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机关
A. 中国古代国家机关及职能部门如何设置的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那么中国古代国家机关及职能部门如何设置的哪?
故宫
1、尚书省
尚书省是中央官署名称。秦王朝时开始设有尚书这一官职,但并未成为一个机构,属于少府中的官职,负责管理文书。东汉时期初始成为机构,有点类似秘书处,直到晋朝时才有了尚书省之称,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其长官称为尚书令。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又设四个司,作为具体办事机构。在如今的国务院机构设置中仍可寻到部、司这样的部门。
2、中书省
也是中央官署名称,始设置于魏晋时期。唐代开始与门下省、尚书省并列为国家行政重要机构。通常由中书省制定政策或决策,经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发布执行。一般中书省的长官称为中书令(监),下设中书舍人5人,统领主事10人,各类书吏200人,管理个21局(部门)的政务。
3、门下省
中央机关官署名称,始设置于魏晋时期。门下省最初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主要负责与皇帝有关的衣、食、住、行等事务,以及应对皇帝问答,有点类似总务处、后勤部之类。后来发展成为国家机关部门。唐代始与中书省、尚书省同掌国家机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黄门监,属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官员。
4、六部
是尚书省下属的六个部委,是国家机关中重要的部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的工作在秦代时本由九卿分管,至晋朝之后,特别是到了唐代,由于尚书省的出现,六部功能逐渐完善,成为国家机关中的重要部门。
六部的职责分工为:
吏部负责官吏的任免、考核评价、升迁降职、调配等工作,有些类似如今的中组部。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工作,集如今的国土局、国税局、财政局职能于一身。
礼部负责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宜。
兵部负责全国军事武官选用、兵籍管理、兵器使用及管理、军事训练、发布军令等工作。
刑部负责刑事、狱讼、司法等工作。
工部负责工程、水利、修造、屯田等工作。
5、都察院
汉代开始在政府机构中设有御史台,负责对各级官吏的弹劾,参与审理重大案件,巡按各州县,考察官员言行、业绩等工作,俗称“巡案”,类似于如今的纪检监察工作。明代时改称为考察院,其长官为都察御史,主要职责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对官员进行考核,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等。各地区均设有相应的都察官员,是独立于行政之外的监察机构。
清代时除国家层面设有都察院外,都察御史分为左、右都察御史官职,以左都察史为主官,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右都御史一职则多由各地的总督或巡抚兼任。
6、大理寺
大理寺是国家刑狱、司法机关的名称。秦、汉时期设有廷尉这一官职,负责刑狱工作。北齐时期开始设有大理寺,成为中央刑狱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为三个司法机关,有点类似如今的检察院、公安局和纪检委。其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
7、理藩院
是清代设置的国家机关,主要负责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民族事务工作。如疆界、爵秩、徭役征发、会盟、朝贡、宗教、贸易等等,长官为尚书,由满族人担任。
8、翰林院
翰林的本意是文人学者浩翰如林。唐代开始设有翰林学士,是供内廷使用的文人,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办公地点,也算不上什么实职官员,可以说是一种御用文人吧,其主要工作是帮皇帝起草诏书、批签文书之类,或与皇帝和诗唱赋,下下围棋之类。至宋代时翰林院才有了雏形,负责管理天文、书艺、图画、医官之类的工作。明代为编修史书正式成为国家机关部门之一,主管编修史书、讲述经史,起草典礼文稿等工作,其长官为掌院学士。
9、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代设置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更好地处理国家重大政务,从大臣中选出亲王、重臣若干人,在便于皇帝召见的地方成立了军机处,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有点类似于政治局或智囊团之类的组织。其入选大臣称之为“军机处行走”,负责人则称为军机处“领班”。
10、枢密院
是唐代开始设置的机构,最初只是由宦官负责,管理表章奏折之类的事宜,至宋代时则衍变成国家机关,负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军马及对外外交等工作,甚至一度成为国家最高政务机关。其后各代也有沿用,但职能不同,到明代则被废除。
11、内务府
清代,顺治皇帝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皇家事务的内务府。负责皇家的典礼、仓储、财务、工程、警卫、刑狱、太监等工作。其长官称为“内务府总管大臣”。
12、内阁
内阁是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设置的机构。朱元璋将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等大学士收拢在一处作为皇帝的顾问团,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称为内阁。清代则以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称之为内阁。
B. 中国古代有一种有机关的盒子叫什么
前几天发贴“神秘魔盒$1750一个,你信吗?”http://www.zuojiaju.com/thread-126783-1-1.html
介绍了一个售价$1750美元,要用1536个步骤才能打开盒子。
另外,我有一个要用21个步骤才能打开盒子,现将每一步拍了照片,有兴趣的木友看看吧。
为了大家看着方便,为盒子能活动的各个面做了标志。
A面是盒盖,最终要把它拆下来。C 面是盒子的左侧面,可以向下移动。C1也可以移动,通过燕尾槽与C 连接。
C. 古代怎么称呼各种机构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一)、三省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
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
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明宣宗后拥有票拟奏章的“票拟权”。
3、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3、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二)六部
1、吏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2、兵部
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
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清吏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并管理土司;车驾清吏司,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关禁与海禁;武库清吏司,掌全国之兵籍、军器并武科考试之事。
此外,清设稽俸厅,掌稽察武职官俸;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捷报处,掌递送文书。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
3、礼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4、户部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它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
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5、工部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明清工部下设四司﹕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
除四司外,清设有制造库,掌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器等;节慎库,掌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6、刑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清增加直隶、奉天、江苏、安徽四司,为十七司。
清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
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对象,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D. 古代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相当于现在哪些机关
六部:
1、吏部——组织部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兵部——国防部、总参、总装备部、总后勤部
3、礼部——外交部,教育部
4、邢部——司法部、最高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
5、户部——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
6、工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发改委
古代六部作用:
1、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
2、户部:主管国家户籍、田亩、货币、各种赋税、官员俸禄。
3、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
4、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练兵、武器。
5、刑部:主管国家司法、行政。
6、工部:主管兴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筑工程。
(4)中国古代机关扩展阅读
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E. 中国的古代真的有机关很厉害吗
百日袖箭千日镖复:袖箭和制镖都是暗器,镖,刚制,长三寸六分,重六两。重一斤着称斤镖,俗称“金镖”。抛掷击人,有扬手镖、阴手镖等法。袖箭是含机械装置的暗器,圆筒中装箭,筒内设弹簧,一按机关,箭即射出。两种暗器虽大致相同,但袖箭用来省力,射程远近全凭弹簧弹力大小,而镖的掷程远近全凭手腕力量的强弱。二者又都要求掷射准确,因此,使镖显而易见要难于袖箭了。 根据《墨子》中关于机关术的记载,当时墨家发明出来的机关器械有:
1. 连弩车 见于《墨子·备高临》。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2. 转射机 见于《墨子·备城门》。转射机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3. 藉车 见于《墨子·备城门》。藉车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够投射炭火的机器,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
F. 中国古代四大机关是那四大
韩信为首,“兵仙”之谓诚然也。考其初拜将时,对刘邦陈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东争天下”之大战略,以“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一言以蔽之项羽必败之性格,实为至当之高论。在刘邦彭城新败,与项羽对峙于荥阳、广武时,其向北独自开辟第二战场,完全暗合后世利德哈特“间接路线”之战略运用。短短数月,即平魏豹、破代赵、下燕国、定齐都,从北边形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使得刘邦最终打败项羽获得天下,其功当为第一!尤其讨魏王豹时,以一部兵力在临济正面吸引其注意,而以主力从黄河上游夏阳渡河,依势从北往南压迫敌军消灭之,将正面欺敌与背后机动突袭战术发挥至极致;井径之战,因形就势背水立阵,把握住了有利地形,另遣偏师背后袭击,一举歼灭优势之赵军;潍水之战,诱龙且军半渡决河灌之,尽歼其众。可见韩信的战略见解与战术运用,都是极为优秀的,且能独当一面开辟新战场,迅速扭转刘邦正面战场极端不利之战局。当为中国古代名将之首也!
卫青次之。其屡破匈奴,开创“大规模骑兵机动战术”运用之先河,在汉匈三次决定性会战中,每战必胜,尤以汉武帝元狩三年秋(公元前120年)漠北之役为甚。是役也,卫青以匈奴单于军为主要目标,全军出塞跃进千里,直抵赵信城,斩首一万九千余,因单于军积粟食军而返,匈奴单于仅以身免,率数百骑北遁……此役后,匈奴本部即向阿尔泰山以北远遁,不敢复与汉征战漠南矣!
岳飞其后。盖其于弱宋之中仅存不多之强将耳。及靖康之变,宋室南渡,金兵随之入寇,国破家亡之残势,以岳家军之威名,金兀术犹畏之三分。1140年郾城大战,金兵拐子马尽折其下,其“直捣黄龙”之语,金人为之胆寒。惜其竟为奸佞所害,不得全终,此诚可叹乎!纵观岳飞以后,虽有虞允文采石大捷、李宝陈家岛奏凯、钓鱼台之战胜利,然宋室终苟且偷安于江南一隅,毫无北伐恢复中原之决心,故终为蒙元所灭。崖山一役,“赵氏一块肉,淹入贝宫”,随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族王朝统一全国之先例。
袁崇焕最后。遥想宁远之战,以“祖传之十三副盔甲”起兵以来战无不胜之努尔哈赤竟然顿足于此孤城之下,且中炮重创,落得个铩羽而归、含恨而逝的结局。由此看来,名不经传的“袁蛮子”竟然是满洲铁骑的大克星,其后更成了明朝东北边防的“救火队”,正所谓“有崇焕军,无满洲兵”。公元1629年10月,皇太极绕道山海关袭扰北京城时,至蓟州马升桥(似在今通州西南的马驹桥)猝遇崇焕驰援京师之军,后金兵“相视骇惧,乃乘夜西遁,直犯燕京”,崇焕军见敌西窜京师,即尾踪急追,两昼夜行三百余里,抵广渠门外,后金兵“盖惊袁崇焕军自天而降也”。明军即展开攻势,将金兵击退十余里,追至运河。金兵上下皆谓”十五年以来,未尝有此劲敌也”。惜崇祯用而不信,听信谗言妄杀之,其自毁长城之举,犹如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临终前数语耶!及崇焕以谗诛,明边防中流砥柱既倒,虽内寇不起,朱明江山,亡无日矣……
G.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中国的君主专制,从秦汉到明清,总的趋势是不断强化。相权和君权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秦始皇当皇帝后说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康熙也说过: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两个相距两千年的皇帝,在专制问题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皇帝不是机器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就需要百官辅佐。秦汉实行三公九卿的的官僚制度,丞相为百官之首,拥有很大的权力。皇帝和丞相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如汉之萧何。汉武帝设立内廷,与宫内官吏决策大事,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开始受到挑战。到了西汉末年,尚书这个小官职,因为靠近皇帝,地位显赫,开始分丞相的权力,到了东汉,尚书台正式成为国家的权力中枢。经过不断演化,地位低下的尚书逐步成为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官职,逐步代丞相执掌朝政。这一切,都是加强皇权的需要。
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尚书省逐步成为国家的权利机构后,皇帝又开始亲近身边的人,原本为宦官担任的中书令,权力逐步上升。到了魏晋时期,中书令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门下省,原本是内府的一个小机构,官阶不高,因为与皇帝亲近,皇帝常常与其商议国事,于是,门下省逐步掌握朝政。尚书省,成为一个单纯的执行机构。
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代,终于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同时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相权被一分为三。
从三省的出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皇帝总是把大权交给身边信任的亲信,以取代皇帝以外的官僚机构,当这些亲信发展成丞相一样的庞大官僚机构以后,皇帝又开始找另外一些亲信,委以重任。也就是说,皇帝相信的,都是身边的亲信,而不是百官以及百官统领的决策机构。总之,皇帝的目的,就是设立一套自己亲信组成的内廷,对抗百官组成的外廷。以至于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意义正在于此。
皇帝的命令,必修经过中央机构的同意才能发出,才算合法,门下省就拥有封驳权,也就是将皇帝的命令打会。这个规矩,是武则天开始破坏的,武则天经常绕开中央机构,给百官下命令。随着规矩的逐步破坏,从宋代开始,丞相的地位开始下滑,宋代,丞相已经不能站着和皇帝议事了,皇帝绕开中央机构,直接下旨的事情才逐步多起来。
到了明代,皇帝干脆废丞相制,又六部对皇帝直接负责。但皇帝毕竟不是机器人,繁杂的政务让皇帝焦头烂额。所以,从永乐开始,皇帝逐步选拔一下官阶低下的官员,充当自己的秘书,逐步形成了内阁制度。同时,为了制衡内阁的权力,又形成了一套有太监供职的内廷制度,和百官制度相对应。既有总督巡抚,又有镇守太监。可以说,国家形成了两套行政系统,是中国几千年来,内廷和外廷相互制约的终极体现。
到了清代军机处的出现,更是将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处在整个清代,都没有成为国家的正式衙门,但是确实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处的官员,也不是国家的正式编制,都是有六部尚书或者王公贵族兼任,皇帝不信任,随时可以换掉,正是这种制度的出现,使清朝避免了历代封建王朝可能出现的各种统治危机,诸如宦官,藩镇,外戚等等。也正是这种封建君主专制,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言堂,真真正正的成立家天下。套用阎崇年的一句话,君主专制,对皇帝来说,避免了动乱,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和交接,当然是喜剧。但是,极端的专制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阻碍了这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当然是悲剧。
H. 中国在古代的机关术是否很强呢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曾经发明制作了很多实用又有趣的机械工具,比如:沙漏、水车、抛石车,听瓮等等,利用物理原理制作的工具都可以认为是机关术的最简单应用,但是跟前面提到的“西洋八宝转心螺丝”“消息埋伏”还没有关系。
I.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关
中国古代地方的行政机关,有两种叫法(称谓),一种是官方(称为衙门)。一种是民间(称为官府)。如清朝北京的顺天府在官方的称谓中是顺天衙门,民间笼统的称为官府。中央的行政机关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统称为朝廷。
J.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想必一提到机关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和能10连发的诸葛连弩 。
如果说武侯机关术是大众了解机关术的入门级作品,那么更加神奇的墨家机关术就是正式登入机关术的殿堂。
墨家机关术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代表,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军事作战各方面都有它的出现。通过联系事物间的关系,运用机械来控制事物以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正是古人对自然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得出的结果。
机关术带给大家的另一个印象是用来守墓也为数不少。
如连环陷阱板。很多都是令人防不胜防。
云梯属于古代战争的标配战争器械,云梯上配备着盾,抓,钩,绞绳,还有滑轮组升降装置。若是攻城用云梯加上床弩,那攻起城来就事半功倍了。
看了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令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精妙设计与其中玄妙原理,中国古代的科技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人类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