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文化工程
Ⅰ 如何建设政府机关文化对发挥政府职能有什么作用
所有的行复政行为都是制人为地,即政事即人事,文化的作用在于陶冶人、教化人、团结人、凝聚人,所以每个机关都会搞政府机关文化建设,其实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搞不清楚这个角度问题,任何文化建设都是形而上学的,所以针对每个机关不同的人员素质、不同的业务种类、不同的存在问题,机关文化建设也是多彩多样的。目前较为常见的有这样几个切入点:从集体的角度、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从制度整合的角度、从自我规范的角度等等。人的素质提高了,政府职能发挥当然好,一般大家都信奉制度的作用,很少有人考虑人的作用,其实人的作用发挥好了比制度的作用更有效,更加具有创造力,更能发挥既定条件下的主管能动性。你选的课题很好啊!
Ⅱ 检察机关文化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也是没有根基的事业。从2007年开始,我们坚持“规范与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在规范执法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研究制定了以检察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推动了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检察文化建设取得的收获
两年来,我们坚持深入推进“文化育检”工程,不断创新和丰富检察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检察文化对检察工作的巨大推动力已经初步显现。
——通过检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在机关管理中的思想教育和组织保证功能。显露出很强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干警中形成了崇尚学习、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氛围,干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院上下风清气顺。
――通过检察文化建设,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强化了干警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了干警执法行为、增强了干警办案能力,无违规、违纪办案和违法事件发生。
——通过检察文化建设,促进了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了检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各项检察业务较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检察文化建设,提高了检察机关的管理水平。检察文化建设的“双重递进式”管理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检察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法为民意识,工作效率和办案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检察文化建设,激发了全体干警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对政法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了执法活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检察文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围绕主题营造氛围是开展检察文化的基础,围绕制度提升素质是开展检察文化的关键,弘扬精神创建品牌是开展检察文化的核心。
启示一:围绕主题营造氛围是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基础
通过文化育检,队伍的凝聚力和党组的号召力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得到全面提升。其重要一点就在于围绕主题营造氛围。创建检察文化展室、开设 “岐山检察讲坛”、摄制检察文化专题片、弘扬岐山检察精神等形式,紧紧围绕检察队伍建设这一灵魂工程,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融合在一起,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围绕“展示个人风采,激发工作活力,凝聚团队精神,提升检察形象”的主题,体现出把坚持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贯穿始终的要求,使长检文化发挥出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功能,让干警时时处处感受到“于无声中润物,在康乐中育人”的效果。
启示之二:围绕制度提升素质是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关键
检察文化建设是平台,规范化建设是目的。从制度建设入手,注重制度建设,真正使其内化于干警的心灵,外化于干警的行为,使各种无形的制度产生有形的力量,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注重发挥“六个导向”的作用:一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二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三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四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导向;五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六要树立执法为民的导向。要大张旗鼓的褒奖贡献突出的干警、支持一身正气的干警、鼓励老实干事的干警、鞭策相形见绌的干警、教育跟风行事的干警、惩处违法违纪的干警。在全院上下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勤勉敬业的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启示之三::弘扬精神创建品牌是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
检察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现成的模式。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岐山的特色在哪里?就在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岐山做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为古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长期积淀的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原则、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的完整而协调的周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发挥本地的优势,从周文化中汲取力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最终使全院上下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效应。通过催人奋进的格言,内容丰富的宣传栏,天天更新的局域网,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会,不断向检察人员进行灌输与影响,形成无时无处不在的检察文化攻势,来影响与塑造检察干警。时时处处向干警输入先进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通过成立读书会、文体活动、摄影书画、疑难案件讨论、网络宣传,满足干警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营造学习、工作相得益彰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
检察文化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对检察干警产生影响的,这对检察机关进行检察文化整体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推进检察文化的建设、营造先进检察文化氛围的过程,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司法公正价值观在检察干警群体中形成的过程。抓准检察文化建设的支撑点、结合点、着力点和价值点,全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实现了检察文化由“虚”向“实”,由“硬”向“软”,由“内”向“外”的转变。
一要抓准检察文化建设的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今年,市县两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全面展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检察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实质上看,检察文化建设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检察文化建设是提高干警素质的有效手段,契合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检察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做为第一要义的价值体现;检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就在于不断深化对检察工作规律的认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检察业务、检察队伍、检务保障和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化。所以,我们要借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东风,把检察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要抓准检察文化的支撑点,精心打造岐山检察文化品牌
进一步改善检察文化的“硬环境”。在会议室、楼道墙壁悬挂各类格言,在全院范围内征集“干警格言”,制成工作牌,打造检察文化阵地,营造检察环境文化;在全院开展“岗位培训、技能练兵”主题活动,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形象。在改善硬环境同时,全方位开展岐山检察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在广泛宣传内涵、理念的基础上,提高广大机关干部的认同感。强化检察文化的“亲民、便民、为民”意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软基础”,提升软实力。
三要抓准检察文化建设结合点,在执法办案中展现人文关怀。继续探索检察文化与检察业务的深刻融合,在确保案件质量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办案思想,将检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加强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案件流程管理,提升执法办案质量,突出人文关怀精神。探索开展 “亲情化社区矫正”和“刑事和解”的新路子,探索建立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及反馈机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检察文化理念。
四要抓准检察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综合素质。要始终坚持将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作为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立足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大力开展典型案例剖析评议、调研论文评比、参观取经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引导全院干警在工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比较中学、在别人身上学、在思辨创新中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强化干警业务技能同时,注重检察理论能力培养,提高队伍的理性思考能力、动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干警撰写调研文章、经验材料和心得体会。
五要抓准检察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全力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将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作为核心价值理念,牢牢把握检察文化的动态性特征,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创新办案机制,推行了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程序,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侦、捕、诉”快速办理自侦案件联动机制,未成年人案件“两前一后”工作机制,不捕、不诉案件共同析案机制,刑案和解撤案机制等工作模式和机制。创新考核机制,进一步量化评估、奖优罚劣,激发活力。
四、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推进法治理念教育。法治理念文化,是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它是整体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统一,追求的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文化,以实现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公正诚信、浩然正气的作风转变,达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展现检察机关的时代精神。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政治方向,切实增强高举旗帜、捍卫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始终牢记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这个检察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始终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方向;二要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方针不动摇,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局中推进,找准履行职责和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为岐山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三要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四要努力提高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认识,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道理,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论述;五要继续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不断深化认识,更新理念、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六要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办实事、解民忧、保稳定;七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检察队伍,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深刻懂得社会、熟悉国情、了解民意,在执法办案中要将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八要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切实落实请示汇报制度,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统一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统一起来,积极争取县委对检察工作的大力支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二)围绕检察形象塑造,着力推进“六种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检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干警良好的品德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是以制度规范行为;二是以职业道德养成行为。大力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培养检察人员特有的职业品性和职业操守;三是通过基本礼仪表现行为。通过礼仪常识讲座,检容检貌基本要求知识竞赛,干警文明行为展示等教育活动培养检察干警良好的行为,树立检察干警品行高尚、公正严明的良好形象。
语言文化是在长期的检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工作特色、比较固定的法律专业术语和基本文明用语,它是检察文化的重要体现。计划修订《检察干警法律用语、礼貌用语汇编》,明确规定法律用语的适用范围;礼貌用语的设计上注重人文关怀,体现法律为民、法律便民的基本出发点;建立督察纠错制度,对干警在工作中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法律语言和文明用语的行为提出批评和督察建议。通过规范用语,逐步提高干警文化品位。
环境文化是检察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美、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环境,对干警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了干警的爱岗敬业、创新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检察院办公大楼,在装饰上以法律文化为主导,在不同区域分别布置了法律人物、法律名言、人生修养等方面的格言、哲理故事和书画艺术作品。建起了图书室、健身房、电子阅览室、检察文化展室,把环境绿化美化纳入整体规划,对草坪、花园、文化墙、警示牌等设施进行保养,处处折射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制度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和桥梁,它如同一双无形的手,发挥着检察文化的管理作用。必须坚持做到 “四化”:一是规范统一化。以省市院规范化文本为基础,建立符合本院管理实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二是职责明确化。管理体系根据检察工作特点,合理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和各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做到了定岗定责。三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文本清晰显示每一工作程序、每一办案环节及流程走向,并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设立控制节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控制体系。四是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了检察业务各个重点环节的质量标准,不仅使工作流程中的各执法环节衔接更加规范,而且为监督、考核执法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此外,我们还要从强化检察效能入手,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运行机制、岗位目标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等,用机制来规范干警的行为,调动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规范运行、有序开展。
科技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有效支撑,检察机关科技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更新和推进对检察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举办各种装备操作技能知识培训,指导干警熟练掌握网上办公办案、数码照相、摄像技巧、同步录音录像等系统的操作,充分发挥现代化装备的效能;定期举办现代科技知识讲座,让全体干警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成就;定期举办技能比武、竞赛,努力提高干警的装备应用能力和水平。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建章立制,制订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干警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三要围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检察干警素质。检察干警的素质如何,对是非的评断、法律的理解和适用直接影响到法律监督的质量和司法公正。提高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首先注重检察干警的品性培养,使其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使其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要重视检察干警的心理调适。由于检察工作的特殊性,加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磨难与困扰的严峻挑战、不良人际关系的持续刺激、外界压力的过重期望等因素,部分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检察干警可能会出现偏激、抑郁等心理疾病。因此,需要经常性地通过心理激励法、心理咨询法、心灵陶冶法、面谈咨询法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增强自我适应能力,调节好心理状态,积极去适应社会的发展,主动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最后,要大力提高检察干警的专业素质。加大职业培训投入,着力加快队伍建设,把检察干警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规律,完善检察文化建设的机制,对于检察文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解决好检察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才能推动检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妥善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绝不能超越内容,否则就会成为形式主义。检察文化建设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干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着眼于通过文化建设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打造强大的团队精神和发展动力。在检察文化的形成中采取一定的载体是必要的,但要紧紧围绕检察文化的核心来进行,同时要渗透文化的理念。要注意克服那种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的认识,也要克服那种只知抓教育而忽视载体的倾向,要把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是要妥善处理速度与效率的关系。检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规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检察文化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人为或者刻意的塑造检察文化,只能是呆板和生硬的,缺乏生机与活力。要树立长期建设的思路,认真设计检察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现实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抓好检察文化建设。
三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应该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要大胆创新,结合我县和我院的实际,尤其要在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文化内涵,推动检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四是处理好主体和领导的关系。建设检察文化的主体是广大检察干警,但领导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组织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依靠和发动每一名检察干警,共同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共同享有检察文化的成果,形成共建合力。领导干部要高点定位,身先士卒,把好检察文化建设的方向。
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检察文化建设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促进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检察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配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时俱进、统筹协调,进一步发挥检察文化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Ⅲ 乡镇机关文化类是什么
这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的职位设置吧,比如乡文化站,是乡(镇)人民政专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属、区公所一级的基层文化事业机构,隶属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公所;是当地开展综合性群众文化宣传娱乐活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组织辅导部门和活动场所。 职能如下
一、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三、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四、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五、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六、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七、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八、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Ⅳ 为何说红色旅游还是一项文化工程
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产品,更版是一项文化工程。权
通过旅游,实现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制度,德国一些州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小学生参与反法西斯教育的修学旅游成为常态。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已成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各地进行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科技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有益探索。无论发展形式如何,“红色”都应当始终是红色旅游的底色。
Ⅳ 文化建设的内容
任务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包括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学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功能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等活动有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益处,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事、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会提升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学生。
范围
理念设计
1.学校教育理念;
2.学生行为信条;
3.宣传语、校园文化标语。
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信条的确立,一方面明确宣示学校的未来发展远景,一方面也促进学校形成科学教育的体制,建立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形成学校品牌文化。
艺术设计和实施
1. 领操台的浮雕设计;
2. 校园内文化主题雕像(学校历届毕业的名人、当地历史名人、科学名人);
3. 办公室、楼道、墙、门、大厅、主文化墙的校园文化展示设计;
4. 教室的黑板、角柜、墙体,食堂的桌椅颜色、墙体喷绘、窗玻璃装饰等的校园文化展示和美化设计;
艺术语言——尤其是富有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产直接和深刻的。有鉴于此,将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和积极元素,通过人文主题的浮雕、雕塑、文化墙等生动艺术展示,来美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必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氛围,起到促进、维护、渲染的作用。
品牌规划设计
1. 学校名称设计;
2. 学校标志设计;
3. 学校名称标准字体、标准色设计;
4. 校园环境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5. 学校办公文件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对学校名称、标志、整体形象系统的统一化设计和应用,在学校内部面对师生、在学校外部面对公众,传达一个统一的视觉化的学校品牌形象,能够起到赢得公众信赖、提升师生自信、增加校园凝聚力的作用,并为学校的各项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品牌推广策划
1. 学校宣传《画册》设计和印刷;
2. 编辑和设计《学校内刊》;
3. 编辑和设计学校《校史》;
4. 策划和辅导设计《班级文化专刊》;
5. 策划和设计社会公益活动;
6. 策划新闻报道;
7. 策划和完善学校网站;
8. 校歌创作;
9. 校园形象宣传片创意;
10. 学校品牌整体传播策略。
上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其成果将影响学校的文化内涵,并形成可持续的优良传统。其中,具体的品牌传播行为,将多角度地把学校形象全方位传达给受众,从而树立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机关文化建设简介
机关文化建设机关文化主要是指在社会主流文化主导下,机关及其成员在长期机关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指导和约束机关整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业务技能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精神风貌等。
主要内容 概括为二大建设,即机关精神文化建设和机关制度文化建设。
作用
一是凝聚作用。当一种机关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机关成员、机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优势充分发挥。二是导向作用。机关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机关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为其指明努力方向。三是约束作用。既有硬约束,又有软约束。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就能强化机关成员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的意识,提高其自我要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四是激励作用。机关文化建设可以在机关成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机关单位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达到鼓励机关成员多干事、支持机关成员干成事、教育机关成员不出事,为机关事业发展而努力拼博的目的。五是提质作用。机关文化建设重在培育弘扬机关精神,重在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高效型机关,确保机关成员和机关整体素养、文明形象、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关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科学的机制激励人,严格的纪律约束人,良好的环境熏陶人”,不断提高机关成员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把机关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为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原则
一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文化既具有稳定性, 又具有流变性、创新性。机关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仅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机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机关成员的素质。三是全员参与的原则。机关文化是机关成员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是对机关成员共同意志的提炼与升华。机关文化建设是全体机关成员的共同任务。四是常抓不懈的原则。要靠领导和工作人员长期兢兢业业去追求,要靠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来培养。
路径选择 一是要着力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机关核心价值观“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真正进入每个机关成员头脑,体现在机关体制机制中,落实在机关成员的言行上。二是要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学习、创新、发展是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本质所在。学习是基础、是动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团队学习、激励个人学习,学习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一晚学习制度和述学考学制度,使机关成员成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创新创业的模范。三是要不断健全机关管理体制机制。四是要广泛开展和谐机关建设。机关的和谐文化是机关成员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五是要大力培育机关廉政文化。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开展防治腐败工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拒腐防变教育,开展读廉政书、看廉政片、上廉政课、做廉政人活动,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理念和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强化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
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首钢文化首钢始建于1919年。目前,是一家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首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74.7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
纵观几年来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从“头”做起。这里的“头”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头”,即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二是企业的“头”,即企业的主要领导。
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广大干部职工的“头”做起。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首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舆论发动,连续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大学习,与时俱进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思想文化变革在首钢改革发展和搬迁调整中的重要性,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使广大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同并奉行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企业的“头”做起。概括地说,就是要“头头抓,抓头头”。首钢党委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企业文化,组织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检查、督促计划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体现首钢企业文化的要求,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带动广大职工。
二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首钢人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顶天立地说”。“顶天”,就是要从“头”做起,注重领导的作用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立地”,就是要深入基层,同企业生产经营真正融为一体,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于优秀职工队伍的打造。
首钢矿业公司广泛开展的“十小”促“十变”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落地生根的有效做法。“十小”促“十变”,就是围绕经营生产的目标任务,组织小教员培训辅导、小问答解疑释惑、小论坛共同提高、小竞赛比学赶帮、小课题群策群力、小练兵切磋技能、小建议持续改进、小窍门开启智慧、小案例示范引路、小园地交流心得。通过“十小”,促进思想观念变、思维模式变、目标追求变、行为习惯变、知识技能变、管理水平变、作业环境变、产品质量变、工作绩效变、文化氛围变,从而使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生产经营得到有力推动。
三是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俗话说,做饭要有锅台,唱戏要有舞台。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有丰富多样、生动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近年来,首钢每年召开的“学习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年年有创新、年年有超越,一年一个主题:2003年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004年的企业创新工程;2005年的创建学习型企业;2006年的“创新创优创业”。会前,上下结合,深入调研;会上,典型经验交流,内外专家点评,首钢领导做总结、提要求,从而在首钢上下形成了学典型、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这个会议已经成为推动首钢改革发展的品牌会议,已经成为首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多彩舞台。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强势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不会轻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贯彻实施中应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强势推进。首钢在这方面的做法,概括地讲就是“五有”“三强化”。 “五有”,就是首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一有组织机构,二有活动策划,三有培训教材,四有检查考核,五有案例典型。 “三强化”,就是强化宣传,强化教育,强化统一,这条路是通过变革思想文化建设新首钢之路,是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成就综述
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国庆期间,到北京的游客,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业广场和剧场中,都可以免费欣赏到许多的展览、演出、讲座、艺术普及课程。“北京金秋·首都文艺团体下基层演出”活动也拉开了序幕,中央驻京院团、北京市属院团等文艺团体将深入到城市的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演出2500场。
在上海,“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在室外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就达到1018场,平均每天超过145场。内容包括了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各国爵士音乐家的广场演出、沪上知名书场的评弹专场等,当然还有在20多家社区文化中心为农民工放映的电影大餐。
在深圳,流动演出、流动电影、流动展览等“流动系列”文化活动常年坚持,国庆期间更是精选了近期热播电影走进工业区和社区巡回播放,仅公益电影放映就达266场。
十七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主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社会实践,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群众文化风风火火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在辽宁沈阳闭幕,来自全国各地50支合唱团的2000多名老年朋友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展示了我国老年人积极乐观、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中国老年合唱节自1999年举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先后在北京、山东、内蒙古、重庆等省(市、区)成功举办了12届,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
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十七大以来,文化部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2010年2月,名为“大地情深”的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在北京举办,此次展演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充分反映了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花鼓小戏、临县道情、曲沃碗碗腔、小淮剧等近20个剧种精彩亮相,小品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军民鱼水情、邻里关系、计划生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演职人员近千人,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残疾人、外国友人等。
现在我们的城市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2011年1月,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都是从外来务工者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晚会以“保障外来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外来务工者节日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以“演农民工、农民工演、农民工看”的方式,尊重和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文化体制改革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活力和动力。目前,全国有584家国有文艺院团已经完成或正在转企改制,一批民营院团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较快发展。为引导扶持民营艺术院团健康发展,文化部于2010年6月举办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3个民营院团演出了越剧《状元未了情》、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等14台优秀剧目,展示了民营艺术院团的巨大潜力。
文化需要常下乡常在乡
过去国家级艺术院团缺乏深入生活、服务基层的基地,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先导,国家交响乐团在重庆南岸迎龙镇建立了服务基层基地,国家京剧院与中国人寿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央芭蕾舞团与上置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家画院在天津蓟县盘龙谷文化城建立了创作基地。专家认为,这些合作关系的建立将使文化下乡有一个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文化常下乡、常在乡。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10多家国家级艺术院团赴全国各地高校进行100多场演出,已有数百万大学生成为此项活动的直接受益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引领学生弘扬优秀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重创作、轻演出、无营销、缺市场”曾经是文化艺术生产的常态,很多作品只是为了获奖的政绩工程,一旦获奖便“刀枪入库”。文化部于2009年开展了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从1200多部申报作品中评选出越剧《五女拜寿》等18台优秀保留剧目,并组织这些精品在全国31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个城市开展巡演,以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让人民共享艺术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宗旨,在规定时间内,院团完成一定的场次任务后,文化部予以奖励。这一模式有效地调动了艺术院团和演出公司、剧场、院线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目前演出总场次近500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化系统前所未有的。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
通过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运用扶持政策使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引领社会文化生活,这是对片面追求所谓经济效益、点击率、收视率而出现的低俗现象的抵制。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旨在扶持舞台艺术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了50台精品剧目和一批优秀作品。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成败萧何》等10部剧目被评为2008—2009年度重点资助剧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窝头会馆》等42部剧目入选2009—2010年度资助剧目。这些“演得开、留得下、传得远”的艺术精品,不但代表了当今舞台艺术的创作水准,而且凝聚和培育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对于繁荣艺术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艺术创作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和文化部将在“十二五”时期推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多深刻反映时代精神韵味、为百姓立言、为历史立传的作品。
Ⅵ 如何培育积极进取、创新求实的机关文化
对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去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奏响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因此,探索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改革发展具体实践、有力抓手的机关文化建设的课题,无疑是适时和必要的。
一、 关于文化的含义、特征以及机关文化和机关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本无确切的概念范畴,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习性,是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如果比较确切地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统称。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内生动力和内在力量
文化本身是一种极具内生动力和内在力量的因素。例如,比如在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不用说教和动员,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即便是连续数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排队等候那难求的一张机票、船票、车票,即便数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等候在机场、码头、车站乘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更或者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甚至迈开双脚,朝着回家过年这样一个目标前进前行。这种我们中国人对于“春节就是团圆”的普遍认同的观念和方式,就是文化。这样一种统一的行动,不用号召,不用法律规定,就可以成为一种自觉,这背后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然。所以我们说,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左右着人们的行动。
(2)文化的作用:
同时,文化又是具有巨大作用的: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就十分明显。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因此,人类历史上新的制度战胜旧的制度,文化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在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之后,社会相对地就会处于一个常态的状态,而常态中的社会仍然会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矛盾,而且还存在人自身的情感欲望和理智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妥善解决,这个社会的常态就会被打破。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们解决这些矛盾常常采取多种手段,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去化解这些矛盾,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这是因为,法律、理想、道德、礼俗、情操等文化因素,内含着社会主体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的意蕴。所以,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就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的作用,通过有说服力的、贴近民众的方式,将真诚、正义、公正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的心里。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地运行和发展。
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文化虽然说是属于精神范畴,但它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文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为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涂上基本相同的“底色”,也为他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点,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的导向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制定,经济政策的确定,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受文化熏陶,而且也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整体。文化的这种渗透力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体的人之间相互沟通,保证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三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
所以说,文化又是一种具有如此巨大作用的东西。
因此说,一个国家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二)机关文化的含义及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作用、意义:
1、机关文化的含义:
所谓机关文化,是指各级机关在履行各自职能、开展本职工作、服务服从发展过程当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包括相对统一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机关思想理念、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机关每个工作人员在一个机关长期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范的总和。一般来说,这些精神、观念、思想、行为方式、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极大地促进了机关重要职能的发挥、机关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效能的提升、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机关自身的发展。同时,不同的机关,由于职能的不同,目标任务各异,也有各自不同的机关文化和特色。机关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外延广博,包括思想文化、制度文化、人性修养文化、工作氛围文化、职业道德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渗透于机关管理等各个层面、领域,体现于机关干部职工行为、习惯、交往等各个方面,涉及机关内部各机构和所属各股办室的方方面面。《从最一般意义上来说,机关文化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是机关精神文化,是机关文化的精神层面,中间层是机关行为文化,是机关文化的实践层面,最外层是机关物质文化,是机关文化的物质层面。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机关整体的文化圈或文化氛围。》产生出文化力。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要求。
2、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作用、意义
机关文化的核心是形成核心价值观,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塑造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机关文化,对于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形势,对于强化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机关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机关服务水平、服务效能,加强机关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且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关文化具有吸引凝聚作用。当一种机关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机关干部把个人的感情、目标与单位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单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充分发挥出机关的整体优势。
二是机关文化具有规范约束作用。机关文化对每位成员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不成文的软约束,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这种软约束与行政命令、苛刻强求等硬约束相比,显得更人性化,可以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甚至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在机关风气和职业道德对机关干部职工的规范作用上。
三是机关文化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在机关文化的作用下,全体成员间有共同的价值观,可以营造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能进行充分的交流,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同和认可,激发为机关事业而努力拼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机关文化具有引导辐射作用。机关文化反映了机关整体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利益追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这不仅对机关内部起作用,也可以通过干部的言行对社会产生影响,最终在社会和群众中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机关文化建设是提升机关服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和谐发展水平的根本,也是提高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技能本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方面。
(三)机关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各级机关按照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在创新机关文化理念、树立机关干部荣辱观、提升机关文明创建水平、开展有特色的干部职工文体活动等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索,通过以学习型组织培育人、以健康生活凝聚人、以规范行为引导人、以良好环境陶冶人等等机关文化建设的途经和措施,机关文化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机关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干部职工素质有新的显著提高、干部职工行为规范有新的明显改观、社会对机关的满意度有新的提升。近年来,各级机关面貌焕然一新,拿我们身边所能够接触到的我县县级机关来看,总体感觉和印响十分深刻,作为硬环境建设的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明显,办公用房用地宽敞几净,建筑美观大方、新颖时尚,环境干净整洁,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效果明显,机关作风朴实扎实,服务质量、效能显著提升,制度健全、治安良好,干部职工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精神饱满,素质提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等等,一派井然有序的状态。
但从总体上看,以机关文化建设欠账、滞后、机关先进文化氛围不浓、机关干部职工思想文化教育不够等为根本因素的机关病、机关不正之风依然十分盛行。
例如,一些机关中存在的作风机关化趋向十分明显,表现在: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机关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陈腐、僵化的代名词,一些机关面貌颓(tui)废破败,人员老态龙钟、老气横秋,精神不佳,环境凌乱,楼梯水房臭气难闻,机关人员也被贴上了官僚主义的标签。随之带来的或表现出来的是,机构臃肿、人员冗余、人浮于事,满足于在机关发文件、搞布置,包括人事安排、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业绩取得等大多都还依然靠传统落后的、单一的的行政命令方式。干部职工作风飘浮、性情浮躁、党性不强、能力弱化,基层的情况、群众的意愿,靠在办公室空想,就可以定夺。
特别在县级机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问题依然集中、突出。
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事求是难的情况;
工作作风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的一致性把握不力,凡事以上级满意为是,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重视不够,对处理群众来人来访,就事论事,对“源头”问题研究和解决的不力,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存在着形式主义,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服务态度生、冷、硬的现象依然存在。
学风方面,深入系统学习不够,存在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理论根底不深,政策法规理解不透,缺乏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
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一是艰苦奋斗作风不强,享乐意识强烈。二是对业务工作要求得多,抓党风廉政建设时紧时松,一些人为政不廉,影响机关形象。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经受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有不廉洁行为。存在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和“吃、拿、卡、要、报、占”等不良行为。
机关作风的这些方面,工作方法的这些不适,与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与新形势新任务队机关应具备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极不适应。
上述种种机关病、机关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但其最根源的还是机关对先进文化的崇尚不够,先进文化氛围不浓,先进文化在机关的粘合剂、助推器作用发挥缺失,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占领机关阵地、占领干部职工思想阵地不够,机关人的自主意识不强,一句话就是机关文化建设消极滞后之所在。
同时,对于具体的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也存在目标不够明确,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相关的激励、运行机制不健全,对机关个性化的特色体现不足,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等等。
面对新形势,机关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是从根本医治机关病、从根本强化机关自身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把握机关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在内容上概括地讲,就是建设符合机关重要职能、目标任务和管理实际的、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团队精神、进取理念、服务意识、道德情操等。创建一套具有竞争激励、优胜劣汰作用的管理机制,培育一种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促进机关自身建设的全面加强和机关效能的全面提升。说到底就是在机关和机关干部中明确培养什么意识,树立什么理念,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人才,打造什么形象,弘扬什么精神的问题。具体地应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打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规定着文化的本质和导向,机关文化的导向,直接决定着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政风。要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培育机关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机关文化建设的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教育机关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水准,以优良的机关作风带动政风,促进行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其次,丰富机关干部的文化知识,打造精湛博学的素质文化。树立长期学习、深入学习、系统学习,不断钻研,精益求精,联系实际的意识。既要加强基本理论和业务的学习,又要围绕机关职能、目标任务和发展需求,加强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创建机关局域网、阅览室、活动室等载体,为干部职工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精彩生活,让大家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机关干部进行通识教育、前沿知识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培训。
第三,规范机关干部的言行举止,打造行为规范的修养文化。修养文化是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干部的言行不但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机关的文化形象。机关干部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沟通、互助、协作精神;机关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行为规范或岗位职责,以提高机关干部的文明水准。
第四,提升机关干部的能力本领,打造服务大局的职业文化。针对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对机关干部加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本领,促进机关干部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要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进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强势全新的管理文化。要制定机关工作标准,明确机关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依据和责任人,促进机关工作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要积极探索实行工作标准化管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机关干部工作的责任感;整合工作资源,精简会议、文件,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适当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品德、才能并重、学历、能力并重原则,加强干部的选拔与交流,对工作踏实肯干、成绩明显突出的干部,适当破格任用,为干部的成才、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事业单位做到公平、公正,重视、支持专业技术干部职称晋升,调动技术人才工作积极主动性。
第六,鼓励机关干部解放思想,打造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机关充满活力,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展机关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干部职工敢于面对挑战,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为干部职工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能力的平台,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热情;还要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更新,使人人都“敢创新、愿创新、会创新”,形成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第七,塑造党政机关良好的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物质文化。建设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条件,保障职工群众工作、学习、办事方便、快捷。要在机关醒目处张贴机关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用语、行为规范等,让机关干部时刻牢记在心,指导行动、规范行为,也便于职工群众认识、了解机关文化,监督机关建设机关文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吸引力,激励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到机关文化建设中来。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要以“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为目标要求,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机关的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建共享文化成果,突出服务群众、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三个着力点”,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突出特色的文化理念,建设“以事业凝聚人,以情感感染人,以精神鼓舞人,以利益激励人”的机制,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机关文化氛围。
三、把握途径、坚持原则、建立机制,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一)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把握正确的途径:
“一是要抓住关键点,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二是要找准切入点,在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三是立足根本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机关各项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其有效运转上下功夫;四是要把握着力点,在创新机关文化活动载体,保障全员参与上下功夫。”
(二)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从大局、全员参与、彰显个性、与时俱进、常抓不懈的“六个原则”:
以人为本是本源,服务大局是主线,全员参与是关键,彰显个性是特色,与时俱进是要求,常抓不懈是需要。
六个原则同等重要,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坚持六个原则是机关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开展机关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要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处室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究机关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机关文化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二是保障机制。要保证创建活动有经费、有时间、有地点、有人员、有载体,促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增强共创共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机关文化建设的任务贯彻到处室、落实到部门。三是激励机制。要定期检查、考核机关干部参与机关文化建设的情况及其成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同时可与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党建目标考核等内容相结合,真正使机关文化建设成为机关干部成长的源动力,促进各部门增强建设机关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是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又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需要常抓不懈,更需要全体机关干部的积极参与。同时,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大力提倡注重实效,求真务实的良好风尚,坚决抵制形式主义,不搞虎头蛇尾。通过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干部职工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引导社会成员的进步,用机关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用机关的和谐带动全社会的和谐,达到以机关带动、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
Ⅶ 机关事业编和机关行政编有什么区别机关事业编改成机关行政编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吗
机关行政编制的人员是政府按公务员体制进行管理,其工资福利由政府全额拨款的人专员,其调入、调属出都要经过政府审批。机关事业编制是在行政或事业单位正式的在职人员,但不是按公务员体制进行管理,其工资福利实行差额拨款,即原则上是由本单位付给,如果单位存在经费不足,不足部分由政府拨给。
机关事业编改成机关行政编一般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本岗位中被提拔升任副科(局)级以上职务,也会直接转为机关行政编。
Ⅷ 机关文化建设应该做到哪四个坚持
作为机关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核心内容的机关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不懈努力。因此,孺子牛文化传媒认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全面提高机关成员素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要着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关心人的文化氛围,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完成对人的思想、理念、精神的再塑造,实现机关成员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使其智慧和能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觉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
坚持全员参与。机关文化是机关全体成员观念、价值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对机关全体成员共同意志的提炼和升华。机关全体成员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机关文化建设是机关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因此,必须发动机关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人人做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人,为机关文化建设同心协力,个人代表机关形象,为机关形象增光添彩。
坚持常抓不懈。机关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文化对人的培育和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让文化管理获得认同并发挥应有作用,需要漫长的实践。因此,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不能心存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奢望,也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短时间不见明显效果就失望和放弃,必须认定目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是机关自身建设的新课题,是引入新型机制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继承传统机关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大胆吸纳和整合一切先进的文化要素,积极探索机关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方法,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的发展。
Ⅸ 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到底有什么区别
1、本质不同
机关工作人员是统称,包括公务员、事业干部、合同制招聘干部。
公务员就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界定标准不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成为公务员的三个条件:一是依法履行公职,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9)机关文化工程扩展阅读:
在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指以下几类人员:
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全国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审判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检察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6、军队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中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此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一些原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关被撤销或改变体制而组成的“公司”,若靠国家行政拨款,主要担负行政管理工作的,亦应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在这些“公司”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亦应视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