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显现出来,向国际同行证明我们的实力;也有利于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地位。


CIA资格需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组织的考试取得。组织CIA资格考试的IIA,是世界范围的内部审计师组织。该协会1941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开发署享有顾问地位,是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常任观察员,是国际政府财政管理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协会现有近200个分会,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部审计学会于1987年加入该协会,成为国家分会。


IIA自1974年起在全球指定地点举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给考试合格者颁发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授予“注册内部审计师”称号。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项考试。考试语种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和新开辟的中国汉语等。1998年中国内审协会与IIA签订协议,将IIA在国际上举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引入中国,并取得成功。


IIA还举办一些其他资格证书考试,如,为首席审计执行官(CAE)专门设立的CIA测试,还有三种特长考试。IIA总部为首席审计执行官(CAE)专门设立的CIA测试项目,为合格的CAE提供参加CIA考试的机会,CAE们的考试以自己选择考试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在正常的五月和十一月考试之外的时间进行。IIA将指派人员进行监考。而三种特长证书考试,即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认证(CCSA)、注册政府审计专家(CGAP)、注册金融服务审计师(CFSA)是来帮助那些有别于CIA的其他专长需要者。在2003年5月,有24个国家分会举办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认证(CCSA)考试。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分会已向IIA总部表明有兴趣举办CGAP和CFSA的考试。但迄今为止,三种特长证书考试都用英语进行,没有翻译成其他语种。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陆』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信息化当前企业信息化应用正逐步深入,财务管理软件、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等应用日益广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控制要点发生相应的改变,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人员越来越依赖于管理信息平台经营和控制企业,电子商务也成为企业进行全球贸易经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拟探讨信息化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为适应变化内部控制应进行的改变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一、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五部委对上市企业提出规范管理的明确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 (1)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与效率; (2)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堵塞企业内部管理漏洞,确保企业生产、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及依据; (3)使企业自觉遵循国家、地方相关法令、法规,预防、控制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 按照国际权威美国COSO委员会定义,企业内部控制包括5个要素: (1)控制环境 影响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2)风险评估 在市场日趋激烈竞争中,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分析、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3)控制活动 确保企业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分离、监管、业务记录、接触控制和独立稽核。 (4)信息和沟通 企业必须保证员工能够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 (5)监督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企业信息化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在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构建系统、严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现代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管理法则,也是企业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二、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1 主要体现方面 一企业信息化应用增加了企业决策者的管理幅度,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优化、固化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 (1)企业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及整理方式,数据及时、准确、真实性大大提高,为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2)企业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信息的沟通、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信息的集成性,企业内部控制由传统控制转向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主要体现在: (1)控制目标,由“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变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价值增值”; (2)控制内容,由“资金或资本会计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为“企业价值链系统及网络的多维控制”; (3)控制方式,由“只限于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适时控制”变为“实时控制”; (4)控制信息,由“以货币价值量的控制”发展为“利用时间量、实物量和货币量的信息控制”; (5)控制属性,由静态控制拓展为动态控制,由局部控制转向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
2.2 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 (1)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决策者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为正确制定战略、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价等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规范、固化了业务流程,系统控制降低了人员疏漏或舞弊的风险;同时信息存储高度集中,系统失灵、崩溃和数据窃取等风险增加,需建立良好的IT 治理机制,防范灾难和减少灾难发生时的损失。 (3)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①控制活动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节点控制进行设置,业务控制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业务控制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 ②业务授权由信息系统完成,但授权过程不明显,控制的失效往往在发生损失后才被察觉。应关注、检查系统授权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③业务职责分离、监管及独立稽核仍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应建立规范的审批工作流程; ④信息化环境下,业务记录不再是书面的签章、编码、交叉索引等,而是通过登录密码、操作日志等技术手段进行业务记录,其有效性受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⑤信息化环境下,对于信息资产的接触控制,由于网络的远程接入性,应当通过防火墙、操作员权限设置、登录密码安全策略、信息系统审计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实现。 (4)对信息和沟通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利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顺利履行其职责。当然,也要警惕信息过量及借助高速信息处理能力造假的问题。 (5)对监督的影响 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督,从而提高监督效果和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过程所进行的监督,应当成为监督的重点。企业应运用CSA做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信息化应服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要站在企业治理的高度,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信息化战略,从战略投资、企业管理变革的角度,降低企业信息化风险。帮助企业管理层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和信息化整合为中心,针对不同业务发展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制定并执行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战略。 3.2 加强信息系统控制及审计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是信息系统控制最重要的执行者之一,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操作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独立审查和监督,保证信息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 (2)评价企业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以确保其充分支持企业的运营目标。 (3)对逻辑、环境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能支持企业保护信息资产的需要,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4)评价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这些计划保证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使企业持续处理业务。 (5)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满足企业的业务目标。 (6)评估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企业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 3.3 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和固化 企业信息化系统,蕴含了先进管理思想,但其业务流程仍然保持手工环境下的状态,必然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冲突,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现低效率,而且会形成内部控制的弱点和许多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合理配置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信息化环境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但要熟悉业务,还要掌握软件系统的操作。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防止掌握企业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 3.5 重在执行 企业管理效率取决于管理流程的规范、业务流程的畅通以及信息上传下达的及时准确,企业内部控制、ISO9001、TQM等管理体系,无不强调的是过程控制,一切由数据说话。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数据。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管理、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而信息化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信息及时、准确,量化考核做到公正、客观,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下去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有效执行是关键。

『柒』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一)传统的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方法
传统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方法主要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机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完成所指派职责时的执行效果。其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所遵循的逻辑顺序是“控制→风险→评价控制目的是否实现”,可见,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反馈,在确认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之后,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增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这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滞后的方法,而不是“未雨绸缪”预防式的方法,这些方法无法根据企业目标考察风险,也未能根据风险安排相应的措施以控制风险,因此,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现代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现代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遵循的逻辑顺序是“目标→风险→控制”,同时将根据企业风险评估调整审计战略,确定审计重点,紧密关注高风险的领域,以提供更相关、更符合管理层和董事会需求的确证信息,从而保证要素投入主体的利益。基于此,以下介绍几种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方法。
1.标杆比较法
标杆比较法(benchmark)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a1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美国ALLTEL公司运用了此种办法进行内部控制)它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或确认自身所在行业的a1实务。
其次,了解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实际情况并将其与a1实务进行对比,用定量或定性方式评估差距。
2.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Risk and Control Matrix,RCM)是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经营目标、风险与控制之间的联系,为确保审计建议能针对重要的风险而建立的一张工作表,如表2。
风险控制矩阵是差距分析和审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文档。RCM为公司相关的风险、需要达到的控制及当前控制状态等提供了一个控制范例。
3.控制自我评价法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ontrol Self-assessment,CSA)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观念控制自我评估。控制自我评价法是在1987年由加拿大海湾资源有限公司首先采用的,是一种来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新方法,是由组织成员在内部审计机构的推进和协助下评估组织活动的风险和控制的过程。
CSA强调内部控制系统既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高级管理层应关心的问题,相反,应该把它看成是所有雇员共同的责任。控制自我评估体现了应该*8询问那些参与了风险评估过程以及执行了整个控制过程的人,它所包含的不断改善与现代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非常匹配,与整体协作的概念及群体学习的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因而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发展到今天,国家政府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法规在不断改进,其指导性意义显而易见。在实务中,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各种评价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与更新,力求更大程度地促进企业发展,保证要素投入主体的经济利益。内部控制的发展和更新,将更好地强化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有效要素投入者的利益,更好地评价经营者经营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

『捌』 如何对内控制度健全性进行检查

现在评估内控的方法不外乎访谈或问卷吧。
另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是CSA研讨会,不过这需要上面有强力的领导支持,而且组织内公开沟通的氛围要好。

至于着手点,因为是评估健全性,那重点就是目前的内控做的够不够,是否将风险有效控制在管理层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先给该领域管理层做一次访谈,了解一下他们的关注点,以及当前对这些风险点所设置的控制。有时该领域管理层可能没办法从战略上考虑全局风险,所以也可以访谈一下他的上一层级。

这种内控评估只能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来做,一个成功后把评估流程固化下来,以后就轻松了。

『玖』 控制自我评估的在我国运用CSA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控制结构的非正式性和灵活性已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大部分组织采取更强有力的控制监控技术。CSA作为一种有助于管理当局和内部审计人员判断内部控制质量的方法,也许是一种能达到这种目标的工具。在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不如人意已是不争的的事实,红光、琼民源、郑百文、深华源、银广厦等业已暴露的上市公司违规事件几乎都与内部控制特别是控制环境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现阶段我国企业界在建立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当适时引进CSA方法,既加强对软控制的评价,也不断促进控制环境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评估组织文化,适当选择CSA方法。作为一种相对比较新的发展中的方法,CSA的成功与员工的有效参与直接相关。他们的反应和接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企业组织文化的函数,组织文化反映了管理当局对CSA指导原则的态度。在一个结构化的环境(structured environment)中,CSA过程才能得到充分彻底的支持并得到不断的重复以求不断改进。CSA执行者应基于对组织文化的分析结果来选择CSA方法 和形式。在公司文化不支持一种参与式CSA方法的情况下,问卷调查和内部控制分析会有助于提升控制环境。另外,在选择实施CSA时,执行者还应当就以下问题进行决策:
要在组织的哪一分部实行CSA
需要考虑哪些职能或目标
评价过程具体应包含哪个层次(车间、分区、分部等等)
发挥内审人员作用,形成内控评价合力。关于内审人员在CSA中的作用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些CSA参与者认为,CSA应包含内部审计,视内部审 计为CSA的恰当驱动者;还有一些CSA参与者则认为,CSA只能由经营管理当局或工作小组来有效执行。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为了确保各相关集团的利 益得到保护,不论CSA过程是由内部审计还是经营管理当局来驱动,内审人员都应持续监控并参与CSA,使内、外部审计和CSA在内控评价方面形成的合力。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