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控自查的指导意见
❶ 内控和案防自查自纠
根据银监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省联社、办事处“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方案及相关要求,我社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方案》,组织全体员工按方案要求开展此项工作,到报告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阶段
为加强“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了由理事长任组长,主任和监事长任副组长活动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监事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日常工作的开展、指导、督促检查。由各部门各负其责,认真对本部门的内控和案防制度进行汇总,列出了对照检查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由活动办公室制订出本社具体的实施方案,报银监办备案后于2010年6月5日召集各社主任召开了“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方案》,要求各社回去后组织本社员工再学习,使全体员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准确把握活动要求。
二、学习阶段
在学习阶段,为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联社明确了城内二个网点与管理人员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乡镇网点由主任组织学习,“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小组办公室进行指导、督促,同时由联社组织了一期培训,主要学习了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各项信贷管理以及违规处罚制度,分别由联社各部门经理主讲上述制度,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加深了全体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三、自查自纠阶段
在全面部署和组织推动的基础上,联社确定了本社内控相对薄弱、案件风险比较突出的重点机构和业务环节,按照“边学边查边改”的原则,加强自查自纠工作。重点对安全保卫、钞币守押、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对账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贷款发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对照相关内控和案防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认真查找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通过自查,对于各社财务开支手续不齐、支付利息无客户签名、贷款手续不齐备、个别社主任检查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流于形式、未及时清理破钞、各类登记簿记录不全、未按规定进行反洗钱流程操作等问题,均属于有章不循,主要是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不强;个别规章制度条款线条粗,未能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困难,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员工轮岗及强制休假制度》;实际工作中,各类违规处罚规章制度未能覆盖整个业务环节,稽审人员查出问题后无可参照执行的处罚标准,使执行力打了折扣;近年来,我社吸收了大量的股金,但对于股东要求的用其股金质押贷款却处于无章可循的局面,对业务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联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做好员工的思想,同时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使员工从存在侥幸心理向“不敢违”转变,从“不敢违”向“自觉抵御违规形为”转变;二是提倡人性化管理,在劳动用工、员工休假方面多作思考,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针对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组织人员研究,科学合理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适应发展的需要。
❷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应从哪些方面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是否全面,根据内部控制指引,看风险点是否遗漏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方面。是否一贯制定,也就是说,是否按制度办事,包括流程等。
三、内部控制制度自查方面。看是否有自查过程,主要是考虑制度的完善和完整。
四、内部控制制度自评方面。看是否有内部审计部门就该公司的内控建设进行自评。
细节提示方面如下:
(一)按控制对象分类,有二个控制层面,一是集团总部对所属的内部经营单位的控制。如:对子公司、分公司与事业部的控制。内容包括:战略控制、绩效控制、资源控制与运营控制。二是集团公司各经营单位内部的控制。如:分公司自身的内部的控制
(二)按企业内部性质分类,内部控制台的性质可分为:1、公司层内控;2、交易层内控。
公司层内控:公司层内控主要指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也叫“决策控制”。它涉及到的事包括:企业董事会的构成结构与行为方式。公司战略制定、年度预算、投资与融资、增资与清算、及高层任免等工作。公司内控主要是投资人通过董事会对管理层进行控制。
交易层内控:主要是指对具体交易层面的重大业务行为进行的控制。如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制订上的控制及业务行为过程的控制等。
(三)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出发可以把内控体系分为1、基础层次;2、效率、效果层次的控制。即:
1、基础层次的内部控制:主要以会计控制为主要内容,以防差错,防舞弊为主要目的。
2、效率效果层次的控制:主要涉及流程优化、组织衔接、规划、组织、流程运用效率。经以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支撑为目标。
❸ 企业内部控制怎样评价
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业务流程
1. 目标
通过规范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工作流程,确保检查评价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适当授权进行,实现预期目标;确保检查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标准一致,减少检查评价工作的随意性;确保集团公司和企业在年度财务决算中恰当披露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进、完善和严格执行。
2. 风险
由于检查与评价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评价不恰当;可能导致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工作存在随意性;可能导致年度财务决算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外披露的信息失当而受到外部监管机构的处罚。
3. 工作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3.1 成立和确定检查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3.1.1 企业(或总部)应当成立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检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总会计师/分管财务领导担任,成员由财务、审计、人事、监察、销售、采购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3.1.2 检评领导小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成本和效益原则,确定或组建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工作组(以下简称“检评组”)。检评组可以设在(或授权)财务或审计部门,也可另行组成由财务、审计、人事、监察等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检评组,组长可由审计部门负责人担任。
3.2 制定检查评价工作计划
3.2.1 检评组每年年初根据本流程规定和检评领导小组的要求,编制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评价工作计划,具体明确各类业务定期抽查的时间(按季或半年或年进行抽查)、抽查样本量的比例(5%~15%)以及随机抽查的方法,明确检查人员的分工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责任,以及完成检评工作的时间目标和要求。
★3.2.2 检评组将检评工作计划报总会计师/分管财务领导审阅后,提交检评领导小组审定。
3.3 实施检查和计算得分
3.3.1 检评组人员根据工作计划,按规定的抽样比例和方法,随机抽取各类业务的样本。同时依据各自的分工,对所抽取的业务样本控制点,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表中控制点和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及授权等要求,实施符合性测试。
★3.3.2 检评组人员将检查测试情况按每笔业务逐笔如实进行记录(包括抽查时间、抽查方法、抽查的具体业务合同或凭证编号、检查测试得分结果等),建立检查评价工作底稿,签字后交检评组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审核签字。
3.3.3 对检查测试中发现控制点缺失或控制点虽然存在但未按规定实施控制的,一律按扣减法扣减该控制点的权重得分。每笔业务控制点权重总分为100分,扣除扣减分数后即为该笔业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实际得分。
3.3.4 同类业务逐笔得分相加除以笔数即可得出该类业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实际得分。各类业务简单平均得分相加除以类别数即可计算出全部业务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实际综合得分。
3.4 编写检查评价报告
3.4.1 检查人员根据抽查业务的内部控制检查测试的得分情况,可以对各类业务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也可对全部业务内部控制执行总体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价。
3.4.2 凡内部控制检查测试平均得分在95分(含)以上的,且在实际执行中未出现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可认定为“无疏漏”或者存在“轻微疏漏”,执行情况可评价为好;在85-94分(含)之间,且在实际执行中未出现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可认定为存在“一般疏漏”,执行情况可评价为较好;在70-84分(含)之间,且在实际执行中未出现实质性问题,可认定为存在“一般缺陷”,执行情况可评价为一般;在70分以下,不管在实际执行中是否出现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可认定为存在“重大缺陷”,执行情况可评价为差。及时检查测试平均得分在70分(含)以上,但在实际执行中发生了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则相应认定为存在“一般缺陷”或“重大缺陷”。
3.4.3 检评组根据内部控制业务检查结果情况,编写《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报告》。检查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检查评价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二)检查样本的抽取方法和测试结果情况;(三)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具体分析;(四)加强改进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检查评价报告要有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3.4.4 检评组负责人对各检查人员的检查工作底稿和扣(计)分情况以及《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报告》进行审核修改并签字,报分管内控领导/总会计师审阅。
3.5 审定上报检查评价结果
3.5.1 检评组将内部控制检查情况和初步评价意见向内部控制检评领导小组汇报,如实反映检查测试结果和定性定量评价意见,并将《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报告》报领导小组审定。
★3.5.2 检评领导小组审议内部控制检评结果,并对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及检评组提出的意见和措施予以研究,形成具体改进措施贯彻落实。
★3.5.3 将经审定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报告》和有关业务内部控制检查得分情况汇总表一并上报集团公司内控办公室备案,或对外发布。
3.6 考核奖惩
3.6.1 每年年度终了后,检评组应当根据全年检评综合得分及评价情况(按季检查的为4次平均得分,按半年检查的为2次平均得分,按年检查的为1次平均得分)提出内部控制执行的奖惩意见,报检评领导小组审议。
★3.6.2 检评领导小组审核奖惩意见,并将审核结果报企业办公会议审定后兑现。
3.7 集团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价
3.7.1 集团公司内控办公室根据企业上报备案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情况,对企业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做出基本评价。
★3.7.2 为增强集团公司检查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集团公司内控办公室评价企业时还可将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在本年度开展的财务稽核、财务(决算)审计中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所进行的检查评价结果纳入评价范围,并按企业自我评价得分权重40%、企业外部评价得分(如两家或三家都有评价得分则取平均得分)权重60%计算,得出新的综合得分和评价结果。
3.7.3 集团公司内控办公室再以各直属企业为权数,计算出全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平均得分,从而得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年度总体得分和评价结论。
★3.7.4 集团公司内控办公室依据各企业或总部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检查测评情况,编写集团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检查评价报告》,报经集团公司领导或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后,即可对外发布,并进行奖惩。
★3.7.5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❹ 加强内部管控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自查工作报告怎么写
《2015加强内部管控遏制违规经营自查报告》整理收集:
根据《XXXXX 银行贯彻落实银监会关于加强内部管控遏 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检查工作方案》 (XXXXX"2015"1 号) (简称? ‘一加强、两遏制’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要求及 《关于 XXX 同志在部署推进?一加强、两遏制专项检查和 内控评价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 XXXXX 支行立即组织自 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对内控 工作起到明显的督促作用.
一、加强组织学习 XXXXX 支行案件防控领导小组重点学习了《一加强、两 遏制工作方案》和 XXXXX 在《部署推进?一加强、两遏制? 专项检查和内控评价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提高了对内 控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业务发展与内控工作的关系,并制定 了 XXXXX 支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机制和案件防控工作措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 支行主管行长亲自靠上抓,内控评价领导小组对照上级 行?一加强两遏制?检查方案逐条逐项进行自查,不走过场, 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对存在的隐患引起高度 重视,防微杜渐,堵塞漏洞,不留隐患.
三、落实专项监督检查 我行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所有 2010 年至 2015 年形成档案 的凭证资料进行认真仔细的自查,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 理,对于不合理的人为习惯性操作限期整改,争取 2016年 新年有新的开端、新的起色.
❺ 求一篇国企“加强内部管理、排查内控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宣传稿 谢谢!
参考答案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❻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及对策分析
给你两个文献资料: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
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
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
策、措施及程序。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重视企业
内部控制的问题,在第27 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
监督(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 的基本要求。
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充分发挥内
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
1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1. 1 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
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
(票) 分管;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
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
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
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隐瞒或
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1. 2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
定比例的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
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挥霍浪费,
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
加霜;有的企业由于财务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
销制度松驰,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
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
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
缺、积压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2. 1 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
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
部分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
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2.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
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
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
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1 ] 。
2. 3 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的考核以目标
利润完成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
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
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
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
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
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
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
达的有关指标。
2. 4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
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
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
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
志办事,法律、法则、制度懂行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
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
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
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
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2. 5 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中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
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 在内的企业外部监
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
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
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
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
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
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
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
师监督不力等。
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 1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
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
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
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
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
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做好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
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
二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
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
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
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
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
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
业如不需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直接此
项工作。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
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
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达内部
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
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
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
部控制体系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
“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
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3. 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
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
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在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可能产
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
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3. 3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
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
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
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
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领导
认识不高,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对财经纪__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更深层
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
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
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
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4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
行为主体全是人(这里指的人是指一个企业从领导
到有关业务经办人员) 。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
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
控制工作做好。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
帅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及时掌
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
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
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
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
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
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
范和控制。第二,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
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
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
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
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对会计人
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
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3. 5 强化外部监督
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
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
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
督合力;应加强以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
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
抓好对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
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
司) 违法违纪行为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6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
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
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
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
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计算
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
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今后还要特别注意开
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
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3. 7 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
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政处编制的《发展中国家
政府审计手册》认为:在20 世纪,政府审计的重要发
展之一是对内部控制观念的确认,以及创建内部审
计单位,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内
部审计通过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
和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
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
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
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3. 8 全力推进内部控制国家化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多是
一种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受益
对象来看,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其他
的利益相关者,如外部股东、债权人、政府等。针对
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薄弱的情况,公司或公司的上
级管理部门,应面向广大外部投资者和公司员工,定
期举办风险知识培训班,运用实证或案例分析的方
法,分析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关系,强调内部控制
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都重视风险控制的环境。
3. 9 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弹性设计
再完美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设计者
应根据经营范围、企业文化、科技水平等的变化,不
断调整内部控制系统,同时要注意组织之间上下、左
右的协调关系。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失效的原因分析
摘 要:民营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与内容结构还有待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薄弱。该文就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控制度;现状;失效原因;分析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个民营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课题。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担任监事的也屡见不鲜。许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和职位的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使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等现象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秩序,是假数字、假报表出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单位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如有的单位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情况
会计电算化已得到普及,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这些都带来了新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面对层出不穷的经济新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经济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财务人员利用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改原始电子账簿,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很难恢复到真实情况。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
如一些经改制而组建的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是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或董事长,权力不能有效地被监督,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股份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公司也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的产生依然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样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大多数管理者还不习惯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很多公司要么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要么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了大量“内耗”,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二)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一个持续经营的民营企业而言,常见的企业风险包括战略风险(不恰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规划导致的风险)、经营风险(不适宜的经营手段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失去融资能力或遭致无法承受的债务而导致的风险)、信息风险(不相关、不真实信息报告导致的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环境骤变和政策不明朗导致的风险)、灾害风险(战争、自然灾害等人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才成为必要。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认识和分析企业整体目标及各活动层目标,以及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可能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风险防范既是企业管理的必要部分,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内在动力。换句话说,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与风险管理的要求相并存的。正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才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配合风险管理,实现企业目标。
(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民营企业往往存在着“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这样一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民营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阶层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管理者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六)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❼ 如果一个公司实行内部控制,如何来检查问题点
首先确认是问题点还是控制点。
控制点:通过审计方法确认
A:控制流程设计是否有效
B:控制流程运用是否有效
方法吗,观察、询问、穿行测试、抽样测试等
问题点:控制有缺陷
A:提请管理层认识到缺陷并由管理层主导缺陷的修复
B:跟踪缺陷修复状况,在合时的时候重新进行控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