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铜车马机关

铜车马机关

发布时间: 2021-02-25 11:37:17

A.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转自知乎】【多图慎入】作者: 孟增慧
本想早点睡,奈何睡前看了知乎的这个帖子,居然兴奋莫名得失眠了。。。整理一些留存,也分享给盆友们,长文多图,手机党注意流量^^ 。仅为节选,全部请看原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2638720
答案来自:沃金 ,有哉,RiJOKy,赵梓伊,萌小二,茹茹,张旭阳,celevia,LeeTchiFan,musictv,夜沉心,尹骁予,赵小军,vian Li 等大神……

明宣宗行乐图。图中拿根小棍瞄准地上一枚弹子者为明宣宗。你猜他在干啥?打高尔夫。真的,这项运动古代叫捶丸,拿小棍捶石球之意也。最早起源于宋代,元代时期大受上流社会欢迎,在明代成为流行运动。是一种无论男女,老少咸宜的休闲娱乐方式。

这是打高尔夫球的明代劳动妇女。(文字是原作者配的,不过私以为从服饰上看,圆领袍和高腰襦裙,貌似更接近唐。)

这是根据出土球杆制作的复制品,木头不经放,原件已经烂兮兮了。

但是石头很耐放,这是藏于北京首博的捶丸。在没有因腐蚀坑坑洼洼前,肯定很光溜。捶丸运动最早是从唐代风靡的马球变化而来,不骑马的马球叫步行球,慢慢就变成了捶丸。
千万别以为高尔夫球是多么高端洋气的玩意儿,这是老祖宗从宋朝就玩剩下的了。15世纪的苏格兰人也许发明了现代高尔夫,可惜中国人早就珠玉在前了。以后要是在欧洲出土了证明捶丸传入欧洲的文物,就彻底变成出口转内销了。高档高尔夫会所你们感觉如何了?╮(╯v╰)╭洋气了半辈子,其实是在复古。
---------------------------------------------------------------------------------
新莽时期的青铜卡尺,传说中王莽穿越的物证:

---------------------------------------------------------------------------------

这是唐代被中香炉,可以把辈子熏的香香的,还暖烘烘。牛在任凭你在被子里怎么翻腾,这玩意永远都能保持水平,一点都不会洒出来。

----------------------------------------------------------------------------------

此为大汉朝节能环保无烟雁鱼铜灯。这种造型的铜灯相对来说很常见,那么它到底牛逼在哪儿呢?牛逼在它的设计。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

--------------------------------------------------------------------------------
铜车马,值得一提的是铜车马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它的伞杆,铜车马的伞杆插在一十字带竖杆铜座上,铜座与舆底作不固定连接。伞柄中空,暗藏利器。柄底多机关,通过不同机括的推拉组合,可以灵活控制伞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动,从而使得伞盖可以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而调整合适的倾斜方位;不固定的连接使得铜伞打开机括后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又可为歇息于野外路边的主人遮阳避雨;在有刺客袭击的时候,伞盖作盾,伞柄和内藏的利刃都可自卫反击。

伞杆仿制品,在兵马俑铜车马侧用以演示,目前伞杆结构尚未完全破解

--------------------------------------------------------------------------------

汉代壁画,有没有觉得图上那两个站在车顶上的人很二逼?其实那不是真人。但是真的会敲鼓。

瞧,真品是长这样子的。此物命为大章车,现代人称其“记里鼓车”。每行一里,鼓敲一声。《古今注》载:“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

这是安徽寿县的月坝。寿县古称寿春,淮南王刘安和小伙伴们在这儿鼓捣出了豆腐。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这东西牛在哪儿呢?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现在还能用。

图一里有个T形的玩意,那是个大木头塞子。在洪水来袭时会把它推进下水道里堵死。随水压增大会越来越近,防止洪水倒灌。是非常简便有效的防洪系统。平时下水道的水喷出来会把它推开,排水到城外。靠一个木头塞子,利用水利实现了全自动化防洪排水系统。说明白了没啥了不起的土办法,关键是现在还很好用……土鳖智慧似乎刻在咱基因里了。orz
----------------------------------------------------------------------------------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剑历时千载而不锈,且具备金属记忆功能。而且表面这纹饰设计,不觉得LV应该给版权费嘛?!
----------------------------------------------------------------------------------
鱼洗,又称龙洗,青铜有双耳,当盆内注入一定量清水,用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可观察到伴随着鱼洗发出的嗡鸣声中有如喷泉般的水珠从四条鱼嘴中喷射而出,水柱高达几十厘米。

----------------------------------------------------------------------------------

----------------------------------------------------------------------------------

象牙席,至今只剩3张!好吧,传统象牙劈丝技术已失传……
长:216cm,宽:139cm。
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席面虽微有磨损,大体仍完整。
----------------------------------------------------------------------------------

象牙套球,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17层 ,每层都能转……这还是可探的,之所以没有继续下去是因为怕探坏了。。。。
-----------------------------------------------------------------------------------
乾隆蓝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
转心瓶夹层上的12个牙雕人物还可以活动,如果用手拨弄人物,他们会在摆锤的作用下叩头、作揖,形象栩栩如生。乾隆官窑生产了二三十对转旋瓶,但这种结构的仅此一件。

----------------------------------------------------------------------------------

猜猜这是啥?没错是下水管道。你猜是什么时候的?秦朝的。而且是没统一六国时修的。西安西郊西宝疏导路出土,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这附近以前有个花炮批发市场。这一排下水道已经烂掉了,而且都到秦朝了,不够看。我再来贴个更早的,完整器。

陶制地下水道水管。安阳殷墟出土。欢迎去安阳殷墟博物馆看实物。
----------------------------------------------------------------------------------

这是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楚国墓葬发掘出的文物。木制漆器,年代太久,腐蚀很严重,已经解体了,所以不太好分辨是啥。你们可以猜猜。

上为复原图。看出来了吗?这是一个坐便器。结合上面的下水管道,想象一下。
----------------------------------------------------------------------------------
战!国!的水晶杯,两千年前的……
----------------------------------------------------------------------------------

唐朝腰带扣。可惜皮子已经烂光光了。爱马仕什么的弱爆了。
----------------------------------------------------------------------------------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医用长流银匜。这是给病重张不开口或者不听话的小孩灌药用的。捏住下巴,用那个又长又尖的喙,从上下牙中间撬开道小缝,然后手一抬,药就灌进去了。张仲景和华佗突然变的好暴力。
----------------------------------------------------------------------------------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壶底部中心有圆形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
截面
原理是虹吸原理

----------------------------------------------------------------------------------
刺身馆,就是现在的纹身沙龙

----------------------------------------------------------------------------------
三国时期的饭盒
“越窑青瓷方格盒”,跟现在食堂用的快餐托盘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三国时的小白领就知道用饭盒带饭了。 之所以确定它是一般的饭盒、是因为同样形制的餐盘还有‘礼盒’!!!朱然墓出土过一件这种餐盒、不同的是朱然墓的是精美绝伦的漆器、每一格都画有一个圣兽。

----------------------------------------------------------------------------------
商代火锅

----------------------------------------------------------------------------------
还有三联甗(YAN),类似现在的煤气灶。独一无二的复合炊具!

----------------------------------------------------------------------------------
【东汉釉陶烧烤炉】""""烧烤历史源远流长!

----------------------------------------------------------------------------------
古代“冰箱”--冰釜战国时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两件战国曾侯乙楚墓冰鉴。

----------------------------------------------------------------------------------
南宋球靴
鞋面用牛皮制成极其耐磨:这双南宋球靴用牛皮制成鞋面,在鞋底上钉上圆头铁钉,向外突出,很耐磨,再涂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让人感叹其工艺之精湛。足球鞋还带钉子,跟现在的异曲同工啊。

----------------------------------------------------------------------------------

此为敦煌出土,汉代童鞋。上图为编织凉鞋,下图为牛皮鞋。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人穿皮鞋起于汉代。这是瞎说……明明是战国。此为战国时期皮鞋一只。

----------------------------------------------------------------------------------

猜猜这是啥。明朝的高跟鞋。网上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
----------------------------------------------------------------------------------
20.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这双漆木屐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双漆木屐的发现,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发明,而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ps:良渚发掘中就曾出土过木屐,说明在4000年前中国古人已开始穿木屐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这个时期的木屐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文献中对此有诸多记载。而此时的木屐样式也富于变化。据说,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前后齿均可拆卸,便于登山,史称谢公屐。 唐代木屐传到日本。宋代,妇女因缠足之故,多不穿木屐。而男子穿木屐大都在雨天,充当雨鞋。穿着木屐的宋人形象,在宋画《归去来辞图》中有所描绘。明清时期之后,传统木屐慢慢淡出中国人的视线。
---------------------------------------------------------------------------------

唐代的挎包,LV同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套头衫,汉朝领护西域诸国中的 尼亚三号墓出土绫格绮贯头衫复原品 (实在很潮……)

----------------------------------------------------------------------------------

金缕玉衣(附鼻塞、耳塞、口含、手握)形状如人体,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金丝穿玉片,太土豪了……)
----------------------------------------------------------------------------------
南宋国宝级传世孤品 曜变天目茶碗 ---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该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瓷片。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

----------------------------------------------------------------------------------

保存的还算好,但是毛已经烂光了。这是一把牙刷。我忘了哪儿出土的了。

这是内蒙赤峰辽国墓葬出土的一堆牙刷。中国的牙刷最早是东汉发明的,大多都是骨制器。
---------------------------------------------------------------------------------
“五星出东方”护膊

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图)尤为光辉灿烂、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 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但内涵丰富。人们被这千年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透出的精绝人心归中国、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动,也为精绝国的命运而扼腕叹息。(咦不就是鬼吹灯里写的那个国家……)
----------------------------------------------------------------------------------

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十二龙凤冠
题外:我们可以看一下清代的后冠,比较一下为什么明代的凤冠可以被列入64件止国外展览的国家珍贵文物中。

清·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

曾侯乙尊盘,很多人都觉得是商周青铜文化的巅峰,繁复细密到极致(商周……三千多年前……)

---------------------------------------------------------------------------------

淅川出土“云纹铜禁”,春秋时期(嗯,比上一个近一些,距今2500年==!)
同样是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楚国的东西相比秦国的简直华丽到爆好么!细密曲折的结构漂亮到让人想趴着玻璃去舔啊!大家路过郑州一定要去瞻仰下这神器!咋琢磨出来的啊!
----------------------------------------------------------------------------------
曾侯乙墓“外棺”

这具棺木为战国时期(2千多年以前……)古曾国诸侯乙的葬具,形制硕大,结构奇特,由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棺盖上有12个伸出的铜钮,底下有10个圆形兽蹄形足,足上有10根铜立柱,立柱之间用木板嵌装。更为奇特的是外棺一侧的下方,开有一门洞;有学者推断此洞可能是为墓主人留下的灵魂出入之口。

B. 秦陵究竟何时开启

前言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编号:200-005 相关联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449.htm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出土过程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简介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C. 秦始皇墓内部机关图之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创立者秦始皇,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秦始皇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坐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备受关注。
秦始皇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82年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1/2多。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椁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做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谜团一: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地宫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为竖穴式。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3位科学家研究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侧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辩驳,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八十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使用棺椁是铜还是木?
《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那么,秦始皇的遗体也会保存完好吗?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正值酷暑时节,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9月,尸骨运回咸阳,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秦始皇遗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摘自《世界经理

D. 秦始皇陵挖掘出的彩绘铜车马,车上的伞有何玄机

在上世纪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陕西农民在打井的时候挖出兵马俑碎片,之后便揭开这座王陵的神秘面纱,但是在挖掘工作开始之后,大家对这个陵墓的研究受到很多阻碍,而且有专家预测即便是考古技术再发展一百年也很难揭开这个皇陵全部的技术。到目前为止秦始皇陵墓的挖掘终止到了兵马俑坑的出土,仅仅在陪葬佣坑中挖掘出的很多文物技术都无法破解,如果将整座陵墓全部挖掘开来,价值将远远超过金字塔.

车上的伞可以灵活的取下,180度旋转遮挡太阳,在伞柄处有装有双环插销,可以随时取下,伞座和伞连接处是自锁式封闭结构,有活扣、暗槽,在重力的冲击下它依旧能坚固的保持直立。承接伞盖是齿轮结构,可以均匀的承受伞盖带来的压力,在将伞盖取下之后,伞柄就是一把尖锐的矛,伞盖就是盾,随时可以进行战斗。

这个设计可以说是非常精妙了,秦始皇作为一国之主出门自然是做足了保护工作,而这把伞就是一个暗藏在马车上的黑武器,而且两千年过去了,这把伞依旧可以轻松的取下,后来工作人员将其取名为“千机伞”,在兵马俑博物馆珍藏着。

E. 兵马俑详细讲解词

3各位游客: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秦兵马俑博物馆欢迎到家来到这里参观!
秦俑博物馆是一个遗址性的专题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始皇的陪葬品———秦陵陶质兵马俑。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兵马俑,首先,介绍一下秦始皇的生平及其陵园的概况。
秦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他姓赢名政,出生于公元前的259年。当时正是我国历史上激烈动荡,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赢政13岁时,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由他继承了秦国的王位,称‘秦王政。22岁时亲自执掌政权,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他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从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21年,用了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他自认为‘功高三皇,德超五帝’,取三皇,五帝各一字,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一词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被历史的封建帝王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同时,他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度量衡等,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商品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统一边疆,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保障了边疆和中原人民的生活安定和文化发展,而今屹立在北方的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既是一位叱吒风云,具有伟大建树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极端残忍,专断的暴君。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政权。为了强化专制统治,他采用了法家韩非子的学说,以‘法’制人,运用残酷的刑法,苛捐重税来压迫广大的黎民百姓,并且还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筑长城,修弛道,建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的骊山脚下。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陵冢高大雄伟,远远望去就象一座耸立的山丘。
剧史书记载,秦始皇在13岁继承王位后,就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陵墓,动用民力最多时达到72万人,修筑时间长达37年,直到他死陵园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剧《汉书》记载,秦陵高50丈(秦1尺合现在0.231米),约合现在115米。由于两千多年的风雨的冲刷,现今只剩下76米。这座陵墓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周长4公里,外城周长6公里。在陵墓的北面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陵园占地面积多达56.25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欧洲有个小国叫梵蒂岗,当他们总统参观时,得知秦始皇的陵园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感叹地说:‘你们的皇帝的确伟大,他陵园的面积比我们国土都大呀!’
经现代钻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不仅有大量的珍宝,周围的陪葬坑,陪葬墓也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文物,我们先后发现了珍禽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400多座(最新来讲陪葬坑在600座左右),其中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三座兵马俑坑,它们位于陵墓以东的1.5公里处,并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把它们编为一好坑,二号坑和三号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俑坑的发掘现场。一号坑是我们发现最早,面积最大。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一个坑。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3米,俑坑的深度为5.4米,如果按密度推算可出土与真人,真马相同的陶质兵马俑6000多件。这个俑坑是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这一奇迹。1976年我们的考古专家对这个俑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挖掘和修复,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经研究表明,这座俑坑原是一个半地下坑道土木结构的建筑,也就是说,俑坑内有 10条秦代工匠夯筑的土隔墙,把整个俑坑分为11条东西向的过洞(坑道)。过洞底用青砖墁铺,而兵马俑就站立在这11条过洞里,在土隔墙的两侧,有木柱支撑着两墙之间的棚木,棚木上铺席,席子上有2米厚的封土,便形成了坑顶。俑坑的四周各有5条斜坡门道,在斜坡门道中我们发现有车印和打碎的陶俑碎片。现以考证,俑坑中的陶俑,陶马由门道放进坑内后,门道却被封堵,使整个俑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烧毁了秦咸阳宫,阿房宫及秦陵地面建筑,对兵马俑坑也放火焚烧,致使俑坑棚顶塌陷,陶俑陶马遭到严重破坏。经过考古专家们多年的修复,现已有1500多件的兵马俑又再显威风,昂然站立在大家的面前,俑坑的中部和后方那些支离破碎,人仰马翻的陶片正是当时出土的真实状况。
我们站在这里,就象是一个观礼台,以检阅这奋杀疆场,携兵作战的秦国大军。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氢兵马俑都是按照秦代真人,真马的如实高度进行塑造的,兵俑平均身高1.8米,最高的达1.96米。他们之中既有统帅千军的将军,也有奋杀疆场的将士;而陶马通高为1.7米,身长2米,战车都是实用的木制战车,这样宏大的场面,众多的数量,体形高大的武士,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些身穿铠甲,战袍,手握兵器的武士俑,他们的表情,神态。面形各不相同。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神智机警,有的眉宇舒展,性格爽朗,有的则神情严肃老练深沉,显露出一副足智多谋的神态。而且他们嘴角的胡须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资的,有的留有毛质浓密的络腮大胡,有的留有三滴水式的小须,有的还留有犄角大小的八字胡。那您知道为什么当时这些男子必须要留有胡子呢?那是因为在秦汉时代,一般成年男子都留有胡子,只有犯了罪的人才剃掉胡子。
秦俑艺术形象之所以富于感染力,不仅在于它既有细部的精雕细刻,又有宏观场面和总体效果上的雄浑博大。它塑造了庞大的军阵编列,既没有塑出军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也没有塑出行军中的艰辛,而是选取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战的瞬间,寓动于静,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直观上的满足,而更多是留下了想象力充分驰骋的空间,仿佛只待一声令下,整个军阵便风驰电掣般地冲杀而来.因此,秦俑的塑造把整体与个体、宏观的场面与细小的部位有机结合,使秦俑具有了经久的感人魅力。美国参议员杰克逊在参观时说:“狮身人面像只有一件,而秦兵马俑成千上万,千姿百态,威武壮观,耐人寻味。”
那么这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兵马俑是以泥土为原料,采用了塑模结合,以塑为主的方法,并辅以堆、捏、帖、刻、画等多种技法,精雕细刻,入窑火烧,出窑施彩,象陶俑的头部、双手以及陶马的头部都采用各种模子进行制作,而陶俑、陶马的躯干则是先用泥堆塑出脚底板,再塑腿,到了腰部用泥条盘筑法一圈一圈地盘结而上,塑出身体的上半部,因而陶俑上半部都是空心的,下半则是实心的。从力学角度上讲,上轻下重,站立平稳,作好大样后,再用刻刀精心雕刻出衣纹、铠甲甲片、缕缕发丝等细部结构,然后放入火窑烧制,窑内的温度为950—1050摄氏度,出窑后采用各种鲜艳的矿物颜料进行彩绘,其色彩是以朱红、粉红、粉绿等色调为主,服色绚丽,色调热烈。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陶俑、陶马已经比原来黯然和逊色了许多,因为在俑坑建成后不久,它曾遭受过大火的焚烧,加上埋葬地下两千多年的水土侵蚀,使得陶俑、陶马身上原有的颜色已脱落,可惜我们现在只能凭想象去推测当时的盛况了,不过,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秦兵马俑的颜色保护工作,经过中、德两国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验现已有了结果,1997年德国总统来我馆参观时亲自参观了此项成果。
秦俑坑的武士们,不仅身材高大,神态逼真,而且它们的对形也是井然有序,排列恰当。
秦俑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军阵,是以战车、步车混合编组,由前锋、后卫、侧翼和主力组成。古代打仗不象我们现在有海、陆、空三军配合。立体作战,而是以地面作战为主,为了保持强大的杀伤力,保存自己,消灭对方,因而他们主要排成有利于自己的作战对形。
在一号坑的正前方,有三排手持弩的武士俑,共204件。他们先万箭齐发,压住敌人的火力,其后边紧跟着38路纵队的主力部队,在战车的推动和掩护下,身穿铠甲的肉搏战,在俑坑的两侧和后方,各有一排向南、北、西的武士俑,他们手持兵器,拭目以待,防止敌军的两面夹击和后攻,以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全作战。
这支浩浩荡荡的秦军,正显示出秦始皇当年凭借着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北击匈奴,建立统一霸业的威武气势,在他死后,他依然希望有一支强大的地下大军来保护自己不灭的灵魂。因为秦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因而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仍要供奉到坟墓中去,秦兵马俑就是象征着保卫秦始皇灵魂的一支卫戍部队。
秦俑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科技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研究资料,而且,不论从制陶、冶炼、雕塑、艺术等方面来说,它都无愧为世界奇迹。
二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4月23日发现的。位于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两坑相距20 米,面积仅有一号坑的一半约6000平方米,估计可以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余件。木制战车80辆。1994年3月1日开始发掘,10月14日以“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对外开放。目前您在二号坑看到的是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象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的现状。
经过初步试掘已探明,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坑的东、西、北三面都有斜坡门道,如果说一号坑是一个以步兵、战车为主的长方形军阵,那么在二号坑里,你不仅会看到众多的战车、小规模的步兵,而且还会看到作战轻捷迅猛的骑兵和战马。
二号坑的军阵排列组合也比一号坑更为复杂,由四个方阵组成。
第一方阵是弩兵阵,是弓箭手屯居的阵营,位于俑坑北部的东端,是由174件身着轻装战袍的立射弓箭手和160件身穿铠甲的跪射弩兵组成。作战时,立射俑处于军阵的前沿,跪射弩兵则位于军阵的中心,这样的编列方式与弩兵的作战特点有关,弓、弩的射击方法有立姿和跪射两种,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的人员,要求前无立兵,另外,弩张缓慢,临敌不过三发,为了弥补不足,必须轮番射击,才能使敌人无可乘之机,无法逼近,也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第二方阵是战车方阵,位于俑坑的南半部,共八列战车,每列八乘,这是一个四马战车的军阵。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后没有步兵跟随,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们两两成双,体现了双车编组的战车对形。这些都是研究古代战车的崭新资料。
第三方阵是混合军阵,位于俑坑的中部是由车兵、步兵、骑兵三个方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第四方阵是作战灵活的骑兵阵,位于俑坑的北半部共有骑兵108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骑兵俑群。古代兵书上有“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的作战原则,也就是说在地势开阔,易于进攻的地方运用的是大规模的战车和步兵,在地形险要,战车不易推动前进的地带则运用的是大规模的骑兵;在敌军压进形式危急的时候,就采用弓箭手阻击的方法。这样一来,各个兵种都有自己的作战优势,相互配合获得理想的战斗效果。如公元前260年,秦、赵的长平之战,秦军便是车、步、骑密切配合,用骑兵五千骑,把赵军切成两段,断绝粮草,竟歼灭赵军40余万,秦军大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以上四个方阵形成了“大阵包小阵,大营套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作战特点。各个兵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可以相互配合,遥相呼应,这充分体现了秦代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术特征。
在这里,我们现在虽然暂时不能领略秦兵马俑多兵种作战的威武雄风,但我们在它北边的灯箱里,能够欣赏到二号坑出土的新兵种—骑兵、战马,还有最高的统帅—秦代大将军。
三号兵马俑是整个兵马俑坑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为520平方米,出土兵马俑最少,仅有陶马4匹,武士俑68件。
从队形排列来看,它与一、二号俑坑有所不同,在一、二号兵马俑坑里,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全部整装待发,面向东方,目标一致,以强有力的作战对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三号俑坑的武士俑是面对面的相向排列,给人的感觉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是以警卫的对形排列。
三号坑分三个部分,又南面的南厢房、北面的北厢房和中间的车马房组成。在南厢房的中部。有一组陶俑排列的非常密集,呈环抱状,学者们初步认为这是三号坑的核心—议事厅的所在地,象征着当时统帅们在这里议事谋划的地方。
在北厢房里,除了有面对面的警卫武士外,中间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朽骨和一件残破的鹿角。拒推测,被认为是当时祭祀、祷战的地方。
在古代打仗之前,当两军对峙时,军队的双方先在各自的军部里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杀猪宰羊供奉上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们在战斗中能取得辉煌的胜利,而这项活动往往都是在军部里举行,那么三号坑所发现的警卫对形,祭祀祷告的场所充分说明了三号坑的性质,是一个指挥部,古称“军幕”的所在地。
三号坑展示了秦军指挥机关的真实面貌。这种既有“决胜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领导机关,真是思虑周到,布局严谨。学识渊博的美国基辛格博士看过秦兵马俑之后说:“中国秦代的军事水平比古罗马先进300年。”
三座兵马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他们既可以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地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它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1978年9月,当今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本馆之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充分表达了外国元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由衷赞叹,它不仅是奇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陵彩绘铜车马
大家看到这个特殊的展厅,陈列的是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的两乘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型彩绘铜车马。
这两乘车,原放在距地表7.8米深的大木箱内,考古上称“木椁”。由于年代久远,木椁腐朽,土层下陷,两乘车出土时均被压成碎片,前车出土时破碎为1325块,后车碎为1685块,经过考古工作者八年的精心修复,终于使这两乘车恢复了当年原有的风貌。
经研究表明,铜车马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秦代皇家车队的具体再现,它分为前、后两乘,是根据秦代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比例,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装饰,车马造型雄奇,装饰豪华。
前面这辆车,称为“高车”,重达1061公斤,通常2057米,通高1.68米。在驾车人的左边,配有一把弓弩和许多的箭簇,车箱里面,还放有一面盾牌,这充分说明这是一辆保驾护卫的兵车,在秦代,驾车人的左边很可能有一武士,手持这些长弓利箭,担任警卫工作。
后面这辆车,称为“安车”,是供主人享用的,总重量达1241公斤,通常3.17米,通高1.06米,车厢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有一个 坐的御官俑作驾车状态,后室为主人专用车厢,宽大舒适装饰华丽。
这两辆车的形制完全是真车的形状,车体结构和我们现在的车马有所不同,如果大家对农村比较熟悉的话,会发现马车的辕是双辕的,而秦代却市典型的单辕四马一车,这就构成了古代车制与现在车制的不同。
其次,我们看到每辆车四匹马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中间的两匹马称为“服马”,也叫“辕马”,它们主要起到驾辕负重的作用,旁边的两匹马称骖马,是牵引拉车的,为了让四匹马并驾其驱,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两匹马的外侧,各有一个“胁驱”,
胁驱顾名思义,就是威胁驱赶的意思,当骖妈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果向服马内靠,胁驱就会刺痛它,使他们不敢靠近。如果骖马过于向外远离,中间的两根 绳就会把他们及时拉回,这样四匹马的距离不远不近相对固定,就能保持步调一致的拉车。
四匹马的造型也是神态各异、生动准确。中间的两匹服马举颈昂首,目视前方,给人一种临阵待发的感觉,旁边的两匹骖马头部微微偏移,嘴巴微微扬起,给人一种阴昂嘶鸣、跃跃欲驰的情态。
据古书《相马经》记载,骏马的要求应是“头要大、眼要明、背要平、胸要厚、腿要长”。这八匹铜马完全具备这些骏马的要求,他们各个耳若削竹,目似悬铃,头方肚圆,脊干平整,腿部的筋腱隐隐可见,达到了一种“静中欲动,呼之欲出”的强烈艺术效果。
铜车马的造型艺术不仅令人赞口不绝,而且制作工艺也是引人注目的。
如铜马头上的马络头,是采用24节金管和银管用子母扣连接工艺制作而成,在马络头上方十字交会的地方,有个销钉固定,如果把销钉取下来,马络头可以拆下来,也可以装上去,拆装非常自如,就象现在的坦克表链。
在每匹马下方,各有一个璎珞,我们现在的马头下方也有,大部分是红颜色的,起到装饰和美观的作用,这个璎珞看起来象麻线作的,其实不然,是用青铜采用低温拔丝而成的,每根丝的直径只有0.1毫米,作工非常的精细,在左右马骖头的脖子上各有个金银项圈,它是由42节金银管铸造而成,大家知道,金和银在比重和熔点上是不同的,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子的熔点比较高,而两种不同温度不同熔点的金属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是怎样铸造而成的,其工艺如何?这还是一个迷,有待于今后的探讨和研究,这充分说明了远在二钱二百多年前,秦代人对这些复杂高难度的工艺就已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在了铜车马的制作和组装上,反映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是先进的,位于前列的。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秦兵马俑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欢迎下次大家在来。。谢谢````</SPAN>

F. 为何说秦陵出土的铜车马上那把伞,是一套设计精密的凶器

虽然它看上去平平无奇,也没有金银耀眼,但是它是一把可以用来攻击刺客,也可以用来当做盾的武器。可谓是集结了浓厚的历史知识,放在现代科技来说也丝毫不逊色的设计。

总而言之,这样的一把伞,伞柄里面是中空的,里面还藏着利器。而柄的下面一堆机关,可以通过推拉的组合,灵活控制伞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动,这样伞盖就可以根据太阳的方位来调整,以便于遮阳。而不固定的时候,可以取出来,插进土地里,休息的时候,在路边可以遮阳避雨。而有刺客的时候,可以瞬间化作武器,伞盖是盾牌,伞柄和内藏的利刃可以用来攻击敌人,真的很精妙。我们现代人都不得不说,这把伞实在是太“逆天”了!

G.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答案来自:沃金 ,有哉,RiJOKy,赵梓伊,萌小二,茹茹,张旭阳,celevia,LeeTchiFan,musictv,夜沉心,尹骁予,赵小军,vian Li 等大神……

明宣宗行乐图。图中拿根小棍瞄准地上一枚弹子者为明宣宗。你猜他在干啥?打高尔夫。真的,这项运动古代叫捶丸,拿小棍捶石球之意也。最早起源于宋代,元代时期大受上流社会欢迎,在明代成为流行运动。是一种无论男女,老少咸宜的休闲娱乐方式。

这是打高尔夫球的明代劳动妇女。(文字是原作者配的,不过私以为从服饰上看,圆领袍和高腰襦裙,貌似更接近唐。)

这是根据出土球杆制作的复制品,木头不经放,原件已经烂兮兮了。

但是石头很耐放,这是藏于北京首博的捶丸。在没有因腐蚀坑坑洼洼前,肯定很光溜。捶丸运动最早是从唐代风靡的马球变化而来,不骑马的马球叫步行球,慢慢就变成了捶丸。
千万别以为高尔夫球是多么高端洋气的玩意儿,这是老祖宗从宋朝就玩剩下的了。15世纪的苏格兰人也许发明了现代高尔夫,可惜中国人早就珠玉在前了。以后要是在欧洲出土了证明捶丸传入欧洲的文物,就彻底变成出口转内销了。高档高尔夫会所你们感觉如何了?╮(╯v╰)╭洋气了半辈子,其实是在复古。
---------------------------------------------------------------------------------
新莽时期的青铜卡尺,传说中王莽穿越的物证:

---------------------------------------------------------------------------------

这是唐代被中香炉,可以把辈子熏的香香的,还暖烘烘。牛在任凭你在被子里怎么翻腾,这玩意永远都能保持水平,一点都不会洒出来。

----------------------------------------------------------------------------------

此为大汉朝节能环保无烟雁鱼铜灯。这种造型的铜灯相对来说很常见,那么它到底牛逼在哪儿呢?牛逼在它的设计。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

--------------------------------------------------------------------------------
铜车马,值得一提的是铜车马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它的伞杆,铜车马的伞杆插在一十字带竖杆铜座上,铜座与舆底作不固定连接。伞柄中空,暗藏利器。柄底多机关,通过不同机括的推拉组合,可以灵活控制伞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动,从而使得伞盖可以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而调整合适的倾斜方位;不固定的连接使得铜伞打开机括后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又可为歇息于野外路边的主人遮阳避雨;在有刺客袭击的时候,伞盖作盾,伞柄和内藏的利刃都可自卫反击。

伞杆仿制品,在兵马俑铜车马侧用以演示,目前伞杆结构尚未完全破解

--------------------------------------------------------------------------------

汉代壁画,有没有觉得图上那两个站在车顶上的人很二逼?其实那不是真人。但是真的会敲鼓。

瞧,真品是长这样子的。此物命为大章车,现代人称其“记里鼓车”。每行一里,鼓敲一声。《古今注》载:“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

这是安徽寿县的月坝。寿县古称寿春,淮南王刘安和小伙伴们在这儿鼓捣出了豆腐。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这东西牛在哪儿呢?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现在还能用。

图一里有个T形的玩意,那是个大木头塞子。在洪水来袭时会把它推进下水道里堵死。随水压增大会越来越近,防止洪水倒灌。是非常简便有效的防洪系统。平时下水道的水喷出来会把它推开,排水到城外。靠一个木头塞子,利用水利实现了全自动化防洪排水系统。说明白了没啥了不起的土办法,关键是现在还很好用……土鳖智慧似乎刻在咱基因里了。orz
----------------------------------------------------------------------------------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剑历时千载而不锈,且具备金属记忆功能。而且表面这纹饰设计,不觉得LV应该给版权费嘛?!
----------------------------------------------------------------------------------
鱼洗,又称龙洗,青铜有双耳,当盆内注入一定量清水,用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可观察到伴随着鱼洗发出的嗡鸣声中有如喷泉般的水珠从四条鱼嘴中喷射而出,水柱高达几十厘米。

----------------------------------------------------------------------------------

----------------------------------------------------------------------------------

象牙席,至今只剩3张!好吧,传统象牙劈丝技术已失传……
长:216cm,宽:139cm。
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席面虽微有磨损,大体仍完整。
----------------------------------------------------------------------------------

象牙套球,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17层 ,每层都能转……这还是可探的,之所以没有继续下去是因为怕探坏了。。。。
-----------------------------------------------------------------------------------
乾隆蓝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
转心瓶夹层上的12个牙雕人物还可以活动,如果用手拨弄人物,他们会在摆锤的作用下叩头、作揖,形象栩栩如生。乾隆官窑生产了二三十对转旋瓶,但这种结构的仅此一件。

----------------------------------------------------------------------------------

猜猜这是啥?没错是下水管道。你猜是什么时候的?秦朝的。而且是没统一六国时修的。西安西郊西宝疏导路出土,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这附近以前有个花炮批发市场。这一排下水道已经烂掉了,而且都到秦朝了,不够看。我再来贴个更早的,完整器。

陶制地下水道水管。安阳殷墟出土。欢迎去安阳殷墟博物馆看实物。
----------------------------------------------------------------------------------

这是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楚国墓葬发掘出的文物。木制漆器,年代太久,腐蚀很严重,已经解体了,所以不太好分辨是啥。你们可以猜猜。

上为复原图。看出来了吗?这是一个坐便器。结合上面的下水管道,想象一下。
----------------------------------------------------------------------------------
战!国!的水晶杯,两千年前的……
----------------------------------------------------------------------------------

唐朝腰带扣。可惜皮子已经烂光光了。爱马仕什么的弱爆了。
----------------------------------------------------------------------------------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医用长流银匜。这是给病重张不开口或者不听话的小孩灌药用的。捏住下巴,用那个又长又尖的喙,从上下牙中间撬开道小缝,然后手一抬,药就灌进去了。张仲景和华佗突然变的好暴力。
----------------------------------------------------------------------------------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壶底部中心有圆形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
截面
原理是虹吸原理

----------------------------------------------------------------------------------
刺身馆,就是现在的纹身沙龙

----------------------------------------------------------------------------------
三国时期的饭盒
“越窑青瓷方格盒”,跟现在食堂用的快餐托盘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三国时的小白领就知道用饭盒带饭了。 之所以确定它是一般的饭盒、是因为同样形制的餐盘还有‘礼盒’!!!朱然墓出土过一件这种餐盒、不同的是朱然墓的是精美绝伦的漆器、每一格都画有一个圣兽。

----------------------------------------------------------------------------------
商代火锅

----------------------------------------------------------------------------------
还有三联甗(YAN),类似现在的煤气灶。独一无二的复合炊具!

----------------------------------------------------------------------------------
【东汉釉陶烧烤炉】""""烧烤历史源远流长!

----------------------------------------------------------------------------------
古代“冰箱”--冰釜战国时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两件战国曾侯乙楚墓冰鉴。

----------------------------------------------------------------------------------
南宋球靴
鞋面用牛皮制成极其耐磨:这双南宋球靴用牛皮制成鞋面,在鞋底上钉上圆头铁钉,向外突出,很耐磨,再涂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让人感叹其工艺之精湛。足球鞋还带钉子,跟现在的异曲同工啊。

----------------------------------------------------------------------------------

此为敦煌出土,汉代童鞋。上图为编织凉鞋,下图为牛皮鞋。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人穿皮鞋起于汉代。这是瞎说……明明是战国。此为战国时期皮鞋一只。

----------------------------------------------------------------------------------

猜猜这是啥。明朝的高跟鞋。网上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
----------------------------------------------------------------------------------
20.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这双漆木屐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双漆木屐的发现,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发明,而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ps:良渚发掘中就曾出土过木屐,说明在4000年前中国古人已开始穿木屐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这个时期的木屐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文献中对此有诸多记载。而此时的木屐样式也富于变化。据说,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前后齿均可拆卸,便于登山,史称谢公屐。 唐代木屐传到日本。宋代,妇女因缠足之故,多不穿木屐。而男子穿木屐大都在雨天,充当雨鞋。穿着木屐的宋人形象,在宋画《归去来辞图》中有所描绘。明清时期之后,传统木屐慢慢淡出中国人的视线。
---------------------------------------------------------------------------------

唐代的挎包,LV同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套头衫,汉朝领护西域诸国中的 尼亚三号墓出土绫格绮贯头衫复原品 (实在很潮……)

----------------------------------------------------------------------------------

金缕玉衣(附鼻塞、耳塞、口含、手握)形状如人体,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金丝穿玉片,太土豪了……)
----------------------------------------------------------------------------------
南宋国宝级传世孤品 曜变天目茶碗 ---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该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瓷片。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

----------------------------------------------------------------------------------

保存的还算好,但是毛已经烂光了。这是一把牙刷。我忘了哪儿出土的了。

这是内蒙赤峰辽国墓葬出土的一堆牙刷。中国的牙刷最早是东汉发明的,大多都是骨制器。
---------------------------------------------------------------------------------
“五星出东方”护膊

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图)尤为光辉灿烂、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 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但内涵丰富。人们被这千年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透出的精绝人心归中国、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动,也为精绝国的命运而扼腕叹息。(咦不就是鬼吹灯里写的那个国家……)
----------------------------------------------------------------------------------

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十二龙凤冠
题外:我们可以看一下清代的后冠,比较一下为什么明代的凤冠可以被列入64件止国外展览的国家珍贵文物中。

清·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

曾侯乙尊盘,很多人都觉得是商周青铜文化的巅峰,繁复细密到极致(商周……三千多年前……)

---------------------------------------------------------------------------------

淅川出土“云纹铜禁”,春秋时期(嗯,比上一个近一些,距今2500年==!)
同样是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楚国的东西相比秦国的简直华丽到爆好么!细密曲折的结构漂亮到让人想趴着玻璃去舔啊!大家路过郑州一定要去瞻仰下这神器!咋琢磨出来的啊!
----------------------------------------------------------------------------------
曾侯乙墓“外棺”

这具棺木为战国时期(2千多年以前……)古曾国诸侯乙的葬具,形制硕大,结构奇特,由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棺盖上有12个伸出的铜钮,底下有10个圆形兽蹄形足,足上有10根铜立柱,立柱之间用木板嵌装。更为奇特的是外棺一侧的下方,开有一门洞;有学者推断此洞可能是为墓主人留下的灵魂出入之口。

H. 秦始皇陵内部有哪些让人瞠目的“黑科技”

在秦始皇陵中有很多令人叹为观都物品而其中有一件神器,这件神器就是铜车马!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两架铜制作的马车,是由四匹马拉的驾车,大小大概为正常马车的一半大小,相当于一半的马车。

而且这个伞并不是固定在铜马车上呢,在休息的时候呢,这个伞还是可以取下来的,而他的伞盖除了这样的功能以外,在遇到敌人袭击时,伞盖是可以取下来的,当做盾牌一样的东西使用,直到现在,对于铜车马的研究还在进行,铜车马上有很多秘密,到现在还没有破解出来,但是相信铜车马的秘密会被我们一一破解,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

I. 关于秦陵的资料

秦陵揭秘
千古悬秘

公元前210年,一位13岁继位,执政28年亲手缔造了华夏统一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带着满腔宏愿撒手人寰。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50余年,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幕。而在他死后留下的历经38年建设而成的陵墓也完成了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次大集结,已经逝

去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
秦陵考古40年仅冰山一角 大量珍宝藏于地下

国家已开始对秦陵的地下文物进行大规模勘探。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与考古调查已经有40多年,无数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还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大量的珍宝还深藏在地下。
秦陵从葬之丰富世所罕见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修建历时38年,动用民工70余万人,陵园规模之大,从葬之丰富,世所罕见。我们所熟知的秦兵马俑坑并不是秦陵的核心区域。

据了解,经过40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在秦陵封土周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城和外城两重较大的且相互套合的城墙,外城墙以内的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构成了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遗址和遗迹有帝陵封土、铜车马坑、寝殿、便殿、陪葬墓区、珍禽异兽坑、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等。

据透露,这些重要的发现也仅是秦陵的“冰山一角”,仅秦陵外城以内就有130万平方米未经过文物勘探,其中约有30万平方米的范围为村庄所覆盖。由于秦陵的建设经历了秦朝前、后两个时期,致使陵园的整体布局显得规划不够;与一般意义上的帝王陵相比,秦陵的范围不仅包括陵园本身,还拓展到陵园以外,其范围随着新的发现一次次地出乎人们的想象。

秦陵还有大量文物没有发现

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判断,秦陵陵区范围应以封土为中心,东至代王镇,西至临潼区东关,北至鱼池建筑遗址,南至骊山,总占地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

在外城以外目前已发掘和探明的重要遗址有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鹤坑、鱼池遗址、石铠甲加工场和大片的建筑遗址。从已发现的遗址等分析,在面积约17.5平方公里的范围的地下应有大量遗迹分布,是与帝陵核心区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址密集区。但由于条件所限,秦陵外城以外只勘探了很小一部分,地下文物情况不完全明了。

考古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经2000余年的变迁,虽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内、外城垣基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封土本身未见大规模破坏迹象。专家预计地上、地下仍遗留和埋藏着极为丰富的珍贵文物,并未遭到根本性的毁灭。考古部门的相关人士透露,他们计划在5年内完成秦陵的勘探任务,但这还需视具体条件而定。

高耸的封土,连绵的夯土城垣,雄伟的宫殿庙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宫,穷奢豪华的陪葬品,在秦朝末年那场战事更迭后成为千古之谜,往日盛况空前的陵园在地面上几乎荡然无存,除却山峦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耸立在骊山脚下,一座美伦美奂的世界灵魂乐园,随着主人谢幕,倏忽间变得朦胧迷离。面对这上古文化的结晶物,千百年来,人们只剩下阵阵幽思和满腔感慨。千古悬秘,令多少人充满了遐想。而今对秦宫地宫勘测历史性的突破更是把整个秦陵之迷零距离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秦始皇,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皇帝。生前挥戈千军万马,横扫六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他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秦始皇陵。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秦陵在巍巍群山环抱之中与山川大地浑然一色,在凝重的绿色与高大的暮色之下究竟隐藏着这位帝王制造的多少谜团?

这一切都在公元前210年被封土之后与世隔绝了。

2000多年来,世人一直为揭开这个谜底不停地探索、努力……

从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勘查起,到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的横空出世,再到今天秦陵地宫位置的确定,秦陵“深埋”的谜底将一个个被揭开,但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探索之路

西安向东,骊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堆——这就是埋葬着中国第一个皇帝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来这周围56.25平方公里的陵墓周围不断地带给世人惊奇,更让它显得神秘。

关于秦始皇陵史书的记载仅是只言片语,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它的好奇,一些带有民间性质的传说,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悬念。

陆据《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汉书·贾山传》则记日:“(始皇)死葬骊山,史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彩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

从史书的片断中,我们只能想象得出秦始皇陵内部的富丽堂皇,除却数以万计的奇珍异宝,其陵墓内部结构也相当巧妙,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各种机关重重,那么多的水银是如何弄进去的,它究竟有多奢华,尤其是对地宫富丽堂皇的结构和匪夷所思的陪葬品记载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这些都构成了先秦文化最大的谜团之一。然而,谜还不仅仅是这些,秦始皇陵整个陵区面积达到56.25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地下究竟有多少东西?

据记载,陵园仿照秦朝都城咸阳而建,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高115米,和30层楼高度差不多,偌大的封土堆的封土从何取的?这项工程规模庞大和施工巨大的难度,以秦朝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能否完成?

在传说中项羽曾经火烧秦陵,但也有人说是揭竿而起修陵人烧的,究竟秦陵有没有被人为烧过,那又是谁将其付之一炬?

更让人们关注的是,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陵园,按照史书记载的富丽堂皇,而在1961年才正式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有没有人对陵墓垂涎三尺,秦陵究竟有没有被盗过呢?

这一切都是悬疑重重。

秦始皇的重重迷雾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者苦苦的追索和不懈的探求。

据媒体报道,早在明朝穆祝就实地进行过对秦始皇陵园的考察,对实地记录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具体尺寸。此后日本和法国的学者也对封土进行了实地测量、调查。“但他们的工作仅限于对地面建筑的勘测,而对陵寝、制度方面倘未涉及。”秦陵工作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只是表面上的考察,并不能解开人们心头的迷团。”

1962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了对秦始皇陵园的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测。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陶质五角形水管管道和石质热排水管管以及三处建筑遗址,这次发现初步认定秦始皇偌大的陵园有相当科学的排水系统。据文献记载,修秦陵的时候,为了防止修建地宫地下水进去,有一个穿三泉的说法。考古学家发现,围绕秦始皇陵地宫将近一周修了一个大坝,当挖地宫的时候水就顺着水渠排走了,下游采用的坎儿井,这比新疆坎儿井发现早几十年。秦陵南高北低,流水可以通过排水系统顺流下来,设计相当完美。

对排水系统的发现令考古学家为之一震。既然如此,秦陵内的文物应该没有被水的浸泡,如果确实存在的话应该保存完好。

然而,多种史料记载,秦陵建好不久即遭火焚和盗损,今天出土的水禽坑、陪葬坑等都有过火焚的痕迹,所有的发现似乎都预示着不好的猜测,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但对于项羽发掘秦陵的记载有关专家提出了质疑项羽总共在陕西呆了几个月,是否有时间组织大规模的发掘?据史书记载,此后赤眉军、后赵石勒与石季尼等都曾盗掘秦陵。这种说法为秦陵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1974年3月27日,一个注定要改变秦陵考古历史的日子。西杨村农民在打井过程中,一个叫杨志发的农民发现了陶片和陶俑人头。当时他们并没有在意,一位管水利的干部将其汇报到县文化局,赵康民,一个注定被写入秦陵考古史的人,他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秦陵墓葬的一部分。就是这一瞬间的感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横空出世了。500余件陶俑、24匹陶马、6乘战车及大批兵器在考古工作者的铲头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向人们初步展示了秦国气吞山河的军事实力。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震惊了世界,人们对秦朝的庞大气势和精湛的手工艺啧啧称赞,同时,对秦始皇陵的历史重现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一个兵马俑殉葬坑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一旦埋藏在地下的秦始皇陵完全“重见天日”该是何等壮观,对秦始皇陵的探测与考察工作真正得到了重视。

在后来的日子,惊喜一个接着一个。

1974年7月,在陵园外城东71附近初步调查了门阙遗址,发现农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出土的门基石、石条等建筑遗物,通过测量确定了内城的范围和宫殿遗址。

1976年,在陵园东侧发现了80座马厩坑加上历年的发现共确定了98座,通过部分发掘清理出土了第一批陪葬墓资料。

1978年陵园考古的工作依然是硕果累累。连继发现了几座大型墓葬其中包括姚池头修陵人墓地,验证了史书记载的关于修陵的民工全部被处死的资料。

1980年,勘探在封土南侧展开。年初,地宫南墙初现端倪。后来在内城又发现了33座小型墓葬并成功发掘和提取了两匹彩绘铜车马。

……

在近40年对秦陵的勘测和发掘过程中,仅在秦陵内外的地下共发现了各类陪葬坑、陪葬墓6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5万多件各类文物。秦陵陪葬坑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较大程度地再现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举凡车马出行,中央厩苑、角低俳优、兵备武库、整装军旅、动物牺牲等,描绘了一幅秦国鼎盛时期的浓墨重彩图。

然而,这些发现只是在陵园的外围。秦始皇陵的地宫——也就是皇陵的核心究竟是怎么样的,成为迄今为止秦陵最大的谜团之一。

J. 秦陵工匠之死

不知复所云,秦陵没有打开吧?做兵马制俑的工匠和秦陵的工匠可不是一回事啊,骊山的工匠不是很多上了战场么?所以,不知道楼主想说什么。“他们以为就要名垂千古了”,那是你以为,是当政者以为,以为能代表小人物的想法,恰恰不是他们以为,何况,秦国是有用人殉葬的传统的。“名垂千古”?呵呵,典型的没认真学过历史,仅读过教科书的想当然。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