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运营内控
A. 简述财务管理过程中,有哪些内部控制点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特点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的分工,具有各自的特点。财务管理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要素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
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事实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因此,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例如,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质量优良可靠,则可带动生产发展,实现产销两旺,资金周转加快,盈利能力增强,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指标迅速地反映出来。这也说明,财务管理工作既有其独立性,又受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制约。财务部门应通过自己的工作,向企业领导及时通报有关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把各部门的工作都纳入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编辑本段]财务管理的演进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 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哈里·马克维茨(H.M.Markowitz)发表论文“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科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科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 1958年,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 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64年,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纳(John 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B. 作为一个财务基层管理人员,如何增强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能力。
这四个方面涉及面非常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只有专攻其一,才能有所为。
就目前而言,作税务筹划最容易出成果;作资金运营最容易出成绩;内部控制需要的是全面了解企业运营,作为新手,不好参与,但可以通过流程、规章制度先了解;至于财务管理就比较笼统了,其实除了传统的会计业务,其他与财务有关的业务都可以称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C. 如何发挥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作用
(一)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职能的强化 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职 能已经被逐步弱化,财务工作已经变为了简单的记录工作,导致 了内部监管的失效,内部控制管理流于表面,甚至出现了财务人 员岗位空缺的现象。
(二)健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会计的基础,但 是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控制规范,没有建立起详细的准则, 选用素质及领导水平较高的领导者。上级单位与主管部门应该 加大对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尤其让他们了解风险控制理论,让他 们清楚地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 强化领导者的责任意识,可以将内部控制水平作为考核领导能 力的重要指标。鉴于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沿袭以前的传统较多,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管理者必须有管 理创新的意识,不要求内部控制立竿见影,要多认识、多了解、多 借鉴经验,一步一步将内部控制工作完善。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与上级部门一致的目标,坚定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决心, 从各个环节严抓细控,规范内部控制,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工 作。明确内部控制的涉及范围,范围之内的部门或岗位均不 得越权行事;建立严明的审批责任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权力与 责任,对能力和责任范围内的内部控制事项进行审批,有问题要 落实到责任人;建立审计稽查制度,明确稽查的内容、对象,确 定审计权限和报告负责人等;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各个岗位 进行考核与评价,参照评价结构实施绩效管理;五要建立风险预 警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 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单位适应社会发展要 求的必要手段。因此,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要提高对员工职业 道德素质与专业水平的认识,针对不同岗位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的同时,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 制,根据员工培训的完成情况,职业能力表现以及考核等进行奖 励与惩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五)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事业单位可采取由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监管机构相结合的 方式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具体来讲,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 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同时设立专职机构并独立于其它职能部 门之外。内部审计人员是符合要求的专业审计人员,能够客观、 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另外,还要积极借助外部监管力量,通过 内外结合的方式,使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发挥。
D. 浅议如何加强财务内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一、现代企业财务内控对经营风险防范作用(一)有利于防范决策风险。企业财务内控主要是由信息和沟通为载体来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其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并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使企业会计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风险起到了防范作用,避免了企业管理层不正当干预会计工作,确保各项会计法规制度得以落实到位,提高了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性,预防和防止企业出现大的亏损现象。(二)有利于防范法律风险。企业财务内控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并确保国家财经纪律得以切实遵守。包括对企业经营目标的确定,对经营风险的评估,同时执制定相应的策略排除或者降低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强化财务内控功能,通过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执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和财务活动均合法,从而有利于对风险的综合评估和有效规避法律风险,最终实现将风险降到最低。(三)有利于防范资产流失风险。
E. 财务内控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财务内复控制度是指包括财制务人员的管理、岗位责任制、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5)财务运营内控扩展阅读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制定设计的条件:
1、总则
2、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管理
3、货币资金的管理
4、应收账款等债权的管理
5、存货物资的管理
6、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7、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管理
F. 如何加强财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
一、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企业中财务部门自身是双重属性的,兼具服务与管理两种特性。财务部门于企业自身来说起到的作用是加强财经法纪、维护财务制度的严肃性、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减少浪费损失现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中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领导者,而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者就是财务部门,能够实现企业制度、员工职责与工作目标等等。所以,领导者需要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职权,明确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职能机构的地位,为财务部门配备专业素质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遭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变化,这就需要财务部门能够根据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为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要符合“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三统一”管理要求,确保企业的收支科学合理,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2.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企业在资金利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整体资源周转呈现缓慢趋势,甚至逐渐出现资金短缺现象,这会严重制约企业的持续运行和健康发展。三角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的难题,已有很多企业深深陷入这种危机当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有的已经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些现象,企业应该从市场需求、资金管理、合理安排以及避免三角债等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基本思路应该是开源与节流并重、增收和节支并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力度,使企业产业化结构得到优化与调整,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筹措单位运营所需的资金,并不断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降低市场经营风险。财务部门要跟踪、监督企业资金的流向,使资金使用情况在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强化投资的前期考察和可行性分析,避免资金盲目投入,有效防止不良资产的衍生。
3.控制财务风险,促进内部控制。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企业财务部门定期提供的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报告是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发展方向。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机结合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切实发挥财务部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职能,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单位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使企业得到安全、稳健的管理。企业管理中遇到问题,可先由财务部门来提出解决方案,领导者综合考虑后决定如何应对,这样有利于发挥财务部门的参谋作用,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完善,有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
二、发挥财务部门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策略
基于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要想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集团企业内控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以内部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
(1)企业管理层想要实现自身持续性发展,就要更新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强化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内控管理的模式,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人性化的财务管理,为企业财务部门培养特殊人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和鼓励自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规范自身岗位职责,严格落实岗位人力资源配置,针对重要岗位配备专业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和报表提供。
(2)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要符合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特征,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先进ERP软件进行管理,由于软件ERP软件功能强大,运转迅速,覆盖面广,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实施效果更加明显。
2.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经营管理方案,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应是全面预算管理,预算制度的有效建立和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实现企业资金运转、成本费用的控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使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事前、事中、事后得到全方位监督,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的利用成效,更好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实现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3.贯彻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千变万化,归结所有经济业务的管理过程与结果,都可以视为企业资金运作的结果。财务部门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业务能够根据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评价等指标,在各项财务指标中加以体现。在提供决策层评估风险、做出决策环节充分发挥领导好帮手、企业好管家的作用。
4.案例分析——以宏能集团公司为例
笔者所在的宏能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综合类集团管理公司,拥有资产5个亿,年产值达7个亿。经营业务涉及施工、制造、设计、监理、建筑、商贸、租赁等行业。拥有同一母公司控制下的数十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营业务、财务管理采用集团统管(由集团专设机构统一管理)的方法管理。近年来,伴随金融危机爆发,结合国家电网将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列为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风险在线监控。集团公司以财务部门为基础,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在企业内部有效整合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资源与手段,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充分考虑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及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需求,适当突出财务稽核及税务风险管理,在参照现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系统出台了力《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形成完善的集团公司财务内控体系。通过相关培训和专题讲座,使客户相关人员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理解,对于执行和控制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尽管内控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框架体系,但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其内控系建设重点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核心都在于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加强内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部门是单位重要的职能部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而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G. 谁做财务内控
单位领导,是财务内控的负责人。具体事务,一般的有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来做。内
建立财务体系内控容七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
7.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H. 财务内控做什么
主要对各种开支进行费用审核,相当于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