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内控误区

内控误区

发布时间: 2020-11-20 23:05:04

A.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不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凭个人观察、经验控制来评价经营成果就足够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方法监督经营全过程;有的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只注重短期利益,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不设或尽量少设内控机构,更谈不上建立长期有效的内控体系;更有甚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指有关企业成本、资产安全和资金控制等方面的会计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局限于会计控制。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仍然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到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和管理流程中,达不到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内控制度的要求。个别中小企业甚至没有书面的内控制度,人治痕迹明显。有的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未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没有必要的内部牵制与制衡。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私设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缴税款等。3.内控主体素质不够高作为内控行为主体,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对国家财经法纪、公司治理和财务制度等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实际工作中却主观臆断、独断专行,给内控建设带来一定难度,也给企业造成相当损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一些民营家族式中小企业,甚至让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任职关键岗位,这些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能力,更谈不上对企业内控制度和体系的合理完善。内控主体素质不够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4.内部组织机构不完善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内控机构的建立健全还有待时日。有的中小企业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并未到位,董事会和经营层基本上是同一人员,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有的中小企业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齐全,或者完全违背内控要求,由同一个机构兼管诸多不相容职责。组织机构的不完善,使内控体系根本无法建立起来。5.内部监督机制薄弱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比较弱,主要表现在:有的没有设置内审机构,使内控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有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有的只重视程序和流程监督,在实际运行中对高管层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有的集体审批机制不严谨,缺乏相应的民主程序;有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与高管有“近亲”关系,不敢或不愿抵制高管的“霸道”或错误行为;有的缺乏工会、党团组织,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自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必然会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持续、高效的发展之路。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加以控制。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3)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实行实物控制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控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2.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

(1)政策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2)有效性原则。设计内控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以“有效”为前提,尽量做到内控环节不宜过长而又环环相扣,使人操作起来切实有效;必须有利于控制和检查,具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3)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每日终了,应及时计算当日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数,逐日逐笔进行日记账登记;月份终了,日记账余额必须与有关总账余额核对相符,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随时反映账面数与实存数,保证账实相符。这样能够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

3.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

4.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前已述及,中小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较低,而科学的内控体系又与员工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使员工认识到,内控制度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员工的集体行为,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5.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正义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6.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事实上,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说了算,而不习惯受到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在对外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会计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会计法》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对单位负责人形成了制约。鉴于此,首先,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发挥作用;其次,企业负责人在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为会计人员撑腰,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次,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不得干预、阻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其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B. 如何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答: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很多,可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何制定,在下笔前不妨先参阅:(1)财政部制定并已公布的几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这是制定企业内控制度的法规依据;(2)其他企业或个人制定的内控制度或关于内控制度的文章,这可购买书籍或上网查询。 2.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管理制度不仅仅只是控制,还有其他如计划等内容。现在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内控制度是一个单独的制度,不知道控制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因此我认为不需要单独的制定什么内控制度,只需要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贯彻内控精神即可。例如,不需要单独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只要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将内控内容包括在内)就行了,免得要制定两个内容有所重复的制度。 下面摘录一段文章供你参考: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主要内容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帐员记帐;管钱、管物、管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代理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帐簿记录,要求帐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5.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1)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帐凭证是相当容易的,并且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规范、效率更高。但是难以给查帐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帐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确认后签名或盖章,无签名或盖章的视作无效凭证,不得进行帐务处理。设置主辅操作员进行两次输入,仅仅是为了防止数据输入时错误,对于原始凭证与记帐凭证中的差错却无法校正,连事后控制的作用也发挥不了。因此,可直接由主办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操作计算机制作记帐凭证,并将数据存入一个临时数据库中,以便调出修改。同时应对输出的记帐凭证确认后签名或盖章,然后交稽核员稽核。对于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稽核员交出纳进行收、付款,并操作计算机将主办会计存入临时库存中的凭证数据转入正式数据存中,以便进行帐务处理。 (2)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汁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3)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利用数值项防用户利合法查询推出该用户不应了解的数据。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

C. 企业内部控制怎样完善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管理过程中的控制
控制的定义。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控制的要点。1、建立标准
标准是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准绳,标准来自于组织目标,而不等于组织的目标。控制的标准有成本、利润、工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等。
2、 收集数据
获得数据是为了获得每个预定特性的度量情况。
3、衡量绩效
找出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估实际工作的优劣。
4、诊断与更正
包括估价偏差的类型和数量并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偏差较大又影响到目标时,采取行动。
一、控制的前提条件。
1、计划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现偏差,需要将实际工作的进展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因此控制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即计划。计划不仅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行动路线,也为后续的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其实施问题,还要考虑后续控制工作的需要。计划越明确,全面,完整,控制越容易,效果越好。
2、 组织结构前提: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即控制机构。在开展控制工作之前应明确界定负责评价和纠正偏差工作的机构,岗位和个人。这样不仅明确职责也清楚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
3、 信息沟通系统前提: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控制工作本身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控制者需要不断收集相关信息,以即使判断实际工作的进展。
二、控制的目的。1、 限制偏差的累积以及防止新偏差出现:偏差随时出现,但都在计划允许的范围,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放大,到最后会可能出现计划的失败。
2、 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工作,使得组织活动在维持平衡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即适应环境变化,取得管理突破。
三、控制的作用。1、是保证目标实现必不可少的活动 。
2、通过纠正偏差的行为与其他管理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3、 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组织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确保组织安全。
4、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提供依据。
四、控制的类型
1、 前馈控制:实际工作开始之前,通过最新信息或经验教训,预测,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防患于未然,对事不对人。
2、 现场控制: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亲临现场,所实施的控制。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3、反馈控制: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更好的把握规律,员工考核。
五、控制工作的重点
1、人员 。
2、 财务 。‘
3、作业 。
4、 信息。
5、 组织绩效。
六、控制工作的过程
1、 确定标准
确定控制标准的原则:反映计划要求,控制关键点,体现控制趋势,组织适应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标准的基本特性:简明,适用,一致,可行,可操作,灵活。
常用控制标准:定量与定性
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确立控制对象,选择控制关键点,制定控制标准(统计性和经验判断的方法)
2、 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信息质量:准确,及时,可靠适用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抽样调查,召开回忆,口头报告,书面报告。
3、 纠正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纠偏的对象
悬着适当的纠偏措施:保持方案的双重优化,原有计划的影响,注意消除疑惑。
七、控制的焦点
一、人员控制(二、财务控制。三、作业控制。四、信息控制。五、组织绩效控制。)
一、人员控制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下属员工。因此管理者使员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最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观察员工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位监工发现一位员工在操作机器不当时,就应该指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方法。这样,每一位员工的近期绩效都可以得到鉴定。如果绩效良好,员工就应该得到奖励,如增加工资,从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绩效达不到标准,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根据偏差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行为控制手段。在实践中,管理者几乎用到了所有列举的方法来增大使员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选
识别和雇佣那些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标
当员工接受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指导和限制他们的行为
(3)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从事的任务,工作的节奏,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类似的活动
(4)定向
员工定向规定了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监督
监督人员亲临现场可以限制员工的行为和迅速发现偏离标准的行为
(6)培训
正式培训计划向员工传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传授
老员工非正式和正式的传授活动向新员工传递了"该知道和不该知道"的规则
(8)正规化
正式的规则、政策、职务说明书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了可接受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
(9)绩效评估
员工会以使各项评价指标看上去不错的方式行事
(10)组织报酬
报酬是一种强化和鼓励期望行为和消除不期望行为的手段
(11)组织文化
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作用,文化传递了什么构成人们的行为的信息。
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下属员工。因此管理者使员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最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观察员工的工作并纠正出现的问题。比如,一位监工发现一位员工在操作机器不当时,就应该指明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方法。这样,每一位员工的近期绩效都可以得到鉴定。如果绩效良好,员工就应该得到奖励,如增加工资,从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绩效达不到标准,管理者就应该想办法解决,根据偏差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举出了一些行为控制手段。在实践中,管理者几乎用到了所有列举的方法来增大使员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选
识别和雇佣那些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标
当员工接受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就会指导和限制他们的行为
(3)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从事的任务,工作的节奏,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类似的活动
(4)定向
员工定向规定了何种行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监督
监督人员亲临现场可以限制员工的行为和迅速发现偏离标准的行为
(6)培训
正式培训计划向员工传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传授
老员工非正式和正式的传授活动向新员工传递了"该知道和不该知道"的规则
(8)正规化
正式的规则、政策、职务说明书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了可接受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
(9)绩效评估
员工会以使各项评价指标看上去不错的方式行事
(10)组织报酬
报酬是一种强化和鼓励期望行为和消除不期望行为的手段
(11)组织文化
通过故事、仪式和高层管理的表率作用,文化传递了什么构成人们的行为的信息

D. 为什么内部控制并非越严格越好,而是越有效越好

因为有的时候严反而会适得其反

E. 如何贯彻内控体系建设

一、基础概念篇
在这里,你将熟悉,内控体系具体是什么,建立内控体系需要解决的误区以及流程体系建立的作业流程。
1、
内控体系建设涵盖哪些东西,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要求上市企业建立的内控体系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而要求建立的体系,所以他的具体内容与外资企业的sox404体系差不多。一般整个内控体系涵盖的内容含如下几个内控手册,风险数据库,内控评价手册。
内控手册为每个作业流程的描述,内容含流程描述、流程图、授权说明、岗位职责分离说明。
风险数据库可能导致风险的现象描述的汇总。风险指导致公司资产不安全,作业不合规合法,运营效率效益低下,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等。
内控评价手册具体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检查制度设计合理或者文档的齐全性,第二部分检查控制过程,第三部分检查会计帐务处理控制。
2、
内控体系与ISO质量体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目的不同:内控体系是以会计报告为主要目的,而ISO质量体系是以产品质量为主。
控制活动不同:在现阶段18个指引来看,内控体系缺少对生产过程控制;而ISO质量体系则以产品质量为主,涵盖产供销价值链,但是缺少会计系统控制。
涉及部门不同:在ISO体系内不存在财务部门,以研发、生产、采购、销售部门为主;内控体系几乎涵盖公司各部门,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是企业在运作的,其最后的运作成果就是财务数值。
3、内控体系的控制活动的业务流程如何划分,如何做到将各业务流程进行涵盖?
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拿到组织架构图,之后看到是否是以事业部为编制的,则是事业部的名称作为一级流程,事业部下属的部门分为二级流程,如果下属的部门涵盖多个职能则划分为三级流程。如销售事业部,则销售循环作为一级流程,下属的商务部负责订单处理的则作为订单处理作为二级流程。如商务部有两个功能除了订单处理还涉及到销售货品的备货计划制定。则订单处理作为二级流程,订单处理和备货计划制定作为三级流程。
4、 单个作业流程具体怎么描述,怎么将业务流程所涵盖的信息进行归纳处理?
作业流程就是描述一个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一个完整的作业流程应该包含6项内容,具体如下:
流程控制人:参与到作业流程中的人,具体描述的时候应注意该控制人所涉及的部门及岗位具体名称。
控制频率:作业的时间间隔控制。
控制活动:流程是如何作业的。
控制痕迹:作业完成后形成的书面痕迹
控制方式:系统控制还是人工控制。
异常控制:授权体系外的作业流程是如何控制的。
举例如下:描述超市客服处对会员积点兑换控制流程,之前描述了一个出纳盘点流程,大家都熟悉,这次描述复杂点的。
流程控制人:售后服务部的客服专员,客服主官
控制频率: 客户不定期来兑换会员积分。
控制活动: 客服专员根据会员要求兑换相应的赠品,同时在xxx系统内扣除积分,并在XX赠品台帐内要求客户签字。
控制痕迹: 形成扣完积分的积分表和留有客户签字的赠品台帐。
控制方式: 兑换的系统积分由XX系统内扣除。
异常控制: 积分不够,如客户要求加钱补足积分,则客户专员需得到客服主管的口头授权,在收取钱款后并在赠品台帐做书面说明。
总的一句话:客户不定期对积分进行兑换,提出兑换的物品,售后服务部的客服专员在XXX系统内扣除积分,同时手工登记赠品台帐,在客户签字的情况下,将赠品进行赠送。如积分不够,如客户要求加钱补足积分,则客户专员需得到客服主管的口头授权,在收取钱款后并在赠品台帐做书面说明。当天营业结束前,客服主管需要对赠品台帐和积分兑换系统进行核对。
5、内控体系建立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大致的作业流程是这样的:
(1)
组织架构:先建立内控小组,为了使内控体系得到有效落实和贯彻,所以内控小组的组长最好是总经理或者董事长。主要的作业人员最好是公司的内审部门或者新建的内控部或者风险管理部,如果没有此类部门则最好选一名懂财务的,如财务主管,另外加一名懂业务的作为内控小组的主要作业成员,最好另外辅助2-3名人员。
(2)
业务运作:总经理或者董事长开内控项目启动会,同时主要成员讲述内控系统的作业和具体要求。会议结束后,内控小组给各部门提交部门的制度,内控小组完成制度的对标和梳理工作。各职能部门限期内提交流程。内控小组根据内控指引对现有的作业流程的描述进行评价,同时开展小组会议对各职能部门未设置的流程及有缺欠的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内控小组根据谈论完毕的各流程进行内控手册的编制和流程图的绘制,最后形成内控手册。由总经理授权下发。
(3)
内控小组等类似部门不定期进行内控评价,并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变化对内控手册进行优化等。
6、如果业务部比较忙,无法绘制作业流程,那访谈怎么做?
首先编制访谈计划,需要提供给部门接收访谈的人员一个访谈提纲。
访谈一般安排2个人,1人访谈,1人记录。记录人不要求将每句话记下来,只要将讨论的主题,以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即可。
访谈的时候,先讲明不是来指责部门的作业流程的缺失,而是主要是完善和建立内控体系。访谈的问题主要围绕作业流程进行,而不是扯淡的问,风险在哪里,自己说。
7、流程图怎么绘制,采用什么软件?
一般选择微软的visio绘图软件或者smart draw 绘图软件,这两者的区别是visio看上去比较正规,而smart draw 比较好看。
8、作业现场是否需要绘制流程图?
最好绘制流程图,因为在描述整个流程的时候,如果不绘制流程图,可能看不到什么遗漏。最好访谈完毕,直接将流程图绘制,之后与业务部门进行核对。
9、如何完成制度对表的工作?
制度对表的工作一般可以在进场后的或者访谈结束后,当场完成对制度的评价。制度的评价主要的风险点为:流程描述不清楚或者缺失,岗位职责人或者控制部门不明确,岗位职责未分离,异常流程未描述,控制痕迹或者流程的表单未明确,控制频率未明确,未体现控制方式。(即未描述存在手工或者系统控制。)
10、如何完成风险点的汇总
现场的风险点的汇总,不是访谈人说什么风险就是风险点。而是根据访谈人提供的风险点提示,内控人员通过系统或者会计凭证等书面资料核实完毕之后再归纳汇总至风险点。而且在完成风险点之后最好与被访谈人员再次作风险点确认。
11、如何完成风险点的报告?
风险报告主要是对现有的流程的分析,所以可以按照事业部,之后将事业部涉及的流程综述,之后对各流程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堆风险点的堆砌。看上去100-200张ppt但是看得头晕。而且汇报结束老板对你不爽。
12、内控检查与内审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
内控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明确完整的作业流程、流程中的岗位职责、授权审批、保留书面控制痕迹。所以内控主要是流程稽核,主要的作业模式就是控制点有没有建立。
内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业务事项的真实合理和提高运营的效率效益。所以内审的作业模式可以通过分析复核、重复计算、访谈等多种手段,核实业务事项是否真实合理。
简单的说,就是。内控是检查你吃饭的顺序,如先吃菜再吃饭或者先吃饭再吃菜。内审就是检查吃法好不好,对于胖人吃大量的肥肉,可以建议减少摄入量。
二、体系建立篇
在这里,你将熟悉每个控制活动所涉及的每个流程应该做的内控要点以及关键控制点的描述。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我这里简单的作一个销售模块的内控体系建立,其他模块的建立可在模仿的情况下,分别建立。
1、销售模式的确认
一般销售的模式分如下几种,正常销售、国际贸易、团购,涉及到酒类或者其他制造业会涉及到品牌销售模式。
这里解释一下品牌销售模式,即允许被授权商生产与自己相同的产品,贴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收取品牌或者商标费的一种作业模式。
2、正常销售的流程划分
由于正常销售可划分为单次销售或者通过订货会或者其他模式先签订框架合同这种销售模式进行作业。其实这提到的可以将其作为一场流程进行控制。
一级流程:为销售流程。
二级流程:可以划分为销售定价、信用管理、合同签订、订单处理、备货处理、发货签收、收款入账处理、开票管理、应收款管理等。
三级流程:
其中销售定价流程可以划分为年度销售定价流程、中期价格变更或者临时价格变更流程。其中如果是系统控制,则需要明确哪个部门的什么岗位在系统中进行价格的录入和变更,最后由谁来审核。
信用管理流程可以划分为客户准入评价流程,不定期评价流程及信用变更流程。由于这一块基本上很少有客户在进行作业或者处理,所以在调研流程的时候,可能客户不会提供该流程,所以在编制内控手册的时候,需要做好与客户的随时沟通。
合同签订流程可以划分为合同起草、审核、盖章和保管作业流程。
订单处理流程可以划分为正常订单处理流程,订单取消流程和逾期未处理订单流程等。
备货处理流程可以划分为下发货通知单、物品调配流程和物品调配不足流程。
发货签收流程可以划分为发货单制定流程、物流选择流程、出库审核流程和客户收货签收流程。
收款入账流程。
发票开具流程含客户提交增值税资质流程和开票流程。
应收款流程含应收款催收流程、逾期坏账准备计提流程、坏账冲销流程。
如果调研或者访谈的时候将上述流程调研清楚,同时在内控手册中描述清楚,那么销售模块基本上就完成了

F.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从价格上来讲,海尔用较高的价格,TCL用较低的价格,格兰仕也采用较低的价格战略。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应对风险的多样性。财务风险的化解,可以通过报表合并,通过母公司报表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判断出资金运营的效率。
要增强企业运营的效果,增加财务运营的成效,就要进行财务的各种风险处理和风险的化解,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不仅减少资金运营的风险和财务的各种风险,包括投资、资金运用、支付等这些风险,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加强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余缺的调剂,减少财务费用。

【案例】
神华集团财务集中模式是造就这个煤炭公司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有效保障。神华集团通过四个统一、两个集中和一个优化实现财务集中。四个统一是指统一核算业务,统一税费管理,统一预算管理,统一财务制度。十几个矿井的大小不一样,地质条件不一样,成立运行的时间、生产力的状况、结构也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财务进行统一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恰恰是突破这种困难之后,才使集团的财务呈现高效率的状态。企业通过资金集中和人员集中两大集中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各个分属矿井的资金使用风险,使企业既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资金运用的风险,实现了企业社会化的责任。
企业的另一个优化就是信息优化,不断加强信息建设的投入,使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当中,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神华煤炭的财务集中模式极大地顺应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企业煤炭的产量直线上升,成本和库存则保持在平稳的下降状态。这就是财务控制的效果。
点评:和全国同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神华煤炭在财务的管理中进行财务创新,采用财务集中模式进行财务活动的控制,在资本运用中呈现很好的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要分析风险,认识风险,但目的不是为了风险而风险,而是要采取风险对策解决风险。但是风险的对策再好,如果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各个业务的层次中没有体现出来,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企业需要在内部实施风险对策,展开控制的活动。

管理层的控制活动

控制的活动就是能够有效地实现风险反应的措施和方法。对控制活动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横向。纵向是把控制活动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次;横向是指各个部门人、财、物之间的衔接。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在纵向和横向交错作用的过程中展开。下面就从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绩效分析、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物的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和分工等几方面来分析内部控制的内容。
管理层记录经营活动(如: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的结果,然后再与预算、预测、前期及竞争者的绩效相比较,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如: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融资行为)的执行情况。
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当中的功能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关键点。第一个是指标,就是对他的工作进行定义和划分;第二个是绩效,就是对他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接战略,下接业务的运行,不需要操心太多具体的业务操作。

?指标
从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讲,一位领导如果能够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就算是一位好领导。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要改变这种观念,领导人一次两次和人民群众做做秀就可以了,平时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思考更大的问题。例如各个部门怎样分派工作,每个部门应该管什么,怎样去管?哪些工作归A部门,哪些归B部门,哪些归C部门。资源怎样从C部门调到A部门,从A部门又调到D部门。通过部门之间的调整,科学地设计指标,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至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厂角,每一个安全,每一个角落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让下面的人负责。
企业对绩效的考核方法需要有整体指标,还要有KPI,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企业要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就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回报。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因此在整体目标里面,划分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也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要对能够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的业务过程进行把握和了解。进行总体
的分析,查找到底是技术的问题,还是生产的问题;是人员的问题,还是支持系统的问题;是财务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或者是顾客满意度的问题。
因此,要对关键指标进行分解,让每个人明确自身肩负的工作因素指标。作为领导,是否能够对目标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如果收购的话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对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领导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思考这些问题。

?绩效
企业要了解敌人,也要了解自己。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之后,是否能够保证安全性,造血功能有没有提升。如果企业资产在不断的扩大,资产负债率却在不断地降低,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在提高。企业的绩效就是从整体经营状况中体现出来。
而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受到发展上的限制瓶颈,从规模上进行减少,外延上降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业的产量越来越低,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的后果可能就是企业费用增加到收入的1/4,雪上加霜的还有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这样等到下一个业务循环开始的时候,面临的就是更高的成本费用和资金来源。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企业濒临破产,最后不得不清算倒闭。这就是不懂经营、不懂财务的领导掌管企业的悲惨结局。所以企业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关键就是领导没有从财务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入手,对企业的全局进行控制把握。
企业运行的时候,不光是财务效益的问题,不仅是整个资产运营的状况,同时还是安全性和承载能力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长远发展能力的问题。所以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和财务主管,应该从全局着手,从更高层次着眼,遵循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生产经营和各部门的职责来展开控制活动。

部门管理的控制活动

负责某一部门的经理人员复核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业绩报告,检查本部门各业务活动的情况,以便辨认趋势。
部门管理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第二项内容。部门管理说的是在企业管理里面,部门处于执行阶段和层次,这个层次应该起到的效果叫令行禁止,提高效率。战略一旦确定之后,决定战略能否实现的因素就是执行。能不能够执行就靠各个部门怎样去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例如公司每年都会编制预算,年底进行结算的时候就要考察有没有实现当初的预定目标。这个实现的过程就需要各部门去完成。

财务部门的控制管理
企业的风险追根到底出现在执行层上面,部门负责直接管理的工作,对它的工作业绩要进行报告,对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财务部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企业控制的部门管理中应该取得价值领航的作用。财务部告诉业务部门某项工作该不该干,如果干的话能够取到怎样的效果,是亏损还是盈利。
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统计和分析,财务部和销售部门共同进行回收款项的时候,财务部门应该及时通知销售部门的主管人员,通知法律事务部和信用管理部,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分解,重新确立企业的信用额度和账期。
在成本核算当中,财务部应该科学地进行计量分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式对每个产品进行分析,而不只是进行整体概括的描述。因为通过传统方式对材料进行总体的分析是不够的,需要让决策者知道哪一个产品是赚钱的,哪一个产品是不赚钱的。
作为财务部长,一方面要承接上级企业财务功能,另一方面要把承接的功能分解到每一个会计身上,对每个主管会计进行培训,来进行掌握,协助他们掌握相应的工作要点。让其能够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成本数据和专业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部长起到的作用就是引领主管会计做好他所从事的具体业务,而不需要过分干预具体工作内容。
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就是竞争,就是面对风险的时候,怎样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偏好,在风险中转危为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可以把这种管理作为一个区位图,按照时间的序列和业务发展的过程做一个总体规划。然后把总的规划分解到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体系。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沟通,如果有一个部门拖延了
时期,跟它的工作内容衔接的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拖延整个项目的实现进度。
就像完成一次大的战役一样,每个兵种,每个兵团,每个连队和每个小分队,都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高地,这样才能把握战局,如果其中有队伍没有抢占高地,很有可能输掉整个战局。

操作层的控制活动

这个层面涉及到具体落实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中国人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做生产经营管理也好,或者是生产过程也好,很多时候都是以一种随意的心态去做事情。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作为基础,农业文明的特征是个体性,随意性,季节性,靠天吃饭。这样的传统思想会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一个领导实行一种方案,一个领导有一种想法,一个领导采取一种战略,每个部门要根据不同老总的偏好调整心态,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这种随意的工作方式以个人为导向,而不是以工作为导向,这是一种误区。

【案例】
有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印度人到美国学习五星级饭店的管理,最后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刚开始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非常聪明,教了三天就把一个月的东西全学会了,而三天以来印度人怎么都学不会。但是到第五天就发生了变化,印度人慢慢学会了一点,而中国人就开始忘了一点,到了一个月之后,印度人全部学会了所教的知识,中国虽然学会了,但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了改动,最后的结果是,印度人一旦学会之后,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准确地执行了五星级宾馆的标准体系。而中国人学会完了之后回到中国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一种认识,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了的改造,最后搞得不伦不类,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五星级酒店。
点评:这个笑话讲的道理就是中国人太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自作聪明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把正确的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企业管理当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上级的命令传到下面的时候执行起来就变了味道。中央的一号文件下发到地方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是落不到实处。所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要克服这种农业文明给人的思想影响的弱点。
工业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集约化和规模化。机械生产依靠的就是规模取胜,工业化的前提是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的产品。中国人适合做古董,不适合做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古董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越是不一样,价格越高。但是做现代工业产品管理现代企业就不能这样。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需要运用工业文明的思想方式,对每一个人的管理和资源使用、政策制定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让顾客满意,让社会安全,让产品安全,让市场有效。

【案例】
中餐与麦当劳、肯德基
做饺子和做麦当劳、肯德基哪一个更容易?中国人会说做饺子容易,可是外国人学做饺子怎么都学不会。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学做馅饼,怎么都搞不明白,最后实在不行,就把所有的料放在饼的上面一烤,就成了今天的比萨。
中餐非常好吃,但是中国菜不好做,因为差异性很大,口味很丰富,所以没有任何一家中餐企业能把中国饮食做成国际性的大企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餐没有固定的标准。这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规范,工作程序无法复制,工作就没有效率和效果,就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社会最基本的规模化要求。企业需要依靠产品的稳定性达到规模效益。
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到中国来能迅猛的发展?就是因为它的产品非常规范,有统一的成本和业务流程标准,包括它的原料、生产工艺、服务也都采取标准化模式,很容易进行复制,所以连锁店开遍全国,遍地开花。
点评:中餐之所以没能够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开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食物的标准,没能够从具体业务的操作层面上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所以中餐现在还是局限于个体店面,无法迅速复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要讲求标准,把工业化的思想变成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业务流程的意思就是业务的各个环节怎样进行职能划分和业务分工。它按层次可以分为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等,依次数下去。一级流程就是大的几个方面,每一个方法,每一
个业务,每一项业务的几个步骤就是二级流程;每一个步骤的几个业务点就是三级流程,每一个业务的点的几个方式和方法,就是四级流程,每一个四级流程的几个业务,几个计量方式,或者是统计方式,就是五级流程。每个流程和其他的流程之间的转化和衔接,就是流程接口。
这属于企业内控制里面的一个流程体系,做内部控制就是把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要在美国上市必须要有非常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流程和规程。例如采购之后,采购的物资怎样转化成资产,采购之前的业务流程是怎样规定的,采购之后该做哪些处理,所有的这些过程都要包含在一个规范的流程体系里面。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跟财务部的工作进行衔接,也就是转资的过程。转资的过程当中,财务处长和财务处资产科的科长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在这个流程体系里面都要有很规范的规定和描述。
企业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针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危害采取措施?由这些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以管理文档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这个管理文档里面,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的过程都要有非常形象的描述,这种描述就叫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流程。
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之后,形成一种形象的流转截图,这就是内部控制的风险的流程,对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项业务点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对业务环节的操作要求,把不可控的或者是定性的业务点,转化成一个定量、可执行、可分解的业务动作,加以规范和实施。

第十讲 内部控制活动(下)

信息处理的控制

第一类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它帮助管理层确保系统能持续、适当的运转;(一般控制包括:对资料中心运作的控制;对系统软件的控制;存取安全的控制;对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维护的控制。)
第二类是应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它包括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输出控制)
在内部控制里面,横向的连接就靠信息,财务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都要靠信息衔接。设计一种产品需要根据市场的反馈,根据财务的预测,根据售后部门的反馈意见而形成的。所以信息要科学地进行收集和传导。
财务控制也是这样,收入的确认,资产状况的确认和采购、销售、库存的这些信息,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衔接,对采购的主体、数量做详细的记录。信息的生成和转化也非常重要,如果业务部门采购了一百,填写信息的时候写成一万,在信息生成的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这也是财务部门非常挠头的一件事情。

【案例】
一个煤炭企业的老总,要开除一个矿长,因为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结果今年全年的成本指标被这个矿长突破了,矿井中采矿的机器里面有一个大型设备,需要用美国非常高级的润滑油,采购润滑油的账目上写了个100没有后面的单位,不知道是公斤还是吨,后来填了个吨,下面的人很奇怪也没敢反对,因为是矿长要求采购的,于是一直到上面批准签字,其他部门也没看、这种润滑油很贵,结果到货后发现几十年都用不完。
这就是信息生成之后,没有对信息本身进行处理和风险的防范,从理论上来讲有职责去管理它,但事实上很难做到毫无纰漏。后来虽然这个矿长承认了错误,还是下岗了。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小小的信息的处理,最后会变成一个企业总体的战略失误。在企业里,无论是采购,还是生产销售,所有的业务环节,最后无不打上财务的烙印,被会计信息所反映,折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所以内部控制要从会计入手。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是从会计信息入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因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融合了所有资源,体现的是横向联系和控制的过程。

G.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与误区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设中的误区或问题
我国参照利用美国 COSO 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并结合具体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及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行动指南,但在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中,还有
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1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立章建制
实际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规章制度,如文件法规、技术规范和应用模型等,也不是额外单独的控制活动,如信息交流、评审监督和风险评估等,所以不能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看作一种静态的东西,而应把它们内置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形成一种常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可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更是一种自律行为。
2.2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
虽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有很多重合之处,如要素很多相同、方法很多相似,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运用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发展阶段、行业特性、技术条件、外部环境等要求来执行。比如,某企业生产医疗设备或药品,因为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而且政府管制非常严格,风险管理的迫切性相对较强,此时企业以风险管理来主导内部控制比较合适;如果某企业是为了使自己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合法,此时企业当然以内部控制为主导、同时兼顾风险管理更为合理。
2.3过分夸大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
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它们都是企业的管理活动,无论它们的方法多么先进、系统多么完善,都只能为企业向目标迈进提供相对合理而非绝对的保证。尤其当企业的品性、信仰、能力、责任等出现缺失时,决不能把企业的成功寄望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
2.4理论与实际脱节
风险管理理念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与我国传统的理论观点和制度建设存在很多差异或差距,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很难把这些概念和框架融入到日常的管理活动之中,语言和行为之间很难建立直接的联系,只有理论说教,缺少实际行动。
2.5制度执行不力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影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执行力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执行人员素质偏低、企业文化落后、资源配置不当是主要因素;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及制度与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性也给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执行带来困难。内部控制针对的是“事”而不是“人”,是一种“非人格”的控制机制,其控制对象不限于受控方,施控方也是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平行参与和平等参与,这与我国传统的等级制、科层制是大不相同的。

H. 如何建立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

第一大转变:“要我控制”向“我要控制”转变。如果都说作为企业内控更多的是来自监管部门或者股东的压力,现在应该是企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压力。
第二大转变: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来转变。以前,谈及“内控”,大家都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或者最多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可以对其评头论足但是却不承担管理的义务。但是现在大家知道,企业的管理控制、风险控制是从企业的董事会到管理层到全体员工的,全员的管理过程控制。
第三大转变:从“部门的控制”向“全员的控制”转变。
第四大转变:也是最为关键转变,是“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比如财务付款的安全性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工作:是否建立是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资金的管理人员,是否有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是否有预算或者资金的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如果这些工作没有,这些过程都没有,这个安全就是一个空话。
第五大转变:从“标准控制”向“风险管理”转变。以前,企业家有一个误区,为了内控而内控,没有把内控当成一个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提倡管理效率的强有力的推动力,所以都是敷衍了事,而现在企业内控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使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集团管控应该体现为本级的控制和集团下级的控制,本级的控制就是集团应打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辅导下属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持续有效的改进控制制度;而企业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如管理组织、管理思维等等,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也是了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
目前国内企业都在关注内控将如何落地?如何可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点,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要落地。
第二点,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落地。
第三点,内部控制的手段落地。
第四点,风险指标绩效考核落地。

I. 为什么要制定单位内控规范,6个需要

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很多,可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何制定,在下笔前不妨先参阅:(1)财政部制定并已公布的几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这是制定企业内控制度的法规依据;(2)其他企业或个人制定的内控制度或关于内控制度的文章,这可购买书籍或上网查询。
2.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管理制度不仅仅只是控制,还有其他如计划等内容。现在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内控制度是一个单独的制度,不知道控制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因此我认为不需要单独的制定什么内控制度,只需要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贯彻内控精神即可。例如,不需要单独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只要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将内控内容包括在内)就行了,免得要制定两个内容有所重复的制度。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