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培训课件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培训课件

发布时间: 2021-03-02 11:37:2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三个要素是什么

三要素: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1)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培训课件扩展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一、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一般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我国的公立学校就是最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

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

  1. 财务管理制度

    1.1现金管理制度

    1.2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3印章回的管理制度

    1.4预借款管理制度

    1.5报销票答据的管理制度

    1.6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7差旅费管理制度

    1.8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9财务分析制度

    1.10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 收费的管理制度

  3.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4. 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5. 往来款的管理

  6.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7.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③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原则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7]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财政部

2017年1月25日

附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及岗位的职责权限,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分析使用等工作。

第七条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逐级汇总、单向报送”的方式,由财政部统一部署,各地区、各垂直管理部门分级组织实施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汇总,非垂直管理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行政管理关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单向报送。

第二章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

第八条
财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其职责主要是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布置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和指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和指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等工作。

第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对本地区内部控制汇总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布置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
组织和指导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组织和开展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和指导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等工作。

第十条
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对本部门内部控制汇总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布置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和指导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
组织和开展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和指导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

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一条
年度终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单位当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以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为支撑,按照财政部发布的统一报告格式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对外报送。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一般包括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内部控制检查报告、内部控制培训会相关材料等。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能够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

第四章 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四条
各部门应当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和部门本级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十五条 各部门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信息为准,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整。

第十六条 各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五章 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和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的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本地区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信息为准,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整。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财政部门逐级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通过对内部控制报告中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第二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分析,强化分析结果的反馈和使用,切实规范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更好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第七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汇总的内部控制报告报送后,各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所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原则。中央部门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由财政部组织实施,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的工作要求分级组织实施,各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由本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应按规定采取适当的方式来确定对象,并对内部控制报告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或以往年份监督检查不合格单位进行重点核查。

第二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认真组织落实本地区(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考核。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如实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漏报、瞒报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更不得编造虚假内部控制信息;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相关人员提供虚假内部控制信息,不得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七条
对于违反规定、提供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单位及相关负责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制度,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④ 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三要素: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三)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⑤ 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专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属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来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部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等,是行政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1. 不相容职位分离。不相容岗位。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作为一种控制体系中最基本的控制手段,集中体现了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单位组织层级和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科学划分机构职能与分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不同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舞弊行为,有效预防,及时发现舞弊行为的发生。第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不仅可以进行事前预防,更能在事中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作用。第三,不相容岗位定期轮岗是杜绝舞弊、保证岗位新鲜血液的必要措施。
2.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非常重要的控制活动,授权审批控制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对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建立“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事项决策审批机制和会签制度。授权审批控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授权的依据→依事而不是依人;第二,授权的界限→不可越权授权;第三,授权的“度”→适度授权;第四,授权的保障→监督。审批控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则:审批要有界限→不可越权审批;审批要有原则→不得随意审批。
3. 归口管理。归口控制包括归口管理与归口审核两种方式。归口控制是一种职能型的集中管理方式,体现了集中性、规范性和专业性。集中性体现在归口控制按照单位各个业务的属性,结合不同事项的性质,将同类的业务或事项由一个部门机构或岗位进行管理。也将授权审批和内部管理集中起来,便于单位业务集中开展。规范性体现在归口控制,将同类业务或支出事项,用同一种或相似管控方式进行控制,可以设计规范而细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实现控制流程化。专业性体现在归口控制是由一个部门机构或岗位负责同类业务或支出事项,必须熟悉和掌握同类业务的属性和特点,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基础,以提高管理效率。
4.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根据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业务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单位应当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是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单位所有业务最终都要通过预算管理衔接起来,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的编审、内部批复、执行、决算和评价四个环节的管理,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的控制。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批复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将外部财政指标细化分解批复到预算指标的过程。预算执行要履行预算批复时所设定的相关规则,完成资金支付。决算与评价是根据资金支付记录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5. 资产保护控制。资产保护控制是单位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资产进行保护,确保资产安全和使用高效。资产保护控制作为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要求单位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购置、资产登记、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处置报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单位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对资产类型进行区分,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强化检查和绩效考评,加强对资产安全和有效性的控制。
6. 会计控制。会计控制是指利用记帐、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职责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会计控制为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是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方法。会计控制要求单位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7. 单据控制。单据控制是明确经济行为的出自单位外部来源的报销凭证和单位内部表单的控制方式。单据控制从种类上来看可以分为单据控制和票据控制。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内部管理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内容及其流转过程的表单与票据,做到合法合规,信息完整,填制规范。
8. 信息公开控制。信息公开控制是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将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进行公开。让相关部门和公众知情的控制方法。单位公开政务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信息。
9. 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控制是it技术在内部控制的应用、方法的扩展和规范的延伸。单位通过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流程,建立用户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信息系统公开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网络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