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工作完善
1.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合法经营,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企业实现各种战略目标的一种活动,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根本性要求,还是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之基础,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防范相关风险的有效机制。从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来判断,内部控制和会计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开端就是借助于会计控制来实施的。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来看,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并没有什么改变,企业内部控制也主要是围绕会计内部控制而实施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资产之安全与会计信息之真实准确。因此,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防范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所一定要落实到位的重要制度。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十分广泛,其作用已经远远不止进行防弊和纠错,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少能够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能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产物资保管及使用能够运用多种控制手段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遭到损坏,从而杜绝浪费、挪用及不合理利用等各类问题之发生:其二是能提升企业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准确而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了解以往、控制当前、预测今后、作出决定的必备条件,而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与执行本企业的业务处理程序,科学规范地作出职责分工,让会计资料能够相互进行牵制,有效地防止出现错误与弊端,确保会计资料能够正确而且可靠:其三是确保国家对于企业所进行的宏观控制。国家所制定的各类财政纪律与法规均要求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落实,企业应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加以自我约束,并切实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其四是能保障企业能够进行高效经营。内部控制制度能合理地对本企业内部的各职能机构与人员开展分工、控制与协调,促使企业内部机构与人员能够履行好职责,明确自身目标,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而高效地开展。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原则
现代企业在设置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框架时,一定要遵循与依据客观规律,也就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企业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其一是合法性原则,也就是各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严格实施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规定。其二是适应性原则,也就是各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体现出自身在生产经营以及业务管理上的特点与要求。三是规范性原则,也就是各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全面而规范地反映出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应当符合与体现出会计的重要原理与方法,并能规范性地做好会计事务的各方面的工作,并做到不顾此失彼。四是科学性原则,也就是在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做到科学而合理,从而让所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能易于操作执行。同时,一定要有利于控制与检查,从而完善控制制度的执行手段与途径。
三、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1.内部控制建设不够完整与科学
一部分企业由于受到利益之驱动,过于注重经营却轻视了管理。自我防范与自我约束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还不够健全,导致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完整性,大量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主要侧重于进行事后控制,一般都是在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以后再实施补救。更加严重的是企业常常偏重于对钱财等有形资产进行控制,而对于人员素质以及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力度还不够,导致企业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且在内部控制执行上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而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要确保其有效执行,还必须要有更加完善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制度相互配合,当前,企业负责内部监督的内审部门中有大量是形同虚设的,未能进行真正的监督检查,最终造成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大。
2.内部控制未能建立起评价体系
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进行内部控制的合理框架,而且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中显然存在各自为政与就事论事之倾向,比如,财政部门注重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证券监管部门注重的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规定等。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评估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方式,鉴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负责人负责,因而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再加上内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不够高,让内部审计难以完成评价内控之任务。
3.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
现代企业中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间,董事会和管理层间,经理层和普通员工间均存在代理关系。也就是说,公司治理主要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相互之间所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约束及制衡关系,其中股东大会是企业最终控制的主体,董事会接受了股东大会之委托而决定企业的路线政策方针,并对经理层加强监督,董事会则对自身行为实施监督,他们均各负其责,且能协调运转。内部控制主要是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为了保障企业的财产完整,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而完善的一系列关于控制职能之措施与程序。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够成功之现象,尤其是董事会缺乏足够的独立性,无法对经理层产生有效的控制;同时,监事会的功能较为有限,无法对董事会与经理层进行合理的监督。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1.营造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一家企业的控制活动都是存在于必要的控制环境当中。控制环境通常是指建立、强化或者减少特定政策、程序与效率所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一般是指那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之贯彻与执行、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加强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当注意到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之营造。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应当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性的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应当看董事会与企业的负责人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主要取决于该企业员工之控制意识以及行为,而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所具有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十分重要。就理论而言,内部控制自身就具有局限性,其中关键在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控制是否随意,或者是否会相互串通,从而搞出内部人控制。所以,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自觉地执行内部控制之意识变得十分重要。要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管理职能与关系,从而为每一个组织的内部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实施办法。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主要有股东会或者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及监事会。股东会一般是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实施重大决策的,通过监督经营者,能够有效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以促进资产的增值与保值。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时,经营管理机构和股东会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有利于经营管理岗位上的人员选拔,并自主地开展经营与管理。董事会与经营管理部门之分设,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与经营。
2.设置富有成效的内部控制活动
针对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职责分离。职责分离可以说是现代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要求,而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均应严格地依照不相容职务彼此分离之原则,科学规范地划分各种职责权限,从而形成彼此制衡之机制。二是工作流程。要确定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让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均能自动地检查另一位员工或者更多人的工作过程,以实现相互牵制之目的。为了真正实现以上目标,应当对每一个岗位设计采用工作流程图之办法,在工作流程图当中,应当明确地规定每一个员工应当做些什么,怎么去做,什么时候去做和怎么正确地进行工作等等。工作流程图设计之目的应实现让管理的过程更加标准化,也就是要能实现让不同的员工都依据工作流程图去开展相同的工作,并能得到一样的工作结果。三是票据和记录控制。票据可以说是证明交易发生之证据。应当实行票据保管、收款和会计记录人员之岗位分离:对全部票据开展预先编号,全部作废票据都应妥善地保存,对于已使用的票据主要是由会计人员开展定期消号,并及时和票据保管人员加以核对,从而防止交易漏记或者出现重复记录等现象,以保障全部收入与结算款项均能及时和准确地入账。四是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一般是指限制接近资产与接近重要的记录,从而保障资产与记录之安全。保护资产与记录安全所具有的重要措施是运用实物与技术保护措施。例如,把存货存入仓库从而防止偷盗,仓库主要是由胜任的员工来管理的,还能减少存货之残损。对于凭证与记录实施实物安全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凭证与记录出现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要的支付成本。在应用电算化核算的状况下,每一个岗位均只能应用自身所设置的密码接触由自身所负责的数据,而复核岗位只能开展数据查询与复核,而并不具备修改已形成数据记录之权力。五是绩效考评。为实现一定的工作目标,应当进行更有成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从而能够激励各位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控制的主动性。企业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绩效考评会议的方式,作为对其工作目标最后完成情况进行事后控制,不但能够总结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成果,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与改进工作之过程。运用绩效考评,并配合相关的奖惩措施,并将各部门之目标和个人的工作目标进行紧密地结合,而部门之工作目标也能够通过个人工作目标之达成而实现。
3.强化内部审计以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在企业各层级的员工当中,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来说,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具有十分重要而且又极为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当中的重要力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与使命。所以,企业审计部门之作用不但要监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真正被执行,而且还应当帮助企业去进行控制环境之建设,从而成为内部控制过程中设计之顾问,建议企业管理层建立起一种健康而积极的公司文化,让员工们能够自觉地将办事准确与职业道德放置于第一位。企业总部应当建立起审计部门,直接接受企业董事会的领导,而且二级公司也应当建立起审计部门,并做到和财务部门平级,从而确保审计具有独立性,而各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下一级单位实施审计,并对本级公司负责。
4.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得以合理运行之前提条件。为此,一是要真正改变当前会计人员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从而引进与招聘所需的高校财经专业大学生。他们不仅知识水平比较高,而且观念比较新,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新的观念与思想,从而有利于各项新制度之制定与落实。二是要强化专业会计人员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纪律性,让其能够具有更为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纪守法,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丧失应有的原则。三是要强化对于专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要坚持定期开展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进行严格的上岗证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与素质。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要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知识,并能合理地运用内部控制之方法,并实现企业之内部控制目标。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教育与技能培训也不可忽视,唯有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真正地意识到自身职责所具有的重要性,从而掌握了更加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办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地发挥对于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作用。
5.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对于风险的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等能力,并将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作用。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与管理过程当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定战略这一阶段,内部控制主要是服务于风险管理之需求:而到了战略实施这一阶段之后,风险管理主要就体现在内部控制之过程。不管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对于风险进行积极管理依然是实施内部控制之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依据业务项目分别加以制定的,对于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之要求一般都是分散在贯穿于各个规范当中的。在今后对于规范的制定和修订之时,应当不断加强对于风险因素的重视程度,从而督促各家企业真正地建立起风险意识。要围绕着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起富有成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并通过对风险进行预警、识别、评估、分析与报告等各种措施,对于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开展全面性防范与控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鉴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为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在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一定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并致力于向国际化标准靠近。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之保障。企业的规模一旦越大,其重要性也会变得越明显。因此,内部控制是否完善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显得任重道远。企业必须将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互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当中强化内部控制之实施,特别是要注重于内控制度的相互监督。从而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进而维护我国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2. 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以“三个加强”为基础,营造内控良好环境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内控工作体系
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关系内控制度推行成败的关键因素。各企业需将内控制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同时需健全完善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内控办公室,有利于协调布置内控工作,组织内控制度编订,以及开展内控检查、跟踪整改等。
2、加强内控培训,提升全员内控素质
全体员工内控素质的持续提高,决定了内控工作的执行力。作为内控制度的建设者和执行者,广大干部职工是内控管理的基础,只有提高他们的内控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才能激励其自觉实现内控管理目标。根据内控制度实施的不同阶段特点,需充分利用会议、网络、报刊、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内控知识的宣贯,把内控理念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培育内控环境,营造内控氛围。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内控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讲座,对内部控制的目的、意义、背景、业务流程和权责指引进行讲解,澄清模糊认识,有效提高了全体员工对内控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五个规范”为主线,健全内控工作体系
1、规范流程再造,贴近工作实际
为进一步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风险的可控性和结果的实效性,做到内控制度与生产经营管理,与创收增效,与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相结合,需根据执行单元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采购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等流程的控制点进行删减、优化和增补,对控制作用不大的部分控制点进行调整优化;对一些风险较大、管理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舞弊的环节加强控制和监管;对制度中存在死角或缺陷的关键环节进行补充,细化优化《权责指引》。
2、规范审批权限,严格授权管理
根据企业组织规程和工作规程,需将风险较小、审批意义不大的权限适当下放,将风险较大的权限适当收紧,将行权范围、审批项目、额度、执行和会审部门等进行进一步明确。同时,对不允许向下授权的控制点,统一由企业层面审批,允许向下授权的控制点,如合同签署、资金支付、费用审批等采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按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报批”的程序,对各单位权限以上、需要上级审签的项目,一律由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有关领导审批,确保权限设置有序、授权有度。
3、规范责任分工,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谁主管、谁控制,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内控责任落实表》,逐一落实牵头责任部门、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将所有控制点明确具体岗位,确保内控工作“权有所属、责有所归”,确保内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留下死角”,能够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覆盖党政工团全方位,并使内部控制真正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之中,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
4、规范制度管理,确保符合内控
只有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思想,将内部控制与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才有可能达到寓控制于管理,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为加强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需组织力量对现行各项与内控相关的专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补充和完善,供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学习借鉴。对那些不适应新情况的规定和办法,及时废止、补充、修订,保证专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的一致性,逐步建立一套以内控制度为核心、专业管理制度和标准为支撑的制度体系。 5、规范资料格式,统一资料标准
针对执行单元规模大小不等、管理模式不一、控制点资料不同的实际情况,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将控制点的内控要件资料进行规范化和格式化,制订统一的表样和文本,下发执行单元统一执行,通过内控要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三)以“三个强化”为重点,提高内控执行力
1、强化检查机制,优化检查方案
检评工作对于推动内控制度有效实施至关重要,而内控检查涉及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为确保检查的广度、深度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需拟定方案反复进行讨论,确定检查依据及检查范围,制订检查评价方法、检查标准和检查内容,设计检查工作底稿,规定检查评价具体组织程序,并组成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专业检评组。
2、强化整改落实,提高检查效果
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在内控检查中,需坚持做好检查结束后的现场讲评工作,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整改表。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问题整改督导小组,对整改落实情况逐一进行了现场核实督导,出具意见反馈表,责令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再次组织整改,提高了内控检查质量。
3、强化奖罚兑现,促进深入开展
为确保内部控制各项活动的落实,需建立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制度,将检查评价结果与考评对象的经济利益挂钩,如在“中层管理人员业绩奖金考核”和“经营目标考核”体系中,设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指标权重。同时需加强精神奖励,对做得好的执行单元戴大红花,较好地起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三、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体会
1、领导高度重视是首要前提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环节,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须单位领导班子思想高度统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2、组织机构健全是重要保证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强力的组织保证,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内控组织机构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完善的内控制度是根本依据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实施内控管理最关键的依据,是执行和评判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必须完善、健全和科学。
4、严格的检查评价是必要手段
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是强化内控执行力,保证内控效果的必要手段,必须“严考核,硬兑现”。在检评过程中,必须做到两个“严格”:一是严格检查,二是严格考核。
5、经营风险管理是关注重点
资金管理、计划投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和财务预算等环节都可能存在隐患,甚至形成潜在的风险,必须高度关注,重点从基础规范、流程执行、权限管理、严格检评入手强化监管。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管理和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持之以恒地完善内控制度,扎实提高内控执行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其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 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在于有助于管理者实现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这种局限性也必须明了并加以预防。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从企业近几年发生的涉及会计违法违纪案件和各有关部门对企业审计检查的结果看,企业内部控制 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等等。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既无明确规定,也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有的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有的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不法商人相勾结,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权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己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只凭领导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协助领导,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 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 ,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 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 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领导认识不高,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所造成的,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对财经纪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这里所指的人是指一个企业从领导到有关业务经办人员)。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计算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今后我们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加强企业领导者自觉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 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其中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尤为重要。从我国一些企业的现状分析,这些企业不是没有内部控制,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其中,往往是企业领导者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今后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 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企业领导者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的健康发展。(鹭佳)
4.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危害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的组织对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好坏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志,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实可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同事也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运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内部控制已成为当今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还十分薄弱,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系统薄弱且不受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关注不够
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指管好钱物;有的企业认为提高经济效益与完善内部控制是对立的;有的企业落实内控制度时却大打折扣,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尽合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阶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没有真正转变观念,被动的进行内部控制,或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缺乏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2、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对较低
许多管理人员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缺乏必要知识,不能正确地对费用的开支进行审批,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平时只重视货币资金管理、而忽略各类财产物资管理,造成财产物资内控管理严重不到位,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核算业务水平,但忽视对新业务和新的会计法规的学习,影响决策。
3、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制度。但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一整套的评价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此外,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导致各种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
4、成本与效益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发挥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较高成本的投入,内部控制的效果就会越好,根据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当控制成本大于所产生的效益时,可能会放弃相应的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不合理甚至是舞弊。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内容是对产、供、销、人、财、物的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应构建以宏观的总体控制和微观的具体控制相结合的内部监督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宏观调控体系与微观的内部调控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缺一不可。
1、完善内部控制宏观体系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站在国家宏观层面上,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同时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时各种经济信号传递出去。
2、完善内部控制微观制度
1)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企业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任人唯贤的良好人力资源政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内部培训提高”等多种途径提高各类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层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高素质的队伍来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制度良好作用。
2)完善企业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展情况,而风险的发生则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问题与薄弱。因此,企业要建立风险预警、分析、防范机制,提前预测各类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和分散各种风险,使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3)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同时更离不开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途径和方式,及时了解整个企业运营状况和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情况,为各部门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避免或减少经营、财务差错,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经济越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监督体系,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时,既要合法有效,又要全面,根据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确立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此外,还要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5. 如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营造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一家企业的控制活动都是存在于必要的控制环境当中。控制环境通常是指建立、强化或者减少特定政策、程序与效率所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一般是指那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之贯彻与执行、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加强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当注意到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之营造。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应当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性的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应当看董事会与企业的负责人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主要取决于该企业员工之控制意识以及行为,而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所具有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十分重要。就理论而言,内部控制自身就具有局限性,其中关键在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控制是否随意,或者是否会相互串通,从而搞出内部人控制。所以,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自觉地执行内部控制之意识变得十分重要。要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管理职能与关系,从而为每一个组织的内部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实施办法。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主要有股东会或者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及监事会。股东会一般是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实施重大决策的,通过监督经营者,能够有效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以促进资产的增值与保值。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时,经营管理机构和股东会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有利于经营管理岗位上的人员选拔,并自主地开展经营与管理。董事会与经营管理部门之分设,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与经营。
2.设置富有成效的内部控制活动
针对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职责分离。职责分离可以说是现代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要求,而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均应严格地依照不相容职务彼此分离之原则,科学规范地划分各种职责权限,从而形成彼此制衡之机制。二是工作流程。要确定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让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均能自动地检查另一位员工或者更多人的工作过程,以实现相互牵制之目的。为了真正实现以上目标,应当对每一个岗位设计采用工作流程图之办法,在工作流程图当中,应当明确地规定每一个员工应当做些什么,怎么去做,什么时候去做和怎么正确地进行工作等等。工作流程图设计之目的应实现让管理的过程更加标准化,也就是要能实现让不同的员工都依据工作流程图去开展相同的工作,并能得到一样的工作结果。三是票据和记录控制。票据可以说是证明交易发生之证据。应当实行票据保管、收款和会计记录人员之岗位分离:对全部票据开展预先编号,全部作废票据都应妥善地保存,对于已使用的票据主要是由会计人员开展定期消号,并及时和票据保管人员加以核对,从而防止交易漏记或者出现重复记录等现象,以保障全部收入与结算款项均能及时和准确地入账。四是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一般是指限制接近资产与接近重要的记录,从而保障资产与记录之安全。保护资产与记录安全所具有的重要措施是运用实物与技术保护措施。例如,把存货存入仓库从而防止偷盗,仓库主要是由胜任的员工来管理的,还能减少存货之残损。对于凭证与记录实施实物安全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凭证与记录出现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要的支付成本。在应用电算化核算的状况下,每一个岗位均只能应用自身所设置的密码接触由自身所负责的数据,而复核岗位只能开展数据查询与复核,而并不具备修改已形成数据记录之权力。五是绩效考评。为实现一定的工作目标,应当进行更有成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从而能够激励各位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控制的主动性。企业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绩效考评会议的方式,作为对其工作目标最后完成情况进行事后控制,不但能够总结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成果,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与改进工作之过程。运用绩效考评,并配合相关的奖惩措施,并将各部门之目标和个人的工作目标进行紧密地结合,而部门之工作目标也能够通过个人工作目标之达成而实现。
3.强化内部审计以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在企业各层级的员工当中,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来说,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具有十分重要而且又极为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当中的重要力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与使命。所以,企业审计部门之作用不但要监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真正被执行,而且还应当帮助企业去进行控制环境之建设,从而成为内部控制过程中设计之顾问,建议企业管理层建立起一种健康而积极的公司文化,让员工们能够自觉地将办事准确与职业道德放置于第一位。企业总部应当建立起审计部门,直接接受企业董事会的领导,而且二级公司也应当建立起审计部门,并做到和财务部门平级,从而确保审计具有独立性,而各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下一级单位实施审计,并对本级公司负责。
4.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得以合理运行之前提条件。为此,一是要真正改变当前会计人员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从而引进与招聘所需的高校财经专业大学生。他们不仅知识水平比较高,而且观念比较新,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新的观念与思想,从而有利于各项新制度之制定与落实。二是要强化专业会计人员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纪律性,让其能够具有更为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纪守法,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丧失应有的原则。三是要强化对于专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要坚持定期开展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进行严格的上岗证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与素质。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要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知识,并能合理地运用内部控制之方法,并实现企业之内部控制目标。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教育与技能培训也不可忽视,唯有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真正地意识到自身职责所具有的重要性,从而掌握了更加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办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地发挥对于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作用。
5.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对于风险的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等能力,并将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作用。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与管理过程当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定战略这一阶段,内部控制主要是服务于风险管理之需求:而到了战略实施这一阶段之后,风险管理主要就体现在内部控制之过程。不管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对于风险进行积极管理依然是实施内部控制之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依据业务项目分别加以制定的,对于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之要求一般都是分散在贯穿于各个规范当中的。在今后对于规范的制定和修订之时,应当不断加强对于风险因素的重视程度,从而督促各家企业真正地建立起风险意识。要围绕着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起富有成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并通过对风险进行预警、识别、评估、分析与报告等各种措施,对于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开展全面性防范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