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生态扶贫模型

生态扶贫模型

发布时间: 2021-02-19 06:52:35

⑴ 精准扶贫中银行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1、加强金融宣传,做良好信用环境的营造者。针对农村地区群众金融意识薄弱、金融参与度较低的状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普惠金融知识宣传,使农户切实了解必要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特别是要加强贷款扶贫政策的宣讲力度,让贫困农户懂得扶贫贷款必须偿还,以偿还压力督促形成其“造血”功能。同时,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对诚实守信农户贷款额度可适当放大,使农民增强诚信守信意识,为提升金融扶贫效能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2、创新金融产品,做金融精准扶贫的实干家。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赋予贫困农户发展的基本能力,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飞跃。一是打造精细化扶贫产品,进一步细分客户,开发针对下岗失业者、残障人士、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创业个人等就业创业的金融产品,帮助薄弱群体脱贫致富。二是稳步扩展授信范围,加大对当地能扩大就业的基建项目、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满足其合理信贷需求。三是建立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标准化全流程的信贷审批模型,简化手续和程序,创新扶贫模式。

    3、加强风险防控,当好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的联动者。对参与推荐贷款的政府部门或组织,注重发挥其风险关联体的作用,落实扶贫贷款监督、清收、追偿的职责,为商业银行贷款贷得出、收得回增加保障。争取财政部门适度放宽贫困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核销要求,扩充产业扶贫风险补偿金,加大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力度和扶贫贷款利息税费的减免,切实降低支农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争取监管部门倾斜性、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互补优势,推动并形成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建议政府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农户实行专项资助;协调和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对于以前因支农、扶贫、扶持产业建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依法化解。

⑵ 农村怎样脱贫致富

农村可以靠开淘宝店、经营好人脉,认识更多的朋友、考取公务员等方式去脱贫致富。

1、农村人开淘宝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种菜,都从网络上开始销售,销售的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网民的支持,时间久了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足不出户,赚取更高的利润。



(2)生态扶贫模型扩展阅读:

农村脱贫致富的技巧:

1、吃透扶贫手册,落实相关政策。

扶贫手册人手一本,里面记录了贫困户应该享受的国家政策。与扶贫对象家庭具体条件相互对应。比如有孩子在上学,没有得到助学补助。这一点在中小学阶段一般不会出现,上大学的时候往往被遗忘,那么就要帮助申请。也许这一个举措,就帮了不小的忙。

2、紧扣吃饱穿暖有房住。

这是对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看看帮扶对象家中的居住情况,如果房屋确属危房或者根本就没有住房。就申请危房改造资金,情况属实的话,资金很快就能下来。这就为帮扶对象解决了一个大事。

⑶ 农村脱贫先决条件是什么

农民脱贫须走赋权扶贫之路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摘要:目前农民贫困问题依然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社会政策、农村基本建设能力等客观条件造成,这些客观条件最终是对农民权力的压制或剥夺。因而必须赋权于农民,让农民都有多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的权力。中国目前在部分地区开展的以赋权为核心的扶贫模式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新出路,但在探索这一模式时要注意形成制度化与做到真正的分权化. 中国在平均指标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农村的贫困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小康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尽管国家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扶贫投资边际效益仍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还出现返贫现象。如何摆脱这一状况呢,近年来中国在农村开展以赋权扶贫理念为核心的参与者式扶贫模式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一、农民贫困问题长久存在的原因在贫困成因上,龚振认为贫困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思想的贫困、组织的贫困、资金的贫困、产业的贫困、人才的贫困和政策的贫困。但从近年来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所造成影响,农民贫困问题也可以从发展战略、社会政策、农村基本建设能力三方面更深层次来探讨。 首先,中国长期以来在城乡实行二元制管理,这种管理制度造成了城市与农村发展两条路、两种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发展的目标首先是完成工业化的资金积累,而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的落后,要靠工业自身的力量快速发展起来是相当困难,资金与原材料的缺乏就使得工业发展不得向更加落后的农业提要求,用“剪刀差”的方法从农村获得资源来满足工业需求。而工业化的发展却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多大的利益,相反,工业化的结果就是城市化。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被社会排斥,成为了“‘新贫困’群体” 。 其次,中国实行的社会政策从来都是以城市为重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对城市实行的“生老病死有依靠”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只要有城市户口,一个人从生到死都享受到了一种国家全方位的福利保障。而农村基本上只有一个“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形式,在各个大队设立由赤脚医生为主打的医疗服务,尽管在1956年颁布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废的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安排与照顾,保证年幼的受到限制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这对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农村这些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至多在农村产生了一个“五保”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范围太低、待遇太少。 再次,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建设、自我发展方面缺乏基本建设能力,许多人认为与农村自然条件差、农民素质低下、农业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工业发展的速度有关。似乎农民的贫困原因是农民自身原因造成的,但总观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导致农民至今依然贫困的原因恰恰是社会客观条件造成的。农民有着强烈的摆脱贫困的意愿,从目前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乡土到对农民具有歧视的城市寻找生存机会可以看出,农民不仅有意愿改变目前的生存状态,他们也有能力去改变农村的面貌,只是社会有了过多的对农村发展的限制造成了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二、赋权对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意义反贫困领域认为,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发展战略必须保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可持续性,使经济行为兼顾到生态与环境的合理发展,发展战略与当地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组织结构相一致,并把可持续发展与参与式发展方法紧密相关,有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 “赋权”一词来自阿马蒂亚·森的《贫困和饥荒》,也有人译为“增权”、“增能”。赋权理论认为,家庭为了生活和发展必须依靠三种力量:社会的、政治的和心理的。通过社会力量家庭得到所需的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参与社会组织和得到信贷支持的渠道等。当一个家庭的社会力量上升后,家庭的期望和能力都会上升。这便是家庭致富的标志。 中国农民由于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一直处于被迫支持阶段,农民的权力遭受了相当的压制,从上面的八种参与层次来看,农民的参与程度仅表现在操纵和治疗、通讯、咨询、安抚这几个低层次,而且由于中国农村发展程度的不协调,水平也表现得参差不齐,各地的农民参与状况有高有低。 赋权理论对解决农民贫困最为现实的实践途径就在是提出了“参与式发展”的扶贫模式。参与式扶贫以赋权为核心,利用政府注入的资源,在社会组织的协助下,扶贫对象充分参与决策和执行扶贫行为活动,全面介入到扶贫开发的全过程中。 三、赋权扶贫在中国的实践——以“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试点为例社区主导型发展即CDD(Community Driven Development)又称社区推动式发展,是中国引进国外的一种扶贫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反贫困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赋权,通过赋权达到扶贫的效果,通过赋权使贫困人口反贫困能力提高,从而形成持续性的发展。CDD在世界一些贫困地区开展的试点项目都获得了很大成功,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发展环境,提高了建设资金使用的效率,更促进了目标群体能力的提高。2006年,世界银行利用日本社会发展基金赠款同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合作,在中国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贫困类型地区为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试点(CDD项目试点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贫困类型地区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广西靖西县、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的四川嘉陵区、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的陕西白水县、代表中国农牧区贫困类型的内蒙古翁牛特旗),通过赋予社区主体资金的决策权和使用权,提高社区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并最终达到改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环境以及建立社区发展基金的目标。该项目建设资金共4 431.36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赠款1 344万元,约占30%;国内配套资金3 087.36万元,约占70%。 从CDD的理念来看,CDD是一种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社区能够支配和利用影响他们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并享有控制和决定这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决策权。 从CDD在中国目前的扶贫效果来看,主要体现在: 1.改善了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CDD项目解决了以往扶贫机制中瞄准困难的问题,深入到贫困地区,通过赋权让深有体会的贫困主体自主决策,选择急需的项目优先发展,实现决策人与受益人一体化,从而解决了贫困人口最需要、最现实的问题,改善了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2.促进了乡村社会能力整合。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不同于以往的扶贫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赋权,将资源的使用权和决策权完全交给项目区农民,由他们决定实施什么项目,如何实施,通过赋权增强农民对项目的拥有感,调动了农民参与社区发展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通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实现自我管理社区事务能力的提高,通过频繁的互动,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利益,认识到组织与团结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利益,学会以组织化的集体力量实现共同利益 3.促进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是旨在改变这种情形,是适应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参与竞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4.保障了妇女的发展权力。CDD强调赋权,在给予社区主导权的同时,把整个受益群体都囊括其中。妇女在农村中,一般很少能进入公共利益分配的决策当中,而CDD项目则不同,CDD项目区妇女也在积极参与项目区的讨论、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发展的意识,并开始形成有组织的根据自身能力开展反贫困活动,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道路。 四、赋权扶贫过程中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首先,形成制度化。制度化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发展模型”,其中包括:最大的经济增长;对现有和潜在财富的尽可能公平的分配;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最小化。这一模式实现的手段就是一个民主参与的过程,通过赋权来使贫困者和弱势群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机会,并要求从社区启动发展。那么,在赋权式发展过程中则主要强调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的优劣与稳定性是一种良好的扶贫机制制度化的先决条件。中国以前的扶贫模式是贫困村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村民的意愿得不到表达,村委会成为一个没有权力的民选组织。而参与式发展则不同,在参与式发展中就能够获得了民主上的制度化,同时能够保障社区有表达意愿的权力,且这种意愿能够到达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组织机构中。 其次,真正分权化。赋权式发展以农民的充分参与为核心,赋予贫困农民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农民真正成为扶贫受益的主体,充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赋权的理念就是要相信穷人,依靠穷人,强调赋权。而强调赋权就是要求政府真正做到分权或者说让权。 分权化就是把过去集中在某一社会角色或某一类社会群体身上的权力逐渐地下放到发展中的各类群体当中。赋权要求政府应该把原属于最基层的权力让位于农民,从而使农民拥有其应该拥有的权力过程,这些权力一般包括参与权、发展权、管理权、选择合作伙伴权等权力。当然分权是与集权不能完全分开的,只是二者的程度不同,在现实中也不可能找到一种绝对的集权管理方式或绝对的分权管理方式。

⑷ 我国扶贫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

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我国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已经从出口部门向内需产业传导,从沿海地区向内地传导,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传导,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

(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

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2009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在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过程中,会刺激投资增加,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我们利用CGE模型测算,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年,名义总投资增长率提高2.25个百分点,实际总投资提高1.16个百分点,且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呈逐年扩大的态势。投资增长率提高将导致整个经济产出增加和经济效益提高,可使名义GDP增长率提高1.22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率将提高0.86个百分点,这种影响在未来十年都将保持基本稳定。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年,就业劳动力增加约200万人。增值税转型对就业有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使得企业资本投入增加,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带来企业产出增加,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结果表明产出增加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大于投资增加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要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或预算内投资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

(三)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四)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

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提高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建议减免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契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给予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优惠贷款利率,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

(五)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是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免征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其他向城乡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要全面清理,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养老金、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和城乡消费性基础设施的支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六)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七)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

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八)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我国扩大内需所用

我国外汇储备充裕,但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许多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前期在国际产品定价权上常常处于被动局面。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的机会。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而发达国家这次无限制向金融市场注入货币流动性使我国外汇资产有长期贬值的可能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地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应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地转换为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

⑸ 中国哪个省市地方有低碳经济发展协会

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很少,国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研究也相对比较贫乏[6]。大多数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都是从多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主要侧重于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的研究、低碳城市的探索与发展、低碳生活研究、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低碳城市的定量评价等。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的各类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 一、国内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一)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其构建要根据影响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确定。在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全面性和主导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依据我国能源比重和全球CO2排放源,部分学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构建了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二)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1.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态,对其进行评价应该从多个角度选取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反映不同侧面,然后综合起来反映低碳经济的整体状况。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内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物质流分析法(MFA)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 物质流分析法(MFA)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输入——贮存——输出的实物量变动,揭示物质在特定区域内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从而找出环境压力的直接来源,是转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物质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范式和基础技术平台。 物质流分析主要衡量的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投入、产出和物质利用效率。通过物质流分析,可以控制物质的投入和流向,分析物质流的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为环境政策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具体表现在2个层面:第一,微观层面的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首先将系统界定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然后弄清系统的所有输入、输出物流和通过物流的路径和数量,进而建立起某一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定量关系。如针对钢铁、化工等CO2排放量巨大的行业的物质流,可以通过追踪生产原料、燃料等的流向、流量,分析原料的利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技术参数预测能源消耗量及CO2排放量,建立物质投入和产出的账户,找到某些指标与特殊的环境问题的关系,为企业低碳经济建设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为制定某些污染物质的使用政策提供指导。第二,宏观层面上的物质流分析是国家或某个区域推行低碳经济规划建设的基础,它通过对投入到区域内的物质进行全过程追踪考察,可准确掌握区域输入、输出的物质流规模和种类,有效调控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间物质的流动方向和流量,进而达到减少资源投入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量的目的。 3.指标值综合合成方法 首先是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即指标值的标准化过程。其次是指标权数的确定。指标权数的确定过程是综合评价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对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权重确定的科学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工作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各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各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赋予其权重。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德尔斐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充分利用各领域专家的判断力,实现预测的目的,通过多方相关咨询专家意见,确定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第三是指标值的综合集成。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线性加权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最后是结果判断。通过指标值的综合集成结果及参考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标准对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低碳社会发展水平。 二、国外低碳经济综合评价 (一)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 低碳经济与CO2减排密不可分,与碳减排模型类似,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本质上也是一种环境-经济模型,这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CO2减排成本估计模型也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对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模型。 (二)投入-产出(I-O)模型 I-O模型是利用几组联立方程组将经济部门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来,以总需求作为已知,并为如何满足该需求提供了相当详细的部门信息,适用于分析采取某种行动后对各部门的影响结果。为了将I-O模型应用于环境政策分析,需要对传统的I-O模型进行扩展,包括经济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因素的加入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对数据的要求,而数据的不准确性可能导致模型结果的偏差。另一方面,I-O模型的假设前提为在各种燃料之间以及燃料和其他投入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因而,I-O模型比较适合于短期分析,而不适合于做长期分析。 (三)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模型) 这类模型是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建立起来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模型,描述了在各部门中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并且重点强调了与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有关的短期动态性。均衡机制的实现是通过数量的调整,而不是价格,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技术估计模型参数。在模型中,生产函数大都是用包含资本、劳动和各部门能源需求的嵌套式不变替代弹性函数(CES函数)表示。这类模型比较适合于中-短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四)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这类模型基于微观经济学原理构建经济代理人的行为,能够模拟不同行业或部门之间复杂的、基于市场的相互作用关系,其特点是在模型中引入“均衡”和“市场”,模拟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等关系。这类模型的优点是对经济系统的描述比较详细,模型的解包括了市场出清价格、部门的产出、投资、就业、外贸、CO2排放等;并且还可以模拟碳税等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但这种模型不能对能源系统做详细的描述,从而不能了解减排技术选择的细节;模型的部分参数估值的有效性问题是该类模型的另一大缺点。 (五)动态能源优化模型 动态能源优化模型作为能源部门模型,也称作部分均衡模型,这些技术型模型使能源系统的总成本,包括所有终端使用部门达到最小化,适用于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和成本的动态性。 (六)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 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是一类自底向上模型,包含了对能源供应和需求技术的详细表述,供应和技术的发展通过外生的情景假设驱动,这类假设也经常与技术最佳模型和计量经济预测有关。这类仿真模型比较适合于中-短期研究,丰富的技术信息有助于解释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七)部门预测模型 部门预测模型是利用大量相对简单的技术来预测能源供应和需求,适合于单个时间段或者动态与反馈随着时间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内容是能源系统的技术特征及有关财政或直接成本的数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新模式,经济发展形态,始于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目前,国内外进行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低碳社会发展水平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各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悬殊,民众低碳意识淡薄和认识水平相差甚远,许多发展中国家相关统计资料严重欠缺,或者缺乏相应的计量手段,各国关于碳排放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标准严重不一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前低碳经济评价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为低碳经济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四、建议和意见 (一)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编制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选择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组织有关专家研究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规范碳排放的统计标准,加大低碳经济科研力度。 (二)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逐步建立温室气体检测统计、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强国际合作。要在发展低碳经济、自然生态、污染防治、城市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环境能力建设等众多领域开展国际环保合作项目。建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新机制,推进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参与环保、扶贫等方面的合作。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园,在产业规划上以新型能源、节能环保材料、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咨询和研发为重点,吸引不同国家的知名环保企业入驻环保产业园,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争取尽快促使我国低碳经济评价和相关标准规范出台

⑹ 扶贫政策的五共是什么

一)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

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我国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已经从出口部门向内需产业传导,从沿海地区向内地传导,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传导,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

(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

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2009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在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过程中,会刺激投资增加,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我们利用CGE模型测算,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年,名义总投资增长率提高2.25个百分点,实际总投资提高1.16个百分点,且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呈逐年扩大的态势。投资增长率提高将导致整个经济产出增加和经济效益提高,可使名义GDP增长率提高1.22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率将提高0.86个百分点,这种影响在未来十年都将保持基本稳定。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年,就业劳动力增加约200万人。增值税转型对就业有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使得企业资本投入增加,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带来企业产出增加,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结果表明产出增加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大于投资增加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要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或预算内投资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

(三)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四)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

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提高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建议减免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契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给予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优惠贷款利率,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

(五)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是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免征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其他向城乡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要全面清理,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养老金、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和城乡消费性基础设施的支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六)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七)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

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八)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我国扩大内需所用

我国外汇储备充裕,但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许多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前期在国际产品定价权上常常处于被动局面。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的机会。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而发达国家这次无限制向金融市场注入货币流动性使我国外汇资产有长期贬值的可能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地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应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地转换为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

⑺ 总体思路

瞄准建立峰丛洼地生态移民开发模式,选择下南乡古周岩溶峰丛洼地和城北(以肯福为核心区)砂页岩丘陵区,分别作为移民迁出和迁入区,建立移民开发生态重建示范区,总规模900hm2(图7、图8)。以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原有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体现科技先导,示范先行,立足生态,提高石山区生物生产效率。将现有的科技成果,配套集成,推导推广,组织科技攻关;形成推广、试验示范、重点攻关的三个层面,“标”、“本”兼治。建设以种植——养殖(草食畜禽)——沼气——种植有机结合的农田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为一体的良性循环生态链,走农、林、牧综合开发的路子,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相统一的良性循环。

在示范之前,应用环境生态学、岩土动力学、农学、林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手段,研究导致岩溶石山地区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研究能遏制“环境退化——贫困——环境进一步退化”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主要目标:通过引进、筛选和推广有效生物物种,建立配套的先进、适应技术体系;建立岩溶峰丛洼地水资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及科学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建立异地扶贫开发类型的生态-经济建设示范模型;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与具备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高效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使岩溶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持续和协调的发展。

⑻ 生态移民搬迁原来的土地怎么办!

  1. 归集体所有。

  2. 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3.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4. 迁移属性分为整体迁移 生态移民与部分迁移生态移民。如果原居住地社区全部人口整体搬迁到新的地方, 叫整体迁移生态移民。原居住地社区只有一部分人口迁移出来的叫部分迁移生态移民。这种分类是根据迁出地社区结构是否完整地带到了迁入地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5. 社区整体迁移的优点在于原有社会关系、基层组织, 还有大部分原有文化可以保留下来, 移民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对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更为彻底。从理论上来说, 这种生态移民类型, 可以是自愿的, 但是实际上整体迁移多发生在自然保护区和禁牧区, 因此多为非自愿的生态移民。

⑼ 农民如何脱贫致富

主要是自己搞深加工,农民要想致富,必需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搞农产品深加工,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门路,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来产品是自己产的不用怕花钱买卖。二,产品销量大。人人都要吃饭,三所投入的资金设备较少,农民能够承担的起。
把红著加工成粉丝,粉皮,可以畅销全国各地,加工设备极为简单,投资不过一千,得利超过上万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