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
1. 扶贫工作组对工作开展情况有哪些
(一)相对固定党建扶贫工作队并加强管理
坚持“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各个挂钩扶贫单位及帮扶的乡、村一经确定,就不能更换,必须坚持帮扶直到被帮扶的乡村经考核确实脱贫后才能脱钩。相对固定党建扶贫队员为两年一换,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对扶贫单位派出的党建扶贫队员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派出。加强对党建扶贫队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队员驻点工作情况、考勤记录,督促工作队完成好工作计划。
(二)提高乡村规划编制质量
一是把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作为指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党建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加紧做好
扶贫开发规划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规划体系,先由工作队与乡镇制定乡、村规划,再由县级扶贫部门牵头统筹衔接规划,最后由市级扶贫部门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一起审定规划,通过调研、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规划要统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等纳入规划内容,规划制定要重视项目的合理布局,今后对乡村的投入应随着规划和项目安排。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原则,规划和项目确定后,原则上各部门的项目就按照规划落实,使党建扶贫工作队与乡镇的主要精力不再耗费在跑项目、争资金上。三是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深入到各乡镇,做好规划培训,帮助乡镇提高规划质量。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有专家参与,各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派出工作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骨干,协助乡镇编制规划。党建扶贫工作队要配合乡、村分析乡情、村情,出主意、想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好规划。
(三)切实将党建扶贫工作重点转变到送观念、送思路上来
认真落实党建扶贫队员驻村工作的时间规定,每名党建扶贫队员每年至少提交一篇实地调研的报告,督促工作队及队员深入乡、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熟悉乡情、村情、民情,从而帮助乡、、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党建扶贫工作队的重心要从为帮扶点争取项目资金转移到指导、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转移到对实施项目的督促和监管上来,尤其是要帮助乡村建立好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积极探索扶贫资金约束激励机制
探索财政性扶贫资金变无偿为“有偿”的方式,即对于生产性扶贫项目,使用农户应采取“借”的方
式使用,到期可以归还本金,也可以归还“利润”,归还的现金或物资可以进入下一个循环,扶持别的农户,不断滚动发展。这样既提高农户在实施项目时的责任感,使他们感到压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在党建扶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又能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有偿”使用还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号召力。
(五)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二是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首先,采用财政增加一点、兼职提高一点、误工补贴一点、积累补助一点、考核追加一点等方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村干部月报酬,达到平均500元以上。其次,要落实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再次,要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投入,按照村规模大小、集体经济情况和人口规模确定运转经费,确保村级组织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第四,探索招考村干部进入乡镇机关、
事业单位制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村干部可参与乡(镇)长选举。从政治和经济待遇上逐步让村干部能脱产工作并有想头、奔头、干头。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以培养“双培双带”能手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采取教育培训、结对扶持、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员的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党员解决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建立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学习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六)进一步完善党建扶贫考核
一是由各个党建扶贫工作队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经主管部门和扶贫团审核后下发执行,考核主要是检查工作队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工作队的考核既要对牵头单位进行,也要对各个组成单位进行,以督促各单位重视党建扶贫工作。二是考核指标要结合工作队任务制定,如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发展生产、培训教育等等方面做什么、什么时间完成,以督促党建扶贫工作队完成好工作。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周期适当延长至2年或3年一次,以检查党建扶贫工作实绩。同时,要加强日常考核检查,督促工作队遵守纪律。
2. 扶贫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1、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1、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2、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3、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1、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2、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1、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2、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3.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符合各村资源特点、符合产业导向的帮扶项目,在当地培养和集聚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保障薄弱地区的长远发展。
4. 驻村扶贫工作队如何管理
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管理,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基层,查看他们的工作实际,另一方面要按时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进行目标考核。
5. 驻村工作队职责
1、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期间,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在乡镇党委政府和第一书记的领导下宣传党的政策,推动脱贫攻坚,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2、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
3、推动脱贫攻坚。按照脱贫目标和标准,参与制定脱贫规划计划,指导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对手赛”活动,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责任、工作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4、建强基层组织。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高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协助乡镇党委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
5、为民办事服务。积极推动开展“以购助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提升治理水平。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指导、督促“六联机制”、“三治融合”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常态化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激发勤劳致富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7、每月参加第一书记组织召开的工作例会;每月至少开展2次农民夜校教育教学活动;每季度接受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谈心谈话。
8、在第一书记带领下,每季度走遍村内所有农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5)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扩展阅读
驻村工作队需要规范人员选派
(一)精准选派。坚持因村选人组队,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优化结构。优先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驻村帮扶。每个驻村工作队一般不少于3人,每期驻村时间不少于2年。要把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村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加大选派干部力度。
(三)配强干部。县级以上各级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要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健康具备履职条件的人员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新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一般应为处科级干部或处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驻村期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所驻贫困村,确保全身心专职驻村帮扶。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退出的,驻村工作队不得撤离,帮扶力度不能削弱。
6.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方针政策,帮助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措施。
二、协调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配合村“两委”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工作。
三、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帮助制定村级脱贫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找准发展思路、制定脱贫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四、引导贫困村立足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协调解决贫困户住房、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参与扶贫项目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监督村“两委”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金。
五、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提升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六、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按照“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重实效”的思路,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农民权益。监督村务公开、账务公开,促进基层干部依法办事。
(6)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扩展阅读:
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以全面推行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为契机,实行驻村工作队(组)制度,是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的有效举措。除此之外,驻村帮扶还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驻村帮扶是做好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驻村帮扶是做好内源扶贫的重要手段。驻村帮扶为帮扶人员提高能力创造了机会。
驻村帮扶必须真正沉下去,而不能停留于蜻蜓点水的状态。驻村帮扶人员不能反客为主。贫困人口是脱贫的主体。驻村帮扶人员的主要责任,是为激活贫困人口的发展潜力创造条件,为贫困人口将脱贫愿望付诸实践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
驻村帮扶是扶贫开发的基本方式,政府扶贫需要采用,非政府组织扶贫也可以采用,从而使之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