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遍访贫困户问卷
㈠ 精准扶贫“六个一”是指哪些
扶贫工作六个一是指:问题一村一村查找、档卡一户一户校准、帮扶一项一项抓实、资金一笔一笔审核、政策一条一条落地、责任一级一级到人。
1、问题一村一村查找
要以全省脱贫攻坚问题台账为基准,逐村进行查摆,拉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
2、档卡一户一户校准
要对所有农户普遍进行一次排查,对所有脱贫户和贫困户档卡信息逐项核实校对,确保准确无误。抓好档卡资料规范化建设,打牢精准扶贫基础。
3、帮扶一项一项抓实
要按照贫困户实际需求制定具体帮扶计划,逐项落实帮扶项目,因户因人施策,避免千篇一律。
4、资金一笔一笔审核
要对扶贫资金逐项逐笔进行审核。
5、政策一条一条落地
要切实解决政策棚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重点把“5个办法、5个方案、5个专项方案”的具体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6、责任一级一级到人
要把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责任,市县主体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村包干责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责任,村级脱贫责任组责任,省督查巡查组督查巡查责任明确到人。
(1)贵州省遍访贫困户问卷扩展阅读: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 8 部委《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华中农业大学 2012 年 11 月开始参与定点扶贫建始县。为完成定点扶贫任务,学校与建始县人民政府联合制定《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规划(2013-2020)》,在促进高校与地方优势融合中,逐步探索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以“六个一”模式为抓手,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
一是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建始山区县农业资源特点,最终选取魔芋、玉米、景阳鸡等 11个特色产业作为主要对象,实施产业精准培植。
二是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围绕确定的11个特色产业,“靶向”疗法。学校组建11支科技服务团队,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三是设立一个攻关项目。2013 年以来,学校先后设立产业攻关项目 16 项,每项 30 万元,连续支持三年,一批适用技术得以推广。
四是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科技帮扶协议,建立了9 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选派 9 名科技特派员进驻服务。在学校的科技支撑下,定点帮扶企业累计申请专利 10 项,获批科技项目 7 项。
五是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学校积极协助建始县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精准扶贫方式。
六是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围绕 11 个“靶向”产业,实施了“湖北省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强优势玉米新品种‘华玉 11 号’选育与推广”、等11个项目,增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㈡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哪4个关键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1、打造和配强扶贫干部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扶贫干部队伍包括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扶贫部门的干部、乡镇干部等。
2、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工作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凝聚人心,形成脱贫攻坚强大气场,凝聚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至关重要。
3、发挥脱贫攻坚人才支撑作用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如期实现精准脱贫,需要大力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贫困地区应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农业技术人才,采取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争取智力支持。
4、注重从贫困群体自身入手
扶贫,除了物质,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贫。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很多人都享受到了诸如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住房扶贫、产业补助等方方面面的优惠。
(2)贵州省遍访贫困户问卷扩展阅读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
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10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㈢ 1 脱贫攻坚的四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增收,强化脱贫收入保障。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治本之策,紧紧围绕贫困户资源条件、劳力状况和持续增收,逐户精准做好产业规划和跟踪落地,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既有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又有一项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全面开展产业培训,规范管理互助资金协会,精准落实产业贷款和产业奖扶政策,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能获得技术培训、互助资金、小额贷款和政策扶持;强化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农产品推介活动,加大电商营销力度,确保扶贫产业成为贫困户稳定的收入支撑。
二是集中主攻安全住房,强化脱贫基础保障。安全住房是脱贫退出的先决条件。当前要全面加快安全住房建设进度,有序推进易地搬迁脱贫户集中安置。坚持“双超整改”与搬迁建房同步抓,起步就把好“三条红线”,坚决防止“先建后改”,无谓增加问题整改工作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脱贫退出的根本保障。紧扣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实行联村领导现场督战、主管部门蹲点监工,加快推进水电路讯、“两室两场”建设,特别是水利、交通部门要采取超常措施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创新做好群众工作,强化脱贫满意保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达到标准是基础,群众认可满意是根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抓手,重点抓好遍访贫困户行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实效、促进满意。大力实施“四级干部遍访贫困户行动”,通过宣传政策、解决困难、联络感情、疏导情绪,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矛盾,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通过遍访行动,确保村、户基础信息更精准。建立数据信息会审制度,全面推进信息一体化,确保全县信息汇总更精准。
四是统筹抓好两个层面,强化脱贫动力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一方面要抓住内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扭住外因,调动广大干部内在动力。充分发动群众互评激发动力,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不断激发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激发动力,认真开展评选一批自强标兵、苦干脱贫光荣户、最美扶贫企业家,表彰一批优秀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给艰苦奋斗的群众戴红花,为担当有为的干部授勋章,让奉献社会的企业家享荣誉,广泛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发动力,严格落实扶贫“四支力量”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加强对“四支队伍”的考核,建立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档案,实行帮扶作风与实效季度点评。
㈣ 两个遍访内容是什么
指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
㈤ 扶贫中户七有有哪些
村7有:村有集体经济(3000元以上)、有通村硬化公路、有学前教育设施(一村一幼)、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文体活动广场或民俗文化坝子、有宽带网。
户3有: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
乡3有: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
(5)贵州省遍访贫困户问卷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要做到“七个到户”:
1、项目扶持到户。
项目要选准,坚持实事求是,从贫困村的实际出发,具体到白泥村和花厂村就是要发展绿壳蛋鸡养殖项目。
2、技术扶持到户。
贫困户要真正脱贫,必须要掌握一两门适用新技术,光靠传统农业,农民肯定富不起来。
3、价格扶持到户。
价格稳定是绿壳蛋鸡养殖项目成功的关键。养鸡下蛋就是为了卖出去,卖出去才能把钱赚回来,有钱才能养家致富。
4、市场扶持到户。长顺县的合作企业贵州康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两个村签订了保护价格。
5、干部扶持到户。
经过研究,对两个村的390户贫困户,确定了由省政协机关干部进行结对挂钩帮扶,帮助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能人扶持到户。
今年挂钩帮扶的两个村第一批100户养殖贫困户,都是经过选择的有一定文化技能、有一定经营头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能吃苦耐劳。要把这一批人培养成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吃苦的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
7、资金扶持到户。
没有资金投入,没有“干货”,扶贫到底是一句空话。为了帮助白泥村和花厂村的近4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省政协机关将在3年内投资400万元,专门用于两个村的绿壳蛋鸡养殖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新闻网-脱贫攻坚工作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贵州民族报- 精准扶贫要做到“七个到户”
㈥ 怎样填写宁强县四支队伍遍访贫困户统计表
怎么填写宁强县四支队遍访贫困户?统计表,你把这个有哪些互把他统计一下,然后访问了哪些有哪些问题,然后做些记录
㈦ 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什么时间开始
6月1日下来午,杨家湾镇召开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毕节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区委书记宫晓农等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宫晓农要求,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做好遍访工作,调查中不能闭门造车,采集信息必须事实求是,按照“6个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宫晓农指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离不开产业支持,各示范村要加快流转25°以上坡耕地,连片种植玛瑙樱桃、酥李、车厘子、葡萄等特色经果林,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区委、区政府将提供大力的政策、资金支持;
宫晓农强调,以后所有新修民居建设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建设“21”条的原则,按贵州省最新的黔西北民居风格建设,以“一事一议”方式,采取集中建房的形式,既避免房屋闲置,又表现出规划、风格。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延,区委办,区扶贫办,区生态办,杨家湾镇大埂子村、七星村、发达村等9个村支书、主任、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组成员参加会议
还得等等
㈧ 2016年贵州多少贫困户搬出大山
2016年,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帮助贫困户从大山中搬出来。据悉,当年从深山中搬出来的贫困户有45.8万,这些农村人口走出大山,来到城镇安新家,换个环境谋发展。2017年,贵州还计划至少搬迁75万人,让更多的贫困户搬出来,享受到生活出行便利,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外,贵州还组织省市县乡村5级干部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派出50万人次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的比对核实,并且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通过“扶贫云”将各项指标整合形成脱贫指数,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去5年,贵州脱贫成效明显,贫困人口从1149万减少到372.2万,预计今年还将减少100万人。
㈨ 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总结怎么写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5年,在全县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贯彻落实工作中,县住建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安排,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以挂钩联系村为责任对象,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贯彻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住建局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贯彻落实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4人在人事科组建了办公室,并制定了《砚山县住建局关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贯彻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一年来召开党政班子会议5次专题研究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相关措施、办法。根据县委的安排,住建局抽调2名党员干部到维摩乡长岭街、普底村民委担任第一常务书记,2名工作人员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挂钩联系点驻村指导。
(二)领导带头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局党总支始终把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研究部署,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领导。局领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表率带动作用,带头学习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带头研究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方法,带头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推动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生活会等形式,集中学习群众工作有关书籍、重要文件和有关领导同志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讲话,畅谈学习体会,认真对照检查,提出做好群众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二是带头深入“四群”教育联系点。5名局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挂钩联系点,带头落实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开展“四群”教育的随机调研,了解“四群”教育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指导联系点做好基层各项工作。一年来,5名班子成员共进村入户300余次,住村达270天,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8个。
(三)创新载体深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把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普遍要求与群众工作实情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四群”教育工作载体,在推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办实事上下工夫。继续深入开展党员进农家,党员干部下村组活动。始终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以“走访一批群众、结对一家亲戚、办好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问题”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局广大党员、党员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走出机关、沉到基层、深入农家,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切实做好访民情、解民忧、集民智、促发展的各项工作,在基层一线历练党性、转变作风、树立形象、增长才干、创造业绩,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党员干部下基层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四)强化考核推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制定出台了《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考核办法》,从组织领导、工作措施、氛围营造等方面制定详细考核实施细则,确保工作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二是坚持定期考核。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各部门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评先奖优、任用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工作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随机调研。把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随机调研作为局实行随机调研制度的重要内容,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检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情况,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进行随机调研,加强对基层开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调研指导,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督查工作机制。对开展随机调研中掌握了解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反馈,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到位、工作效果不明显以及新农村指导员不在岗的情况,督促及时整改落实,推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五)提升效率,改进作风,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深入开展。一是狠抓作风整治。从严整治庸、懒、散、虚等不良风气,狠刹赌风、酒风,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学风,严格会议报批,精简文件会议,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二是狠抓限时办结,增强立即办、马上办的意识,公开办理事项、办理地点、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限时办结,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我局除平远分局外共有干部职工122人,其中90人挂钩维摩乡阿伍、普底、长岭街、斗果四个村民委,32人挂钩江那镇舍木那村民委,共挂钩140户贫困户。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转变工作作风、整顿工作纪律的部署和要求,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做起,率先垂范,不断加大扶贫济困力度,有力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已开展遍访全覆盖和建档立卡“回头看”两轮遍访工作,《云南省贫困村访谈问卷》、《云南省贫困户访谈问卷》、《云南省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联系卡》、《云南省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门牌卡》等资料填写及网上录入已全部完成;完成省级示范村红土塘、白沙坡、核桃寨及易地扶贫搬迁红土塘村规划编制工作;共向维摩乡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共18万元,其中资金10万元,水泥250吨,以物折资8万元,帮助解决村中道路硬化4条共5000余平方米,共向江那镇投入扶贫资金8万元。全年共争取农村危房改造指标7000户,其中平远镇712户、稼依镇410户、阿猛镇 480户、江那镇1070户、阿舍乡230户、维摩乡1580户、盘龙乡560户、者腊乡880户、蚌峨乡208户、八嘎乡 280户、干河乡590户。
二、取得成效
(一)促进了社会和谐。在扶贫工作中深化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保证每一户贫困群众都有党员干部进行直接结对联系,各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落实帮扶项目,联系帮扶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一年来共协调帮扶资金28万元,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走访群众、民情恳谈等办法,大力开展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等活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结对联户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二)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培养锻炼了党员干部,激发了全局上下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全局各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办实事、深入群众促发展,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切体会群众疾苦,现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局各科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健全完善服务承诺、办事公开、服务群众等制度不断完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三)加强了组织建设。通过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村民委一线担任常务书记、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帮助指导,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挂钩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少数同志学习不够深入,理论联系还不够强,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灵活,推动工作的成效不够明显;三是活动特色不够鲜明,活动氛围不够浓厚,典型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住建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按照各级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严格考核奖惩,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深入开展。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继续坚持以民为先,视百姓为衣食父母,把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呼声,群众的需要,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群众满意为根本点,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搞好工作,全力以赴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二是抓实民生,开创群众工作新气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中央、省、州、县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大力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总结和运用好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热点难点问题、民生工程、农村建设、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开展工作,抓好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承诺及办理工作,切实解决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健全一批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制度,把增强群众观点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相结合,把增强群众路线与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推进民主科学决策相结合,把增强群众利益与知民情办实事相结合,把增强群众工作与改进工作方法相结合,处理好直接联系群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处理好上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与推动部门工作的关系。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