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温州就业扶贫现状

温州就业扶贫现状

发布时间: 2021-02-17 18:09:38

Ⅰ 温州实验中学的办学成就

建华中学创办之际,适遇温州第三次沦陷于日寇铁蹄。国难当头,学校分两部分到农村上课,学生即在农村积极宣传抗战,教唱抗战歌曲,刷写抗战标语,使偏僻山区充满抗战气氛。特别是当时永嘉县长、大贪官吕律欲住永嘉瓯渠被建华师生驱走而狼狈逃窜一事更被传作美谈。
1949年温州和平解放,建华学生积极参与庆祝浙南全面解放的学界联欢会。不少学生主动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以参军参政报效新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学校召开“控诉美帝罪行大会”,又掀起一轮报名参加军事干校的热潮。五十年代,
各种政治运动、学习活动浪潮不断,学生参予政治活动的热情始终高涨,每每成为温州教育界的报道热点。1958年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到江北开辟农场(占地202亩)和畜牧场,在校内建立五金工场及综合手工工场,学生分段轮流参加各项劳动,任务繁重,条件艰苦;毕业生则积极报名到市郊各农业社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温州日报》发表《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革新》介绍温州实验中学先进经验。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学校提倡发愤学习,学生的课业成绩逐渐从全市各初级中学脱颖而出,升入温州一中的学生数处于领先。毕业生有的走进科学殿堂而卓有建树,如陈朱希昭、戚雅各、高文水、刘家祥、蔡慎初、马大正、杨树标等成为专家名教授;有的走上领导岗位,如吴祖熙、孙成堪、陈艾华、冒康夫等先后担任温州市领导;还有的如周瑞金、戚德恩、叶松海、徐永光等分别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驻卢旺达大使、武警部队医学院政委、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务。
文革期间,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纷纷弃学就业。在这特殊年代,温州实验中学孜孜不倦学习者仍众。如蔡亦钢(72届,美国机械工程院士),瞿佳(73届,温州医学院院长),贺斌(73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陈征宇(76届,加拿大滑
铁卢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戴胜(78届,美国能源部研究员)等。十年动乱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市区首批上线者仅八、九人,而原温州实验中学毕业生占三人。1978、1979两年高考,原温州实验中学毕业学生考入大学的更多,特别是79年的文科考试,市区上线者24人,温州实验中学高中应届生占18人,其中陆岚同学作为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录取。
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秩序渐趋正常。温州实验中学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学科竞赛大多领先市区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地理兴趣小组的《开发仙岩旅游资源刍议》在《温州日报》发表;生物兴趣小组到野外采集制作标本;银星影评小组在《鹿城影讯》上不断发表评论;《中国法制报》报道温州实验中学“法律兴趣小组”的活动;学生“瓯潮”文学社,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中声名远播,并承办全国中学生校园文学第四届年会,向中语会领导及各地代表汇报历年来温州实验中学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获得广泛好评。1986年成立“温州六中艺术团”(九十年代改为“温州市中学生艺术团”),1987年在全市率先举办校园艺术节。1988年举办校首届体育节,田径、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国际象棋等体育运动队常年训练,群体活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出硕果,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涌现了吕帆( 眼视光学专家,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金颖颖(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潘磊(航模世界冠军)、诸宸(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陈迷丽(雪歌集团董事长,全国服装十佳设计师)等著名人物。
1997年联合办学之后,学校以“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人打好基础”为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分层次走班教学,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扎实有效进行;1999年温州实验中学开始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温州市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比赛奖励最多的学校,并获得国家教育部等颁发的“全国中学生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奖”;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声有色,晨会组织与演讲、课间清洁卫生劳动、设立无人售报亭、参与社区活动等都由学生组织。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培育,刘沂、沈铮铮同学在“9.27”案件中临危不惧、智斗歹徒的事迹在温州家喻户晓,传为佳话。学校每年开展“节约压岁钱,扶贫献爱心”活动,资助困难失学同学,援建温州实验中学扶贫结对的文成金星中心学校“教学综合楼”,为对口支援学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中学添置教育教学设施。
素质教育一以贯之,树兰滋蕙水到渠成。温州实验中学除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在全市始终稳居第一外,参加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已连获十一届冠军;市中学生艺术节也稳居榜首;每年都有70多名学生通过省艺术A、B级测试,300多人在学科、科技、体育、艺术等竞赛项目中获国家、省、市二等以上奖励。 在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实现14连冠。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60年来,实验中学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化他山之石,纳百川之长,铸就了一路的辉煌。面对盛誉,实验中学人并不满足,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知名的示范性集团化的学校是实验中学人共同的目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育桃李,香远益清。
展望未来,实验中学人将继续发扬60年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的革新精神开拓进取,屹立时代潮头,引领春风!

Ⅱ 做强主业树形象 立足服务求发展——属地化以来江西省地矿局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当前地勘工作的思考

王小烈

(江西省地矿局,江西南昌,330002)

自1999年7月属地化以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江西省地矿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富民强局为目标,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矿产资源及地质工作保障,实现了地质工作投入再攀新高,重点矿区勘探成果显著,以矿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矿业发展新格局已现雏形,产业经济初具规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局队伍保持稳定,呈现出“地矿主业树形象,工程建设壮总量,多种经营创品牌,矿业开发增后劲”的良好格局,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有江西地矿特色的改革发展新路。

一、主要做法

属地化以来的6年,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6年,是全局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6年。我们围绕“发展经济、多作贡献、稳定队伍、富民强局”的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了地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局资产总额从1999年的80121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40345万元,增长75%;净资产从1999年的34727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56270万元,增长62%;节余与收益从1999年的71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625万元,增长127%;财政预算拨款从1999年的2021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1997万元,增长58%;经营收入从1999年的3672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9309万元,增长89%,其中矿业收入增长105.4%。这些数据表明,我局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为全局实现“富民强局”的目标和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夯实了基础。

1.突出以地质找矿为主业

我们始终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业,遵循“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地质工作有效投入,创新地矿工作机制,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成矿远景区的研究,注重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突出重点矿种勘查,不断挖掘找矿潜力。通过优化项目、多渠道立项、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地质工作总规模已从属地管理时的每年1000万元左右增长到目前的近8000万元,到2005年年底可突破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新跨越,已经出现了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大于国家财政投入的可喜局面。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新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具有大型、超大型规模前景的矿产地,如德安张十八银铅锌矿、鄱阳金家坞金矿、会昌锡坑迳矿区淘锡坝锡矿、于都银坑桥子坑铅锌银矿及上犹、崇义、大余一带的大型—超大型钨锡矿。在西藏新发现矿产地13处(包括铁矿、铜矿、锑锰矿、铜金矿、多金属矿等),其中特大型磁铁矿床2处(分别控制3341铁资源量近亿吨),中型铜矿和锑锰矿各1处。

2.做大做强矿产开发业

矿产开发越来越成为我局重要的、可以依托和充分发挥优势的一大产业。近年来,我局通过盘活矿业权和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培植优势矿山企业,以矿招商引资,矿业权流转等有效形式,探索出矿业经济发展新路子。自2001年以来,我局先后完成矿业权流转合作项目65个,矿业权转让价款总额3.8亿元。其中一次性转让项目11个,股份合作开发项目17个,合作风险勘查项目37个,共引进后续开发建设资金13.1亿元人民币。超亿元的项目有与深圳正威集团公司合作开发赣南牛岭钨矿等3个矿区及矿产品深度加工(5.5亿元人民币)、与澳大利亚亚胜和国际贸易公司合作开发富达盐矿(2.68亿元人民币)和与深圳翰尔非公司合作开发贵溪市冷水坑下鲍银铅锌矿(1.08亿元人民币)等项目。今年上半年,我们对鄱阳金家坞金矿进行了合作开发,矿业权价款达1亿元,投资规模达到1.5亿元。目前,我局矿产开发与地质勘查正在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将对地矿行业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进一步优化多种经营企业产业结构

属地化以来,我局共投入8000多万元扶持各类骨干企业的建设。主要通过盘活地产、房产,实施“山水”牌、“安源”牌、“明珠”牌等品牌战略,结束了长期以来开办“小开关厂”式多种经营格局,走上了效益高、结构好的发展新路,企业的知名度、竞争力不断提高。赣南山水宾馆、赣东北山水宾馆、萍乡安源建材大市场、宜春山水温泉疗养院、新余明珠大酒店等服务型企业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合资企业富煌公司创办的轻钢结构建材厂,其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915队利用樟树药都品牌,合资组建了药都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鹿神养生酒投产上市就销售一空,前景十分看好。

4.不断提升工程施工技术

全局各施工单位积极调整力量,优化施工队伍,在努力争取相应资质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培养了一大批市场竞争意识较强、技术业务能力较精的专业人才,创立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我局目前拥有国家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二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一级施工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地质灾害治理与勘察设计甲级、测绘甲级等各类高等级资质,具备了很强的施工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如我们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了“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中国房屋第一超大直径桩”——深圳金中环国际商务大厦、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大坝防渗墙、中组部井冈山干部培训中心边坡治理等一大批有影响、规模大、难度高的工程。

5.不断完善产业和队伍结构调整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队伍结构调整。根据“理清思路、做强产业、改革创新、稳定队伍”的总原则,我局对同处一个区域的赣南地勘单位908队、909队、赣南队实行了“三合一”的战略重组;对市场专业相近的江地总公司、建工队、物资公司进行了专业合成;重新组建了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和江西省地质工程总公司。还对全局专业队伍进行了整合,建立了有机联系的江西省地调院、工勘院、测绘院。实践证明,队伍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的转换起到了积极作用。新的赣南队、江地总公司和各专业院理顺了内部关系,完善了组织机构,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体会

属地化以来的6年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局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一些成功的思路和实践将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回顾6年来的工作,有以下主要体会。

1.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加快地矿事业发展的前提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紧紧咬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建设“三个文明”的基础和赢得各项工作主动的关键,是妥善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从地勘费中切出部分资金确保发展的需要,重点扶持基层单位的支柱产业项目,努力培育地勘单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综合实力,促进地勘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积极融入地方经济是加快地矿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

地质找矿是立局之本,是融入地方经济的有效形式。我们始终把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拓展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如我们为我省11个设区市精心编制了《矿产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建议》;成功召开了“江西省地质找矿战略研讨会”,聘请了我国地学界6名院士为我省地质找矿顾问;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新发现了8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区,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参加地质灾害防治,发现并治理了百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尽最大努力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开展缺水地区找水成井,解决了人民群众吃水用水难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上述工作,不断强化了我局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社会地位,省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地质工作表彰大会,隆重表彰我局地调院及西藏区调队,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等领导出席表彰大会并颁奖。分管副省长危朝安多次对我局工作进行批示、给予肯定,经常深入我局基层单位看望职工,进行工作调研;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专门听取了我局的工作汇报,对全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示全局要多作贡献,促进地矿事业更快更好发展。我局提出的关于加强全省地质工作的4点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认同,并指定我局与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共同筹划“矿产资源与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我们认为,只有急政府之所急,帮政府之所需,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市场才有发展。

3.内练硬功,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地矿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业单位企业化方向发展的定位促使我们在立足服务求发展的同时,必须苦练内功,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局委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对全局发展进行了战略研究,为我局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提出有科学指导意义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我局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按企业化要求,加大改制力度,把“事企分离、主辅分离”与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对二级经济实体的股份制改造,特别是在地质勘查、矿业开发、设备租赁等方面的股份制改造成效显著,提高了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为提高资本运营能力,盘活现有资源,我局成立了江西地矿宝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的注册资本达到1亿多元人民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各地勘单位先后成立了股份制的矿业公司。三是加大了管理创新。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局从实际出发,修订了《地勘费预算管理办法》、《转产扶持金管理办法》、《资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矿业权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推进了管理工作创新,提高了基层单位谋发展、干事业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四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了“百名人才计划”,建立了“人才专项基金”,努力把各类急需人才集聚到我局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富民强局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发展措施,全面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地矿经济的发展。

4.把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平安地矿作为加快发展的目的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局十分注重构筑“和谐平安地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为全局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祥和的生活环境。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已经达到人均年收入1.2万元。省政府发放的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局全额发放到位;局、队两级每年拿出近200万元进行送温暖、扶贫助学和再就业小额贷款;全局每年出资近200万元,为全局2万多职工办理了团体医疗保险,减轻了职工群众的经济负担,进一步解除了职工看病难、看大病更难的后顾之忧,为全局职工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突出。全局连续7年蝉联全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已有5个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1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地勘队伍保持稳定,职工群众更加和谐。

三、当前地勘工作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工作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源储量消耗速度大于储量增长速度,矿产资源基地不足,资源供应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全球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矿业投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各类资本大量注入的重点。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再次凸显,地质勘查工作在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缓解资源瓶颈已成为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地质工作重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加强了地勘单位的行业管理,这一切都为地勘队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应地,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地勘队伍内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勘职工的观念有了重大转变,职工应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属地化为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寻求更宽广的市场领域创造了条件,地勘单位的专业优势、资源信息优势在短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表明,地质工作又面临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但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难:资本不足,债务繁重,可经营性资产少;地质工作投入跟不上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找矿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缺乏灵活的机制,独立生存能力差;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社会负担重,下岗职工多,再就业难,离退休人员多,老龄化严重,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给地勘队伍求生存、闯市场带来了内在困难,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局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总结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我们把“突出一个中心,明确两大目标,坚持三条方针,抓住四个重点,加强五项建设”作为我局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即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富民强局,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地质工作保证”两大目标,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业,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和坚持以人为本”三条方针,抓住“事企分离、产权改革、结构调整、创新管理”四个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五项建设。这一发展思路,任务明确,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思路决定出路。我局在这一新思路的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各项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围绕地勘主业做文章,在抢登矿业权上下功夫,在运作矿业权上出新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局在全省地质勘查领域的主导地位;重点做好江西地矿宝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工作,为做强做大我局旅游、宾馆、房地产和矿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集中闲置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提供载体;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资质申报注册登记工作,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抓好重点矿山建设,构建和谐平安地矿等工作,狠抓落实,抢抓机遇,自我加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和发展地矿经济推向前进。

四、关于加快地勘工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地勘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支持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国土资源部在代国务院起草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应以缓解国家资源瓶颈、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为目的,全面加强地质工作

《决定》应强调加大找矿投入,改进现有国有地勘单位的地质装备,鼓励创新和运用新的找矿理论与方法,培养地质人才等方面的内容。《决定》的出台应能充分调动全国地勘队伍的找矿积极性,充分发挥探矿权人智慧,让国家投入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由于地勘单位仍然承担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找矿任务,故地勘单位应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2.建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勘单位获取探矿权、采矿权上继续给予支持

矿业权是国家赋予矿业权人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和开发时的法定权利。也就是说,只有拥有了矿业权,才能合法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才能转入开发和进行矿业权流转,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通过矿业权流转,地勘单位获得了发展资金,为今后加大找矿投入、发展其他产业创造了条件。为支持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解决目前存在限制国有地勘单位登记探矿权的倾向,在“两权”登记上(尤其是探矿权)应对地勘单位倾斜。特别是对因种种原因已经“灭失”的矿业权,原在该矿业权区工作过的地勘单位应享有勘查成果的参与处置权和重新登记优先权。

3.切实抓好国办发37号文件和76号文件中的各项规定的落实

属地化以来,国家对地勘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使地勘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改革工作不断深入,职工队伍保持了相对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地勘单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处于“没有地勘费活不了,单靠地勘费活不好”的状况。国办发37号和76号文件对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在落实中往往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国家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涉及地质职工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和落实,挫伤了地质职工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恳请国土资源部协助解决国务院37号和76号等文件政策的落实到位。当前,应允许地勘单位剥离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并允许地勘队伍进入当地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4.建立地质找矿基金,全面加强地质工作

目前,国家正实施地质大调查和国家战略资源保障工程。江西的南岭地区、武夷山成矿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列为国家地质工作重点区域,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也已启动。为此,地方政府应积极呼应和配合国家地质工作的开展,借鉴有些省份设立地勘专项基金的好做法,从省级财政预算,省留成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登记费、使用费,矿权出让的价款等收入中形成基金来源,重点用于开展争取国家立项的前期工作及地方急需的矿产资源勘探工作。

作者简介

王小烈,江西省地矿局局长,高级工程师。

Ⅲ 上海均瑶集团的社会责任

均瑶集团成立于1991年7月,至今已走过了十六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均瑶集团主营业务为航空运输、营销服务,涉及置业、投资等领域,是一家为客户创造超出人们想象的价值,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均瑶集团现有员工5000多人,2005年度营业收入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百强。
均瑶三峡投资等光彩项目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的实施,为中西部的和谐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三峡大坝已建成发电,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当2000年初,前任董事长王均瑶参加“光彩事业库区行”,库区移民急切就业的情景还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国家实施三峡重点工程的成功关键,就是移民的安置,移民就业问题成了一项事关国家决策成功与否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经过决策,均瑶集团宣布在坝区的宜昌市投资兴建乳业基地,重点帮助解决库区移民的就业难题。
经过四个多月时间的建设,2000年4月,宜昌乳品公司一期工程竣工投产。2001年又从瑞典引进三条利乐包生产线。目前,宜昌乳品公司二期、三期工程已全部竣工投产,已形成了年产11.6万吨的生产能力。
建设乳业基地的目的之一,是打通上下游供应链,从而更多地解决移民就业的问题。随着乳业基地的建成,我们在三峡库区实施了“万户奶牛养殖计划”,奶农生产的牛奶由基地包收,养牛全程跟踪服务。在奶农缺钱无法启动的时候,由均瑶集团给予担保,说服银行提供贷款,以后每月从奶农的奶款中扣除还贷;同时还用政府的税收补助为奶牛买保险等等,一系列的举动创新了支农模式,解决了奶农的后顾之忧。
2001年7月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及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被评为“支援三峡库区建设先进个人”,并受到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吴邦国的亲切接见。
在那次会议上,均瑶集团又当场签约决定在当阳投资建设新的乳品加工基地,该项目被列入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光彩三峡行”重点关注和跟踪的项目。项目首期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塑瓶奶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3500吨。首期建成投产后将安置500人就业,发展1000户农民养殖奶牛,带动5000人脱贫致富。2002年9月当阳乳品基地投产,它的投产无论对解决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还是对继续发展三峡库区的农业产业化,促进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三峡库区,均瑶集团拥有宜昌、当阳两个乳品加工生产基地和一个示范牧场,已累计完成投资近2个亿,年加工鲜奶能力达12万吨,形成了集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几年来实现产值6.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3195万元,盘活国有资产近千万元,间接带动和盘活各类配套企业数十家。
为提升基地的整体管理水平,集团专门聘请了中介机构对基地的生产、技术、质量等各项管理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整改,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农产品深加工重点企业。
为尽量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实现就地招聘。为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把主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期分批送到上海、无锡、温州进行培训,并组织库区生产基地的主要生产技术骨干赴澳大利亚接受系统培训。目前,除少数重要的技术岗位还暂时由集团派出人员担任外,集团派往库区的人员大部分都已撤回,基地基本上实现了管理人员的本地化。
均瑶集团三峡投资以来,共有1000多移民直接就业,带动了产业链就业人数5000多人,其中出现了不少率先致富的示范户,43岁的冉以权从巫山移民到夷陵八宝山村,受益于这种支农模式,购进奶牛16头成为养牛大户,率先致富了。
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组成的产业链,既长期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移民就业的难题,又有效拉动了三峡坝区的经济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
2003年,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共青团中央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集团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成为这项计划实施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社会捐款。
西部计划实施后,许多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加这项计划,无数社会各界的朋友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支持这项计划,他们所释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均瑶集团,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我们理应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爱国伟业中尽我们的绵薄之力,我们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均瑶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西部计划191个“均瑶基金资助贫困县”项目办公室做好志愿者服务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提供日常的物质支持。并以此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奖”,每年对圆满完成西部服务任务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和鼓励。
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扶持,今年有7000多名大学生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志愿者服务,又有11300名大学生走向西部实践。均瑶集团将继续完成为期5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承担的责任。迄今,已经有3万余名大学生到西部基层服务,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东西互动、城乡互动,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新风的形成。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是一项纯粹的社会公益,是均瑶集团对社会承诺的又一体现。
立足于社会责任的高度,架构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
与其它企业实施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的思路有所不同,均瑶集团并不是等到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才开始考虑社会公益活动,而是始终将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合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新项目设立的立项,从不仅从利益的角度出发,而总是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长期社会效益紧密结合。
均瑶三峡投资成为中国光彩事业的案例。也成就了我们的“湖北情节”。湖北是我们上海挂钩联系的中部省份,我们把在湖北的投资作为公司的战略。在库区的乳业基地布局的同时,我们又参与了开发三峡旅游资源的工作。
2003年6月,宜昌均瑶国际广场奠基,从三峡地区缺少的旅游服务项目入手,设计了集酒店、商场、剧院三位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为当地的商业的提升和旅游服务的配套作出很好的示范,剧院定位当地重要大型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
经过紧张的施工,2006年10月已经完成裙楼结顶,现在继续主楼建筑的同时,正在抓紧裙楼的装饰施工。明年,均瑶国际广场将成为当地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会场,为提升三峡大坝建成后,宜昌周边地区的旅游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2005年,我们参与了中部地区国有资产改制,整体收购武汉市汉阳区房地产公司。这是一家专门建造经济适用房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当地政府的旧城改造任务。改制后依然主营经济适用房。在收购暨转制的仪式上,湖北省、武汉市的领导对均瑶集团在湖北的持续投资,特别是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给予高度的评价。
光彩事业对接全球契约,民营企业打造诚信通行证
2001年10月,均瑶集团在三峡投资中改善移民生存状态的创新行动,作为案例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发言介绍。当时,集团董事长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推荐的唯一的民营企业代表到英国伦敦参会,并当场递交了包括就业、环保等内容的联合国全球契约承诺书。
联合国全球契约是1999年1月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的。安南称全球契约是“企业诚信的全球通行证”。我们认为,中国的光彩事业与全球契约具有相同的理念。
为此,我们确立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秉承义利兼顾的理念,寻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在光彩事业中发展壮大,向社会贡献一个健康稳定的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是为促进和谐社会尽一份力,这也是企业家的职责
“百年”理念延伸到教育领域
“均瑶”是民营经济中一个响亮的品牌。品牌,是经过漫长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一种品质,无论是名企还是名校,品牌都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首要要素,其发展也终应是一个不断打造、维护、完善、发展的过程。构建民办教育的个性化品牌,是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的必然要求。均瑶集团于2005年参与了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改制,对于这两所本身已形成了良好的办学品牌的学校,现在与企业联手走进了市场,民办教育成为对均瑶集团的补充与完善,均瑶也将进一步提升其教育品牌的内涵,使其获得真正长足的发展。均瑶集团希望在这两强品牌的联手、融合、互动方面孜孜不倦地做探索,走出一种崭新的模式。通过引进国外PYP和MYP教学模式,再加上语文,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明天人才服务。这个项目并不纳入企业的一个产业,而是把它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延续,我们将把这两个学校打造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品牌。均瑶要造“缔造百年老店”,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民办世外小学和中学要建成“百年名校”,做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的提升是无止境的,教育的提升也是无止境的。没有市场对教育类似于河流的自净和选择功能,单纯地依靠行政力量来打破当前教育的坚冰将是多么困难。民办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扩大就学机会、促进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探路搭桥,提供新支柱。均瑶会竭尽全力地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报告。序言》均瑶集团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当前的现状和透视未来的趋势,持教育利益国民化的力量,以民间资金来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均瑶集团已经走出了办企业赚钱改善物质生活的局限,已经将企业走向与国家的产业导向结合在了一起,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百年企业应该肩负的一种分工,为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1994年4月积极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倡议发起的社会扶贫事业,以广大民营企业家为参与主体,并吸引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与。光彩事业的组织机构——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非盈利性社团法人组织、2000年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到目前为止,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中,已有27个省级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
光彩事业的宗旨是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光彩事业的精神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
光彩事业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投资扶贫的行为,以参与西部大开发为重点,把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同“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结合起来,以项目投资为主要形式,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参与光彩事业项目投资的民营企业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已达10994人,实施光彩事业项目7377个,到位资金314.59亿元,培训人员148.99万人次,安排就业134.48万人,捐资办学及公益事业47.56亿元,帮助350.73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十几年来,光彩事业顺利发展,经历了“考察推动”阶段、“项目推动”阶段,现在进入了“组合推动”阶段,形成了以项目的选择、考察、论证、实施为主,辅之以政策协调、资金支持和服务咨询的实施方式,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线、一片、多点”的项目布局。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参与光彩事业的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不断拓展光彩事业的新领域,因地制宜,创造出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模式,主要有农业开发扶贫、投资办厂扶贫、科技开发扶贫、市场开发扶贫、人才培训扶贫、再就业扶贫、招工扶贫、移民安居扶贫等模式。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作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成员,先后10次组团参加联合国特别联大会议和一些联合国组织的非政府组织会议。联合国经社部曾多次组织有关专家来华考察光彩事业。2001年,经联合国经社部提议,并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合作,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光彩事业迈向新世纪国际研讨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光彩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与联合国经社部和西藏自治区政府联合召开了“扶贫与环保”国际研讨会,与联合国经社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东北亚地区社会发展对策”国际研讨会。同时,还邀请美国合作住宅基金会(CHF)两次到中国考察,双方就合作进行低成本住房建设和小额信贷扶贫进行了多次富有成效的洽商。
为表彰中国光彩事业在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1999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7497)的小行星,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被命名为光彩事业星。

Ⅳ 5000字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四)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发展民营经济,植根于民生、民力、民资,把发展"为了人"和"依靠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人的发展欲望。温州发展靠的是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而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结合最完美的是温州的企业家。"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这是温州发展的动力源、活力源。

(五)温州发展民营经济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启示。过去,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路走得比较艰难,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背着包袱过河,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温州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地给他人以启示,这也是温州的一个贡献。可以说,
州之所以没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样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产业演进上,由增量向提质转变。主要表现在:(1)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已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建成"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5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2)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一些传统产业出现了产品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的趋势。像低压电器行业,逐步向低中高压成套装备转变;汽配行业原来只搞汽车低档零件,现在向高档零部件和专用车、房车等整车产品发展;泵阀行业开始进入高压高温的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3)品牌附加值明显提高。过去企业产品竞争主要靠"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现在上规模的企业更多的是靠"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全市已拥有15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发展动力上,由模仿向创新转变。过去温州企业产品技术主要靠仿造,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自主创新。温州企业已与国内外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有许多产品已进入航天、核电等高科技领域。过去温州民营企业没有一家上市企业,现在有上百家企业积极准备上市。企业与国外同行合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已有一大批企业与世界500强、国际知名公司成功进行合作。
市场形态上,由有形向无形转变。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市场带动的。过去是在市内建立专业市场,现在已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营销网络。在中国168个城市建立了温州商会,在中国各地都有温州企业的专卖店、代理商,这是温州一个独特的优势。2007年,温州通过温州人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的产品销售额超过6000亿元。目前70%-80%的温州产品是靠温州人的营销网络来销售。温州民营企业像森马、美特斯·邦威等集团都在搞虚拟经营,并且搞得相当成功。

经营能力上,由体力向智力转变。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坚持与时俱进,与企业一同成长,经营理念和自身素质都得到了不断提升。(1)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过去企业家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企业家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注重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2)创新意识明显增强。过去温州的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轻工产品生产,现在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去民营企业家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现在很多都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3)规则意识明显增强。现在的温州企业家能够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注重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安全生产。(4)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温州的民营企业踊跃支持抗震救灾,捐款捐物3.8亿元,并积极为灾民提供就业服务。
我们的对策措施是"三句话":(一)稳运行、保增长。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经济运行,确保经济平稳增长。(1)拓市场。充分发挥温州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产品优势、温州人建立的遍布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优势和在外经商创业的温州人优势,抓住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在国家扩大内需当中抢占市场,积极拓展国外新兴市场。同时,我们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农村消费等途径,搞活本地市场。(2)抓投入。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对接国家和浙江省增加政府投资计划,推出一批重点投资工程实施计划。(3)优服务。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发动各级干部深入企业,切实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排忧解难。今年6月份以来,我们市县乡三级领导已走访了6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帮助企业解决了200多个用地、融资、电力供应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Ⅳ “贸易摩擦对温州中小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所谓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2005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加剧,中国连续11年位居全球贸易摩擦目标国榜首,全年共有18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63起,涉案金额21亿美元。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其中尤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国摩擦产品种类一直在不断增加,机电、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成为新的摩擦热点,例如汽车、医药产业等。同时贸易摩擦不断扩散,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上升趋势。在表现形式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中国贸易争端压力从何而来?从统计数据上看,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了1018.8亿美元。不可否认,贸易顺差确实加剧了贸易摩擦,但顺差并不是导致摩擦的根本原因。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了对原有利益格局的冲击,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加入世贸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和相关产业造成压力,为保护国内企业,许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WTO歧视规则也是我国遭受贸易摩擦主要原因,例如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纺织品特保及WTO技术、环境、知识产权相关壁垒协议等等。另外,我国产业产品结构、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自身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也容易导致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数量增多并不奇怪,这是贸易增长的必然反应。但应对贸易摩擦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对贸易摩擦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要冷静对待、看清本质,并持以平常心态;另一方面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应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尽可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其次,要建立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此外,从长期来看,要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相关行业要重视国际规则和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强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避免贸易摩擦的意识,进一步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行业外交是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加强沟通和协商、化解摩擦、构建稳定和谐的贸易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以纺织品为例,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解决中欧、中美贸易摩擦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出去”,把一部分加工生产能力转移到第三国,绕开对我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包括国际贸易摩擦矛盾比较尖锐的饱和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竞争力优势下降的产业,以及出现了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比如像纺织业、家电业等。
从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来看,双边贸易磋商机制在解决贸易摩擦中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认识到依据WTO多边规则比靠双边的,主要依靠政治、实力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公平、公正,因为WTO的争端解决更讲规则与程序。因此,要适当调整过去只依靠双边解决问题的传统做法,养成尊重、遵守、适用多边规则与机制的习惯,要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
贸易摩擦主要的特点
首先、摩擦数量居高不下且呈增长之势,强度也在增大。从数量上看,根据WTO统计,在WTO成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约每7起就有1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近期欧盟对我国鞋类发起的系列反倾销调查,仅仅广东一个省的涉案金额就上亿美元。
其次、贸易摩擦逐渐从传统市场扩散到新兴市场。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加拿大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这些出口市场仍是今后贸易摩擦的“主战场”,双方的贸易关系将会出现“发展中摩擦,摩擦中求发展”的局面。而我国对俄罗斯、印度、南非、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年递增在25%以上,与这些新兴市场的贸易关系将会呈现“大问题不多,小问题不断”的局面。
再次、贸易摩擦的将从单个产品逐渐扩散到产业,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外贸发展的早期和中期,贸易摩擦更多是集中于单个产品。随出口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改善,我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开始针对某些产品群或产业。而且,在今后的贸易摩擦中考验的已不单纯是平息贸易争端的能力,更主要的将是考验制定政策和创建制度的水平。
最后、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将呈现多形态性。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有它的必然性。贸易摩擦增长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我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副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一种负反应,与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一个贸易大国来说,贸易摩擦多是一个常态,关键是如何合理解决。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外国与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金融服务,高技术等领域,在出口量、世贸组织承诺、政策透明度等政策协调方面的摩擦还将加剧。
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呈现两个新特点:(1)正在上台阶;(2)日趋激烈化。上台阶是指正在上第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关税壁垒、行政保护措施。世贸组织使所有成员大大降低了关税,努力取消行政保护措施。因此,这种初级贸易摩擦形式和手段已经大大弱化。第二个台阶是世贸组织允许各成员采取的3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方兴未艾,同时,一些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以及贸易转移、市场扰乱、市场经济地位等手段和概念也在频频发生与使用。目前,贸易保护措施又上到新的第三个台阶: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过去也有,但现在比过去更加广泛化、常规化。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各种目的和各种贸易壁垒形式交织在一起,使贸易摩擦形势更加复杂化、尖锐化。技术性的贸易壁垒措施是更具名义上的合法性、合理性、巧妙性,是更加冠冕堂皇的贸易壁垒手段。
在全球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有其科学的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一国(地区)为维护公民、动植物、环境安全、防欺诈、保证产品质量和贸易秩序而采取的强制性的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将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商品、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地区)市场产生影响。狭义的技术壁垒主要是指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技术壁垒不仅包括世贸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标签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它们也经常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形式出现。
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正确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另一种是过度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两种目的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使技术性贸易摩擦形势复杂化。
使用其他贸易壁垒手段也同样存在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贸易壁垒措施,就使得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化、复杂化、尖锐化。这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总趋势、总特点。
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形势
上述趋势和特点,在当前与我国相关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各个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
(一)与我国相关的贸易摩擦的总体情况
(1)我国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贸易救济手段也成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3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钢铁、轻工、纺织、电子五大行业共35类产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业。国内参与案件申请的企业已近200家,遍布全国25个省区市。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我国政府和产业界以及中介组织等逐渐学会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加强了对自身的合法保护,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国外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摩擦。
(2)我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近10年来,中国已经连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一些国家还越来越多地利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商品设限。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04年,中国始终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1979~2004年,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发起了700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调查近600起,反补贴调查5起,保障措施调查50余起,特保调查10余起,涉及商品4000多种。2004年,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59起“两反一保”(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10年来,累计涉及我国出口近3000亿美元,而且影响还在积累和扩大。
(二)我国2/3的机电出口产品将受到欧盟环保双指令影响
2003年2月13日,欧盟颁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并于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欧盟双指令的实施将对我国2/3的机电出口产品造成重大影响。我国政府也于2005年7月28日正式发布《电子电器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于2006年1月18日起实施,以帮助我国企业尽快提高和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是国际上首批发布的应对欧盟两指令的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的发布,有利于规范我国出口产品的检测工作,促进和优化电子电器产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出口结构。由于该系列指令的干预度不大,主要依靠企业自主应对,因此出口企业应联合起来,集体委托欧盟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回收企业代理回收,以降低报废设备回收成本。
(三)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是摩擦的典型事例。2003年9月,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组织提出针对中国针织布、胸衣和袍服实施保障措施的申请。2004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正式受理该申请。2004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启动了贸易保障条款。美国发难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入世承诺中的“特别保障条款”,即如果中国在一段时期内某种商品出现“市场扰乱”,进口国可以采取临时保障措施。尽管目前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已经落幕,输美纺织品已经通关,但类似的事件并没有终结,其他产品还有被发起“特保”的可能。
(四)美国将收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
美国商务部透露,依照近期将出台的新出口法,美国将收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禁运范围,同时“出口许可证”的受限范围也将从目前占全部出口的1.5%升至10%以上。
(五)中欧鞋业争端
近些年,中欧贸易争端频发。中欧成功解决纺织品贸易纠纷后的2005年6月,欧洲各地的制鞋业者举行示威,抗议自中国进口的皮鞋数量自2005年年初起激增近7倍。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向欧盟委员会建议启动针对中国鞋的“反倾销”调查。目前,欧盟延迟对中国鞋设限,主要由于中欧双方在贸易数据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欧盟对于中国六大类鞋类产品的具体进口数据仍在调查确认中。据欧盟公布的进口中国鞋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4月,欧盟进口中国鞋产品平均增幅为700%;而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同期中国对欧盟鞋类产品出口3.3亿双,同比仅增长3.1%,原受欧盟进口配额限制的鞋类出口增长27%,与欧盟的统计数据相差甚远。
(六)中美钢铁业争端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刚结束,中国钢铁又因对美出口激增而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不久向中国钢铁企业发出美国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预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1~4月,中国对美钢铁出口同比增长247%。在中国等7个有“倾销”嫌疑的国家中,巴西、加拿大已经受到倾销指控。美国商务部开始就中国钢材“扰乱”美国市场搜集证据。
(七)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
知识产权壁垒是阻碍中国产品出口的另一只“拦路虎”。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为主的美国“337条款”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已有7种中国产品被立案调查,包括DVD、拖拉机、药品、汞电池、油墨打印机等。337调查耗时短、打击面广、应诉复杂、诉讼费用高(一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单个中国企业应诉难度较大。而不应诉就视为败诉,产品将受阻于美国市场。
(八)中日纺织品争端
中日纺织品争端过去是激烈的,将来也是激烈的。激烈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日本制定了一套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措施。为防止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日本市场,日本在2004年制定了《应对中国纺织品特别措施》。该措施规定,以最近1年中国对日出口纺织品的数量为基数,其增长幅度不能超过7.5%,毛制品不能超过6%。一旦中国产纤维纺织品对日出口剧增,超过此幅度,就可能扰乱日本纺织品市场,日方将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数量限制。日本的该措施应引起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重视,而且一个企业重视不起作用,必须依靠团体力量,实施总量控制,进行谈判调整。
(九)反倾销应诉不断有新成果,这将增强我国企业反摩擦的信心
最近,欧盟对我国的铸铁产品,主要是井盖类铸铁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我国河北等地有5家企业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并得到零税率。另有5家企业获得了18%~37%的单独税率。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取得了良好效果。
(十)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
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2005年上半年,我国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已经超过了2004年同期。而且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形势更加复杂化,花样也不断翻新。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保要求、社会责任、劳工福利、动物福利等都成为国外对我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贸易摩擦除了针对产品及其价格外,已经开始涉及到中国的体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体现出贸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级的趋势。这些摩擦从表面看是竞争激烈引起的贸易摩擦升级,深层次看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受制约程度加深,因此,国内企业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环境并不完全是机遇,还有挑战、遏制和限制。中国企业了解这种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对策
面对日益频繁、复杂的贸易摩擦,我们如何应对?本文提出15条新对策供参考。
(一)战略上冷静观察,战术上积极应对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量较快增长,出现贸易摩擦是必然现象。我们应当冷静观察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研究驾驭贸易争端的规律,制定我们的贸易战略,争取国家对外战略的制高点和产业的高端利益。各地、各级政府贸易主管部门制定贸易摩擦应对战略极为重要。
积极组织起来,加强应对指导,培训应对技能,提高应对策略,增强应对积极性,战术上做到知己知彼,不断打胜仗,开拓新局面。中介机构把产业界、法律界、研究界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积极应对新的贸易摩擦义不容辞。
(二)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外贸快速发展,但是,粗放型的模式必然要受到中国自身的资源条件等限制,因此,必须向“效益导向型”转变,要以质取胜、以高技术取胜。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国家应当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对外贸易总体格局和出口企业加快向效益导向型转变。
(三)加强商、协会职能,加快中介组织法制建设
在应对贸易摩擦中,加强商协会职能,对于搞好行业自律十分重要。目前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加强商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一是要制定商协会法,确立商协会的法律地位。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商协会法。商协会工作无法律依据,无明确的发展前途,无法定的权限与能力,以积极组织企业更好地应对贸易摩擦和加强企业自律,促进企业的规范贸易。二是确立商协会组织的进入制度。中介组织应分两类:(1)公法中介组织,企业必须加入,为义务制;(2)私法中介组织,为自愿制。由此可以全部覆盖企业面,使之全部进入中介组织,以利于加强组织和管理。还可使公法、私法中介组织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公法中介组织强化管理,可彻底消灭多年来企业间出口“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自毁长城、损人害己、损害国家利益”的顽症。可以使私法中介组织认认真真地为企业服务,否则企业可以退出其组织,对私法中介组织以“致命”的压力,工作会搞得好一些。
(四)善用规则,主动出击
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贸易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国际贸易规则。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变后期应对为前期预防。在世贸组织中,迄今我国被动应对较多,主动出击较少。为了降低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争取控制贸易争端的主动权,我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与修改。在制定和修改规则时,应当更多地征求国内产业和中介组织的意见,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五)收集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制定我国应对策略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大、涉及面广,各国都非常重视。美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动向国际组织和重点国家派出代表,调查研究相关组织和国家的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的情况;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特别重视各国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的发展动向,以便研究对策。因此,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主要贸易国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特别是那些正在制订中的规则。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点的窗口作用,收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各成员政府、工商及经贸团体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规则,及早得到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国的应对策略。
(六)建立世贸组织规则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
出口贸易涉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越来越多,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了解和掌握世贸组织各主要成员有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出口企业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沿海地区许多省份和大城市已建立了十余家有关的咨询中心,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出口,开拓国际市场起了很好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应当积极研究建立相关机构。
(七)尽快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在国际贸易中,利用标准争夺市场是屡见不鲜的。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已经提前到了研发期。俗话说:“一流企业搞标准,二流企业抓专利,三流企业创品牌,四流企业卖产品”。我国是一个大国,建立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具有人口数量基础和国际意义,要在标准制定权上“占天时、夺地利、掌握制空权”。
(八)推行认证制度,整顿认证秩序
推行认证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获得国际市场信誉。要积极推行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工作。这些都是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当中的重要内容。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政府采购对供应商提出有关环境认证的要求,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要求所属的公司和供应商必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环境产品认证,被称为“双绿色战略”的认证,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国家应当加大力度予以推行。
目前,我国的认证制度和机构需要整顿。认证制度与收费制度不规范,认证流于形式,受证企业质量依旧低下。此类现象越来越多,不符合国际规则,也不符合标准本身,需要认真整顿,保证认证制度的良好前景。
(九)加强我国产业安全工作
加强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工作,制定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消除不公平竞争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维护我国产业安全,而政策措施和制度是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从维护国家和产业的长远利益来看,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
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要加强对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研究,掌握新的贸易和技术标准。加强与境外同行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扩大思路、创新方法,制定一套能够适应我国产业安全工作并可以充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十)积极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加强产业损害、进出口秩序预警应对工作,设立预警协调机制。贸易救济措施主管部门要指导产业、中介组织和地方主管部门对未立案的产业受损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预警工作,把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
(十一)做好受损产业的跟踪工作
加强对受损产业的指导和协调,要把促进受损产业恢复发展工作作为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还要注意抓住国内重点产业(如化工等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安全工作;建立跟踪机制和统计制度,把指导行业开展产业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
(十二)积极引导产业建立贸易救济联盟
贸易救济联盟是一种企业间适应激烈的贸易竞争的自救组织形式,它以社会中介机构的身份行使组织权,影响企业,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联盟对企业的支持主要通过信息咨询、培训、科研支持以及贸易争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维护会员和产业利益来实现。联盟多以中小企业共同组建实体联盟为主,覆盖企业多,对产业保护力度强,及时对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措施,保护联盟企业的利益。
(十三)创新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要在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落后技术产业、企业退出、转优机制,防止过度重复建设。要建立一套评估指标和技术指标,促进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前途、有需求产品的发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后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有鉴别、有目的、有区分地保护和支持受损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十四)建立受损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制度
加快我国受损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调整和提高,建立受损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制度十分必要。
实践证明,仅靠贸易救济措施并不能完全、快速地消除损害,使受损产业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甚至会出现蜂拥而上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利局面。而且一些受到损害的幼稚产业也需要大力扶持才能继续发展。此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必须拥有扶持发展基金的财力支持和引导,才能实现产业的恢复发展和提高。因此,建立受损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制度是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和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扶持发展基金制度,首先,要制定法规,建立相关制度。其次,要有国家以及恢复和发展较好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应使基金安全运行、良性循环、政企分开、规范运作。而且应制定资金使用规划和规则,以产业政策为指导,促进对外贸易和受损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十五)建立我国的贸易保护体系
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进口限制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特定产业。对高技术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农产品等要协调运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加强合法保护。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保留的补贴项目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产业。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多项补贴项目,包括地方预算可以提供给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补贴,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用于扶贫的直接拨款和贷款,科研开发基金,部分基础设施基金,减免税和退税,重要能源产品补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高科技企业以及贫困地区企业等所得税减免。要运用好这些规则,适当保护国内产业。

Ⅵ 温州市商务局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商务局设12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处理局机关日常政务;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局机关有关重要文件的起草审核工作;督办商务出国(境)团组审核、申报工作;负责境内外展销、招商重大团组的随团后勤保障工作;承担政务信息公开、政务督办、公文管理、机密、保密、秘书事务、信息网络建设、外宣、政府采购、扶贫、信访、文印、外商邀请和接待等工作;负责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
(二)人事处。承担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劳动工资、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市商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申报工作;负责市商务系统出国人员政审;承担局机关并指导直属单位的安全和保卫工作。
(三)综合处。负责全市商务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建议;汇总商务统计资料,发布商务信息;研究分析国际、国内商务形势和发展趋势,拟定全市商务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编报执行年度进出口总值计划;研究分析商务运行和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和相关建议;负责有关重要文件和综合性材料的起草工作;组织协调商务课题调研工作;组织协调商务宣传和新闻发布工作;提出年度各类考核目标、扶持资金的计划建议,承担商务工作绩效评估。
(四)计划财务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商务工作的财税、金融、外汇、保险政策,牵头拟订促进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承担国内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扶持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负责申报和争取国家、省有关各项商贸扶持资金;承担局行政经费的使用管理、编制预决算并执行;承担局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承担对直属企事业单位财务、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商贸企业财务会计有关工作;牵头协调财贸、税贸、银贸、汇贸、信贸等部门涉及商务工作的相关事务。
(五)商贸发展处。拟订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相关工作,拟订规范市场运行、流通秩序的政策;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建立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拟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培育和规范城市商业设施建设;承担百货业等传统流通业态行业管理;承担商贸服务业(含餐饮业、住宿业)的行业管理,指导社区商业发展;指导流通体制和流通企业改革,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培育老字号等商贸品牌;承担全市成品油仓储和市区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并实施,按规定承担成品油经营许可的初审上报及市场运行和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等替代燃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欺诈工作。
(六)市场体系建设和运行处。拟订规范市场体系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推进流通领域标准化建设;承担商品市场的规划引导及提升发展,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负责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组织解决市场运行的重大问题;负责肉类、食糖等国家储备的收储和投放工作;指导“三绿工程”,承担“菜篮子”产品流通的行业管理;协调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承担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承担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商务领域行政综合执法,指导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建设,承担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负责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以及屠宰行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负责商业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指导开拓城乡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指导管理拍卖、典当、租赁、内资直销、汽车、旧货等特殊流通行业;负责行业统计工作,分析行业经济运行并提出建议;指导商贸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七)对外贸易处。拟订、实施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规划和阶段性重点市场开拓的计划;组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负责组织涉外经贸展销会、洽谈会、交易会和审核外贸出国团组;负责进出口市场秩序整顿、规范进出口企业市场竞争行为;指导、协调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负责对台小额贸易的管理;组织实施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大宗进出口商品;指导、协调全市对外贸易业务,宏观管理全市进出口商品;参与出口商品质量管理、商标管理,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实施名牌战略;贯彻国别政策,处理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事务;协助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组织实施出口基地发展战略。
(八)外商投资和开发区管理处。参与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外商投资、开发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指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招商活动;建立全市外资项目招商系统,对重大项目进行跟踪和促进;督查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情况; 协助处理外商投资纠纷,受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承担外资管理相关工作;指导和管理国家和省级开发区;承担审核上报开发区的设立、升级、区域调整的有关工作;承担全市外商投资和开发区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九)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拟订并执行全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管理和监督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项目设计咨询、对外援助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组织实施外经经营权资格年检;负责全市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设计咨询、对外投资等经济合作的统计分析;负责指导境外投资发展工作;承担本市公民出境就业管理,牵头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指导市内优势产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设立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展跨国并购、设立专业市场及产品营销展示中心;负责境外企业和机构的年检、年审、信息服务和交流工作;协助处理境外经贸类纠纷。
(十)科技和服务贸易处。拟订并实施全市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优化出口结构;指导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技术改造; 按权限办理机电产品的自动进口许可,组织全市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研发项目的资金申报、鼓励类项目的进口贴息;转报技术、易制毒化学品和两用物项进出口。参与协调全市服务贸易工作,共同制定全市服务外包的发展规划;拟订并组织实施服务外包的政策和鼓励办法;推动国际设计、服务外包发展和平台建设;承担全市服务外包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推进文化产品出口。
(十一)公平贸易和法规处。依法承担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的相关工作和事务;指导协调境外对我市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收集境外贸易壁垒信息,建立并完善预警网络和机制;承担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调查应对工作;协助上级商务部门组织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工作,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工作,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依法协助商务部、省商务厅开展对涉及我市的经营者集中、垄断行业等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危害;指导我市企业的反垄断应诉工作;组织有关法律培训、宣传和咨询,协调处理涉及本局的法律事务。
(十二)行政审批处。承担局相关行政审批、审核职能;负责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的审批、审核;负责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物资的审批;负责加工贸易合同的审批;负责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负责进出口配额、许可证、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证的审核;负责设立境外企业与机构审核;负责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议标)的初审、上报;负责技术进出口许可的咨询;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受理;负责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初审);负责市区生猪屠宰厂(场)设置(初审);负责拍卖企业设立(初审);负责市本级酒类商品经营企业备案登记;负责典当企业设立(推荐)(初审)。负责审批、审核局其他事项。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相关行政审批、审核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局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