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文化原则
㈠ 如何正确把握机关文化建设与机关用人价值取向的关系
所谓物价机关文化,是指把物价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统一于履行物价部门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物价机关思想理念、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物价部门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的总和。从宏观上讲,物价机关文化至少包括3个层次:核心层是物价机关精神文化,中间层是物价机关行为文化,最外层是物价机关物质文化。这3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文化圈、产出文化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错综复杂、价格总水平居高运行的背景下,加强物价机关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高度重视物价机关文化建设
物价机关文化的核心是“阳光物价、民生至上”的价值理念,其根本是体现“聚心聚力聚智、为农为企为民”的服务理念。加强物价机关文化建设,塑造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物价文化,对于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大势,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监管模式至关重要。同时,先进的物价机关文化对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干部素质、提高工作效能,也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是具有吸引凝聚作用。一旦物价机关文化得到广泛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干部职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全体物价人把个人的感情、目标与物价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单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充分发挥出物价部门的整体优势。
二是具有规范约束作用。物价机关文化形成以后,它对所有成员的规范和约束便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显得更人性化,可以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甚至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在机关风气和职业道德对干部职工的规范作用上。
三是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如果能将物价机关文化内化为自觉、体现于行动,全体物价人之间就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就可以营造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人与人之间就能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发为物价事业而拼搏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具有引导辐射作用。物价机关文化除了能反映物价部门整体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利益追求外,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物价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物价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这不仅对物价机关内部起作用,还可以通过物价人的言行对社会产生影响,最终在社会和群众中维护好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全面把握物价机关文化建设
加强物价机关文化建设,概括地讲就是建设符合物价工作发展和物价机关内部管理实际的、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团队精神、进取理念、服务意识等。创建一套具有竞争激励、优胜劣汰作用的物价机关管理机制,培育一种团结协作、严谨高效的物价机关工作作风,不仅能有效促进物价机关自身建设,而且可以全面加强和提升物价部门效能。我们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效能型机关的要求,打造“以事业凝聚人、以环境熏陶人、以精神鼓舞人、以利益激励人”的机制,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机关文化氛围。
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打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规定着物价机关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直接决定着物价人的作风、学风、党风、政风。要始终把培育物价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物价机关文化建设的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全体物价人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水准,以优良的物价机关作风带动物价系统政风行风的转变,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要逐步统一思想认识,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概括、升华出能真正涵盖物价文化的各种理念,认真梳理总结和不断巩固深化已有建设成果,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规范干部职工的言行举止,打造行为规范的修养文化。干部职工的言行不但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代表着整个物价机关的文化形象。物价机关干部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形成适应我们自身特点的文明用语、人生格言等,不断提高物价机关的文明水准。
提升干部职工的能力本领,打造服务民生的职业文化。要对干部职工加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本领,促进干部职工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要树立系统学习、终身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以努力强化“张嘴能讲、提笔能写、遇事会干、无事善思”等素质为目标,大力提升“勤学善思、物价业务、应急应变、平衡协调、开拓创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反腐倡廉”等八种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任职能力。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强势全新的管理文化。通过制定物价机关工作标准,明确各项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依据和责任人,促进工作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探索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制定制度科学;遵守制度自觉;执行制度严肃。同时,适当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品德与才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原则,加强干部的选拔与交流,对工作踏实肯干、成绩明显突出的干部,适当破格任用,为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
鼓励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打造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一方面,着力培育干部职工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为干部职工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能力的平台,激发创造热情,争取涌现出更多的工作模范、党务先锋、管理专家、服务能手和学习标兵。还要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更新,使人人都“敢创新、愿创新、会创新”,形成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塑造物价机关良好的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物质文化。尽力创造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物质条件,做到办公场所优美、整洁。在机关醒目位置张贴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用语、行为规范等,让机关干部时刻牢记在心,指导自己的行动。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打造物价机关独有的标志符号、标志形象、标志文化等识别标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凝聚力、吸引力,激励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到物价机关文化建设中来。
着力推进物价机关文化建设
开展物价机关文化建设,首要的是把握正确的途径。一要抓住关键点,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二要找准切入点,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三要立足根本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物价机关各项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其有效运转上下功夫;四要把握着力点,在创新物价机关文化活动载体,保障全员参与上下功夫。
开展物价机关文化建设,还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以人为本是本源,服务大局是主线,全员参与是关键,彰显个性是特色,与时俱进是要求,常抓不懈是需要。这些原则同等重要,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是物价机关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开展物价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各处室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加强对物价机关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定期分析研究机关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打破制约机关文化建设的瓶颈。二是保障机制。保证创建活动有经费、有时间、有地点、有人员、有载体。三是激励机制。定期检查、考核干部职工参与机关文化建设的情况及其成果,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并与党风廉政建设、作风能力建设、党建目标考核等内容相结合,真正使物价机关文化建设成为干部职工成长进步的源动力。
物价机关文化建设,是提高能力素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具有群众性、实践性、乐见性、长期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既需要领导常抓不懈,更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首先,要把开展物价机关文化建设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化的力量引导干部职工共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大力倡导终生学习,潜移默化地将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与实现机关共同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其次,要把推进物价机关文化建设作为机关自身建设的新课题,从机关文化建设入手开辟机关建设的新视角、新层次、新领域,将物价机关文化建设寓于机关建设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第三,要注重实效,打造健康、科学、向上的机关文化,继承并发扬物价系统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总结出符合物价机关特点、富有时代特征、体现个性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用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引导社会进步,用每项物价事业的前进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带动社会和谐。
㈡ 机关文化建设的作用请简介些
机关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管理文化和制度建设上。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制度的执行是否原则、公正、公平,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行为。能够被机关干部普遍认同的制度才是有效的,才能确保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促进机关人际关系的团结和谐,才能使机关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领导行为不可只“管”不“理”,“管”是监督执行,“理”是通过实施过程去研究和思考制度的可信度和可行性,研究和思考管理与职工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和思考现行管理与未来发展的关系,以及管理体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等深层管理问题,以便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法,达到机关工作成效的最大化。
制度建设只有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条件下,才能激发起机关干部高度的工作热忱,开创出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绩效=能力×激励。无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激励的真正意义是要开发人的行为资源,强化人的行为意识,推动行为向组织目标接近。因此,激发机关干部自我激励的能动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激励本能的文化环境,注意清理机关环境中的非激励因素,以及对机关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具有破坏性影响的不良因素尤为重要。从这一意义上讲,奖金和升职等都不是深层的能产生激励作用的动力体系,而将机关干部发自内心的自我意向统一到组织目标的意向中,才能激发人的自觉性和进取心,并迸发出巨大的潜能,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发展。
学习力+文化力=生产力。学习力就是紧跟时代,用市场经济观念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现实要求;文化力就是创造一个重视人的需要,关心人的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价值高度统一的文化氛围;而发挥作用,履行职能,就是生产力。未来组织文化建设将成为扩大组织影响,提高组织凝聚力的最有效的因素。而充分发掘机关文化建设在自身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组织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机关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来自于领导者传承事业的责任意识和对管理科学的认知能力。只有以事业为重的领导者,才能全情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以事业为己任,立足现实并对组织的长远建设和发展负责任。而不是为个人功利谋职位,更不是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利益。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在机关文化建设中起支配和导向作用,对机关文化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机关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具有整合队伍、推进建设、促进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㈢ 什么是行政文化礼仪
行政礼仪又称公务礼仪,它是指公家公务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国家公务时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
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国家公务员真正自觉地恪尽职守,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以民为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提高整个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效率。
㈣ 如何抓好机关文化建设
机关文化建设是政府机关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抓好机关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机关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对于机关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高服务和工作效率,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使机关文化的“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工作的“硬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教育培训,以学习培养人。
对政府行政管理机关来说,学习就是要紧跟形势,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精神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履职的需要。学习要有计划性、系统性,每年要根据工作重点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加强对学习的考核,建立干部职工学习档案。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除业务知识外,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干部职工知识面,激发创造思维。要增强学习的实用性,推行学习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学习讨论会或调研文章评比会,加强学习交流,做到学以增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不断创新学习方式,采用外出学习考察、专家辅导、现场模拟、主题实践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规范制度管理,以机制激励人。
机关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管理文化和制度建设上。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执行是否原则、公正、公平,能否被机关干部职工普遍认同,是机关协调运转的关键。为此,要将工作、管理和行为理念转化为制度,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学习、考核等制度,促进机关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建设只有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条件下,才能激发起机关干部高度的工作热忱。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绩效=能力×激励。激励的真正意义是开发人的行为资源,强化人的行为意识,推动行为向组织目标接近。因此,激发机关干部职工自我激励的能动性,给干部职工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激励本能的文化环境尤为重要。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按照履行职位职责指标、精神文明建设指标、重点工作指标等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真正树立“干好工作是硬道理、提高素质是硬道理”的评价标准理念,将机关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自我意向统一到组织目标之中,激发个人的自觉性、进取心和潜在能力,推动共同进步发展。
三、丰富机关生活,以活动吸引人。
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体现机关文化的重要方面。要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学习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开展读书活动、岗位练兵活动、岗位成才活动、创新建议献策等活动,打造富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一流团队,培育有敬业精神、有拿手绝活的一流机关工作队伍,营造机关成才环境,促进个人不断进步;开展评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优秀工作成果”等活动,把无形的机关文化形象化、典型化、人格化,深化机关干部职工对机关文化的认识,不断优化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将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文娱活动,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人文修养,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开展“送温暖”活动,把对干部职工的关心问候送到家,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开展思想整顿、开门整风、扶贫助学等活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四、注重亲情关怀,以感情凝聚人。
机关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的责任心、奉献精神、进取意识、创造力以及团队精神的充分体现和发挥,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要通过教育、引导、感化,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干部职工,满足干部职工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促进干部职工在自主管理下实现人生价值。机关管理的领导者要加强与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了解干部职工生活情况,做到思想教育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解决疾苦要暖心,使机关干部确立“八荣八耻”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全面营造勤于工作、乐于创造、甘于奉献的集体环境。
㈤ 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一是与时俱来进的原则。文化既自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流变性、创新性。机关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仅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机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机关成员的素质。
三是全员参与的原则。机关文化是机关成员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对机关成员共同意志的提炼与升华。机关文化建设是全体机关成员的共同任务。
四是常抓不懈的原则。要靠领导和工作人员长期兢兢业业去追求,要靠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来培养。
(5)机关文化原则扩展阅读
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关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科学的机制激励人。
严格的纪律约束人,良好的环境熏陶人”,不断提高机关成员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把机关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为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㈥ 哪一原则为行政机关总的原则
管理常识考点: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的有职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规范的机构实体。
在我国,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
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的特点有:政治性、系统性、服务性、法制性、权威性。
行政组织的类型
行政组织按照其权力特点、管理范围、工作性质、职能和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领导机关
领导机关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首脑机关,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指挥中心,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的行政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在我国,领导机关即指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首脑机关。
2.职能机关
职 能机关是指在行政领导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机关。这些机关是根据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按法定程序经过批准而成立的,是政府 的组成部分,如农业、交通、教育、民政等部门。职能机关对上必须贯彻执行领导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对下要领导和指导下级政府相应行政部门的工作。
3.办事机关
办事机关是直接受领导机关领导,并直接为领导机关辅助和服务的办事机构,如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其主要任务是协助领导机关的行政首长办理专门事项,或处理本级行政机关的综合性事务。
4.参谋咨询机关
参谋咨询机关是设于政府中以参谋咨询为主要职能的辅助机关。其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或完成行政首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5.直属机关
直属机关是在一级政府中设立的主管某些专门业务的行政机构。这些专门业务不便划归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但根据工作的需要,又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因此设立直属机构承担管理任务。直属机构法律地位略低于职能部委或厅局,一般为副部级或副厅级.
6.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的需要,按法律规定或经上级批准,在下级或外地派驻的代表机关,它不是一级单独的国家行政机关。其主要任务是检查、督促下级行政机关贯彻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法规、政策和指示,或完成上级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行政组织的结构
行政组织的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和各部门间所建立的一种关系模式。它主要表现为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部门结构,以及层级结构与部门结构的关系。层级结构和部门结构也可称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行 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层级结构,是指政府上下级之间和政府各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其实就是由高低不等的管理层次组成的等 级权责体系。体系内的责任、权力同管理层次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行政组织的管理层次越高,其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它所解决 的是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问题。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分为国务院、省、县、乡四个基本层次,有的省和自治区实行市管县的体制,在省与县之间还有市,这 就成了五个层次。每一级政府行政组织内部又分为若干管理层次。如省级行政组织内部分为省级、厅(局)级、处级、科级等。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行 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模式。同级政府之间或一级政府各部门之间构成具有分工与合作要求的平行关系,这种关系的组合方式即为行政组织的横 向结构。它所解决的是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问题。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一般从工作性质和业务内容上来划分和设置。横向结构的特点是专业分工明确,事权统一, 职责范围清楚。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的等级层次,如省、市、县;厅、处、科等。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直接领导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成反比例关系,即在行政组织规模确定的前提下.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即:组织规模: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我们把层次多、幅度小的行政组织称为尖型结构,其特点是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政令统一.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把层次少、幅度大的行政组 织称为扁形结构.其特点是分权较多、控制较弱,下属自主权较大,但容易出现无政府主义。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根据工作需要来设置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行政组织设置须遵循下列原则:
1.职能目标原赠
行政组织的设置.应以国家行政职能为根本依据。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行政组织,以承担对社会公共事业实施有效管理的责任。当社会环境及行政管理的任务发生变化时,行政组织机构也要根据职能目标原则作相应的调整。
2.精干合理原赠
行政组织建设要达到精干、统一、高效的目的,必须遵循精干合理原则。一是机构、层次、部门、编制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部门、人员一律予以合并、撤销;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应把某些事务交还给企事业单位自行处理;三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工作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整体效能原则
行政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必须按整体效能原则组建各部门机构,做到结构紧凑、职责分明、运转自如、指挥方便,成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有机整体。每个职能部门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大局,不能自行其是。
4.权责相称原赠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分工明确,使行政机关内每项工作均有人负责,各司其职,并授予相应的权力;二是要权责相称;三是要赏罚严明,以激励下属在其职权范围内尽心尽力。
5.依法设置原则
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只有依法设置的行政机构才具有权威性,才能使它的行政行为具有效力。依法设置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设置行政机构;二是行政机构的增设或变更要符合法定程序;三是必须依法审定并坚决执行行政编制。
6.动态适应原则
动态适应原则要求必须根据行政职能的变化.对行政组织作相应的调整.以便使之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一套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必然是合法性与动态适应性的统一。
㈦ 创新机关文化建设创新有哪些措施
五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实干型。五型干部: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实干型。
一、科学地界定和划分政府职能
建立一个社会组织,在于其能够适应社会的一定需要,实现一定的社会职能。只有完成了社会赋予组织的历史使命,才谈得上组织的高效率。一个国家的政府,是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其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较好地完成了这些职能,就是高效率。如果某一项政府职能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去实现,那就是政府职能不完备;如果政府机关超越职能范围(如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职能却被包括在政府职能当中),那就是职能的超越。无论是职能不完备还是职能超越,都不能带来行政管理的高效率。此外,政府内部的职能分工也是十分重要的,职能划分不清不可能有高效率。所以,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必须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
二、优化政府组织要素
政府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就是由若干个要素通过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政府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组织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才可能正确建立组织结构体系,才能科学划分权责范围,在更大的组织系统中有效地发挥本组织的功能。反之,如果组织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就会出现有“衙门”不办公、有“神”不显灵的现象,造成机构重叠、职责混淆,引起部门之间的纠纷。因此,明确的组织目标,是行政组织的第一个要素。
2、职位设置——精干。行政组织是由一系列的职位构成的,职位设置应该做到精干,否则,行政效率很难提高。
3、权责分配——合理。任何行政组织都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权责分配是指一定的行政组织依据工作需要对内部不同行政职位的不同权力与责任所进行的规定。合理的权责分配则是指一定的行政职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与所承担的行政责任之间的正比关系,即权愈大责愈重。在权责分配合理的机关里,每一名组织成员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工作权限,同时担负相应的工作责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和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4、人事调配——恰当。人是组织的活的灵魂,有了人才有可能实现组织目标。作为个体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自身行政事务的性质和行政管理对象的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和调配人员是十分重要的。
5、财物数量——适中。一个行政机关要开展行政管理业务,除了人力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包括经费和办公设备两部分。一般来说,财物数量要适中。如果财物数量过大,就会影响国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而且会促发机关崇尚豪华的习性;如果财物数量过小,则可能妨碍机关日常行政工作,抑制行政组织的发展。
6、运行程序——科学。行政组织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要有一定的办事程序、信息流程等,仿佛工厂车间的工艺流程一样。行政组织的运行程序,要采取科学方法加以规范,要考虑如何减少中间环节,以提高行政效率。
7、组织法规——健全。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特殊组织,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以保证行政组织依法行政。法规制度不仅是国家行政组织实施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使之行之有效的根本保障。可以说,法规制度健全与否是行政组织健全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
三、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制度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关键在人。”有了优秀的、积极的公务员,必然能够创造出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国家公务员制度必须注意贯彻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选拔任用行政人员时,出于公心,以德才兼备作为唯一标准,反对任人唯亲。德才兼备就是要求行政人员既有德,又有才。只有坚持按德才兼备的原则来选拔任用行政人员,才能保证行政人员素质的优化,保证政府的高效能。
2、扬长避短、适才适用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使用行政人员时,首先要看到其优点和长处,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这些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则应尽量避开,并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有利条件,促其克服短处。同时,要根据每个行政人员的才能、知识、品德、身体等条件,安排最适合的岗位,做到适才适用,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使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3、考试考核、晋升唯功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行政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和贡献等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以其工作成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评价、奖励、晋级、晋职的主要标准。实行考试考核,是反对任人唯亲,保证行政人员素质的有效方法;晋升唯功是调动行政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措施,给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干练人才搭起了向上攀登的阶梯。
4、智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根据各种组织、部门和单位的不同需要,把具有不同年龄、专业、能力、特长、心理特征的行政人员科学搭配,从而组成最佳行政人员和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保证行政工作的协调进行。
5、不断更新、合理流动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更新行政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根据行政人员的年龄变化搞好新老行政人员的合作交替,并支持行政人员的合理流动。
6、依法管理、用人与治事一致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同时,赋予行政首长相应的用人权力,做到管事与管人、用人权与治事权的统一。
四、建设高素质的行政领导者队伍
行政领导者是行政活动的主体。建设高素质的行政领导者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根据行政领导者所担负的职责的需要,行政领导者素质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政治素质。具体包括:(1)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并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2)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并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4)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又要实事求是;(5)在领导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
2、品德素质。行政领导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1)勤政为民、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情操;(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能和意见不完全相同的同志合作共事;(3)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4)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3、知识素质。领导者知识素质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领导工作日趋广泛和复杂,要求行政领导者具有渊博的知识素质:(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熟练的专门业务知识;(3)系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等;(4)外语知识。
4、能力素质。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本领。对行政领导者来说,最主要的能力应包括:(1)获取信息的能力;(2)综观全局的分析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各方面的细微变化,并能正确地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3)多谋善断的决策应变力,能够权衡利弊,正确及时地做出决策,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4)统筹兼顾的指挥协调能力,从大局出发,综合协调人力、财力、物力,争取最佳效益;(5)知人善任的组织人事能力,善于识别自己的部属,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合理使用;(6)能讲会写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5、心理素质。行政领导者心理成熟度与工作成就是一致的。作为行政领导者,要具有:(1)坚毅顽强的意志,工作受挫时不气馁,并善于吸取教训;工作顺利时不自满,并善于总结经验,争取更大的成功。(2)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制力,遇事不乱,临危不惊。(3)大胆主动,以带动整个组织积极努力地工作。(4)综合平衡的气质。(5)强烈的创新意识。
五、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政府行政决策正确是行政管理高效率的基础。而要做到正确决策,讲求民主和科学是基本的要求。具体说来,以下几点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1、完善行政决策体制。科学决策首先要有科学、健全的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机构与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与权责分配制度。一般应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等。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一方面应着重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应注意进一步完善咨询系统,更好地发挥咨询系统的作用。
2、规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建国以来,我们很多决策失误,都是由于没有经过合理的决策程序造成的。这里的决策程序,一是指逻辑上的程序,二是指法律上的程序。逻辑上的行政决策程序一般包括情报、设计、抉择、审查四个阶段。法律上的决策程序是指一国法律所确认的行政决策的必经步骤。我国应该制定《行政程序法》,以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
3、扩大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是决策的参与者,他们最关心政府的行政决策,而且,在他们之中,蕴含着无限的决策智慧。所以,行政决策应尽量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的意见,取得群众的支持。
4、确立行政决策责任制。决策者拥有决策权力,同时必须承担决策责任。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如果拥有权力,而责任不明,就会滥用权力。所以,要唤起决策者的责任心,就必须确立决策责任制。对于行政决策失误,特别是由于官僚主义、违反决策程序造成的不应有的决策失误,要追究决策者的政治、法律责任。只有到建立起对行政决策失误的追究责任制度之日,才是行政决策真正走向科学化之时!
六、确保政府行政执行工作的准确快捷
一般来说,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执行工作的速度,执行速度快,效率就越高;执行时拖拉积压,贻误时机,效率就低。当然,要求快捷,并不是简单图快,操之过急而不能准确实现决策目标也是要不得的。所以,全面把握以下一些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1、准确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决策执行人员吃准吃透“两头”,一头是行政决策目标,一头是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工作要求,保质保量,使决策目标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如果对决策一知半解,对基层情况不明,执行中必然会偏离决策目标,不但实现不了目标,反而会造成损失。
2、迅速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决策执行不能拖拉、积压和欠账,要如期圆满地实现决策目标。决策执行需要雷厉风行,当然,这并不等于盲目求快。简单从事,急于求成反而不利于决策目标的准时实现。
3、条理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决策执行中统筹计划,围绕中心工作,分别轻重缓急,妥善谋划先后顺序,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使各项工作忙而有序,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忙忙碌碌,事倍功半,陷入事务主义之中。
4、督促检查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决策执行过程中有无偏离目标、是否依法办事、是否遵循工作程序等进行督促、检查、考核,以保证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七、建立能够及时纠偏的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
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公务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漏洞甚至犯错误都是可能的,需要及时加以补救。如果对出现的偏差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究,就可能偏离预定目标,降低效率。因此,当目标实施和预期目标之间出现差异时,及时的纠偏就是补救的唯一措施。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能够及时地发现偏差,并针对偏差采取正确有力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圆满地实现目标,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率。
八、逐步实现行政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管理方法是行政效率的软件保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行政管理方法的同时,必须大力推广运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手段则是行政效率的硬件保证。
政府公务员有责任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以创造出令人鼓舞的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㈧ 文化建设的内容
任务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包括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学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功能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等活动有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益处,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事、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会提升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学生。
范围
理念设计
1.学校教育理念;
2.学生行为信条;
3.宣传语、校园文化标语。
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信条的确立,一方面明确宣示学校的未来发展远景,一方面也促进学校形成科学教育的体制,建立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形成学校品牌文化。
艺术设计和实施
1. 领操台的浮雕设计;
2. 校园内文化主题雕像(学校历届毕业的名人、当地历史名人、科学名人);
3. 办公室、楼道、墙、门、大厅、主文化墙的校园文化展示设计;
4. 教室的黑板、角柜、墙体,食堂的桌椅颜色、墙体喷绘、窗玻璃装饰等的校园文化展示和美化设计;
艺术语言——尤其是富有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产直接和深刻的。有鉴于此,将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和积极元素,通过人文主题的浮雕、雕塑、文化墙等生动艺术展示,来美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必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氛围,起到促进、维护、渲染的作用。
品牌规划设计
1. 学校名称设计;
2. 学校标志设计;
3. 学校名称标准字体、标准色设计;
4. 校园环境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5. 学校办公文件品牌应用系统设计。
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对学校名称、标志、整体形象系统的统一化设计和应用,在学校内部面对师生、在学校外部面对公众,传达一个统一的视觉化的学校品牌形象,能够起到赢得公众信赖、提升师生自信、增加校园凝聚力的作用,并为学校的各项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品牌推广策划
1. 学校宣传《画册》设计和印刷;
2. 编辑和设计《学校内刊》;
3. 编辑和设计学校《校史》;
4. 策划和辅导设计《班级文化专刊》;
5. 策划和设计社会公益活动;
6. 策划新闻报道;
7. 策划和完善学校网站;
8. 校歌创作;
9. 校园形象宣传片创意;
10. 学校品牌整体传播策略。
上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其成果将影响学校的文化内涵,并形成可持续的优良传统。其中,具体的品牌传播行为,将多角度地把学校形象全方位传达给受众,从而树立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机关文化建设简介
机关文化建设机关文化主要是指在社会主流文化主导下,机关及其成员在长期机关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指导和约束机关整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业务技能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精神风貌等。
主要内容 概括为二大建设,即机关精神文化建设和机关制度文化建设。
作用
一是凝聚作用。当一种机关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机关成员、机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优势充分发挥。二是导向作用。机关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机关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为其指明努力方向。三是约束作用。既有硬约束,又有软约束。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就能强化机关成员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的意识,提高其自我要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四是激励作用。机关文化建设可以在机关成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机关单位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达到鼓励机关成员多干事、支持机关成员干成事、教育机关成员不出事,为机关事业发展而努力拼博的目的。五是提质作用。机关文化建设重在培育弘扬机关精神,重在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高效型机关,确保机关成员和机关整体素养、文明形象、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关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科学的机制激励人,严格的纪律约束人,良好的环境熏陶人”,不断提高机关成员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把机关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为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原则
一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文化既具有稳定性, 又具有流变性、创新性。机关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仅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机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机关成员的素质。三是全员参与的原则。机关文化是机关成员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是对机关成员共同意志的提炼与升华。机关文化建设是全体机关成员的共同任务。四是常抓不懈的原则。要靠领导和工作人员长期兢兢业业去追求,要靠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来培养。
路径选择 一是要着力弘扬机关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机关核心价值观“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真正进入每个机关成员头脑,体现在机关体制机制中,落实在机关成员的言行上。二是要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学习、创新、发展是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本质所在。学习是基础、是动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团队学习、激励个人学习,学习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一晚学习制度和述学考学制度,使机关成员成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创新创业的模范。三是要不断健全机关管理体制机制。四是要广泛开展和谐机关建设。机关的和谐文化是机关成员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五是要大力培育机关廉政文化。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开展防治腐败工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好拒腐防变教育,开展读廉政书、看廉政片、上廉政课、做廉政人活动,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理念和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强化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
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首钢文化首钢始建于1919年。目前,是一家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首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74.7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
纵观几年来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从“头”做起。这里的“头”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头”,即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二是企业的“头”,即企业的主要领导。
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广大干部职工的“头”做起。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首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舆论发动,连续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大学习,与时俱进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思想文化变革在首钢改革发展和搬迁调整中的重要性,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使广大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同并奉行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企业的“头”做起。概括地说,就是要“头头抓,抓头头”。首钢党委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企业文化,组织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检查、督促计划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体现首钢企业文化的要求,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带动广大职工。
二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首钢人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顶天立地说”。“顶天”,就是要从“头”做起,注重领导的作用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立地”,就是要深入基层,同企业生产经营真正融为一体,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于优秀职工队伍的打造。
首钢矿业公司广泛开展的“十小”促“十变”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落地生根的有效做法。“十小”促“十变”,就是围绕经营生产的目标任务,组织小教员培训辅导、小问答解疑释惑、小论坛共同提高、小竞赛比学赶帮、小课题群策群力、小练兵切磋技能、小建议持续改进、小窍门开启智慧、小案例示范引路、小园地交流心得。通过“十小”,促进思想观念变、思维模式变、目标追求变、行为习惯变、知识技能变、管理水平变、作业环境变、产品质量变、工作绩效变、文化氛围变,从而使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生产经营得到有力推动。
三是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俗话说,做饭要有锅台,唱戏要有舞台。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有丰富多样、生动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近年来,首钢每年召开的“学习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年年有创新、年年有超越,一年一个主题:2003年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004年的企业创新工程;2005年的创建学习型企业;2006年的“创新创优创业”。会前,上下结合,深入调研;会上,典型经验交流,内外专家点评,首钢领导做总结、提要求,从而在首钢上下形成了学典型、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这个会议已经成为推动首钢改革发展的品牌会议,已经成为首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多彩舞台。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强势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不会轻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贯彻实施中应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强势推进。首钢在这方面的做法,概括地讲就是“五有”“三强化”。 “五有”,就是首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一有组织机构,二有活动策划,三有培训教材,四有检查考核,五有案例典型。 “三强化”,就是强化宣传,强化教育,强化统一,这条路是通过变革思想文化建设新首钢之路,是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成就综述
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国庆期间,到北京的游客,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业广场和剧场中,都可以免费欣赏到许多的展览、演出、讲座、艺术普及课程。“北京金秋·首都文艺团体下基层演出”活动也拉开了序幕,中央驻京院团、北京市属院团等文艺团体将深入到城市的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演出2500场。
在上海,“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在室外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就达到1018场,平均每天超过145场。内容包括了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各国爵士音乐家的广场演出、沪上知名书场的评弹专场等,当然还有在20多家社区文化中心为农民工放映的电影大餐。
在深圳,流动演出、流动电影、流动展览等“流动系列”文化活动常年坚持,国庆期间更是精选了近期热播电影走进工业区和社区巡回播放,仅公益电影放映就达266场。
十七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主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社会实践,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群众文化风风火火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在辽宁沈阳闭幕,来自全国各地50支合唱团的2000多名老年朋友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展示了我国老年人积极乐观、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中国老年合唱节自1999年举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先后在北京、山东、内蒙古、重庆等省(市、区)成功举办了12届,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
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十七大以来,文化部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2010年2月,名为“大地情深”的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在北京举办,此次展演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充分反映了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花鼓小戏、临县道情、曲沃碗碗腔、小淮剧等近20个剧种精彩亮相,小品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军民鱼水情、邻里关系、计划生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演职人员近千人,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残疾人、外国友人等。
现在我们的城市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2011年1月,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都是从外来务工者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晚会以“保障外来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外来务工者节日文化生活”为出发点,以“演农民工、农民工演、农民工看”的方式,尊重和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文化体制改革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活力和动力。目前,全国有584家国有文艺院团已经完成或正在转企改制,一批民营院团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较快发展。为引导扶持民营艺术院团健康发展,文化部于2010年6月举办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3个民营院团演出了越剧《状元未了情》、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等14台优秀剧目,展示了民营艺术院团的巨大潜力。
文化需要常下乡常在乡
过去国家级艺术院团缺乏深入生活、服务基层的基地,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先导,国家交响乐团在重庆南岸迎龙镇建立了服务基层基地,国家京剧院与中国人寿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央芭蕾舞团与上置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家画院在天津蓟县盘龙谷文化城建立了创作基地。专家认为,这些合作关系的建立将使文化下乡有一个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文化常下乡、常在乡。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10多家国家级艺术院团赴全国各地高校进行100多场演出,已有数百万大学生成为此项活动的直接受益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引领学生弘扬优秀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重创作、轻演出、无营销、缺市场”曾经是文化艺术生产的常态,很多作品只是为了获奖的政绩工程,一旦获奖便“刀枪入库”。文化部于2009年开展了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从1200多部申报作品中评选出越剧《五女拜寿》等18台优秀保留剧目,并组织这些精品在全国31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个城市开展巡演,以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让人民共享艺术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宗旨,在规定时间内,院团完成一定的场次任务后,文化部予以奖励。这一模式有效地调动了艺术院团和演出公司、剧场、院线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目前演出总场次近500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化系统前所未有的。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
通过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运用扶持政策使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引领社会文化生活,这是对片面追求所谓经济效益、点击率、收视率而出现的低俗现象的抵制。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旨在扶持舞台艺术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了50台精品剧目和一批优秀作品。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成败萧何》等10部剧目被评为2008—2009年度重点资助剧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窝头会馆》等42部剧目入选2009—2010年度资助剧目。这些“演得开、留得下、传得远”的艺术精品,不但代表了当今舞台艺术的创作水准,而且凝聚和培育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对于繁荣艺术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艺术创作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和文化部将在“十二五”时期推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多深刻反映时代精神韵味、为百姓立言、为历史立传的作品。
㈨ 公安机关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遵循"_"的原则
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
第四条 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