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没有内控标准的风险

没有内控标准的风险

发布时间: 2021-02-28 19:35:45

❶ 如何建立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

第一大转变:“要我控制”向“我要控制”转变。如果都说作为企业内控更多的是来自监管部门或者股东的压力,现在应该是企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压力。
第二大转变: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来转变。以前,谈及“内控”,大家都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或者最多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可以对其评头论足但是却不承担管理的义务。但是现在大家知道,企业的管理控制、风险控制是从企业的董事会到管理层到全体员工的,全员的管理过程控制。
第三大转变:从“部门的控制”向“全员的控制”转变。
第四大转变:也是最为关键转变,是“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比如财务付款的安全性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工作:是否建立是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资金的管理人员,是否有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是否有预算或者资金的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如果这些工作没有,这些过程都没有,这个安全就是一个空话。
第五大转变:从“标准控制”向“风险管理”转变。以前,企业家有一个误区,为了内控而内控,没有把内控当成一个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提倡管理效率的强有力的推动力,所以都是敷衍了事,而现在企业内控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使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集团管控应该体现为本级的控制和集团下级的控制,本级的控制就是集团应打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辅导下属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持续有效的改进控制制度;而企业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如管理组织、管理思维等等,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也是了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
目前国内企业都在关注内控将如何落地?如何可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点,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要落地。
第二点,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落地。
第三点,内部控制的手段落地。
第四点,风险指标绩效考核落地。

❷ 内控的风险与不足

1. 人为过失。执行内控制度的人在决策过程中因在一定的时间内、基于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受到的压力,作出在事后看来没有产生理想结果的判断。
2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中的缺陷。制度是人执行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因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执行的人员培训问题会造成错误。
3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体系。出于个人利益或虚夸主体的财务状况或合规情况等不法企图,而拒绝执行既定的政策或程序。
4 员工串通或舞弊。
5 建立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比较。 1.1.竞争失败(企业由于竞争失败会遭受诸多的不利)
1.2.经营中断(企业的目标将无法达到)
1.3.法律诉讼(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信誉的破坏等)
1.4.商业欺诈(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1.5.无益开支(使得企业的收益能力下降)

❸ 为什么说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制度是万万不能的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没有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不一定无可靠性,但是财务报告一旦不可靠,则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必定无效。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只能合理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局限性和风险性。公司内控风险点有可能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隐患,也有可能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隐藏的痼疾。
一、公司集体舞弊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
当公司高管集体进行财务舞弊时,由于内部利益的纽带作用,易形成攻守同盟,其财务丑闻很难被监管发现或被发现成本很高。内部控制对于这类事件不可能控制,只有靠外部的监督机制了。即使被发现,也是受益者、授意者不受罚,执行人却“代人受过”的现象,或者出现法不责众现象,只惩罚一两个替罪羊。内部控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处于不相容职务上的有关人员相互串通、相互勾结,失去了不同职务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再好的控制措施也无能为力。
二、控制成本超过控制收益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
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一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不得超过预期的效益。任何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的付出未必能带来预期的结果。中小企业如果设计的控制环节过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内部控制成本也就越高,最终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大企业虽然有能力设计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所发生总成本的主观判断与控制效益难以准确计量,这就使得各分公司很难找到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的最适宜点。由于信息的不可靠性、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和对内部控制制度所花费成本上限的忽视,理应保障的内部控制成本等于并略小于内部控制效果的基本拓扑原则可能无法如愿以偿。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企业必须要考虑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一般来说,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再好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也将失去意义。
三、大概率事件造成的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的对象仅是大概率事件,不可能预见所有财务风险,有可能存在控制死角或真空。即使公司有足够的财力去进行内部控制,也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理由(比如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和隐私)、时间和精力去监控。因为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是提供一种合理保证,而不是提供一种绝对保证。它不能绝对保证预防或察觉错误和不正常现象。
四、人为错误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
如果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知识、经验、能力、责任心、独立性、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如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趋迎奉承等,致使有些财务问题没有能够及时察觉,或已经察觉但被疏忽,没有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或补救措施欠妥当而酿成大祸,那么再好的内部控制也很难发挥作用。执行人员的错误会给企业内部控制造成影响,但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方面没考虑周密而造成了后来在执行中的困难。任何“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员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制度时也不能苛求百分之百的完美。
五、管理越权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
如果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喜欢越俎代庖,或为某种私利越权行事,加上知情人的官本位思想、洋奴哲学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痼疾,往往使越权发号施令畅通无阻。很多领导表面上大谈特谈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骨子里始终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内部控制制度是给一般职工制订的和遵守的,给上级部门检查看的和同行学习的,作为公司领导永远都是例外。即使设计再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特权阶层故意避开或指示其下属避开某些预定的控制程序,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六、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应,而临时控制又可能招架不住或仓促迎战而给分公司带来损失。另外,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也经常进行调整和修订,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程序和细则可能会赶不上法规的变化,或者新内部控制规范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七、社会大环境使然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
外部市场规范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增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有力保障和外在压力。再加上总公司其他分公司以前管理的惯性使然,某一个分公司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做法难唱独角戏。另外主管有不法前科记录、管理当局逃避责任、管理层频繁变动、内部控制薄弱、决策高度集权化、经常更换外部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短缺、存在巨额法律诉讼、夕阳工业或濒临倒闭的产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等都可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率,可以采取由独立于企业的设计人员制订分公司高管人员风险准备金,建立了内部控制匿名举报系统,不定期的进行秘密调研,加强舆论监督和惩罚力度等举措。

❹ 内控风险和风险管理有何区别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充分吸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❺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执行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内部控制制度无法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企业为实现内控目标必需的重要控制措施不足,或者设计不合理,致使内部控制目标不能实现属于设计缺陷;内部控制执行者没有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执行,或者执行者不具备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致使内部控制目标不能实现属于运行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依据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致使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属于重大缺陷。企业被评估认定有重大缺陷存在,不得出具内部控制有效结论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5)没有内控标准的风险扩展阅读

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局限性的共性表现为:两者都以目标为判断的准绳,内部控制缺陷表现在不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内部控制局限性体现在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但不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绝对保证。它们都产生于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两个环节。

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局限性的区别在于: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未意识到缺点,以及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不按设计意图运行而产生运行结果偏差的可能。

内部控制局限性则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事先预留的风险敞口,以及运行过程中按照设计意图运行也无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可能。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着局限性,内控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过程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❻ 企业内控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内控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 企业内控要求保证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内控的五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❼ 有人说内控管理师是企业的风险规避师,真的吗

现在企业都很重视内抄控管理师,前段时间看新闻,重庆、上海的一些银行因为内控管理不行被相关部门罚款20-50万。
内控管理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是保证单位规避风险、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反腐防腐、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机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认识到内控管理师的重要性,都在招聘内控管理人才。我看很多招聘网站上,企事业单位给内控管理师开出的薪资都不低,但大多都要求有内控管理师ICM证书。要是你现在还没有内控管理师ICM证书,建议你先拿下这个证书再去面试,这样跟公司谈判的资本也多一点。
想要拿内控管理师ICM证书的话,建议选择首冠教育这样正规的机构培训,毕竟证书是一方面,实际能力又是一方面,培训对将来实际的工作能力大有帮助。

❽ 简述如何理解评价内部控制的风险水平

内部控制评价方式,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解决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的问题。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到底如何进行,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全面评价和风险导向评价两种方式。 ◎详细全面评价。详细全面评价,就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然后,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显然,详细全面评价是一种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企业最初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或日常的评价中应用较多,主要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和符合性测试,对企业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报告中的建议也是“审核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粒不差”。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从控制到风险,即从内部控制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比较适合用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保持,而对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恰当,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结论不可靠性等不足。根据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评价内部控制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内部控制的框架或标准本身是一个通用的框架,更多地关注内部控制的“What and Why”,尽管这些框架或标准提供了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但不够细致,不足以说明如何完成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风险导向评价。风险导向评价,就是以风险为导向,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其次,识别和确定组织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应对相关目标实现风险的有效性;第三,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评价现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最后,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实质性漏洞,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种方式是从风险到控制,即从内部控制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到内部控制,充分体现了“自上而下,风险基础”的理念。“自上而下”方法由评估组织整体层级的控制开始,然后到具体作业层级控制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从财务报表整体开始,然后到账户、披露;从公司层面的控制开始,然后到活动层面的控制。“风险基础”主要体现在:以评估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为起点;关注重要的财务报告和披露风险与问题;仅评价充分应对风险的控制;证据的获取和场所的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价结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是风险基础的,判断有效与否是根据内部控制是否相当可能没有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风险导向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特定的情况,避免与内部控制框架的简单核对,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及灵活性;关注最重要的风险,提高了评价的成本效益和效率。不过这种方式与详细全面评价根据一个确定的框架来评价相比需要更高程度的专业判断。 风险导向评价是一种现代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要求评价人员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把评价的起点放在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识别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特别需要指出,评价内部控制并非为了控制本身,而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下列问题:与控制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控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种控制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有益?是否存在重复控制?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控制的效果是否影响管理当局决策?风险为导向评价方式下,评价人员大多采用内部控制自评(CSA)、内部控制矩阵法、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评估。 从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都趋向于采用风险导向评价方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共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2007年分别发布的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指南(SEC,2007)和内部控制审计准则(PCAOB,2007)都采用了这一方式,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年度评价也采用了风险导向评价方式。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重视风险的方法,即着眼于与财务报告相关重要虚假记载相联系的风险,对业务流程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具体策略:运用自上而下的风险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区分为“重要缺陷”和“缺陷”两类;不采用直接业务报告的做法;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一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一并编制等。在我国拟在建立以风险防范和增加价值为评价导向、以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核心评价内容、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评估标尺的内控自我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❾ 内控风险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内控风险

由于制订或设计的各项内部控制方法不妥或执行不严而引起的风险。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网校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