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个问题
1. 怎么解决精准扶贫问题
一是“扶持谁”的问题。首先要“精准识别”,将需要扶贫的对象精确找出来。为了避免“走马观花”“错失良机”,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就总结出了“四看法”,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为切实推动扶贫资源真正向需要得到帮助的对象倾斜,实现“真扶贫”和“扶真贫”,对象识别要做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扶贫工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机统一,既能客观公平公正“建档立卡”,又有社会良心责任担当,既避免“开着轿车”领低保,又避免因病因灾临返贫。
二是“扶什么”的问题。众所周知,物质是第一性的。然而,对于困难群众来说,信心是首要的。扶贫精神是小康力量的源泉,“攻坚拨寨”离不开“信心”基石。只有以一往无前的脱贫勇气树立起强大的致富信心,积极消除“等靠要”惰性思想,“敢想”“敢干”,增强扶贫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危机感,从心理上战胜贫困,才能有效地将“扶心”“扶智”与“扶财”“扶物”统一到“扶人”上来,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将“帮扶人员”和“困难群众”的行动统一起来,才能打好精准脱贫组合拳,形成发展合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最终将“被帮群众”带出穷困泥潭。
三是“怎么扶”的问题。破解扶贫攻坚瓶颈,“怎么扶”是个关键。在当前扶贫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都向干部要成就要效益,帮扶队伍要正确建言,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积极采取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的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家庭收入进行分析,对个人消费进行引导,促使贫困地区及贫困群众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然,必要时还得采取调动社会资源,发动周边力量,用社会关注和自掏腰包及政策兜底相结合的方法把扶贫工作办实办好。
四是“扶到哪”的问题。当扶贫对象在扶贫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依靠自身艰苦奋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得到有效改善,人均收入达到国家标准,进入致富状态后,如何通过动态管理措施将其调整出来,既做到了“扶起来”“送一程”,也能够“调转头”“再寻找”,始终将有限的资源落实到其他需要帮扶的群体和对象上。总体来看,全面小康不会落下每一人。要确保每一个民族、每一个贫困地区、每一个家庭在扶贫工作中都能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八年抗战也有结束时,各地要“施策有效”,不断缩小贫困范围,通过倒排时间表,减小贫困度,啃下“硬骨头”,让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成功上岸,安全着陆。
2.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扶贫是个问题扩展阅读:
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仍在3%以上。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这个压力和挑战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且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贫困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111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1.67万个。按照这些县和村前几年每年贫困发生率下降3至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较多、公共服务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来形容,脱贫难度更大。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51%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内道路、入户路、环境卫生设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等难题,贫困村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3. 扶贫展开政治因素就是一个什么和什么建设问题
开展扶贫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要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4. 扶贫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1、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1、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2、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3、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1、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2、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1、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2、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5. 关于一个扶贫的问题
先设法拿到别人借钱的证据,借条,短信聊天,语言,人证等,然后可以去法院起诉
关于扶贫问题,直接在村委会开证明,病历证明,就可以去乡镇扶贫办申请困难补助,我国是法制国家,讲究和谐社会,肯定会给予照顾的
6.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又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由于缺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受到的损失大。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二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集中又零星。
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
4、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
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5、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
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7.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各级部门主动适应新阶段扶贫攻坚模式和国家扶贫政策导向,不断探索完善扶贫开发方式方法,将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生态搬迁扶贫、就业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系列扶贫行动,推动了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特别是在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一对一结对帮扶、扶贫规划编制、扶贫项目和资金争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四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进行。总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调查中发现,由于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全面,导致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错误的理解,少数贫困户脱贫致富自身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个别非贫困户相互攀比,竞相要求纳入被扶贫对象。
2、整村推进规划编制滞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普遍没有编制出来,从而带来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不明确,扶贫项目安排缺乏科学论证,产业发展零乱,帮扶工作重点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座谈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同志反映,由于工作队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知识有限等情况,因此,对如何编制整村推进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深感力不从心,希望有专业人士参与和指导。
3、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一是贫困对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于精准扶贫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时间仓促,范围广、任务重,使得每一个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还不够全面、准确,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二是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贫困村贫困人口多,家庭情况又复杂,脱贫返贫人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加之村一级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因此缺少贫困村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4、有关扶贫政策落实难。一方面扶贫工作有关政策推进缓慢。如金融扶贫行动,每个县市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抵押金,由贷款银行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发放贷款,此项措施郧西县至今没有落实到位。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专项扶贫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整合资金不低于200万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专项扶贫投入107万元;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难。整村推进,要求实施部门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的“三联合一直达”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门行业认为整村推进工作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因此,在项目安排时没有把部门行业扶贫摆上议事日程,各部门各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不够。
5、技术支持服务引进不够。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帮助贫困村多方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上,而忽视技术方面的引进,喜欢新建项目,而放松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轻视农业项目的发展。
6、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进程较慢。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指标太少,而且安置缺乏统一规划。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已难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8.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各级部门主动适应新阶段扶贫攻坚模式和国家扶贫政策导向,不断探索完善扶贫开发方式方法,将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生态搬迁扶贫、就业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系列扶贫行动,推动了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特别是在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一对一结对帮扶、扶贫规划编制、扶贫项目和资金争取、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四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进行。总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调查中发现,由于精准扶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全面,导致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错误的理解,少数贫困户脱贫致富自身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个别非贫困户相互攀比,竞相要求纳入被扶贫对象。
2、整村推进规划编制滞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普遍没有编制出来,从而带来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不明确,扶贫项目安排缺乏科学论证,产业发展零乱,帮扶工作重点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座谈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同志反映,由于工作队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知识有限等情况,因此,对如何编制整村推进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深感力不从心,希望有专业人士参与和指导。
3、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一是贫困对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于精准扶贫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时间仓促,范围广、任务重,使得每一个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还不够全面、准确,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二是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贫困村贫困人口多,家庭情况又复杂,脱贫返贫人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加之村一级贫困对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因此缺少贫困村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4、有关扶贫政策落实难。一方面扶贫工作有关政策推进缓慢。如金融扶贫行动,每个县市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抵押金,由贷款银行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发放贷款,此项措施郧西县至今没有落实到位。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专项扶贫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整合资金不低于200万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专项扶贫投入107万元;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难。整村推进,要求实施部门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的“三联合一直达”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门行业认为整村推进工作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因此,在项目安排时没有把部门行业扶贫摆上议事日程,各部门各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不够。
5、技术支持服务引进不够。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帮助贫困村多方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上,而忽视技术方面的引进,喜欢新建项目,而放松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注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轻视农业项目的发展。
6、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进程较慢。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指标太少,而且安置缺乏统一规划。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已难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9. 1 脱贫攻坚的四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增收,强化脱贫收入保障。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治本之策,紧紧围绕贫困户资源条件、劳力状况和持续增收,逐户精准做好产业规划和跟踪落地,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既有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又有一项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全面开展产业培训,规范管理互助资金协会,精准落实产业贷款和产业奖扶政策,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能获得技术培训、互助资金、小额贷款和政策扶持;强化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农产品推介活动,加大电商营销力度,确保扶贫产业成为贫困户稳定的收入支撑。
二是集中主攻安全住房,强化脱贫基础保障。安全住房是脱贫退出的先决条件。当前要全面加快安全住房建设进度,有序推进易地搬迁脱贫户集中安置。坚持“双超整改”与搬迁建房同步抓,起步就把好“三条红线”,坚决防止“先建后改”,无谓增加问题整改工作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脱贫退出的根本保障。紧扣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实行联村领导现场督战、主管部门蹲点监工,加快推进水电路讯、“两室两场”建设,特别是水利、交通部门要采取超常措施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创新做好群众工作,强化脱贫满意保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达到标准是基础,群众认可满意是根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抓手,重点抓好遍访贫困户行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实效、促进满意。大力实施“四级干部遍访贫困户行动”,通过宣传政策、解决困难、联络感情、疏导情绪,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矛盾,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通过遍访行动,确保村、户基础信息更精准。建立数据信息会审制度,全面推进信息一体化,确保全县信息汇总更精准。
四是统筹抓好两个层面,强化脱贫动力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一方面要抓住内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扭住外因,调动广大干部内在动力。充分发动群众互评激发动力,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不断激发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激发动力,认真开展评选一批自强标兵、苦干脱贫光荣户、最美扶贫企业家,表彰一批优秀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给艰苦奋斗的群众戴红花,为担当有为的干部授勋章,让奉献社会的企业家享荣誉,广泛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发动力,严格落实扶贫“四支力量”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加强对“四支队伍”的考核,建立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档案,实行帮扶作风与实效季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