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指标化
1. 什么是企业内控标准
所谓的“企业内控标准”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标准。
以下给你一个例子:
1、产品的结构型式、代号、主参数、型号表示方法以及标记符合GB15831-1995的规定。
2、技术要求
(1)扣件必须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进行生产。
(2)扣件的材料应符合GB9440中KTH330-08牌号规定的力学性能。
(3)扣件生产必须按工艺规定的配料比进行配料。
(4)扣件热处理严格执行工艺规定的各阶段的温度和时间。
(5)扣件的加工严格按工艺进行,并严格对扣件与钢管的粘合面进行试压整形,以保证扣件抗滑、抗拉性能要求。
(6)扣件(除底座外)必须经过70N.m扭力矩试压检验,不允许破坏。
(7)直角扣件的抗滑性能,当P=14KN时,△2≤0.5mm。
(8)对接扣件抗拉性能,当P=6KN时,△2≤0.2mm。
(9)砂眼面积大于10平方毫米的砂眼不允许超过一处,且累计面积不得大于40平方毫米。
(10)扣件的粘砂面积累计不得大于100平方毫米。
(11)扣件的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
(12)其余技术要求项目符合GB15831的规定。
3、试验方法按GB15831的试验方法试验。
4、检验规则按GB15831规定的检验规则进行检验。
5、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同于GB15381标准规定。
2. 企业内控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内控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 企业内控要求保证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内控的五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3. 企业内控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业内控标准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从上述企业内控标准的特征,再通过对几家大中型企业所作的调查,企业内控标准在商品经济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企业内控标准有利于产品适销对路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使产品变为商品。如若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要求,但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那么,产品就会处于滞销状态,不能成其为商品,将给企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使企业的产品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上成为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就必须围绕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时时瞄准国内外市场上用户需要的标准,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内控标准。如我厂生产的久效磷农药,产品含量达到50%即为合格,倘若外销出口,其含量必须达到70% 以上 2002年为了批量投入生产以满足市场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另一方面,制定了高于“双采”的企业内控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并从工艺上严格执行内控标准,打破传统工艺,从而使久效磷产品达到了“双采”指标。投放省内外及国际市场后供不应求。翌年,我们又将产量增加了38%,结果全部售完,创利578万元。
2.企业内控标准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程序,它是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质量特性综合反映的结果,其标准标志着产品质量特性应达到的要求,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制造、检测。离开了质量标准规定进行生产,产品质量就失去了保证,生产也就失去了依据。因此,质量问题首先是标准问题,标准落后,再好的技术和设备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要提高质量首先就要提高标准水平,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内控标准。如我厂生产的甲醛,部颁标准为36%~37%,而我厂控制指标皆按上限37%操作,这样就确保了甲醛的高质量,使甲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3.企业内控标准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美国与日本的汽车国际市场之争,其实就是一场标准化之争。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市场调节的加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全面展开,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和对手如林的竞争者,企业要想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动地位,就必须根据市场和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要,通过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内控标准来提高产品质量。不妨还以化工产品为例,近年来,由于化工行业迅猛发展,异军突起,形成了化工产品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如果不能稳步提高老产品的质量,积极开发新产品,生产出价廉物美、适销对路、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败下阵来。
4.企业内控标准有利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内控标准,产品质量稳步上升,畅销全球。二次大战后,日本开始抓产品质量,但收效不大,走了一段弯路,后来转为从抓标准化入手,各企业争先制定企业的内控标准,以求提高产品质量,欲以质量上的优势来保证经济上的优势,果然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奇迹,高质量的日本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压倒了美国。于是,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2 000美元。
日美贸易,美国出现了逆差,达1 600亿美元,而日本顺差,超过了1 000亿美元。由此可见,日本的奇迹是标准化程度越高,质量越好,成本越低,销路越广,效益越好。在我国,不少企业也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内控标准,促使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出了消费者信得过的优质产品,甚至有不少优质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大大地增强了产品的销售量,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 企业内控标准的制定内控标准的原则
内控标准的先进性决定了它与一般性企业标准有较大的区别。一般性企业标准,一方面是为了贯彻上级标准,而对上级标准进行剪裁或补充而制定的;另一方面在没有上级标准时,根据企业产品的需要而制定的而内控标准却是技术更先进,性能指标高于现行标准的一种特殊标准。内控标准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竞争能力。所以一个企业能否制定内控标准,其前提条件是产品必须稳定地达到现行标准的要求,且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储备,或者经过努力能达到内控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内拄标准才有实际意义。
1.内控标准的性能指标应全部或局部高于现行标准,不能与现行上级标准或企业标准相抵触,以保证它的先进性和竞争性。
2.制定内控标准要以国际上同类产曲水平为目标,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入国际市场,制定内控标准时要积极采标”,这是企业产品冲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因此,要调查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和现状,使目标明确,方向清楚。
3.高性能指标必须以企业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对企业新的科研成果和工艺技术,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即必须应具有科学性,体现出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4.为满足用户为目的的专项内控标准,除考虑技术基础条件外,并应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5.对内控标准中性能的提高,指标的加严,企业必须用相应的工艺文件、检测技术和采用现代化科学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在企业内部进行层层控制。
在内控标准的制定中,必须遵照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所制定的内控标准在贯彻执行中的有效性。
5. 内部控制要如何量化,量化成什么,本科论文求助。
一、内部控制量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无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还是微观主体的金融风险都会对人民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人民银行内部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效率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风险也会影响人民银行有效履行各项职责。如何控制和规避上述各类风险、促进优质高效履职是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课题。量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其主要特征是将管理的资源、过程及影响因素数字化,由此产生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特征。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实行量化管理对于强化内控安全,有效保障人民银行平稳、高效履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入贯彻《指引》各项要求。《指引》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等五个方面。其范围包括分支机构所有的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制定完整可行的规章制度,对业务操作或决策程序规定明确的操作流程,确保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高效合规。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实行量化管理,可以针对《指引》规定内容、范围的部分或全部进行量化评分,指出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全面贯彻《指引》各项要求。
(二)有利于非现场审计监督。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实行量化管理,要求各单位(部门)定期统计报送本单位(部门)的内控制度数量、风险点、岗位人员变动和各类业务量,对一些变动较大的指标要进行文字说明。审计部门依据各单位(部门)报送的材料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揭示存在不足并向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反馈,提升非现场监督水平。
(三)有利于审计评价,进一步提升审计服务职能。在全面掌握业务量数据后,审计部门对审计出的问题可以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单位(部门)或按业务类型计算出的各类占比,以定性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提升审计评价的准确性、直观性和科学性。
(四)有利于强化基层央行员工内控意识。实施内部控制量化管理,就是要求基层央行的每位员工依据自身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填写内控量化管理相关表格,在此过程中,增加了员工学习对照制度、寻找差距并予以量化的环节,有利于增强员工内控自律意识,保障相关制度执行到位。
内部控制机制是组织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保证财产安全、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手段,是为组织机构实现既定目标服务的。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实行量化管理应当服从服务于人民银行履职要求,遵循合理性、有效性、全面性原则,既要保证实现基本的控制目标,又要考虑控制成本,做到易于操作、便于操作。
(一)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量化管理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基层央行的管理要求和业务运行的特点,要综合考虑风险损失和审计成本的代价,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施行。
(二)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量化管理指标应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本单位、本部门所有业务的风险点状况,在此基础上,内审部门通过履职审计和专项审计作出的结论,有原因、有分析、有数据,以理服人,从而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全面性原则。基层央行内部控制量化指标设置应涉及各部门和岗位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体现内控考察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既要有重要业务和岗位的考核,又要有对一般业务行政管理规范性的要求,不能缺漏。否则,基层央行内部控制量化管理就失去意义。
二、内部控制量化管理指标设定和具体架构
量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工具和适用的方法更好的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使管理更加敏捷、更加细致、更具针对性。通过量化管理,促使组织建立细致、完整、敏感的反馈和传输执行系统,有利于提升制度执行力。基层央行内控量化管理就是通过检查得出的内控分值与上期比、与理想比以及与设定标准比,从而反映出差距且指出差距的具体数值,为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内部控制量化管理具体指标及内控等级划分
基层央行内控制度规程繁杂、环节众多,现阶段,可从制度规程、岗位职责、工作权限、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风险控制、依法行政和应急预案等八个方面设定大类指标,明确具体要求,设定相应分值。
二)内控量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及启示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中,应结合被检查对象、检查业务、发现问题等,按照内控量化管理模型,计算相应分值。
1.∑单位内控指标量化总数=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n。
2.∑审计抽查业务量总数=A类业务量+B类业务量+N类业务量。
3.∑审计发现问题总数=信贷部门问题数+会计部门问题数+…N部门问题数。
据此,可以得出单位(部门)被审计发现问题的百分比,也可以按业务类型得出被审计发现问题的百分比。如执行国家货币政策问题占比、金融行政管理问题占比、国库会计业务问题占比等。但由于业务类型不同,审计发现问题无法通过数值方式进行汇总分析,只有通过对该类业务总量、审计抽查量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才能进行分类计算占比分析。对此,本文不对单项业务占比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假设能进行统计的全行或部门业务或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不同类型业务进行数据汇总,进而开展审计量化考察。
启示之一:随着审计量的增长,曲线的走向能直接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管理水平高低。曲线越平缓,表明审计发现问题较少,说明该单位或该部门的管理水平较高,反之亦然。从上图某一业务量时点上看更为直观。如截止业务量8进行说明,表明在审计相同业务量8的情况下,曲线点位越高,说明被审计发现的问题越多;反之,曲线点位越低,说明被审计发现的问题就相对较少。
启示之二:一般意义上讲,如果上述3根曲线反映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历次审计问题占比,审计发现问题与审计频率关联度较大。上次审计与本次审计间隔的时间越短,审计发现的问题就越少,曲线越平缓;反之,审计发现的问题就越多,曲线就越陡峭。
(三)内部控制量化管理实证分析
下面通过对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科的案例具体说明此模型的计算和含义:
1.货币信贷管理部门的内控制度统计。一是管理制度x条,二是业务操作流程y条,三是岗位职责z条,进行模糊后汇总统计如下:∑总计条数=x+y+z。
2.审计期内业务量统计。
(1)召开季度例会次数(应统计次数A次);
(2)月度(季)执行货币政策分析报告数量(应统计份数B份);
(3)重要调查次数(应统计次数C次);
(4)按季开展的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季度后续监测材料(应统计次数D次);
(5)对辖区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监测资料(应统计份数E份);
(6)再贷款、再贴现笔数(应统计笔数F笔);
(7)金融稳定相关资料(应统计次数G次);
(8)按季对民间借贷利率监测资料(应统计次数H次);
(9)相关现场检查资料(应统计次数J次);
……。
3.部门负责人应承担的检查登记簿。
4.审计期内开展对该中心支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审计发现货币信贷部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点方面的问题2个,二是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方面的问题2个,三是再贷款方面的问题1个,四是金融稳定方面的问题1个,五是现场检查方面的问题2个……。
假设审计业务量分别为:内控制度建设方面20个,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报表4份、后续监测核查4次,总计业务量8个,再贷款、再贴现方面的笔数100笔,金融稳定方面应召开会议2次、应急预案及开展活动2个、金融稳定报告4份、制度文件2份,合计10个,现场检查资料4份……等等。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计算出各项业务量的问题占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分别为:(2∶20)、(2∶8)、(1∶100)、(1:10)、(2∶4)。依次汇总计算得出的占比分别为:2:20、(2+2):(20+8)、(2+2+1):(20+8+100)…,得出的占比分别为: 10%、14.28%、3.9%……。这样就可以得出模拟审计发现问题图表,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情况下达恰当的内控等级,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三、实施内部控制量化管理的难点
基层央行实施内部控制量化管理,标志着单位管理层将实行严格的量化监督检查,将有效地把基层央行内部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将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人员业务素质一时难以满足管理要求,还存在以下难点。
1.业务量数据统计难度较大。对业务量数据的准确统计在审计中的作用非常明显,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与其的对比,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对象内部管理的状况,管理的漏洞和需要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但由于部门不同、业务类型不同,一些业务量难以全面统计,同时,相关单位(部门)定期向审计部门提供业务量数据,将加重单位(部门)的工作量。
2.内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难以满足要求。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实施量化管理,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业务和操作规程,还要在充分了解掌握相关业务操作基础上,对不同业务部门的指标考核表进行具体分析。由于目前基层央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部分人员长期不从事具体业务操作,对业务部门业务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特点不熟悉,难以全面、深入分析各业务部门汇总后的考核表,从而对内控量化管理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四、内部控制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实施量化管理,对于构建新型的内部控制量化评价模型,促使内部控制标准化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必须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引入这种管理理念,在实践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度规程,打牢内控量化管理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有效开展一切业务工作的重要前提。基层央行内控制度建设要以总行《指引》为依据,根据职能调整和业务变化,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程序,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要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指导思想,加大制度宣传教育力度,明确各单位(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全体员工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严格自律,调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制度教育培训。加强对员工执行制度和风险管理理念的培育,积极灌输内控量化管理理念,强化制度规范意识。
(三)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开展内部控制指标量化管理工作,对内审人员的审计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包括审计理论、业务部门的重要业务、审计评价数据模型的运用等,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内审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四)开发审计软件,为内控量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内部控制量化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谨而又繁杂的工作,涉及面宽、要求高、任务重。现阶段,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发审计辅助软件,将其与业务部门的业务直接对接,并进行分类统计,从而,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量化管理绩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基层央行内控量化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内控实践中,要在深入贯彻《指引》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采取适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具体控制措施,坚持成本效率原则、坚持风险可控原则,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保障人民银行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
6. 企业管理标准化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标准化是公司的流程标准化。内部控制将的是公司内部运营控制机制。管理回标准化是内部控制答的外在表现,你可以理解为:管理标准化是形式,内部控制是内容。
不过,现在讲内控,主要是从财务审计的角度去讲的,管理标准化则是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不理解的话,可以看看美国的coso,这是内部控制的鼻祖,全世界都在用。
讲明一点:在中国,企业没有内控,都是人说了算。会计事务所是公司制,非合伙制,且不服任何责任,这种体制使国内各个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都是废纸!仅仅走程序。
7.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有哪些
要界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先得界定指标。指标是什么,基本的解释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或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 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体现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的特点。照此理解,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就是衡量内部控制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或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照此生搬硬套也难以理解内部控制指标到底是什么。不过内部控制评价就是要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这点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选择科学的指标体系是整个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核心和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理论上讲,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设计出用于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各项指标的名称、内容、标准、权重等。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要与关键控制点一一对应。评价者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并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不同作用分别赋予其不同的权重。 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体系内的指标有哪些。这一工作说必须严格遵循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这么说是相对简单的事,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确定到底哪些指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许正因如此,实际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通常针对实体的具体情况把评价指标设计成一系列问题,根据问题的答案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也有把内部控制内容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还有把关键控制点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等等来进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这确实是简单易行,但问题、内容、关键控制点终究不可能是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问题回答问题的指标。理论界指出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格外关注措施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的选择问题。措施性指标(先行指标)是指与各种控制手段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如岗位轮换、岗位分离、审批、检查、记录等;而结果性指标(滞后指标)是指针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制定的评价指标,如货款回收率、逾期欠款等。在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将措施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结合使用,同时注意以下几点:以措施性指标为主,特别是要注重与关键控制手段对应的指标,因为对控制手段的评价将直接有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结果性指标应配合措施性指标来采用,在各个重要环节弥补措施性指标综合性不足的缺陷;对于部分业务环节,很难设置措施性指标的,要重点设计结果型指标,来反映内部控制系统运作的效果。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监管部门曾设想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业务流程指标、管理流程指标和辅助指标三部分构成。业务流程指标主要包括货币资金、采购销售、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高风险业务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指标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风险应急机制、授权体系、计算机系统、信息交流反馈等。辅助指标评价包括企业经济性质、经营理念、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等因素。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天恒认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包括基本指标、辅助指标、选择指标。其中,基本指标又分为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健全比率、内部控制建立的科学性及科学比率、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及有效比率、内部控制建立的遵循性及遵循比率;辅助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工程项目控制、采购和付款控制、筹资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等;选择指标包括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企业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等。这套指标的设计明显受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影响,虽在企业中一度被广泛采用,但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 根据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就是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如何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简单而言,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就是内部控制有效率,可简单分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率和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率。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及其具体内容设计具体的有效率指标。
8. 如何将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首先理出来公司管理的细则条款,这一项工作只能你自己在熟悉公司情况的时候才能靠谱的做出了,让将条款的要求量化分类,如财务部:财务的责任和义务、出纳的责任和义务;销售部:经理的责任和义务,销售员的责任和义务;等等!这些责任和义务里面就都是你的细则条款的体现,记住关键一点,细则出来后要光明正大的全员培训学习这些细则。再将这些责任和义务对应相应的分数考核,就可以了
9.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各评价指标由于各自量纲的不同,并且指标间数值差异较大,要使指标间能够直接进行比较,要对各类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别,最后将得到值域为(0,1),而且极性一致的数值。对于单因素定性指标按照质量等级赋予离散代数值;对于连续性变化的定量指标,采用相应质量等级的指标范围中值作为标准化指数的基数。
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方法应坚持标准化方法的比较原则,即同一指标内部相对差距不变原则、不同指标间的相对差距不确定原则、标准化后极大值相等原则。按照上述原则,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可划分为线性标准化和非线性标准化两大类,具体方法有:初值化变换、均值化变换、极值化变换、标准差变换等,本书采用线性标准化极值化变换方法,分析调整了标准化计算公式,将原始数据计算处理后得到新的均一化数列。设现状原始数据为Yk,标准化后的现状值为Xk,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评价指标数据划出最大值(Ymax)和最小值(Ymin),按照质量等级由优等到差等,标准化指数升高的原则,设定差等级标准化指数最高X=1.00,则标准化计算公式:
正向指标:
基坑降水工程的环境效应与评价方法
反向指标:
基坑降水工程的环境效应与评价方法
经验证符合指标标准化的三大原则。表3.1所示为指标量化分级及标准化指数。
表3.1 基坑降水环境评价指标量化分级及标准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