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群众反响
⑴ 闽宁村属于哪里
闽宁村属于银川市永宁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
闽宁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版治区银川市永宁县下权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1997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茫茫戈壁、连绵沙丘。4月份的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带队来到宁夏考察,
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
(1)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群众反响扩展阅读
1、贺兰山地
位于县境西北部,北起单岭子,南至小沟口,呈北南走向,单岭子到头关南为南山区,山势陡峭,海拔1433-2516.6米,坡亚25-30度以上。
2、洪积扇地
由贺兰山洪积物冲积而成的扇倾斜平原。地面因受水蚀、风蚀,布满碎石,属温带荒漠草原,是永宁县牧区。
3、河老阶地
洪积扇以东至黄河冲积平原间,由于黄河的变迁上切,造成了河老阶地。
⑵ 闽宁双方结对帮扶“一家亲"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闽宁结对帮扶“一家亲”是促进各名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回裕的一项举措答,提现了我国的新时代的民族关系,是一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
福建省本着“宁夏所需,福建所能”,把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宁夏的贫困地区,以输入新鲜“血液”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宁夏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积极对接,提出贫困需求,制定帮扶规划,努力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20年来,闽宁双方建立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机制。双方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心,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把生态环境改造作为基础,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一年一度的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从未间断,一批又一批援宁干部真心奉献,数以万计的闽商在宁创新创业,几万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⑶ 山海情陈金山原型陈德启是谁
《山海情》中的“山”代指宁夏的闽宁镇,而“海”则是沿海的福建省。“情”是二者相距2000公里,历时20年的对口帮扶情。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福建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地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克服万难把“干沙滩”建成“金沙滩”,从而脱贫致富。这便是《山海情》的主体故事。
比起电视剧中对西海固人民贫苦生活的真实还原,这部剧之所以让人看了交口称赞是因为带着涌泉村老百姓一步步朝着希望前进的马得福、白校长、陈金山、吴月娟、凌教授……在现实中都有对应的原型人物。
林月婵是当时福建省扶贫办主任,就是《山海情》中姚晨饰演的吴月娟的原型人物。
如今已76岁的林月婵回忆:1997年3月,林月婵第一次来到宁夏。当时,闽宁两省区既没有直达火车,也不通航班,她坐着汽车,颠簸了三天才到。图片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她还是被眼前的一切吓着了。“甚至站在这片土地上,你都难以相信,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怎样生存。”林月婵说,当地的贫困极大地震撼着她的内心。
到农户家,发现他们连碗筷都没有,在灶台上挖几个窟窿,小孩子就站在旁边吃饭,没想到宁夏这么穷啊。
实地考察以后,她带来了组织制定的福建帮扶宁夏计划第一步,在宁夏建立全新示范村:闽宁村。此后,闽宁村发展为闽宁镇,成为闽宁友谊的见证。
在《山海情》中,大学教授凌一农是帮助闽宁村发展菌草和菌菇栽培产业的福建专家。为了帮助当地菇农致富,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而这个人物的原型,不是“凌教授”,而是“林教授”,他就是被称为“菌草之父”的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他也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他曾经为了扶贫放弃千倍年薪(林占熺在广州的专利会,拒绝了美国农场主8000美元一个月的工资,这个工资是他当时工资的1000倍,林占熺为了千千万万的贫困的农户,放弃了这个机会)。
现实中他每天坚持工作14—15个小时,1989年他在尤溪县推广技术期间发生车祸,摔断了两根肋骨,但他只住了4天院就匆匆出院,又开始走村串户传授菌草栽培技术。1997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至2007年,宁夏共有1.75万户百姓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
林教授先后在福建、宁夏等13个省区的120个县(区)指导菌草技术扶贫工作,并积极承担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斐济、卢旺达、圭亚那、柬埔寨等项目,拿到过无数的国内奖项,2006年8月获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
剧中,凌教授还有一个徒弟小黄。现实中,第一批进入宁夏进行帮扶,福建菌草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名叫黄国勇,他默默支宁二十年,自己笑称,已经是半个宁夏人了。
剧中,有一个在别人口中的葡萄酒酒庄老板,2004年,就跟政府签下了合同,要种葡萄园。
现实中,这个酒庄老板名叫陈德启,他生在福建晋江,1982年到泰国打拼、创业,90年代初回国投资,和剧中不同的是,他跟就永宁县签合同的时间是2007年,并且,谈下这十万亩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地,只花了15分钟。
据说,为了改造生态,陈德启先种了500万棵树,慢慢地让荒滩变成了绿洲,如今,有3000人在陈德启的葡萄园里工作。
“陈金山”的原型是一位清华博士
剧中的陈金山,是从福建来宁夏挂职的副县长。
他刚到宁夏时的反应,跟很多福建援宁干部一样:“来到宁夏的第一感受就是干燥,这里的气候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早晨睡醒经常发现自己在流鼻血。”
福建省挂职隆德县副县长的樊学双算得上是剧中陈金山的原型。樊双学出生在河南贫困的农村。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却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成为福建省的一名援助宁夏的工作队员,到宁夏隆德县挂职扶贫。
樊双学来到的隆德县和电视剧有点出入,这时候很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女和残疾人士。而他们的特点是平时时间很多,但是就是出不了远门。针对这种情况,樊双学便第一个闽宁在前庄村在里家门口建设人造花扶贫车间。
“我用一年的时间,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有网友发弹幕评论《山海情》说:“我所有的眼泪,都给了白校长!”
白校长的原型人物张玉滚。这位原型校长,面对的不是戈壁沙尘,他所任教了一辈子的学校是位于河南豫西伏牛山深处,环境闭塞,海拔1600多米,从黑虎庙村到镇上,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
他放弃了毕业后可以去城里当老师的机会,一个人当校长、教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等,走30公里山路运教具教材,自掏腰包给学生交学费......身兼数职的生活他坚持了20年。
20年间,数百位孩子有书可读,20多个孩子走出大山读上大学。他被称作“托起大山希望的筑梦人”。
⑷ 吊庄移民是什么意思
吊庄,不是某一村落的名称,而是一种行动。是中国西部农村近年来向大漠,向戈壁,向一切地广人稀但却蕴含着无限丰富未来的大规模的移民行动。
通俗的讲,是指一家人走出去一两个劳动力,到外地开荒种植,就地建一个简陋而仅供暂栖的家,这样一户人家分居两处,一个庄子吊两个地方,故称之为“吊庄”。把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称之为“吊庄移民”,有将村庄直接“吊”过来的意味。
吊庄移民是宁夏经过多年实践的一种生态移民模式,其特点是在自治区所辖区域内,将贫困人口成批地从一个生态脆弱地区迁至另一个有荒地资源的地区,重建新家园,构建新社区,实现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
(4)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群众反响扩展阅读
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的宁夏的南部山区扶贫表明,西海固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极差,开发建设所需的能源短缺,交通落后,无力、无法就地改变贫困局面,而且,南部山区人口密度超过临界指标数倍甚至十几倍,有的地区达到220人/平方公里。人口超载已达到非迁出一部分人口不可的地步。
而在川区经勘查和评估查清,在引黄灌区边缘地带尚有荒地资源400多万亩,可开垦的260多万亩;过境黄河水资源尚余8亿万立方米。川区自古就是一个移民开发区,山区又有拉吊庄的传统,长达20年的扶贫移民工程由此展开。
芦花镇和兴泾镇位于宁夏首府银川西部,20年前这里还是戈壁沙滩。1990年,这里开始吊庄,开始只有4千人,截至2004年已经超过2万人了。2004年,芦花镇的吊庄移民人均纯收入1314元,是宁夏所有吊庄移民中收入水平最高的。
1983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三西”地区(三西地区是指甘肃河西地区的19个县、市、区,甘肃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20个县、区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的8个县)农业建设的规划会议中,采纳了这一带有地域性的特色的名词,通过这一通俗名称的运用,调动了异地农民迁移的积极性,也使思想动员工作得到了顺利进行,之后、它便被赋予了全新的、超越了原来意义的新内涵。
1996年9月,党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共同推进宁夏扶贫工作。之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前往宁夏银川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
双方决定共同建设作为扶贫协作示范窗口的闽宁村,地处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村因此诞生。在福建援助资金的支持下,“吊庄”闽宁村正式奠基,第一批移民从西海固地区搬出,来到这个更具发展前景的“吊庄”。
和所有“吊庄”一样,闽宁村奠基之初,基础设施尚在建设完善之中,移民们在政府帮助下,于这片贺兰山冲击扇平原上白手起家,经过多年发展,昔日的闽宁村逐步发展成为如今常住人口达6万余人的闽宁镇。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在扶贫开发中充分利用东部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创造了“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奇迹。
⑸ 宁夏闽宁镇的来历是
宁夏闽宁镇的来历: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建立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这是闽宁的前身,他们也是闽宁镇的第一代移民。
1997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茫茫戈壁、连绵沙丘。4月份的一天,领导带队来到宁夏考察,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
1997年7月,这个地方被命名为“闽宁村”。
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闽宁镇正式成立,闽宁镇在闽宁村的基础上并入玉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多年里,闽宁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西海固”地区曾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2016年7月19日,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习近平实地察看了闽宁合作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和脱贫产业发展情况,深情回忆了20年前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闽宁合作的情景。
(5)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群众反响扩展阅读:
宁夏闽宁镇立兰酒庄坐落于宁夏贺兰山脚,位于贺兰山东麓最优质小产区的核心地带。自有高标准有机葡萄种植基地2400亩,酒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葡萄品种有赤霞珠、黑比诺、美乐、西拉、霞多丽、贵人香等,品牌有:览翠、立兰、贺兰石等。2011年,酒庄主人在此酿出了了第一瓶葡萄酒,由此,立兰开启了自己的历史。
⑹ 闽宁镇在哪里
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首府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建立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这是闽宁的前身,他们也是闽宁镇的第一代移民。
1997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西部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茫茫戈壁、连绵沙丘。4月份的一天,领导带队来到宁夏考察,闽宁两省区负责同志共同商定,要在这里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
(6)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群众反响扩展阅读:
闽宁镇主动融入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总体发展规划,辖区6个行政村的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和园艺、木兰、玉海、武河4个村的美丽村庄建设规划,做到了新老镇区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提升,为闽宁镇科学发展、追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入各类资金17.43亿元,实施10万平米闽南风情特色街区、老镇区101户回乡风情民居改造、盛景光伏科技大棚30MW光伏电站等重点项目40个。大力实施闽宁万亩草畜基地、闽宁扶贫产业园、新镇区110国道及西环路等地段689亩绿化工程,栽植各类树木86.7万株,整治绿化带257亩,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⑺ 2020年时代楷模名单
1、2020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2、7月3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3、7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
4、8月31日,中宣部授予江西九江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称号。
5、9月23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6、10月14日,中宣部在中央广电总台举行“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授予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7、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黄诗燕、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
8、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7)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群众反响扩展阅读
现实意义
1、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公民应当秉持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无私奉献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3、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
4、向时代楷模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时代楷模的一个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