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旗帜
① 国家的扶贫标准是什么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一、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五)工作方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共享减贫经验和资源。继续办好扶贫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开放式扶贫新途径。
二、目标任务
(七)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八)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生产生活用电。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大幅度减少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无电人口数量。到2020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交通。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班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00万户。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
——医疗卫生。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现;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已通电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力争实现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以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保障。到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口和计划生育。到2015年,力争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到2020年,重点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林业和生态。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
三、对象范围
(九)扶贫对象。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扶贫标准。
(十)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跨省片区规划的指导和协调,集中力量,分批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所属连片特困地区负总责,在国家指导下,以县为基础制定和实施扶贫攻坚工程规划。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自行确定若干连片特困地区,统筹资源给予重点扶持。
(十一)重点县和贫困村。要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原定重点县支持政策不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办法,采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重点县数量逐步减少。重点县减少的省份,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减。
四、专项扶贫
(十二)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其他移民搬迁项目优先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加强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衔接,共同促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有序搬迁,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十三)整村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县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
(十四)以工代赈。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有效改善贫困地区耕地(草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片区综合开发,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十五)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十六)就业促进。完善雨露计划。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
(十七)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针对特殊情况和问题,积极开展边境地区扶贫、地方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特困区域和群体扶贫试点,扩大互助资金、连片开发、彩票公益金扶贫、科技扶贫等试点。
(十八)革命老区建设。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
五、行业扶贫
(十九)明确部门职责。各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完成本行业国家确定的扶贫任务。
(二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林、牧、渔产业指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优势产品,大力扶持建设各类批发市场和边贸市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开发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二十一)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继续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副县(市)长和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到重点县工作。
(二十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抓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牧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力度。加快贫困地区通乡、通村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继续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重点县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二十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边远贫困地区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关心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招生协作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进城务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二十四)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与康复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二十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社区建设。做好村庄规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二十六)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大力支持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和生态功能。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内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六、社会扶贫
(二十七)加强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军队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参加定点扶贫,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定点扶贫力争对重点县全覆盖。各定点扶贫单位要制定帮扶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发挥党政领导定点帮扶的示范效应。
(二十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要制定规划,在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干部交流、人员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积极配合,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行业对口帮扶,应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相衔接。积极推进东中部地区支援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完善对口帮扶的制度和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组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
(二十九)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坚持把地方扶贫开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部队应本着就地就近、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装备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
(三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规划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扶贫。
七、国际合作
(三十一) 略
八、政策保障
(三十二)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综合效益。实现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对扶贫工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要进行贫困影响评估。
(三十三)财税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力度。对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十四)投资倾斜。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支持力度。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投资支持力度。
(三十五)金融服务。继续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多方面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十六)产业扶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产业政策。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政策。
(三十七)土地使用。按照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有条件的重点县倾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三十八)生态建设。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力度。重视贫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十九)人才保障。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制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要制定鼓励政策,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对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发挥创业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
(四十)重点群体。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帮助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家庭妇女积极参与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关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贫困问题。制定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农村残疾人生存和发展能力。
九、组织领导
(四十一)略
(四十二)略
(四十三)略
(四十四)略
(四十五)略
(四十六)略
(四十七)略
(四十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四十九)本纲要由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并组织实施。
②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脱贫攻坚如何啃下三大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唯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首先要解决为难气馁问题,树立决战决胜的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5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留下的都是“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攻的碉堡”。越是到了攻坚阶段,越是到了冲刺时期,越是需要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越是需要我们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讲政治不是一句口号,必须真正落实。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担当,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态度和坚定信念,增添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勇气,少一些抱怨情绪、多一些实干行动,少一些畏难气馁、多一些坚决坚韧,用最强力量、最实作风、最严考核啃下最后硬骨头,确保全面小康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
其次要解决盲目乐观问题,保持连续作战的精神。尽管宣城已没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也仅剩2240人,但全市仍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490个,其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数的79.1%;脱贫攻坚行至今日,剩下的更多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而且部分贫困户“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稳定脱贫能力差,返贫情况极易发生;由于受几千年小农经济传统影响,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我们面对的是“深水区”“硬骨头”,要打的是“硬仗中的硬仗”,难度可想而知,必须杜绝盲目乐观的倾向。要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精准、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乘势而上、趁热打铁,把各项政策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打、一个堡垒接一个堡垒攻。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还要解决一般性号召部署问题,强化精确式指导。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一般性的部署号召是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的。我们不能将精准扶贫当成口号,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规,弄清楚、搞明白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情况怎么样、该走哪条路,做到精确式指导、最精准帮扶。要更加注重均衡发展,统筹脱贫攻坚,加大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帮扶力度;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让“没想法”的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家庭,用对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保障兜底等帮扶举措,因情施策、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提高帮扶实效和脱贫质量。
幸福不会从天降,小康社会等不来。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绝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绝不能“等、靠、要”,必须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去干,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③ 扶贫算不算是国家建设
扶贫是国家重点工程或重点工作,也可以称之为国家社会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④ 南泥湾在古代上叫什么有什么典故请历史和革命高手进~~~~
金色的麦浪,层层梯田,这就是坐落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的南泥湾,位于延安市东南45公里。古时的南泥湾被当地人称做南阳府,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府衙,只是当时延安的一个乡,南泥湾纵横120余里,它的中心地区由三条河川构成。自西向东的南盘龙川,自南向北的九龙川,两川汇合以后称为南阳府川向东北延伸而去。
一百多年前,南泥湾曾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有过街市,主要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满清入关以后,为了政治上需要,制造民族仇杀,后来这里又军阀、土匪横行,人民背井离乡,相继逃亡致使这里成了一片荒山野岭,昔日的河川变成了烂泥湾。
⑤ 什么是农业扶贫
《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农业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牧业、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制定的规划。《规划》对未来几年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做了总体部署,指明了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方向。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引导全社会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重点解读。
问:《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哪些贫困地区?发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答: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全国共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片区”)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本《规划》以片区扶贫开发为重点,范围包括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吕梁山片区、大别山片区、罗霄山片区等11个片区,共涉及19个省(区、市)505个县,区域面积139.05万平方公里。另外,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区等3个片区已由中央确定了明确的特殊支持政策,未纳入本《规划》。
发布《规划》的目的是指出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明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确定各片区的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及其发展重点,在支持产业化开发中,加快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问: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农业行业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贫困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规划》突出强调了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二是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加快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任务;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问:各片区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如何?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规划》对片区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各片区片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多样。连片特困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海拔500m以上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7.99%。二是气候差异明显、生物丰富多样。各片区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和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滇西边境片区是我国物种与遗传基因资源最丰富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三是旱地耕地比例大、人地矛盾突出。2010年11个连片特困地区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为73.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四是老少边因素明显、总体贫困程度深。11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涉及104个地州市和505个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85个,占76.24%;老区县171个,占33.86%;少数民族县196个,占38.81%。五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连片特困地区不少地方还处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以自给性农产品生产为主,农产品出售量、外调量少,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低。
《规划》同时分析了制约片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连片特困地区地势起伏多变,坡度大,土层薄,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土壤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片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三是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多数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延续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附加值低,管理不规范,服务带动能力弱。四是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连片特困地区普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例如,乌蒙山片区15.1%的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76.8%的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31.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五是农业效益较低、增收难度大。片区耕地零散分布,经营规模过小,生产经营粗放,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低,农民增收空间有限。2010年,11个连片特困地区亩均粮食产量为300.5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公斤。
问:《规划》确定的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是什么?
答:在总体思路上,《规划》提出,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以促进农牧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目标,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牧业,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农民技术培训,扩大农民就业,推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在基本原则上,《规划》提出要坚持资源依托,市场导向,连片整体开发,科技支撑,民生优先,环境友好等六个原则。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分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分别提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农业技术与农民素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包括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等;二是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与物流业等;三是农业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提升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等;四是农村人才培养,包括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支持力度等;五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包括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加强草原等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等。
问:《规划》提出的11个片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是什么?
答:《规划》分11个片区分别进行阐述。每个片区在重点介绍本片区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片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以及发展重点。
六盘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山区、塬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川地、缓坡地基本口粮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三是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四是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畜产品等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跨区域加工配送中心。
秦巴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要实施土地整治;三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四要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建设。
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二是发挥独特的农牧业资源,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综合性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
乌蒙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兴建山区小型水库水源工程,二是进一步提高粮食酿造等既有优势产业的产能和质量,发展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区域集散中心、城市批发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产品储运体系。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以渠系配套工程、田间水利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快废弃矿山和村庄的土地整理、复垦利用;三是依托特色基地,提高加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蚕茧丝绸加工、生物质能源加工、干鲜果品加工、林(竹)产品加工等产业;四是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
滇西边境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二是巩固提升制糖产业,整合提升制茶产业,推进农畜产品加工,逐步发展竹藤产业;三是健全农产品、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体系,完善仓储等物流设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社会化组织在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现有灌区系配套和节水改造;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治理和草场改良;三是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四是依托已有基础,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积极支持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发展。
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渠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逐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二是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农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三是逐步发展林木种苗生产,保障城市建设绿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对种苗的需求;四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吕梁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二是加大山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三是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打造品牌;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成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社会企业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
大别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四是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五是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对象参与特色产业开发。
罗霄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库,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清淤扩容,加强水库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是以荒山荒地、灾毁农田、空心村和废弃荒山复垦为重点,推进土地整理;三是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四是依托特色基地,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项目?
答:《规划》提出了五大类农业行业扶贫开发项目,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棉油糖生产基地、旱作节水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等。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种植业良种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等。三是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和渔政渔港建设等。四是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件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等。五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四补贴”政策、动物防疫补助政策、渔业柴油补贴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生猪大县奖励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项目、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
问:《规划》提出的具体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为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规划》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针对贫困地区农牧业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指导贫困地区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不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对贫困地区予以倾斜性扶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农”的项目和资金投入。三是继续落实和创新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行业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开展行业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情况沟通与通报制度,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衔接,加强工作监督检查。五是加大行业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充分整合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等多种资金,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形成政府、企业、农民等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⑥ 寿光女干部带贫困户“赶集”,置办生活用品,是否暖心窝
是有寒风必有暖光,鲜花和掌声永远属于辛勤耕耘的人。寿光的女儿们,都是村民的好女儿。
父老乡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就好像他们老来得女一样,多了一些真正关心他们的人。这是在弘扬社会的正义,也是真正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情,亲手捧到贫困人家面前。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共享新中国的辉煌成果!感谢寿光的女儿,举起爱国主义的举旗帜,高扬社会主义的精神。
⑦ 中国一路一带是扶贫吗
中国一路一带是共同富裕,带有自己得利的扶贫
⑧ 中国向世界表明脱贫时间安排
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生产生活用电。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大幅度减少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无电人口数量。到2020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交通。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班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00万户。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
——医疗卫生。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现;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已通电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力争实现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以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保障。到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口和计划生育。到2015年,力争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到2020年,重点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林业和生态。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
(8)扶贫日旗帜扩展阅读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