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怎么扶贫
① 精准扶贫工作要怎么开展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改善民生,夯实基础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前提。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本布图村自然、地理条件较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除村委会居民点外,牧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冰雪融化形成的涝坝水,两个分散定居点只通简易的砂石路,电信通讯线路不通,网络不通,无闭路电视,生存居住条件较差。因此,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主要是在水、电、路上下功夫。利用州发改委争取项目优势,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一是积极争取70万元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解决本布图村饲料组居民点的饮水问题;二是完成本布图村饲料组2014年7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续建项目;三是完成本布图村塔布拉哈提2000亩的滴灌项目;四是积极争取农村道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计划改建定居点便民路1.5公里、饲料组便民道5公里、克尔托汗便民道。
——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摸清底数是基础。当前,扶贫开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不同贫困情况如何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没有真正搞清楚。
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
为此,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五清:即“底数清”,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问题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对策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责任清”,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任务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
我们工作组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出一套详细完备的精准扶贫家庭情况调查摸底表。调查表要涵盖每个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牲畜养殖经营情况、土地经营情况、住房及暖棚圈情况、贫困家庭劳动力及就业情况、贫困家庭年收入情况、贫困家庭债务情况、贫困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一对一”帮扶及“双节双促”情况、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这样为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档案。
——精准措施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准确划定贫困家庭,制定具体精准的扶贫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确定精准扶贫户后,应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和举措,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一个帮扶措施,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在本布图村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方面,我们按照自治州、温泉县及安格里格镇精准扶贫方案,计划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等。
二是整合资源,突出养殖业发展,成立草畜联营扶贫养殖合作社。实行村委牵头,贫困户参与,专人负责管理,年终利益分成。
三是政策兜底扶贫。对有残疾、年老体弱或精神疾病等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要在生活上、教育上、医疗上、养老上实行政策兜底扶贫,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是劳务创收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摸底登记,分类施策,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收。
——精准管理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
精准管理就是要突出精准扶贫主体的作用,建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乡镇包村领导、住村工作组参与的监督机构。
二是要明确主体责任,村“两委”班子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住村工作组要树立“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帮扶要有针对性,帮扶措施要与帮扶对象发展需求和发展能力相适应,要能促进贫困群众长远发展,要能发挥帮扶效果,要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各级帮扶单位要有相应的干部住村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尤其是干部下乡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增收管理办法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帮扶工作。
四是要完善资源整合机制。修订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细则等,使管理方式、程序、内容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监督管理保障。
② 什么叫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对象就是指享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人员。
精准扶贫对象的相关要求(各地政策略有差异,实际以当地规定为准):
首先精准扶贫的对象优先为贫困户,贫困户以符合2015年末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
家庭成员长期居住破旧泥砖房(茅草房)优先、家庭成员有残疾人或长年患重病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等原则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程序申报。
在筛查贫困户的过程中,主要坚持“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原则。
“四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五优先”即:五保户和低保户优先、无房户和危房户优先、重大疾病和残疾户优先、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户优先、因教和因老致贫户优先。
“六进”即:
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孩子未成年的农户要进;
二是不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农户和单亲家庭要进;
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生病、不能从事基本劳动的农户要进;
四是家庭人口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的农户要进;五是住房不避风雨的农户要进;六是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户要进。
(2)精准扶贫怎么扶贫扩展阅读
“七不进”即:
一是近三年内新建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能进;
二是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农户不能进;
三是家庭拥有小汽车或大型农机具的农户不能进;
四是直系亲属有属于财政供养人员的农户不能进;
五是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不能进;
六是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农户不能进;
七是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打牌赌博导致贫困的农户不能进。
③ 精准扶贫是怎么回事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④ 为什么要进行扶贫攻坚,怎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
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1、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资金。中国减贫战略的核心是对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机会。
2、创新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自力更生、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对口支援、市场驱动、国际援助,7个机制组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相互补充、激励相容、广泛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4)精准扶贫怎么扶贫扩展阅读
1986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设立了扶贫开发专门机构,评定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制定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扶贫开发方针,并于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别制定了扶贫规划纲要,明确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⑤ 我是精准扶贫户如何向国家扶贫办反应呢!
精准扶贫户有困难可以向帮扶人反应的,如果帮扶人帮不了你,你可以向乡扶贫办反应的,反应问题要一级向上一级反应的,不能越级反应。
⑥ 精准扶贫怎么看病
如果是国家大网里有名字的贫困户,在当地县级以下医院看病只需要带户口本和身份内证,以及扶容贫手册即可。入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时只需要缴纳个人自负部分的医疗费。而且报销的比例比非贫困户的人更高。
如果是到外地三甲医院或者省城以上的医院,入院需要缴纳押金,但是报销比例也至少比普通人高处10-20个百分点,每个省份比例不一样哈。
⑦ 如何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要选出有才能的人来治理贫困村,因为贪污村官不把穷人当人看。其次便应使国家所拔财务能安心到穷人手中。
⑧ 怎么解决精准扶贫问题
一是“扶持谁”的问题。首先要“精准识别”,将需要扶贫的对象精确找出来。为了避免“走马观花”“错失良机”,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就总结出了“四看法”,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为切实推动扶贫资源真正向需要得到帮助的对象倾斜,实现“真扶贫”和“扶真贫”,对象识别要做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扶贫工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机统一,既能客观公平公正“建档立卡”,又有社会良心责任担当,既避免“开着轿车”领低保,又避免因病因灾临返贫。
二是“扶什么”的问题。众所周知,物质是第一性的。然而,对于困难群众来说,信心是首要的。扶贫精神是小康力量的源泉,“攻坚拨寨”离不开“信心”基石。只有以一往无前的脱贫勇气树立起强大的致富信心,积极消除“等靠要”惰性思想,“敢想”“敢干”,增强扶贫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危机感,从心理上战胜贫困,才能有效地将“扶心”“扶智”与“扶财”“扶物”统一到“扶人”上来,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将“帮扶人员”和“困难群众”的行动统一起来,才能打好精准脱贫组合拳,形成发展合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最终将“被帮群众”带出穷困泥潭。
三是“怎么扶”的问题。破解扶贫攻坚瓶颈,“怎么扶”是个关键。在当前扶贫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都向干部要成就要效益,帮扶队伍要正确建言,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积极采取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的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家庭收入进行分析,对个人消费进行引导,促使贫困地区及贫困群众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然,必要时还得采取调动社会资源,发动周边力量,用社会关注和自掏腰包及政策兜底相结合的方法把扶贫工作办实办好。
四是“扶到哪”的问题。当扶贫对象在扶贫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依靠自身艰苦奋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得到有效改善,人均收入达到国家标准,进入致富状态后,如何通过动态管理措施将其调整出来,既做到了“扶起来”“送一程”,也能够“调转头”“再寻找”,始终将有限的资源落实到其他需要帮扶的群体和对象上。总体来看,全面小康不会落下每一人。要确保每一个民族、每一个贫困地区、每一个家庭在扶贫工作中都能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八年抗战也有结束时,各地要“施策有效”,不断缩小贫困范围,通过倒排时间表,减小贫困度,啃下“硬骨头”,让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成功上岸,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