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信息采集和动态调整
① 为什么在脱贫攻坚期内要进行动态调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经济发展的标杆,我们在沿海地区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了发展的“桥头堡”,并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与照顾,让这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区富裕之后,我们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引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具有特别意义。第一,这有利于扶持政策集中使用,发挥“筷子效应”的最大作用。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来看,有连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关政策,把政策落实到特定的贫困人群、具化到每一个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精准,用一个个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消灭贫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政策的优势,抱团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准化。第二,这有利于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扶贫不能再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提高扶贫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就是要在哪些资源配置在哪个位置上着力,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第三,这有利于把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共享成功的发展经验。这就需要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向不发达地区,并因地制宜,开创出本土发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传输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发展方法等,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以产业为突破,以人才为先锋,做到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拔穷根摘穷帽,促进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同时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把握三个环节。按照公开透明、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关键,要按照“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要求,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管理是保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其得到有效扶持。第二,抓好三个层面。在政府层面,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更好地把“帮”和“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第三,坚持六级联动。中央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省级负起总责,做好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下达项目、投放资金、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地级市要承担起本市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和结对帮扶责任,加强统筹谋划、重点攻坚和督促落实;县级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级要实行包村包户,建立包户数、包项目、包脱贫的帮扶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村级要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好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第四,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完善末端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制定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开发等扶贫行动计划,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推进新村扶贫工程,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推进能力扶贫工程,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计划,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第五,突出三大重点。一是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因地制宜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持,走产业支撑的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大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础设施。要坚持向面上覆盖、向基层延伸,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要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② 精准扶贫贫困户定位,已采集和定位好的贫困户,又出现重新采集是什么原因。
精准扶贫贫困户已经采集和定位好,又重新进行采集的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国家对贫困户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当贫困户的收入情况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就可能进行重新采集。比如,有个贫困户去抓奖,结果中奖300万元,领奖后这个贫困户随即为非贫困户,对这样的贫困户重新采集视为非贫困户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反之,家里出现了生大病的人,或者天灾人祸,原来不是贫困户,现在很可能出现重新采集,并且将此户纳入贫困户的行列。
③ 如何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
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保康县进一步强化责任、查漏补缺、严格规程、再加措施、再加力度确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责任,主动作为,思想认识要再提高。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敏感度高的系统工程。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项目办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把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为乡镇分管领导当好参谋,切实把建档立卡工作抓好、抓实,尤其要注重抓好村级档案的规范工作,健全基础数据,夯实工作基础,为争取各项资金及优惠政策铺平道路。
二是查漏补缺,提升标准,各种档案要再规范。各乡镇要根据检查组反馈的意见,认真组织一次工作自查,全面查漏补缺,及时纠偏改错。按照贫困户档案目录要求,进一步检查所在乡镇、村档案资料,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村要高标准地建好纸质档案,纸质档案要与电子档案相符一致,确保档案资料与档案目录一致,有条件的村和重点村必须有电子档案,并配备扶贫专柜。
三是严格规程,动态管理,基础工作要再扎实。要健全完善县、镇、村协调一致、资源共享的扶贫档案管理体系,真正形成"四有":户有卡(农户登记表)、村有册(按档案目录将资料收集装订成册)、镇有档(建立电子档、纸质台帐)、县有库(数据库)、"三专":专盒(县扶贫办统一印置的档案盒)、专柜(扶贫档案专柜)、专人(专门负责保管的人员)的工作格局,有的放矢为实施扶贫到户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对村会计的业务培训指导,强化扶贫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形成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的态势。
④ 如何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
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保康县进一步强化责任、查漏补缺、严格规程、再加措施、再加力度确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责任,主动作为,思想认识要再提高。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敏感度高的系统工程。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项目办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把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为乡镇分管领导当好参谋,切实把建档立卡工作抓好、抓实,尤其要注重抓好村级档案的规范工作,健全基础数据,夯实工作基础,为争取各项资金及优惠政策铺平道路。
二是查漏补缺,提升标准,各种档案要再规范。
各乡镇要根据检查组反馈的意见,认真组织一次工作自查,全面查漏补缺,及时纠偏改错。按照贫困户档案目录要求,进一步检查所在乡镇、村档案资料,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村要高标准地建好纸质档案,纸质档案要与电子档案相符一致,确保档案资料与档案目录一致,有条件的村和重点村必须有电子档案,并配备扶贫专柜。
三是严格规程,动态管理,基础工作要再扎实。
要健全完善县、镇、村协调一致、资源共享的扶贫档案管理体系,真正形成"四有":户有卡(农户登记表)、村有册(按档案目录将资料收集装订成册)、镇有档(建立电子档、纸质台帐)、县有库(数据库)、"三专":专盒(县扶贫办统一印置的档案盒)、专柜(扶贫档案专柜)、专人(专门负责保管的人员)的工作格局,有的放矢为实施扶贫到户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对村会计的业务培训指导,强化扶贫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形成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的态势。
⑤ 2018年贫困户动态调整是什么时间
大多会在年末12月份,不过6月份年中的时候也会有一次小范围的动态调整。
⑥ 贫困人口识别,动态调整中遇到那些困难存在什么问题
开展群众路线活动过程中,县扶贫(移民)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作版为扶贫开发为民实事权,解难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及时传达学习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户主申请、小组提名、评议票决、公示审批的方式,整户识别。
⑦ 贫困户动态调整一般什么时候
一般都是在年末,很多省份在年中(5或者6月份)也会有一次小范围的动态调整。
⑧ 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平稳有序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刘永富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据介绍,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地区,共14个片区。这14个片区有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基本上都是在偏远大山里,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条件都比较差。
“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要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只有这样,脱贫成效才能精准。
刘永富表示,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完成,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精准扶贫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酱油钱能不能买醋
据介绍,以前扶贫资金用途限定很严格。形象地讲,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比如缺锅的贫困户想买锅,缺碗的贫困户想买碗,可是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规定只能统一买杯子。
刘永富说,以前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用途定得比较死。上级政府部门不了解基层贫困群众的需要,替基层代办,以致一些帮扶措施不符合实际,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了。从去年开始,这个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已经解决了,以后扶贫资金投放将更加精准。
“去年已经将70%的资金项目下放到县。现在,中央的扶贫资金和省里的扶贫资金,原则上都下放到县,由县里来决定具体用途,县、乡、村三级商量着干。”刘永富表示,不仅是扶贫资金由基层来做主,就是涉农的资金也是可以整合的。比如贫困地区的饮水问题、道路问题,很多都是涉农的,那么涉农的资金都可以整合进来。由村里报项目,乡里审核,县一级整合批准。
“地方要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基层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需求作为指导决策的原则和思路。村里贫困人口是扶贫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是项目执行的主体,要让他们都参与进来。办法是公告、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社会共同监督,让扶贫在阳光下运作,绝对不能有‘猫腻’,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贫困户的身上,真正发挥减贫作用。”刘永富说,扶贫资金用途定得比较死的问题,基层反映了多年,现在国家已经下了决心调整。地方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扶贫贴息四两拨千斤
“扶贫需要政府拿钱,财政资金必须发挥主体主导作用,但是财政的资金毕竟有限。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政增收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财政的扶贫资金投入,可能不太现实,我们必须多渠道地筹集扶贫资金。”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在和有关部门商量,准备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用财政的资金撬动金融的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目前,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已经出台。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发展致富产业,如果缺少启动资金,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放贷,由政府扶贫资金贴息,免担保、免抵押。
“不要担保、不要抵押,贫困户就可以不必去借高风险资金。”刘永富说,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5万元额度3年时间,贫困户选对产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利息由国家负担。
那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将贫困人口组织起来的实体,能不能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呢?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和有关部门商议,计划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只有2%至3%。企业、合作社、实体只要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
借助互联网实现精准对接
“实施精准扶贫,在新业态、新常态下,一定要把互联网这项技术用上,实现精准对接。”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通过互联网把贫困地区绿色的、优质的农产品卖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也让城里人享用到放心的、健康的食品。
刘永富说,国务院扶贫办正考虑建立一个互联网扶贫对接平台。贫困地区、贫困户,在脱贫方面有什么需求,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哪些具体的帮助,可以提出来,通过互联网找到帮扶人。“现在很多人愿意做这些好事,愿意帮助贫困的人,只是缺少放心的对接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在网上说‘我希望帮大家做点什么’。贫困地区群众看到了,就可以和他们直接联系。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自在的对接,来实现社会扶贫的精准化、信息化。”
“很多贫困地区消息比较闭塞。利用互联网,可以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发布出去。偏远地区贫困群众利用手机可以查到国家有什么样的帮扶政策,找谁来办。我们下一步准备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刘永富说。
⑨ 贫困人口识别,动态调整中遇到哪些困难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⑩ 2020年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方法有哪些
一、信息采集方法
(一)新动态管理贫困户信息采集。使用《新动态管理贫困回户信息采集答表》采集所有基础信息。
(二)贫困户、脱贫户、返贫户的信息采集。通过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打印《贫困户信息对照表》,入户核实信息并采集本年度发生变化的基础信息。对于返贫户,要补充采集“返贫原因”。
(三)贫困村和贫困村内村民小组的信息采集。通过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打印《自然村信息对照表》、《贫困村信息对照表》采集发生变化的信息。各镇办要重点关注行政村撤并后村民小组发生变化的信息。
(四)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的信息采集。对照贫困户信息对照表注明人口自然增减情况,并填写《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情况表》和《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减少情况表》,采集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