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9个
⑴ 贫困村识别的标准是什么识别程序是什么
一、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2013年度新录入建档立卡系统扶贫标准2736元以下,2014年扶贫标准2800元以下,2015年扶贫标准2855元以下。这次新识别的贫困户仍按照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标准
⑵ 精准扶贫第一步,是精准识别贫困户,怎么精准识别
让贫困户申请入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小康生活放一边,继续玩死你。
⑶ 精准识别贫困户那9类人不纳入识别
下面九类:
1.在城镇购置商品房或异地自建(购买)住房的;
2.家庭拥有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且能正常使用的家用小汽车、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
3.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国企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
4.私营业主和股东的;
5.连续性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费和领取养老金基数高的;
6.现任村两委主职干部及其家属的;
7.家庭成员具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愿从事劳动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有赌博、吸毒、好逸恶劳、家庭不和谐等行为之一的;
8.家庭承包耕地常年抛荒、流转、委托或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两年以上未回来居住的;
9.对群众有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或群众举报其不符合扶贫对象情形的。
对虽有上述情形,但因特殊情况,经综合衡量,未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标准,生活仍确处于贫困线之下,需保留其贫困身份的,须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体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
公告公示后,按程序申报乡(镇)人民政府核查,报县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批,并经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后,可以采集信息录入系统。但属于该清单中一、三、四、六、八等几种情况的,必须坚决剔除,绝对不允许保留。
(3)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9个扩展阅读:
对照省九条负面清单,通过审计或数据清洗比对,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失准,按照“怎么进”就“怎么出”的原则,必须坚决予以剔除。但下列情况要酌情考虑。
1.如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确实不符合比对有关条件、有“硬伤”情况,但因大病、大灾等原因支出压力过大、负担过重,造成该户生活确实困难,且该户识别程序履行到位并有完整记录,经再次评议、公示程序,本村村民无异议,该户可作为扶贫对象保留。
2.如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确实不符合比对有关条件、有“硬伤”情况,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包括住房仍是危房、没有解决安全饮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落实,家庭有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子女辍学。
该户识别程序(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环节)履行到位并有完整记录,本村村民无异议,该户可作为扶贫对象保留。
3.如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实施精准扶贫及数据核查以后(2016年元月以后),通过自身发展、精准帮扶、身份发生变化等而达到有关条件的,可以率先作为脱贫对象予以处理,不能作为“硬伤户”剔除。
对上述情形,需建立台帐,逐户说明“硬伤”情况、保留原因并实行全过程签字负责制。
参考资料:五峰县政府网-关于贫困户精准识别政策解答
⑷ 精准扶贫的九条红线
这是推广陕西省的经验和做法:
1、在集镇、县城或其它地建(购)商品房或现有住房装修豪华的、家用电器市场价格在5000元以上的、在本村以外拥有商铺的贫困户;2、家庭有私家车、大型农用车、工程机械的贫困户;3、家中有现任村三委会成员的贫困户(系统内需保留的村级党员干部,原则上由县级扶贫部门核实备案);4、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或在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作,收入较稳定的贫困户;5、家庭成员有担任私营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的,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贫困户;6、家中长期无人,无法提供其实际居住证明的,或长期在外打工,人户分离的贫困户;7、家庭成员中有自费出国留学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贫困户;8、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邪教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贫困户;9、对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贫困户。对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立即清退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⑸ 精准识别中贫困户"五个一批"是指什么
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内容是什么?
1、扶贫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扶贫的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扶贫的五个坚持是:
1)、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走统筹扶贫的路子。
2)、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走精确扶贫的路子。
3)、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
4)、坚持“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
5)、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扶贫的路子。
⑹ 精准扶贫九不准指什么
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九不准:一不准宣传政策留有死角;二不准照顾关系;三不准坐阵指挥;四不准突破指标;五不准违反规定程序走过场;六不准配合上出问题;七不准拖延时间;八不准收入超标的户纳入贫困户;九不准无理上访。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6)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9个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施策
一是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大局,并重点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下的贫困残疾人脱贫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二是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5年来,有超过500万的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300多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门以上的劳动技能,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下称“两项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其中“两项补贴”制度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建立,2100万人次残疾人从中受益,“两项补贴”已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
⑺ 如何准确识别和认定扶贫对象户
加强制度程序设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当前识别扶贫对象机制较为完整,但是依然存在失准和遗漏的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首先,要更加完善精准识别制度程序,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对特困片带和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动态变化录入平台和贫困人员信息平台。采取全数据分析,避免抽样数据的弊端和层级式管理的僵化,提高识别的精准性。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家庭财产和成员状况、稳定和动态的收入来源、水平,致贫原因和影响因素等基本情况,利用高科技,提高精准识别能力。最后,在实际确定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力量,完善“三步走”程序:第一步,广泛宣传,避免群众认知死角,让群众认识、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和成为扶贫对象的标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热情,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行申报。第二步,充分发挥基层“参与式民主”,调动群众参与评议。首先在群众大会评出扶贫对象,经过村民小组长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审核后,最终初步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名单。第三步,进行公开公示,防止暗箱操作。精准扶贫对象名单必须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进行认真复核和张榜公示,彻底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和不公平现象,真正实现不漏一户贫困户对象,不入一户非贫困户,确保扶贫对象确定的精准性。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采取精准扶贫措施。扶贫措施的精准还需依靠社会治理手段的创新。首先,建立多元协调机制,在完善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结合与协调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点,因地制宜,根据致贫原因,加快基础设施扶贫、搬迁和保障扶贫、教育和就业扶贫、金融和电商扶贫、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旅游和开发扶贫等的机制对接和协调。其次,进一步出台鼓励地方社会参与精准扶贫政策,加快地方社会资本和资源投资的指导和管理,提高社会资本和资源与贫困地区的资源对接配置的精准性,科学提升社会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成效。再次,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众能够多向互动和沟通的信息平台,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众的双向需求,精准发挥桥梁和监管作用;使社会力量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精准进行资源对接;使贫困地区和群众能够精准向政府和社会反映自身贫困特点和需求,畅通沟通渠道,最终形成政府、社会、贫困群众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合力。最后,加强供给侧改革,提升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从供给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根据地区特点和致贫原因,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合力攻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产业和城镇化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点面结合,根据本地资源,扬长避短,提升扶贫对象增收和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精准扶贫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增强基础民生改善,推进精准金融支持。首先,加强“畅通工程”建设,完善农村“路网互通”,精准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制约瓶颈。着力解决富民产业落后状况,加强产业对接和培育,借助产业带和城镇化,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实现村、户精准选择和发展产业,增强群众脱贫增收渠道。加强精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完善贫困人口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对有需求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特别是“两后生”进行精准职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其次,加大金融扶贫支持计划的精准落实。针对扶贫贷款期限短、规模小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小、单位保额低等问题,从农业设施、农村住房、承包地经营权等方面,出台全国性的抵押、担保、融资等方面的统一政策;创新实施更多方式灵活、期限适当、规模适度的金融扶贫产品;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工作,一方面扩大现有政策性承保农作物的参保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保额和财政补贴标准,另一方面将促农增收作用大的特色农产品纳入政策性承保品种。
完善精准考核监督,防止数字形式减贫。精准考核监督是取得精准扶贫效益的有力保障。精准考核监督既要看当前精准扶贫效益,又要看精准扶贫的持续性,为扶贫工作提供改进、参考方案;既要考核精准准入机制,还需考核精准退出机制,形成规范有序和灵活应对的精准考核监督。首先,加强动态考核,使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精准有序。根据“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措施及时更改、更新准确的数据档案。定期根据扶贫效果,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应该扶持的村与户及时递补,使稳定脱贫的对象及时退出,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精准、可靠。其次,考核监督显绩与隐绩相结合,防止数字减贫和形式减贫。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从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扶贫成绩等“显绩”方面进行重点考核,但是也要注意将生态环境、文化文脉、民风影响等扶贫工作的“隐绩”考虑在内,将短期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注重社会延续发展。最后,不以减贫数量作为单纯的考核标准,防止基层干部为应付考核压力,进行“数字”和“形式”扶贫。
⑻ 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有哪些
贫困户识别标准
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农村扶贫对象户的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
1、公开贫困户标准到村到组到户;
2、公示贫困户名单到村到组到户;
3、公开评议。对有争议的可上可下、可甲可乙的户,村“两委”要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
4、村两委研究决定;
5、公开公示结果;
⑼ 贫困村的精准识别程序概括为几申请及公示一公告
开展群众路线活动过程中,县扶贫(移民)办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作为扶贫开发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及时传达学习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户主申请、小组提名、评议票决、公示审批的方式,整户识别。
⑽ 精准识别七步法
第一步农户申请。第二步组级评议。第三步组级公示。第四步村级审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小组审定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通过投票表决确定村级名单。第五步村级公示。第六步乡级复核。乡镇按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要求,对村级上报的名单进行逐户走访、审核把关。第七步村级公告。经过组级评议、村级审核、乡级复核确定无异议的名单,在村委会发布会告,让群众知情,让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