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机关空心化

机关空心化

发布时间: 2021-02-14 10:01:46

❶ 求集团管控相关论文

我这有一篇,不过可能因为太权威,不能全抄袭哦。
华彩集团管控论道系列——何为集团管控?
美国的安然、世通等公司出事了以后,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内控重新被我们捡起来。内控其实过去一直非常重视,如果你们检索一下的话,发现国内国外,过两三年就会出内控方面的一些制度,理论上,我们当时感觉内控已经很完善了,但是突然安然一出事以后,我们发现内控还是不完善。美国的治理与控制,还有审计师委员会,就是简称COSO,COSO协会立即在美国出事以后,第一时间颁布了,2002年颁发了著名的COSO体系。这个COSO体系,国内翻译得非常有问题,我们讲简单一点,COSO协会颁布的内控体系,它和之前的内控是不一样的,换言之,我们讲内控,至少给这个内控起一个名字,什么什么内控,但是社会上一直以来都叫内控,延续下来就是内控。所以我们现在去打单,碰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的对手,像国际五大,以及会计事务所,他们只会做,我一会提到的第三代内控,第四代内控他们都不会做。全中国做第四代内控,都同时起步,没有谁领先,谁落后的,这是第一个,比较一下2002年以来的COSO协会所颁布的这个内控,事实上是一个特殊的内控,我们简称第四代内控,这是第一件事情。
2006年,国资委模仿COSO体系,COSO在2004年颁发了一个风险管理体系,是2002年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升级版本,那么2006年我们就基本上看到风险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而且当时国内企业去海外并购等等,风险很大,出了很多事件。2008年我们看到,我们还是跑前了,风险对我们来讲,一下太高了,我们应该从内控做起,有这么一个来龙去脉。国际上先做内控,再做风险,我们先做风险,再做内控,但是它们二者间的关系我们还没处理好。
我们大概简单一点,首先我想讲,我们公司的集团内的咨询业务。我们公司所推广的各种集团的业务有一个特点,之间单体公司层面上的各种体系,社会上都已经很健全了,比如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单体公司的财务,单体公司的战略,社会上都很全面,之所以我们公司单枪匹马重新定义了咨询的范畴,就是因为我们把单体公司的咨询扩展到集团内的咨询,就多了两个层面。
第一,整个集团整体怎么搞。比如人力资源,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怎么搞,它所涉及到的问题非常非常多,不是一个单体公司所能涵盖的,因为一个集团下面有若干子公司,还有若干分公司,还有若干既不是子公司,又不是分公司,部门为独立核算的单位,一下子就牵扯到一个很大很大的面。还有各个子公司制度之间的公平,单体公司之间的制度公平很容易照顾,也因此你看集团里面的面就非常多了,所以整个集团层面的业务,这个业务需要这个公司要有极强的社会实践、认识、专门的研究,对集团这一类组织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我们单枪匹马地定义了这么一个体系呢,之前任何时候,所有做的咨询都是认为最终可以把一个公司切分为一个单元,做个咨询的话,给这个单元做咨询。
比如做一个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话,你看那就非常复杂了,对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整个集团基本的人力资源理念,另外各个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另外各个子公司的选用育留,以及各个子公司选用育留的公平,这首先是集团层面特别要解决的。另外还要解决总部层面的业务,在总部层面怎么搞,什么意思呢?因为总部是整个政策的综合调停者。比如说我下面有5、6个子公司,但是我总部既制定了基础政策,制定好以后,各个子公司把它个性化了,但是最后这个政策实施过程当中,冲突、差异拿捏在我总部,而我总部又不可能亲自下去做,这就牵涉到一个对总部的知情权,总部对下面具体实施者的调控能力。包括从最根本上来说,总部不可能通过一事一物地做实事解决问题,他只能最终通过制度的安排,制度的调整,制度的建设,去解决一个问题,你总部在这方面拥有怎样的职能。过去在我们之前是没人思考过这个问题,老觉得放一个总部以后,总部自然而然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经常批评总部的空心化、文职化、机关化,就是这样来的。
那么这两个问题在我们之前就没有公司思考过,现在我们任何业务,组织也好,流程也好,研发也好,品牌也好,营销也好,任何业务,我们认为只要是集团内的,我们都可以定义成这么三级的。很遗憾的是,最后一级,基本上整个社会都已经有了,而且不管是综合的,或者专业的,做这一类咨询的很多,比如专门做研发的,专门做营销的非常多。但是整个集团的研发或营销,或者是管控,总部层面,总部在这个过程里面起什么作用。简言之,总部是最后这个体系的实施者、调控者、修改者,体系下去了以后,总有不适应的地方,要推动的地方,所以总部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非常非常重要。在我们之前,很多公司没有着重去思考过,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第二,华彩的最大的特点是:很多竞争对手都在学习华彩的集团战略和集团管控。那么他们目前学习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的集团战略和集团管控,是基于风险和内控的,一句话,我们有基于风险的集团战略,因为我们的集团发展模式里面,首先把风险考虑进去,我们不再认为集团战略是在四平八稳的一个稳定环境当中定向去发展的,而是在一些不确定的环境当中,去努力地,虽然环境不确定,但是集团通过强有力的风险管理,使得环境相对我而言,变得相对确定。另外一个是哪怕是我不能使之发现一些确定性的东西,但是在动态当中,我善于驾驭动态,从而也使得我的集团战略更容易实现。第三,我通过风险管理能力,使得各种蜂拥而来的风险,要么把它驾驭住,要么我利用了风险,反而使它变成了我的一个有利因素。通过这三个层面,我们的集团战略是基于风险管理的集团战略。那第二层面呢,我们的管控是基于内控的,因为我们的管控分为三个层面,治理加控制加宏观管理。其中控制就是内控,整个我们公司,除了治理和宏观关系两头以外,中间的控制就是内控,甚至可以说治理加内控加宏观管理。一开始,我们推了好多年了,根本上就是基于内控的,这是我们的咨询产品。
好,那么基于这个,我简单可以给大家说一下。比如说集团战略,我们认为一个集团战略,首先整个集团的发展模式,这是要有人跳出来,高于子公司来思考的。过去像国际公司,经常给各国的企业,撒一个不大不小的谎,说集团战略是各个子公司战略加总而成的,这个谎呢有一个最大的害处,害处就在于使得企业忽略了在子公司之上,我母公司要做什么,整个集团要做什么。这个谎有80%是对的,因为集团的实体毕竟是下面的子公司,但是不完全是,中间虽然只差了20%,但是这20%恰恰是最为重要的,我们把这20%找出来,这20%分别是上面两层集团整体战略和总部层面战略。集团的整体发展模式,是总部来统一设计的,不是由各个子公司来设计的,子公司不是替你总公司想,惟有母公司才可能想自己的事。
第二,资本运作战略,资本运作这个事情,当然子公司也可以想,但是子公司想的资本运作和母公司想的资本运作,它的价值最大化在不同层面上。最终我们要追求集团战略最大化,而不是子公司价值最大化。产业组合更是如此。当各个子公司只思考自己的时候,他只是想我这一块怎么做。而集团的产业组合是通过集团下面各个产业板块之间,加减乘除,发挥一个综合价值,一个化学反应。而这种化学反应不是任何下面一个子公司所能思考到,所能管理到的。也因此在这个发展化学反应过程当中,在集团资本运作过程当中,在集团的整体模式发展当中,对任何一个子公司来讲,都不可能是价值最大化,至少在某一个时段是损害他的价值,但是对集团来讲,是价值最大化。这个呢,只有总部这个层面上才能体会和驾驭,绝对不是下面的任何一个子公司层面上所能思考和驾驭的。
最后横向战略。所谓横向战略是什么呢,横向战略是母公司不仅通过一个发展模式,使得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化学反应得以保护,通过资本运作,使得各个子公司化学反应有一个技术上的支撑,通过产业组合和资本运作,使得基础上有支撑,管理上有架构,并且更进一步,把各个子公司如何化学反应,如何互相打掩护,谁为主角,谁为配角,相互之间怎么配合,作为一个战略来发展。请注意,不是由子公司之间随时组合出一个打法来,由中部制定一个打法以后,由各个子公司来实施,虽然实施过程当中有一定的调整,但总的来说先有整体设计,后有分布实施。
最后一个,为了实现以上的所有的东西,集团必须跨越传统的运作,来建设一种集团能力。事实上这才是最为微妙的东西。集团能力是没有人愿意建设的,因为集团几乎是存在的,一个微小的总部,总部3、40人已经很大了,100来人已经是超大的总部了。只有这么点人,但是下面众达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总部的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无论总部的人怎么少,无论总部的利益如何取得的,要从各个子公司的工作当中具体去争取,但是总部毕竟要把各个子公司捉来以后,要求各个子公司沿着一个既定方向去行走,各个子公司从局部来看的话,只走了一段,或者走了一步,但是综合来看的话,他们之间恰好围成一个整体效益,整体步骤,而这种调度、发现、挖掘、引导,需要一种能力,包括资本运作、产业组合、发展模式的设计,和横向战略的实施,需要一种能力,过去我们有一种假设,好像你只要把它吃进来,资产拥有了,这种能力就从天上掉下来,而且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还发现一个更可怕的问题,子公司能力强化,在某种程度上,妨碍着母公司这种能力的形成,母公司会感觉到子公司已经有这个能力了,那么我再建设这个能力有没有必要,而且在业务实施过程当中,子公司会优先建立具体的能力,母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子公司这种能力,时间长了以后,能力本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下走,会走到微观层面上去,会自动去运作,自动去配置。母公司这个能力,根本上来讲,在自然状态下,它就是一个再缺失的过程,是一个下沉的过程,是一个空心化的过程,除非母公司反向运作,有意地、主动地、强有力地、大张旗鼓地去呼唤总部能力的建设,甚至抑制子公司的建设,才有可能形成总部能力。
但是在强制总部这个理念,推导到全中国、全世界之前,在总部可以对子公司进行一些干预的理念建设起来之前,在这方面的法律、观念,包括总部和子公司高管层的管理行为改变之前,总部的能力建设,事实上是受到各方面质疑的,而通常常见的是,刚开始总部是雄心勃勃,后来几经周折以后,总部的人慢慢地费不起这个周折,就把能力放下去,而且你们也知道,总部人的薪酬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的弹性,我们通常认为总部的人是行政型的工作,那么他并没有积极性去做额外的工作。所以事实上总部就会出现能力流失现象,而如果不解决全球的集团总部能力流失现象,并且没有一个战略去高屋建瓴,指挥那种能力的建设和积累,这个能力要跨越时间去积累,因为总部下面各个子公司的产业成熟周期不一,有些很成熟,有些甚至在爬坡,有些在衰退,而各个子公司所在的盛衰周期,长短也不一。总的来讲的话,如果我旗下有些子公司盛衰周期是五年一个周期,有些是七年一个周期,有些是十二年一个周期的话,甚至我们高调地说,总部的能力应该是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总部所具有的能力,所能够调度的时间、空间,至少应该是十二年,和子公司最长的产业周期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总部能力必须这么建设。
第二个层面,总部的能力说一千道一万,需要一个调度和实施者,总部和整个集团相去甚远,整个集团是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分公司,以及其他独立核算单元,统称集团,但是其中只有最上端,持有所有一级子公司股权的那个最大的公司,我们叫做集团,一般意义上,很多集团无论刚开始怎么设立的,最终都会形成这样一个架构,世界上很多集团都是先有子后有母,只有极少极少的是不断通过并购、分裂出来的。无论怎么,先有子后有母,总是把股权会想尽各种办法转移到母公司去,母公司作为一个法人,持有各个子公司股权,请注意,不是作为自然人股东,比如有5个人持有母公司的股权,同样也持有子公司股权,那么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其实并没有产权关系,他们只是同一个自然人持有,当子公司的股东转为一个法人股东的情况下,母公司才是子公司的股东。母子意义就是母公司必须是子公司股东,比如说假如我们把北京注册成一个子公司的话,假如要使北京成为我们的子公司的话,那么上海华彩必须要是其中一个法人股东,剩下有几个自然人,自然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母公司必须是它的法人股东,而且如果号称是子公司的话,一般要超过51%,或者相对拥有实际控制权,哪怕1%的股份,剩下的都是股份很小,1%都实际控制权,控股或实际控制权。相对控股指的是低于51%,一直到实际控制权之间,都叫相对控股,所以绝对控股是高于67%到100%之间,就是绝对控股,100%叫全资,大家知道就好。
那么总部要实施两个,第一个,总部为了执行以上的五大块面的东西,必须重新设计它的组织,传统上我们认为总部是搞行政和投融资的,搞服务的,所以总部五大中心或六大中心搞定了。但是你们看到,总部在我们的定义里面,给了那么多全新的定义以后,总部的组织,传统的那些东西,我们研究过全球所有的总部,发现大集团总部的部门数量,都在13个以上,以和记黄埔为例,有15个。为什么呢?总部的部门数量,其实远远多过传统的什么行政、法务、预算、资金、财务,就是这种传统的部门,我们发现还不够。另外,如果总部部门过少,呈现大头症的话,总部的一个事务,子公司对应三个部门的话,那么总部就打不过子公司,因为总部太综合了,万金油。所以现在很多集团里面呈现总部的部门数,远远多过子公司的部门数,总部有13个,而子公司的部门数只有6个,平均总部的2个部门对付子公司一个部门,这样的话,才有可能与子公司作战过程当中,获得一个现金,这是大概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所有的能力,你们看到了,除了30%的能力需要建设在子公司以外,70%的能力是要堆在总部。但是我们刚才讲过了,总部人又特别少,又需要这么庞大的能力,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除了总部的权威,总部的经验、精英以外,事实上需要非常大的运作技巧和长远眼光,我们就不多说了。总之这两个层面,在我们之前,事实上是没有人关注的。
最下面这个层面的问题,有非常多的公司关注,因为它比较简单,比较确定。那么现在分析战略的话,一般企业都是这么分析,宏观分析,整个国家层面,中观分析,产业层面,微观分析,公司内部层面,然后宏中分析完了以后,就知道社会上有哪些机会要抓,有哪些问题要规避,在公司内部分析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分析完就知道要干什么,这是目前做战略的一般套路。但这个一般套路你看到,当他锁定具体要干什么的时候,他才能宏观、中观、微观分析,当一个集团有5、6个,甚至上十个产业的时候,他的宏中微分析事实上是没法进行下去,而且每一个板块投资量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过去战略不得已,包括西方这么多公司,它对单元战略很熟悉,所以他就每次去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把这个问题简化,把问题简化成他处理过的样子。

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主题词表

《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规定,凡是自己编写的类属词,必须在词的后边加一专个三角符号,以说明属这是自己编写的类属词。或者说确实找不到相对应的主题词时,可根据公文内容自编,但要在自编了主题词之后标上空心的小三角符号“△”,以示属自编。

❸ 中国为什么要搞城镇化

3、所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把大城市所拥有的各种公共资源都扩散、分流、转移到乡村、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同步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下扩大内需、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人口老年化、大型城市膨胀化、房地产经济泡沫化的必由之路、强国之路;

农村城镇化搞起来了,大量中小型的集体农庄、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项目,包括农药、肥料、种子、农机、农膜、电商、实体店都设置在离农业生产最近的城镇上面,配套的医院、学校、住房、机关都设在城镇上,公共设施都丝毫不输于大城市; 那么,全国几万个新兴的、大有可为的、比城市就业渠道更广、事业天地更大、环境空气更优的小城市、小城镇都建立起来了,大城市的拥堵、繁杂、污染、爆棚房价居高不下、就业过度紧张、乃至交通瘫痪的状况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有效疏通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生机勃勃的、发展均衡的理想的社会状态也就真正实现了,全民富裕的小康社会也就真正达成了。

❹ 初一级辩论 住在农村好还是住在城里好

当然是城市好!~这几乎是每一个买房的人都要考虑再三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房地产商在开发楼盘时都要再三掂量的大问题。不是有房地产商击节三叹地说:“成也选址,败也选址!”吗?可见此问题之大。于是,越是位于市中心,或是越是接近市中心的地段,就越是寸土寸金。上海不是有句话吗:宁在城里有张床,不在郊区有间房。而实际的情况也是人们在买房时,买的不仅是房,还有环境。环境不仅是包括小区内的环境,还有小区外的环境。即交通、购物、教育、绿化、自然景色等人文环境。经常有人对我提这样的问题:城里的地产升值快,还是城外的地产升值快?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非常简单:城外的地产升值大大地快于城里的地产升值。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正在加快城市中心的空心化,城市中心的空心化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向我们逼近。你只要看看这样一件事,你就会明白: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政府机关,大都己经或正在离开市中心,而迁到了交通相对方便郊区。还有,新建的大型超市、国外进入中国的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家福乐,它们的选址都根本不考虑市中心,而在远郊的城乡结合部。道理很简单:郊区(城乡结合部)土地便宜,而这样的超市停车场与商厦的面积几乎是1:1。而他们有这样的自信:他们建在哪里,购买力就会追到哪里。所以选址己不是问题。还有一件事,汽车时代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向我们逼近。小轿车在强烈地改变大中国。2005年,中国的私家车的保有量己翻过了1000万辆。去年,中国的小汽车产销量同步上扬了40%,创出了中国汽车史上的史无前例,2006年,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让人几乎目瞪口呆。人们犯愁的不是买车,而是买车牌。有了车却上不了路,让人如何是好?没有停车位、没有停车房,以及城市道路的拥挤,让你几乎没有可转身的地方的那种感觉,将强迫人们尽快地向郊区疏散。还有,乡间新鲜的空气,美丽的绿色,到处盛开的野花,静谧的家居,开阔的视野,都在诱惑你赶快逃离城市的喧闹、城市的拥挤、城市的污浊。乡间优美的人文环境几乎让市中心闹市没有了可比性。在你拥有了私家车之后,你会发现,你连思维的方式与你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时都不一样了。地理位置己不重要,连上班的距离都不重要了,交通的便利和停车位,才是最重要的。市中心的败落在许多发达国家己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谁都没有办法改变和阻止这种趋势,而由此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实正是我们所梦魅以求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崛起的不仅是城郊,还有环绕大城市的卫星城市。

❺ 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关注,虽然马云很想在曾经摘牌的联交所打一个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无法规避的合伙人问题还是让马云选择了纽约,号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关注,虽然马云很想在曾经摘牌的联交所打一个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无法规避的合伙人问题还是让马云选择了纽约,号称美股史上最大IPO的阿里在打赢这场资本盛宴之后的动向引人关注,各种解读大有水漫金山之势,而阿里在战略上确实有几件真正的大事:


一、整合了宝类业务和刚刚破壳的浙江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二、胸怀比格局还大,立志于成为另一个淘宝的阿里云服务;

三、接掌为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恒生电子;

四、支付宝全面开放,同时强化服务窗助力O2O企业;


在蚂蚁的小微世界里,承载着阿里的大梦想,蚂蚁金服的业务无所不包,但核心仍是大数据、信用体系、云计算这些底层平台的开放和共享。马云肯于放下过往的傲骄,誓言以开放心态连接和服务于传统金融,与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一起赢在中国,这是阿里互联网金融思路的重大转变。


市值2300亿美元的阿里在喧嚣中亦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惧,Q2高达40%的利润远超eBay的18%,更把亏损0.1%的Amazon甩在身后,高估值增加了持续成长的压力,虽然马云暗示可能在全世界发动以收购为核心的电商整合之战,但它的赢利前景至少在目前看来并不明朗。PC时代据有绝对统治力的淘系业务正面临移动大潮的考验,服务窗如何应对微信的企业号和网络的直达号的挑战,有待观察。


补强高德的阿里在O2O领域仍然略微弱势,而上市之后变成传统企业的阿里需要对投资者负责,寻找具有高成长力的题材自然尤为关键,这也是阿里特别喜欢资本层面高逼格产品的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能支撑这种成长的只有阿里金融。阿里将大数据、云计算、交易平台和移动支付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的4个关键词,其中移动支付和交易平台,阿里布局最早,颇有心得,而云服务适时抢占了新大陆,不过阿里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大数据才是破局的关键。


急剧扩张的阿里金融亟需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的着陆点,如果说央行叫停虚拟支付是传统金融的一次反击,折射出的却是互联网巨头的不同心态,腾讯拿出了前海微众银行,而阿里除了整合蚂蚁金服之外,还祭出了另一件法宝,就是至今秘而不宣的芝麻信用。


Focus:阿里金融需要完善的信用生态体系


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如何避开障碍!从2002年的诚信通和中供评价体系开始,已经走过12年历程的阿里信用实践在2014年来到了十字路口,无论人们如何腹诽央行叫停虚拟金融背后的阳谋,它所强调的实名面签这个基础安全准则仍然是有道理的,央行的道德和舆论风险无非是用不正当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传统金融对虚拟金融疑虑重重,单向封闭的数据更不可能为后者提供支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号称全牌照的恒生电子并购案,会使得传统金融企业如此忧心忡忡,毕竟恒生电子的IT服务在基金、证券、保险和银行理财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尽管这一并购已经神速在商务部过堂,但阿里却未可乐观,传统金融企业必然全力阻止被互联网金融边缘化的可能,当年传统通讯公司未能阻止微信的OTT使自己的平台空心化、管道化,覆辙不远。未来如何,还要看马云的搏奕能力。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阿里曾经在传统金融领域找到中信银行、众安保险这样的平台支点,但始终无法撬动整个体系。芝麻信用为解锁这个困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在无法依赖传统金融体系时,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独立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风控。


金融创新之类的美好理念并不能解决一切,在存准率问题上无路可退的余额宝即是一例,如果阿里再因为货币空转和影子银行等概念性原罪打起口水仗,无疑极为不智,毕竟创新与监管不可能永远是对立的。所幸,阿里终于认识到,在建立类似保险丝的熔断机制之前,急功近利的推进信任宝这样的产品,只会增加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的不信任。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是一个契机,阿里适时喊出了“让信用成为财富”的口号,于是有了芝麻信用。


不过,找到一盘死棋的劫材,不等于拥有了赢棋所需的手段,芝麻信用撬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数据,阿里虽有雄厚的技术储备,也不缺公关造势的能量,更可以调动淘系业务的资源,但它以电商为基础的数据仍然存在短板。恒生电子和阿里云服务的推出会增加外部数据的积累,但核心数据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产生,芝麻信用要解决的是陌生人和陌生交易场景中的信用问题,因而需要基于消费者和企业所产生的一系列大数据作为样本,按照阿里的想法,这些数据的获取大致有三个渠道:


1、阿里数据


基本是淘系业务+小微金服。这是阿里的强项,可以形成基础的消费者画像。


2、合作数据


主要来自集团下属和外延的企业,如高德、UC、微博、快的等。阿里在产品线和资本层面的扩张和收购会拓展这部分数据,比如最近炒得正欢的阿里云服务。


3、机构数据


来自政府和监管机关的某些数据以及部分封闭性比较强的行业数据。阿里当然希望顺利收集这些数据,但互联网起家的阿里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严重不足。


从芝麻信用内部透露的消息表明,阿里对后两类数据寄予厚望,特别是O2O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原因很简单,缺乏这些大型实体企业的数据支持,仅靠电商数据,芝麻信用不可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更不可能完成阿里赋予它的使命。


阿里为芝麻信用规划了一套策略来打通两个核心领域:一是金融服务,二是生活服务。前者阿里已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积累,后者一向是阿里的短板,云服务的推出解决了部分问题,剩下的要用狂热的努力来填补。在阿里官网,ma.alipay.com的二级域名已经启用了一段时间,但敬请期待的提示非常碍眼,隐秘推进的芝麻信用内紧外松,BD和PM正四面出击,拼命寻求可能的合作。


Question:芝麻信用能为阿里做什么?


本身并不创造财富的芝麻信用对阿里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件事:


1、避开雷区,曲线救国


传统金融机构的安全信用体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对互联网金融筑起了壁垒,诸如信用卡面签这样的安全机制让阿里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擘头疼不已,此外马云大概会后悔此前的高逼格表态:现行金融体制服务了20%的经济细胞,却拿走了80%的利润!更别说阿里金融CEO彭蕾的咄咄逼人:阿里金融没有禁区,小微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2014年3月,央行的突然叫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虚拟信用卡只针对互联网公司的实名验证客户,并结合交易行为、开户时间、账户登录、账户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虽然银行仍会进行校验,但在监管机构看来,客户的身份识别和信息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即令虚拟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更低,且有众安保险提供的伪冒和逾期赔付支持。


芝麻信用的核心在于通过自建的信用体系绕开传统金融的雷区,曲线完成拯救互联网金融的大业,当然这有一个拉风的前提:芝麻信用体系得到了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的双重认可。


2、完成阿里金融的闭环


电商之外的个人消费金融领域是阿里金融这只木桶的最后一块短板,这不无道理。阿里在客户特征、金融资产、社会关系、消费支付、行为偏好、个人档案、用户分组、地理位置等8个方面已经有相当的数据积累,小贷和消贷初具规模,又有中信银行和众安保险两个传统金融支点,如果再得到以O2O为核心的线下数据支持,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库并非遥不可及。


3、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线上太强成就了阿里木桶的最后一块短板,即已被炒到俗滥的O2O,相比微信公众号、企业号的咄咄逼人,支付宝服务窗的推出时机太晚,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还要直面网络直达号的挑战,对阿里最危险的情况是,移动时代的用户习惯一旦养成,阿里的辉煌很可能随着PC时代的结束而冰消。


上市后的阿里要保持40%的超高利润决非易事,国内电商市场早被罗掘俱尽,阿里妈妈亦无潜力可挖,海外并购缓不济急,阿里要在资本层面频繁发出利好信号,必须依托小微金融的崛起,芝麻信用如果能获取O2O企业的线下数据,无疑将为阿里金融和未来的业务延展提供决策依据。


Challenge:芝麻信用直面质疑


理想状态下,芝麻信用可以为阿里解决信用、安全和认证问题,跨界合作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但在实施和执行层面如何获取和运用数据、控制溢出风险仍然存在不少疑问。


1、极度仰赖实业的支持


一度时髦的互联网思维如今被调侃为葵花宝典,而以联想、华为为代表的大型实体对于互联网公司的越位营销也颇有微词,互联网正从神化的崇拜对象变为传统企业内心中最深的恐惧。


芝麻信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完成传统企业的数据对接,而在芝麻信用最关注的六个行业中,这项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根本原因在于阿里了解芝麻信用的意义,却无法描绘出它对实体经济的价值所在,谁会关心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芝麻信用希望通过数据对接,为一些拥有成熟业务的公司或创业公司提供类似资信验证这样的服务,这种验证已经具备了某些金融基因。在芝麻信用完成对接的企业中,既有百合这样的婚恋交友网站,也有小猪短租、搜房游天下的Airbnb模式,还有一些共享租车公司和部分P2P租车公司,但这些小伙伴要么太过垂直,太过细分,要么规模或份额太小,缺乏样本意义。


比如百合曾经大谈信用婚恋的概念,但更多是与其他婚恋网站差异化竞争的噱头,并没有上升到实际的业务层面,再如至尊租车,支付宝的服务窗曾经与它有过一些类似账号打通的合作,但在中国租车市场早已边缘化的至尊租车,无论对支付宝还是芝麻信用都只有象征意义。P2P租车倒是很愿意接下阿里抛出的橄榄枝,不过对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创业模式,阿里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兴趣。


曾经有人诛心阿里推出云服务的真实目的,就是觊觎这些企业的数据,不过就算阿里云是小微版的斯诺登,但连IT开发能力都没有的企业又有什么核心数据?


另外,由于芝麻信用已经在为淘旅行的酒店后付产品提供信用担保,阿里想当然的以为这个操作模式可以很容易的在体系外复制和拓展。然而据可靠消息,芝麻信用虽然付出了极大努力,仍然没有撬动类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Airbnb、连锁快捷酒店,航空企业、租车公司等握有大数据的公司,而这些体系外数据能否成功接入将决定芝麻信用的成败。


阿里要破解的不仅是传统企业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更有对互联网公司恐惧和猜忌的心魔,马云之所以时常现身传统企业,做布道式的高光演讲,绝非纯是成功者的自矜,更有深层次的考量。


2、风控、赔付和认可机制


阿里由于抢跑虚拟信用卡加上信任宝的操之过急,已经暴露在其他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的交叉火力中,从本质上说,腾讯前海微众的“大存小贷”较之阿里的“小存小贷”更能为传统金融体系释疑,没有物理网点的阿里银行在理念上太过超前,缺席银监会的第一批试点银行并不意外,腾讯的“普惠金融”虽然还留在纸面上,步子却走在了阿里前面。


至少在目前看来,依然云山雾照的芝麻信用能否承载阿里的厚望,谁也无法悬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芝麻信用建立了评价体系,它就必须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举个例子,假如P2P租车引入了芝麻信用的认证体系,一旦发生骗车、丢车风险,芝麻信用赔偿吗?再如,白富美在百合找到芝麻信用的优质客户,却惨遭骗财骗色,芝麻信用负责吗?这是阿里必须面对的。更重要的是,芝麻信用提供的评估结果必须得到传统金融和线下企业的认可,否则没有意义。


3、人工干预和信息输出


技术不是万能的,传统金融的安全准则也不是全无意义,阿里很早就建立了小微银行项目,还请来原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负责,但它要用无网点银行的形式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发扬光大,不可避免要引入一些人工干预机制,这与阿里原来信守的在线大数据解决一切的理念有直接冲突。


信息输出意味着阿里的数据必须以某种形式回馈给传统金融和实体企业,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先驱,阿里是否愿意做以及如何做,信息披露的规范以及如何监管,将考验它的智慧。

❻ 三峡大坝建造前长江水患

我想知道的是三峡建好了,自然灾害是不是增加了!

❼ 如何建立公司有效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提出。当时美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大型公众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职权弱化,董事未能为股东的利益勤勉尽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1971年,美国学者玛切(Myles L Mace)在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中揭示了董事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比如,董事主要在诸如技术、金融、政府关系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而在确定公司目标、策略、董事会政策方面无所作为,甚至不对经营管理者提交其批准的方案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经营管理者操纵了公司,董事会只是为经营管理者的行为盖盖章,或受经营管理者之托去安抚外面的股东;董事会会议的议程由总裁确定并控制,在会议上内部董事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出于礼貌免使总裁尴尬一般不提出质询。

为此,不少学者倡导改革董事会,将董事有能力行使的职能赋予董事会, 且必须使董事不受经营管理者控制。 艾森伯格(Melvin AronEisenberg)提出应给予董事会监控的职能,即“挑选、 监督和免除主要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应独立于它所监控的高层管理人员,并应保证有充分、客观的资讯以使董事会行使监控职能。为了抑止大公司滥用权力,解决内部董事不能有效行使职权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中。1974年成立,由大型公司的200 名总裁级人物组成的“企业园桌”组织(Business Roundtable)积极认同独立董事机制, 并建议外来董事的人数应足以对董事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据1989年对《财富》杂志前1000家公司董事会的统计,74%的董事是外部董事,83%的公司中外来董事占多数,这表明独立董事在美国已形成制度。1992年5月,美国法学研究所(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颁布《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分析与提案》,该文件规定了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与权限,监察委员会等董事委员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的公正交易义务,代表诉讼等内容。该文件促进了退休基金、投资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影响到世界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讨论。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创设的。以股份公司为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公司设立股东大会,为公司的权力机构;设立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对董事会负责;设立监事会,负责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经理的行为等。立法的初衷是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监事会履行监控职责的组织模式。但是,这种设计最本质的缺陷是忽视了应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立法时又没有充分研究和吸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新近发展和经验教训,因此形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三个机构的关系上,究竟应是层层隶属,还是应彼此制约?这是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如前所述,这一问题在国外公司法中已基本解决,董事会处于经营管理的中心地位,不能简单认定三机关是一种从属关系。但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公司法将股东大会规定为权力机构,并选举和更换董事,董事会和监事会从属于股东大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这一立法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该种立法模式的成功必须建立在股东大会名符其实以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职权正确划定的基础之上。但事实上,公司法并没有创设出一种崭新的机制确保我国的股东大会可以避免“流于形式”的世界性趋势,而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职权划分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是互相重叠(如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而董事会“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或者剥夺了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权(如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或者是限制了董事会的职权范围(采取列举方式规定了10项职权,如果董事会行使除此之外的职权则缺少法律依据)。再从对监事会的规定来看,由于没有像德国那样赋予监事会对董事的任免权,没有创设监事会履行职责的程序性保障制度,也缺少监事会对董事会行为的有效制约措施,因此监事会的设置从制度上就形成了一种“摆设”。

造成董事会经营管理权缩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理阶层职权的膨胀,而膨胀的原因源于“法定化”。公司法第119 条规定股份公司应设经理,并列举了经理的8项职权, 这种立法例在国际公司立法中是极为少见的,因为经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属于经营管理人员,他应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取决于董事会的授权,而不应由法律加以规定。从法理上说,只有董事会才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主体,并由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对内管理业务,对外代表公司,经理作为董事会聘任的管理者,只能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履行日常事务的管理或操作工作。经理职权法定化引出的后果表现在,由于经理的职权董事会不能行使,不可避免地造成董事会职权空心化,从而造成经理阶层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享有比董事会更具体、更广泛的权力。此外,经理阶层职权膨胀的结果,在事实上已使我国出现了美国曾经出现过的高级管理人员决定董事任免资格的情况。因此,如果不对经理职权作出法律上的改革调整,经理阶层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甚至决定董事命运的状况将普遍化。

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1人担任, 董事长可以兼任公司经理的法律制度,使得董事会的权力、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集于法定代表人一身,这种制度为个人独断专行、侵占公司资产和利益、损害股东权益洞开了方便之门。从单独的层面来看,如上所述,我国董事会的权力并不大,但通过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一特殊职位的设置,董事长将董事会的权力和经理层的权力集于一身,从而形成了一种非常强大的权力,特别是公司法第120条还规定:公司董事会可以授权董事长行使董事会的部分职权,这等于说董事长在一定情况下就是董事会。在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仍然拥有传统国有企业的厂长或总经理那样的大权实在是不可思议,而这种集权于一身的现象在国外公司制度中也不具有普遍性。在我国,由于大多数股份公司均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企业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因此股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大多由国有企业委派,董事长集权现象,既是一种个人专权,也是一种大股东专权,一旦董事会其他成员的任免权、升迁权均控制在董事长或大股东手中时,董事会成员在事实上将成为傀儡,他们怎么能履行谨慎行事和忠诚等义务呢?加之我国监事会的制度设计缺陷使其在实践中已演化成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高级“点缀”,监事们不但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反而唯董事长的“马首”是瞻,并无可奈何地去履行召开监事会会议等例行公事。大量公司违规违法案表明,绝大多数案件均是由于法定代表人专权,而又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所造成的。因此,按照国际惯例重新设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制度,合理配置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的职权,是构造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公司法虽然规定了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并列举了11项职责,但实践中出现的情况是,股东大会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意义,实际权力操纵在董事长控制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手中,股东大会不过是一架为了符合法定程序而运转的表决机器而已。这种情况表明,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其权力是十分有限而脆弱的。尽管我们竭力想落实和强化股东大会的权力,但是有关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我看来,实际上这仍然是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后果。首先,如前所述,公司治理结构已经从股东中心主义发展到了董事中心主义,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这个潮流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这是无法抗拒和阻挡的,在此情况下,我们的制度设计一定要将股东大会确立为绝对高于董事会的“权力机构”,在实践中肯定无法达到立法者所预期的效果。其次,法律上对股东大会具体职权的设置,有一些内容显然是剥夺或限制了董事会的职权,而对董事会职权的规定,又采取了封闭式的列举性方式,这就使得董事会在履行职责时,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想方设法扩大和强化自己的权力,从而造成股东大会的法定职权“虚拟化”。第三,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各个机构进行权力配置的最好标准,应当是看哪种配置更符合公司和股东的最佳利益。既然公司的经营管理是交给董事会负责,那么董事会应有哪些职权以及如何履行这些职权将关系到公司和股东的切身权益,如果我们从法律上剥夺或限制这些职权,实际上无异于剥夺或限制股东可能得到的利益或机会。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既源于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如厂长负责制)的影响,也是因为公司法实施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演化使得既有的立法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在各国均在积极探索、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时,我们绝不能抱残守旧,或者去为公司法不合理的规定进行辩解,以“证明”立法者不存在错误,须知,法律永远落后于经济,如果不作出及时的修改,过时的法律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阻力。因此,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行立法上、制度上的完善、变革或创新,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8方面入手:

1.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董事会的职权范围。由于只有董事会才能负责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为此,需要采取四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一,缩减股东大会的职权,将其限定在任免部分董事,审批董监事报酬,审议利润分配方案、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终止、修改章程等方面,而将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权力移交董事会行使;其二,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权力配置原则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即股东大会只能行使公司法明确规定的股东大会职权,除此之外的其他职权,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概由董事会行使;其三,公司法不再对董事会的职权作出列举式规定,而改由公司章程规定;其四,取消公司法对经理设置的职权条款,而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予以处置。

2.建立多元化法定代表人制度,禁止董事长总经理由1人担任。 根据国外的作法,公司可以设董事局主席或董事长,但他不一定是法定代表人,或不一定是惟一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章程可以授权执行董事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公司法将董事长规定为惟一的法人代表,就排除了其他执行业务的董事的代表权,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其他执行董事的权力,不利于及时作出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又为董事长高度专权并凌驾于董事会之上提供了条件,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更使这种集权得到了顶峰。因此,法律应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公司章程规定,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董事长,也可以是其他执行董事,既可以由1人专任,也可以由2—3人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分别担任, 董事长在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情况下不得同时担任公司经理。

3.从法律上引进和确认独立董事制度,并允许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我国公司董事会之所以不能真正履行董事会的职责,或者在履行职责时忽视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利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事会的构成单一,其成员基本上来自控股股东,在董事会的议事和决策过程中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很多董事习惯听命于由控股股东委派的董事长的旨意,对需表决的议题不进行认真的甑别、思考和权衡,也不判断在文件上签字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针对这一问题的医治良方只能是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大比例引进外部董事进入董事会。法律上应允许有关的管理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以改变目前公司董事会基本由内部董事组成的现状。此外,可以仿照美国模式,允许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如设立财务委员会、工薪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并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

4.进一步明确董事的义务。公司法中虽然也规定了董事的义务,如要求董事“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第123条), 但这种规定过于笼统、宽泛,缺少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很难据此判断董事的某一项具体行为是否违背此规定。我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引入英美公司法中的谨慎行事义务和忠诚义务。在谨慎行事义务方面,应主要为董事设定“谨慎行事”的标准,即他应以一个普通董事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合理判断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不得因故意、疏忽、懈怠等原因而给公司造成损失或损害。在忠诚义务方面,应要求董事以公司的最佳利益为履行职责的出发点,亲自履行董事职责,除非法律、公司章程另有规定,不得从事任何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业务或活动,不得以任何个人目的侵犯或利用属于公司的财产、信息或机会。此外,公司董事也应承担对经理阶层的监督和对社会的责任。

5.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建立名符其实的监事会制度。我国仿照大陆法系建立的监事会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就变了样。比如,在德国法中,监事会有权聘任和解聘董事,有权监督董事会的业务经营,有权审查董事会制作的年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表,并批准董事会的年度报告,即实际上监事会行使了传统股东会的职权。我国公司法第126条主要是从消极方面赋予监事会对董事、 经理违法违章行为和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监督权,而缺少从积极方面的职权赋予,造成监事会实际上形同虚设,我认为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部分董事的提名权交给监事会;由监事会主席主持召开股东大会;由监事会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或解聘;财务报告由董事会编制后交监事会审核并由监事会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监事会代表公司起诉违法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6.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力。我国上市公司往往是作为主要发起人的国有企业持有绝对控股的不上市股份,这就造成了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拥有巨大的权力,董监事的委派及报酬、董事长总经理的任免、公司章程的制订与修改、股利分配、增资减资、收购兼并等,均是由控股股东一手操办和决定。为此,法律上有必要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加以限制(或授权公司章程加以限制)。比如,可以规定:控股股东不能全部占据董事、监事职位,应留出一定的比例给其他发起人、公众股股东或独立人士;限制控股股东的投票权;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的职位不能均由控股股东出任;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负责人不能全部从控股股东委派;控股股东不得在章程和股东会决议中写入扩大其权益而缩小其他股东权益的内容。

7.建立代表诉讼制度。代表诉讼(representative Suits)源于英美衡平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的商法、公司法广泛采用。根据这一制度,当有权代表公司的机关或个人怠于通过诉讼追究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以维护公司利益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代表诉讼制度是加强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促使其勤勉尽责,防止权利滥用,防止管理层“官官相护”的有效法律机制。

8.建立帮助投资者实现诉权的诉讼支持制度。我国证券监管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每年都查处大批违反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的案例,但由于这种查处主要限于行政处罚,并没有使受到损害的股东权益或公司利益得到补偿,甚至向公司所处罚款实际上分摊了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公众股东持股额小,地域分散,取证困难,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违法活动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资料,因此即使他们想向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民事索偿,在客观上也困难重重。如果我们仿照欧美建立“诉讼支持”制度,这一问题便不难解决。诉讼支持,英文为amicus Curiae,有的译为“法院之友”, 是指行政机构在行政程序或诉讼程序中所采用的证据,经法院许可后可以提供给私人诉讼的当事人,以对私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证据支持。近年来美国SEC 在由共同基金股东以代表诉讼形式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 就频繁利用amicusCuriae制度来支持起诉人的诉讼请求。我国立法和司法制度一旦引入这一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在实施行政稽查和行政处罚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证据,就可以合法地提供给法院和当事人,从而使投资者不再因取证困难而放弃诉权。

(http://www.lw90.com/paper/guanlilunwen/gongshangguanli/20060619/53441)

❽ 八步工作法

(一)抓学习宣传,打牢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的思想基础镇党委把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职工和村(居)组干部分层次进行专题培训,系统学习了麻柳乡党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民主、尊重民意的观念,艰苦奋斗、为民谋利的精神,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作风,使全体干部领会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了推广“八步工作法”的重要意义。期间,镇党委统一印制了学习资料250份,保证镇、村(居)、组干部人手一份。办宣传专栏20期,书写宣传标语82幅,利用赶场天组织宣传队10余次,使麻柳乡党委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深入人心,在全镇上下掀起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的热潮。

(二)抓组织领导,打牢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的组织基础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八步工作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八步工作法”学习推广工作,将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举措,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创新,作为解决干部执政为民能力的大事来抓。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孙铭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红、党委副书记李勇为副组长,党委其它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办公,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的组织领导到位。

(三)抓制度建设,打牢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的制度基础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制度的约束力远胜于一般性的动员和号召。为了使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收到实效,镇党委逐步建立起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调研制度。成立了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督查小组,每月的最后五天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及时了解老百姓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的透明度等。二是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度。镇党委与联系村(居)领导和各村(居)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是否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是否推动各项工作、是否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维护了农村稳定作为检验学习推广工作实效的根本标准。三是建立了濯水镇机关运行规则制度。加强了对镇干部和村(居)干部管理,要求村(居)干部每月坐班10天,下农户15天,并实行24小时全天值班,每班2名村干部值班,值班期间吃住在活动室,以方便群众办事,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居)务公开工作,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做到干部管事不管钱,村(居)务开支明明白白。

(四)抓工作落实,确保学习推广“八步工作法”收到实效通过学习推广麻柳乡的“八步工作法”,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保证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全镇各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开展促农增收,加大支柱产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12个促农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落实3名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大力宣传“三农”政策,落实增收规划。以烤烟、蚕桑、经果、畜牧、水产五大产业建设为重点,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1723亩,完成供肥面积12100亩,目前田间管理进入高潮;新植桑园2000亩,实现在地桑面积6000亩,春季养蚕400张,力争全年产茧1100担;以园区500亩优质果园为
示范,全面加强4000亩核桃的管理,杜绝林粮间作;抓好牲畜疫病防治,加强畜牧基地建设,计划全年存栏生猪3.8万头,出栏2万头,进一步提高畜牧商品率;依托蒲花园区开发三期工程建设,新建鱼池200亩,把园区水产业培植成了新的产业和亮点;高度重视粮食生产,210亩撂荒地复耕,小春新增播面500亩,粮食增产300吨。

二是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中心镇建设。本着“科学规划、推进建设、强化管理、完善功能”的原则,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完成了城镇总规修编初稿,正着手评审工作;投资122万元,启动了街道“五化”建设工程,铺设人行彩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新建下水道1300米,广播电话线路下地管道铺设,电网改造将于近期实施;汽车二级站已于3月20日进场施工,地基平整工程接近尾声;联网街建设于3月7日开工,完成街口房屋拆迁和进口街道硬化工程;对街道保洁和城镇管理权实行以村为主双重管理,新建垃圾池5个,落实了街道长效保洁制度,脏、乱、差现象得以改观。努力强化城镇产业支撑,破解城镇“空心化”难题,龙头企业建设取得进展。鑫渝署类食品加工厂于3月9日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680万元,已到位资金88万元,将于7月试投产,当年产量可实现150吨,产值170万元,利税50万元。新建了旺鸿肉兔繁殖场,现有种兔600只,年末以公司+农户形式建成4000只种兔规模。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两小时”黔江路面硬化工程启动,“半小时”濯水交通建设规划制定,蒲花公路路基改造完工,新建白杨路、蒲花-堰塘等村道路近10公里,整治甘家-后槽村道路12公里,落实了全镇村道路养护工人14人;完成了泉门、五福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25户2750人的人畜饮水难;整治了三门、龙门2个村的农田灌溉堰;扫尾全镇3个村农网改造,实现同网同价。

四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争取了区扶贫办、区妇联、区中心医院共同解决60名贫困学生读书困难;高山梯级移民建房稳妥推进,地基平整工程已完工;村级畜牧防疫员和卫生员报酬已兑现;加大计生基础工作力度,提高了村(居)计生干部报酬。

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有力。目前,千坪、双龙两个村活动室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三门、桐木、五福、白杨、龙门、堰塘六个村级活动室已动工,泉门、濯水两个村(居)正在进行选址、征地和争资工作。可望在今年10月底全面建齐村级活动室。

❾ 三峡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不良影响
(1)自然灾害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而工程支持者只考虑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
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比较突出,地震活动仍维持在低强度水平。
暴雨洪涝:2007年4~9月,库区及其邻近地区降水表现出前多后少的特征,过程频繁,强度大,总量多,造成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4月1日和21日、6月29日、8月1~2日,9月27~28日,库区出现4次局地暴雨,5月23~24日、5月30~6月1日、6月16~23日、7月8~12日,7月16~20日,7月28~30日,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5月23~24日库区出现的大范围强降水,造成重庆市彭水、奉节、涪陵、丰都等20个县(区)和湖北省团风、宜都、利川和神农架林区等4县(市、区)289.1万人受灾,死亡1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73亿元。7月17日重庆市铜梁、璧山、沙坪坝日降水量分别达到179.5毫米、258.0毫米和262.8毫米,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其中沙坪坝日降水量为1892年以来的最大值。特大暴雨导致山城重庆著名的红色旅游烈士墓景区——“渣滓洞”围墙倒塌,牢房冲毁,景区遭遇到建国以来的最大暴雨灾害。
地质灾害:专家称,三峡水库建成后,逐步淹没了大量地势低洼的山体,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长期浸泡使被淹的山体等发生松软并冲入了低洼的采矿采空区,这都会导致库岸坍塌、山体滑坡等。此外,三峡水库每逢冬季蓄水、每逢夏季(汛期)放水,水库水位的周期性涨落,也对沿库地区造成压力,会诱发多种地质灾害。
2007年4~7月,强降雨过程致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多次、持续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灾死亡1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4月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重庆市彭水县、奉节县;5月发生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和水布垭镇、宜昌市兴山县高阳镇、高桥乡和水月寺镇,恩施州建始县景阳段,重庆市彭水县汉葭镇,巴东县官渡口镇水布垭;6月发生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清太坪镇、重庆市潼南县、彭水县、万州区等;7月发生在重庆市梁平县、潼南县。6月22日仅几小时内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就发生较大规模滑坡118处。
雷击事件:2007年4~8月,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特别是重庆地区多次发生雷击事件,共造成21人死亡,灾害损失较往年偏重。其中,4月1日重庆市垫江、綦江雷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雷击事件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重伤19人,轻伤25人。
大风、冰雹:2007年,库区及其邻近地区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点多面广,时间跨度大,从春到夏接连发生,造成的灾害损失重于上年。据统计,共50多个县次先后遭受了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3人死亡,230多万人受灾,房屋损毁8.3万多间,因灾经济损失超过3.8亿元。
大雾:2006/2007年冬季及深秋,库区西部大部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使高速公路、铁路、民航、河运等交通运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给人们春节出行造成了不便,同时引发了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2月7日,湖北恩施州鹤峰县路段因阴雨和大雾发生一起16人死亡、16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11月9日,大雾封锁重庆机场,仅1小时就造成30个进出港航班延误,4个航班被迫取消,4000名旅客滞留机场;成渝高速、渝宜高速等8条高速路先后实施交通管制;水运朝天门三渡轮航线禁航4小时。
干旱:2007年,库区干旱总体较轻。2006/2007年冬季,受上年夏季川渝特大高温干旱的后续影响,重庆市水库蓄水和稻田蓄水明显偏少、江河水位普遍在水位低值区徘徊、地下水急剧下降,重庆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到历史同期应蓄水量的50%,全市有150万人、9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11.6万公顷,库区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出现困难。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让人们的聚焦点再次投注在三峡工程上。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9年就已开始启动编制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2)移民问题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经有大约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三峡工程实行“开发性移民”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时,也伴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其经费除了由三峡建设基金拨付外,三峡总公司在电站投产后的若干年内每年也要支付给地方政府一笔资金用于移民安置。此外,国家还要求全国的二十一个省市,每个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一个县。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移民城镇的基础建设较快,但是工业发展较差,大批搬迁的企业破产倒闭,库区整体呈现出一种产业空心化的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导致数万人包围政府机关的“万州事件”。
(3)泥沙淤积和水位
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工程的反对者如黄万里等认为,长江上游河流所携裹的除了泥沙,还有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在三峡大坝筑起后将极难排出,会造成堵塞,并向上游延伸,进而影响重庆。此后在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由三峡总公司承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四座巨型水电站,其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担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减缓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速度,这也再度引起某些人们对三峡泥沙问题的担忧。与泥沙淤积问题同样极具争议的,还有水位问题。在三峡蓄水至135米后,有人发现从大坝到库尾之间的水位落差多达34.7米,远远超过了工程论证报告认为的0.4米,因此担忧重庆可能会在三峡完全蓄水后被淹没。
(4)名胜和文物影响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由于旅游机构在19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对原本的三面临水的白帝城实施原址保护,使之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
(5)生态环境影响
三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三峡工程开建以来,澎溪河多次发生“浮萍和水葫芦疯长”的水污染事件。秭归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总工程师彭书林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型水库建成后对周围库区的环境和生态会造成影响,通常认为这一影响会持续到20年左右才会稳定下来。据此推断,未来10年,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仍不能掉以轻心。
据《中国三峡工程报》报道,在2002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另外,4月份降水量为236.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
三峡工程自一九九二年开工以来,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投资近四百亿元人民币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进行防治。
Ⅰ产生消落带
消落带,或称消落区,是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指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至防洪限制水位以上区域,因水库调度用于防洪而产生的临时性出露于水面的陆地。三峡工程在完全建成后,冬季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接近400平方公里。
消落带对于三峡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周维说,其一由于没有植被覆盖,当夏季这部分土地裸露出来时会给人“似荒漠化”的感观影响;其二冬天被水浸泡后沉淀的污泥和垃圾在夏季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和寄生虫,对水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三由于这部分土地无植被覆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面源污染处理能力降低。
Ⅱ珍稀生物
日前在位于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记者看到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幸福地“生活”着。有关专家介绍,三峡工程建设会对当地陆生动植物和水生动植物有一些影响,库区陆生脊椎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22种。受三峡水库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较多,涉及120科358属550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其合编的《水坝与生态系统的未来》报告中提到,水坝建设威胁淡水生态系统,全球有21条河流及其流域生态严重退化,中国长江流域排名第一。长久以来,长江是陆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中心,拥有322种鱼类和169种两栖动物。由于水坝的影响,包括中华鳄、中华鲟、江豚、白鹤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动物处境都非常危险。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研究所教授陆健健透露,1980年代中期,长江口能观测到的水生底栖动物共有126种,到2002年,能观测到的只剩下52种。大量有机物被带入东海,使得近年来中国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大面积的赤潮频繁暴发。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