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工作
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 )的工作机制。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确保到二〇二〇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巩固工作扩展阅读:
脱贫攻坚绝不只是贫困地区的工作,更需要富裕地区的大力协助。大区域协作要求各地区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建立东部富裕地区与西部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确保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精确瞄准贫困人口。
同时,拓展扶贫协作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富裕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向贫困地区流动,这样才能更好完成西部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
㈡ 精准扶贫让我们巩固了哪些知识
精准扶贫让我们巩固了哪些知识,就是扶贫右京右转,然后扶贫充分体现的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
㈢ 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㈣ 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及政策
1.坚持全面覆盖、普遍受益。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驻村,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联户,做到精准帮扶工作全覆盖。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因户制宜,实行滴灌式、差别式精准帮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坚持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担当起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抓好落实,实行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
4.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精准帮扶为重点,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