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退出途径
① 贫困户退出标准是什么
退出标准。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上做到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退出程序。
(1)确定目标。每年11月底前,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下一年度贫困人口减贫任务下达到有关乡镇和行政村;行政村确定预脱贫户并在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中标注。
(2)民主评议。每年11月底前,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后提出当年拟退出贫困户,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上报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1)贫困户退出途径扩展阅读
贫困村
1.退出标准。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2.退出程序。
(1)确定任务。每年11月底前,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下一年度贫困村退出任务下达到有关乡镇和贫困村,并在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中标注。
(2)退出申请。每年11月底前,根据拟退出贫困村“两委”提出的申请,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初审并在贫困村所在乡镇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3)审核公告。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拟退出贫困村组织有关部门或第三方评估核查。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村,由市级政府批准退出,并在贫困村所在县公告。
(4)备案销号。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贫困村退出结果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县级扶贫部门负责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中对退出贫困村进行销号标注。
参考资料:网络-四川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实施方案
② 精准扶贫户怎样退出
精准扶贫户要退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纯收入必须高于本地的最低收入标准。
③ 托底贫困户想退出怎么退
托底贫困户想退出需要村民委员会出证明,然后到县或者乡民政部门事务科就可以退出
④ 陕西省贫困户的识别与退出的标准是什么有那些主要程序
贫困户的识别:
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3050元(2010年2500元不变价)的陕西省扶贫标准执行;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2855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陕西省扶贫标准执行.
贫困户脱贫标准:
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000元以上(包括务工收入、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退出程序
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区)脱贫退出,按照自查申请、交叉检查、抽样核查的程序进行。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检查组,通过信息系统监测、现场调查、查阅资料、入户访谈等方式,对脱贫退出进行核查评估认定。
⑤ 贫困人口脱贫程序是什么
——贫困人口脱贫程序:
1、评议公示。贫困户脱贫由村“两委”专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属出,经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后,在村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在村内进行公示。
2、审定公告。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党委、政府审定并公告。
3、备案标注。乡镇党委、政府将脱贫人口名单上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并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统一标注。
4、颁发脱贫光荣证。贫困户脱贫后,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脱贫光荣证。
(5)贫困户退出途径扩展阅读
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1、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该户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
2、有安全住房(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
3、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
4、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⑥ 贫困村退出有几个程序
有 6 个程序: (1)民主评议,初定名单。每年第四季度后期,由村“两委” 结合年度脱贫计划,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提出当年拟退出贫困户名单,征得拟退出贫困户同意,初步确定拟脱贫退出贫 困户名单。 (2)收集信息,核实认定。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按照退出 标准,调查收集拟退出贫困户信息数据,核实认定贫困户家庭有关情 况。 (3)村内公示,申报乡镇。对初步核实认定的拟脱贫退出贫困 户,在村内公示 7 日,无异议后,向乡镇政府申报拟退出贫困名单。 (4)乡镇核查,确定名单。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干部、村“两 委”和驻村工作队,对各村申报的拟退出贫困户实地进行全面交叉核 查,最终确定名单并向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报。 (5)县级抽查,乡镇批准。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各乡镇申 报的拟退出贫困户实施入户抽查核实,抽查比例不得低于拟退出贫困 户数量的 10%,每个乡镇不少于 30 户,对核查出有异议的,由镇(乡) 政府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户批准退出,并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公 告 7 日。对核查有异议的不予退出。 (6)上报备案,县级标注。次年 1 月,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将全县贫困户退出结果上报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在市级扶贫 主管部门监督下,县级扶贫部门统一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平台中 做脱贫标注。 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以县为单位统计汇总贫困户退出信息,次年2月底前向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
⑦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怎样纳入和退出的
在政策衔接方面,将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实施精准帮扶。
1、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及未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市(区)、县(市、区)给予补贴,具体补助办法由市(区)、县(市、区)政府研究制定。
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个人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符合条件的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
2、建档立卡的目的:识别出农村贫困对象,搞清农村贫困户的分布情况、贫困状况、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村和贫困户档案。
为建立完善新指标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和分类帮扶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部门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搭建共享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
(7)贫困户退出途径扩展阅读
中国贫困线
中国的贫困线标准调整了几次。
1986年
国家统计局作了一项关于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研究,确定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标准是年人均200元;
1990年
我国贫困线标准相当于300 元;
1995年
我国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这个标准被调整为530元;
2000年
“八七”攻坚计划完成时,贫困标准已经调整为625元; 2005 年为683 元。这一标准是农村绝对贫困户的标准,而不是相对贫困标准。
2014年
贫困标准2800元/年
2015年
贫困标准2968元/年
2016年
贫困标准3146元/年
2017年
贫困标准3335元/年
2018年
贫困标准3535元/年
2019年
贫困标准3747元/年
2020年
贫困标准4000元/年
⑧ 农村贫困户通过哪些途径来摆脱贫困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搞起了种植养殖,或外出经商,或进厂做工,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科技,纷纷走上了富裕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尚有少数农户仍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还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还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切实解快农村贫困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其致贫因素,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一、当前农村出现的致贫因素
2004年伊始,笔者有幸成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贫困、后进村任职的6000名干部中的一员,在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七岭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上任前后,我以一名选派干部的身份,对农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这些农户难以脱贫致富,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原因:
一、天灾人祸
自然灾害和飞来的横祸是农村人口绝对贫困和返贫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由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飓风、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庄稼减产和颗粒无收,甚至毁灭村庄。另外,车祸、安全事故等飞来的横祸,造成农民家庭成员残疾、主劳动力死亡等,使一个好好端端家庭陷入困境。
二、子女上学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农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从其上学甚至直到毕业的前几年,家庭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但如果农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则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积累贫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没钱投资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业机会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这样一种贫困代际传递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如果贫困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状态。正因为如此,相当一些农民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前止步,农村辍学现象日益严重。
三、疾病
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在平时不注意预防疾病,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一旦得了重病,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将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家庭成员中主要劳动力积劳成疾,整个家庭会立即陷入贫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的情况屡有发生。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四、人多地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在农村推进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普遍意义在于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重新确立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恢复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现在剩下的一些贫困户基本是比较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大都是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如我所下派的村人均耕地也只有0.76亩,低于“联合国人口对耕地0.8亩的生存保障线”,这么少的耕地,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五、文化素质低下
中国有12亿多人口,农民占绝大多数,而广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严重偏低。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文化水平低,科学知识贫乏,不但导致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导致了愚昧和迷信活动的泛滥,给社会平添许多不安定因素。也有个别农民人穷志短,种田怕苦,务工怕累,守在田园,不勤劳作,承包田里杂草丛生,成熟的庄稼无人收获。家里穷得叮当响,是村里统筹款的欠款大户,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但整天东游西逛,到处滋生闹事。
六、超计划生育
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中,贫困地区的人口问题更加突出。贫困地区即使生产有很大发展,但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人口,贫困的帽子是难以摘掉的。在我们调查中,由于社会养老体制还不够完善,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使贫困农村部分人视“生儿子”为人生头等大事,为生儿子不惜整天东躲西藏四处逃避计划生育。多个子女并不能“多福”,而是“多债”,增加了家庭负担。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因无心经营生产,家里田地荒芜,靠打零工、亲戚朋友接济度日。加上孩子多,花销大,导致生活贫困不堪,而且因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弃女婴等招致数额不等的罚款,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困境。少数贫困户受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影响,不顾优生优育,人口素质越差,痴呆现象较多,如我所下派村中,就见到好几例痴呆,劳力少,造成贫困。
七、因建房致贫
有的农户家境并不富裕,但总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建造楼房,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因建房致贫的,除了极度贫困户外,还有一部分是返贫户,这一部分家庭先是脱贫了,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调查中这部分人因此把贫困原因归功于建房。
八、市场意识低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一部分用于自己消费外,其余部分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转化为货币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纷纷开辟致富门路,而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某个项目发了财,便跟着“依样画葫芦”,谁知待到产品销售时,其产品在市场上早已“门庭冷落”,连投资也难以收回。近几年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产品不断丰富,形成农产品买方市场。所以虽然物价指数下降,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直线上升,导致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持续下滑,甚至造成农民生产性亏损。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许多刚脱贫的贫困户返贫。同时,农村相对闭塞,信息渠道窄,很多农民尚未意识到市场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具有盲目性,往往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有的血本无归,陷入困境。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即使获得了好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
九、因婚返贫
贫困地区青年娶妻难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贫困地区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女青年一般不愿嫁到此处。有些农户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不惜满足女方越来越高的彩礼要求,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更有甚者,干脆从人贩子手中买一个媳妇,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结果往往是人去财空。所以贫困地区农户为娶儿媳妇尽管是省吃俭用,到儿子成亲时也免不了东挪西借,待家里娶进了新人,生活水准也重新滑到贫困线以下。
十、其它原因致贫
目前农村越演越烈的人情风,也严重制约着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婚、生子、乔迁新居、升学、参军、拜寿、送葬、做风水等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均需"凑份子"。受“人情大于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农户背着沉重的人情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参与封建迷信、逢年过节的大肆铺张浪费,结果债台高筑,陷进贫困的泥坑。此外,农村的文化生活普遍比较贫乏,赌博在不少乡村已成为公开的“娱乐节目”。有些农民一有空闲,便聚在一起“筑方城”,个别农民陷于“赌场”而难以自拔,输得个倾家荡产。
当前,在贫困中徘徊的农户,虽然在农村中所占比例不大,但这对于农村经济和健康发展,特别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应当引起农村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如何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笔者以为,应当注意正面引导,帮助贫困农户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和生育观,破除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开创致富门路,同时,要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他们必要的扶持,,促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首先,从抓村组班子建设做起。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有能力致富,也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农民最缺的就是结构调整的信息,最需要的是干部身体力行地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村支两委干部熟悉农村、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接触的产销信息比较多,应该成为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各级组织要鼓励村支两委干部参与农业开发,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村支两委干部要从习惯于安排农业生产、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民增收转变。 其次,扶贫不扶懒。因为我们是扶贫,不是养贫,更不是奖贫。不能助长少数人的懒惰思想,使之越扶越懒惰。给钱给物,解决燃眉之急,只是治标;扶人扶志,启动内在活力,才是治本。如何扶人治本?一是扶人的精神,即培养自力更生、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斗志和精神;二是扶科技能人和能工巧匠,让农村人才脱颖而出,再以此为示范带动大家致富;三是重在教会捕渔,而不是单纯送鱼,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教会农民技术、教会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问题,引导其变苦熬为苦干和巧干,最终摆脱贫困。第三,改造贫困,不如走出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力,这是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他们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用来创造收入的资产。我们只有使他们拥有的劳动力在农村变得相对稀缺,因而具有相对高的价值,否则就不可能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和地位,即通过“移动人”的办法将农村一部分贫困人口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行业中来,这样农村总人数减少,而当地虽然土地、资源如故,但可相应提高“人均收入”。 同时,当务农劳动力变为非农劳动力,他们就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内移而需求曲线外移,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上升,务农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值和工资也会相应上升,这样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就可以随着农村劳力的不断减少而不断上升。当然减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还必须使流动出来的劳动力在城镇能够找到工作,否则,只是把农村贫困人口变为城市无业的贫困人口。 第四、消除贫困,教育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应当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基础性教育,未成年人是农村的未来,是希望之所在,必须无条件地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另一类则是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再教育工作应以难度不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现学现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软件的配套上。 第五、为尽快铲除贫困发生的社会根源,医疗卫生工作应当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农村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力度,寻求合适的突破口,逐步形成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目前,沼气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沼气建设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作为扶贫的一个具体项目,加快推广。
⑨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怎样纳入和退出
在政策衔接方面,将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实施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