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稽内控是什么意思
『壹』 内控稽核部门,稽核部门,内审部门,合规部门的关系
内部稽查和内审是两会事吧,内审主要侧重于内控的,内部稽查是内控的一个重要部分。
『贰』 货币资金内部稽核是什么意思
就是复核一下合不合理,做出判断,预防,控制.
『叁』 什么是内外帐两帐合一
常见两套帐形成原因及情形:
1. 以公司资金进行大股东个人之大陆或海外转投资。
2. 无存货成本结算制度。
3. 财务帐以集团(即多家公司)观念或公司与大股东财务未区分,进行合并记载。
4. 以是否取得税务凭证为入帐基础,致部分费用未入帐,如佣金。
5. 销货受限于客户端要求,发票无法如数开出。
6. 帐务委外处理,但因公司规模及营业日趋复杂,外部非专职 记帐 人员无法详实登载。
如何进行两帐合一呢?
1. 帐务改由公司人员自行登载
当公司规模趋大,帐务整合的第一步应将原委外帐务改由公司会计人员自行登载,才易进行整合调整及逐一登载记录实际交易情形。
2. 分析两套帐差异金额及辨认产生差异主要原因
择定基准日进行财务帐与税务帐差异数计算及分析,在做差异比对前,要确认两套帐皆已依原登载方式将所有基准日前交易完整登载,再与熟悉公司组织架构及业务之人员、财务帐登载人员讨论公司营运模式及内帐(即财务帐之俗称)登载方式后,找出可能形成两套帐原因。依所找出可能形成原因与已计算之两帐差异数进行合理性分析确认。
3. 整理各项资产负债实际数量及金额
以整帐公司之法律主体,进行资产负债实际数确认,必须在法律观念上属整帐公司之资产负债,方予列入,另实体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应进行盘点,以利确认;整理过程中应将非属整帐公司之资产负债另行列表区分。
4. 处理差异
税务帐与上述3所整理之资产负债实际数及公司所需或拟整入帐务补登之资产负债数这三者差异大,必须以税务帐为主轴进行帐务补登、资产购入、报废及增减资等适法作业调整。
5. 解决问题
两套帐之所以形成,除大股东以往之错误节税观念外,大多存在以公司管理当局本身经验或专业无法解决之问题,如大陆投资超限、成本结算制度未建立等,此时则有赖外部专业人员协助来解决,才能避免帐务整合后再发生。
公司应以策励未来的角度进行帐务整合,在两帐合一过程中,藉由公司管理当局、财会人员及外部专家共同参与。
『肆』 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的区别是什么
1、内部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它是会计监督的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内部稽核的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对日常核算工作中所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2、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3、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的区别就在于:内部控制是一系列的方法是一种措施,而内部稽查是自我检查或是自我审核,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在会计核算中二者缺一不可。
『伍』 增值税中的内存稽核机制是什么意思
增值税中的内存稽核机制就是增值税的内在制约机制指增值税具有防止偷漏税的内在制约机制。
增值税就像一根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完整而严密,增值税的内在制约机制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以使征收链条更加完整,增值税的内在制约机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税务机关的交叉稽核和审计也更为有效,税款流失将会大大减少。
长期以来,税收理论界一致认为,增值税作为一重要的流转税形式,道道征税、环环紧扣,具有防止偷漏税的内在制约机制,可以使税收的征收管理相对于其他流转税形式更加严密。
中国现行的增值税实行凭专用发票注明税款进行抵扣的办法,强化了增值税管理内在监督制约机制作用,有利于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然而,目前这种内在制约机制正面临着挑战。
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数量逐年递减,制约机制赖以生存的主体日益萎缩。按照增值税规定,只有一般纳税人才能实行凭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但由于企业改制和税务管理等多种因素,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数量逐年减少,内在制约机制在增值税纳税人中覆盖率不断下降。
二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制约机制赖以依存的载体问题很多。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抵扣税款特殊功能,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疯狂利用专用发票进行各种涉税犯罪活动。
『陆』 什么是证期会上市上柜内稽内控八大循环
ERP的系统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领域,也就是工业工程,成本会计与信息管理,其中成本会计实施专的重点,属就是落实证期会上市上柜内稽内控八大循环管理作业。
这八大内稽内控循环,分别为:
(1)销售与收款循环
(2)采购与付款循环
(3)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
(4)固定资产循环
(5)薪工循环
(6)融资循环
(7)投资循环
(8)EDP电子数据处理循环
这一部份,一般都要由会计师进行内稽内控的辅导,同时需要架构一套ERP信息系统。MBA智库文档
『柒』 什么是了解内部控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目录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事前防范
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三)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五)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内部控制的种类(一)内部会计控制
(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十大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事前防范
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三)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五)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内部控制的种类 (一)内部会计控制
(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十大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展开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要素
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萨班斯法的影响,财政部加强了内控标准的修订,这需要立法学的指导。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理论界有多种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 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事后监督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 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 3.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阶段 (1)内部会计控制。(2)内部管理控制。 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6年底美国审计委员会认可了COSO的研究成果,并修改相应的审计公告内容。 6.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达到自身规定的经营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控制的作用会不断扩展。目前,它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三)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企业决策层不但要制定管理经营方针、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贯沏执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五)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睡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的目标
根据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包括五大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要使内部控制充分发挥控制作用,在各部门和各岗位得到贯彻实施,建立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有效性,即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最高决策层所制定的业务规章和发布的指令,必须符合国家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必须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2.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为了使各种风险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建立内部控制必须以审慎经营为出发点,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容易发生的问题.设立适当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步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并且设定在风险发生时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补救。 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渗透到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空白,做到无所不控。 4.及时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改善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开设新的业务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种类,必须树立“内控先行”的思想.首先建章立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即使在金融创新的领域,也不能因为法律没有规定或监管当局没有要求而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的操作人员和直接的控制人员必须适当分开,并向不同的管理人员报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的情况下,要为负责控制的人员提供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编辑本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十大问题
一、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二、领导“一只笔”审批,缺乏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三、过于依赖业务人员,企业资源掌握在个人手中,企业对业务开展失去控制。 四、内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东西较多,清晰的流程图和配套表单较少。 五、内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较多,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门,相互打架。 六、员工临时休假或出差时,缺乏明确的工作交接制度。 七、人员招聘时注重笔试和面试的考察,忽视背景调查。背景调查是不难发现的。 八、关键岗位无强制轮换或带薪休假制度。 九、过分强调控制成本,经常将效率作为弱化或逾越内部控制的理由。 十、说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编辑本段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
主要有二:一是制度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过于理想化,或随着新情 况出现,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从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自然也就不会被执行;二是 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内部 控制制度成为墙上摆设和一纸空文也就不奇怪了。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制度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 加强制度执行力,不能为制度而制度。
『捌』 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含义是什么
内部风险控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有哪些?
在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内控这个词,但是企业老板在管理公司的时候,对于内控是一片空白,比如以下一系列问题:
1.什么是内控?
2、内控是做什么的?
3.你认为内控的重要性是什么?
4、内控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收益?
5.如果你是销售,你认为内控该注意哪些地方?
6.如果你是采购,你认为内控该注意哪些地方?
7.如果你是财务,你认为内控该注意哪些地方?
8.如果你是物流,你认为内控该注意哪些地方?
内部控制是做什么的?
有些人认为,做内控就是写流程的人,文件的搬运工;也有的觉得内控就哪些在公司里面爱打小报告的人,都是些花瓶为了存在而存在,或者是给大家找麻烦的,在公司查账的,就是个麻烦的制造者。其实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内控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企业处在哪个阶段,在我国企业中常见的内控缺陷都有以下问题:
1、过于依赖业务人员,缺少信息的传递和积累,业务规则没有沉淀;
2、缺少对不相容职务的系统性分析,很多关键动作一个人完成;
3、授权机制不规范,要么过于集权,要么过于分权;
4、公司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门,相互打架;
5、公司信息表单的设计和传递不规范,信息无法有效支持管理决策;
6、分支结构管控薄弱,仅仅简单的利润考核,分支机构失控;
7、信息系统管理薄弱,忽视对系统风险管控;
企业在做内控的时候要做好不相容职务分离:比如:采购与付款业务;资金管理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等
不相容职务分离——采购与付款业务
1.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由采购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询价程序并确定供应商,但是决定供应商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审批。
3.采购合同的订立、审核与审批。由采购部门下订单或起草购货合同并经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核、审批。
4.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工作职务应当分离,以保证采购数量的真实性和采购价格、质量的合规性、采购记录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5.采购与验收、付款;
6.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付款的审批人与付款的执行人职务应当分离;
7.应付账款的记录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的资源来进行。
不相容职务分离——资金管理业务
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2.货币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
3.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4.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5.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不相容职务分离——销售与收款业务
1.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
2.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
3.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4.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
5.销售业务经办与发票开具、管理;
6.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