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制度
A. 教育科技扶贫规章和制度
随着扶贫工作的进展,近年来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扶贫领域的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是兜底老百姓生活的最后保障,但“蝇贪”“蚁贪”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直接或变相地侵吞扶贫补贴资金,导致国家惠农扶贫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也将更大、项目更多。加强扶贫开发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严查扶贫领域腐败,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刻不容缓。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惩治,构建不愿腐、不敢腐的制度,切实增强对扶贫开发领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每一笔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建立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强化扶贫领域信息公开,加强每个扶贫项目、每笔资金的跟踪监督,消除“盲区”,堵塞漏洞,管好花钱的“手”,让扶贫资金切实发挥效益。
加强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加大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检查,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大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及时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构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人大与社会、媒体舆论等监督体系,将扶贫领域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严格的追惩机制,对侵占扶贫资金的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力震慑贪腐分子,对监管失责也要严肃追责问责,保证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B. 太湖县教育扶贫1234工作机制是什么意思
扶贫123联动帮扶机制,是落实 123 扶贫驻村工作机制,在以往干部驻村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123(一联、双帮、三治)扶贫驻村的工作机制。
C. 教育扶贫和教育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多次强调扶贫扶智、落实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求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教育扶贫不同于经济扶贫,其目标不仅仅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还要让他们和其他家庭的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点上,这意味着教育扶贫要推动教育公平。教育扶贫的对象是孩子,他们不同于成年人,教育扶贫的措施要更公平、更人性和更具综合效应。
D. 河南省教育扶贫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政策措施
(一)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
1.学前教育。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2.义务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3.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4.中等职业教育。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
5.高等教育。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元、1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从高校事业收入中提取的学生资助经费,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对完成学业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各高校通过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特殊困难补贴等措施解决。对考入省外高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鼓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勤奋学习,争取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主要目标
——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证其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到2017年,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得到完善,生活待遇得到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到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都能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继续教育机制得到完善。
——到2020年,贫困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净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参考资料:http://zz.bendibao.com/news/2016718/54406.shtm
E. 学校教育扶贫数据库保密制度、措施
1、依据保密法,确定具体密级,关键岗位责任
2、依据知识产权法,确定商业与个人隐私范围
3、依据侵权法,指定对应保障技术措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