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导向模式
Ⅰ 怎样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内部控制的导向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版过程中相互权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后,为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发展建立制约关系的产物,是为达到预期的营运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执行的过程控制制度。单位的经济业务往往涉及到多个管理职能部门,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制度,而是若干部门共同遵循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
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是要涉及到现金和物资,由于现金、物资的流动性大、收支频繁,较容易发生损失浪费和贪污盗窃现象;一些重大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如方向、资产处置、资金调配等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经济业务决策和执行中的差错和舞弊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目前国企改制分流中资产处置风险,也具有一定的规避作用。
Ⅱ 审计模式缩进过程及各个阶段特点(会计报表,账项导向,内控导向,风险导向)
到仁和学会计 你会知道所有的审计模式
Ⅲ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以及其对内控是如何理解的
小弟很懂,不太看得懂,绝对对哦有``
Ⅳ 内控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方法,和不足请您帮忙解答一下
注册会计师张旭在对ABC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研究、评价之后发现专ABC公司存在以下六种可能导致错误的属情况:
1、所有存货都未经认真盘点,2、接近资产负责日前入库的产成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会计记录,3、由XYZ公司代管的A材料可能并不存在,4、XYZ公司存放于ABC公司仓库内的B材料可能已计入ABC公司存货项目。5、存货计价方法已作变更,6、ABC公司以前年度未曾接受过审计。
要求:1、为证实上述情况是否真正导致错误,张旭应当分别执行的最主要的实质性程序是什么?
2、张旭执行的实质性程序能够实现哪些审计目标?
3、张旭执行各项裨同性程序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按其外形特征可分属哪些种类?
Ⅳ 如何建立战略导向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
战略导向风险与内部控制将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到18号文件》、《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相结合,在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管理、流程及制度建设、全面质量管理、ERP等企业实际应用的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风险与内控管理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即能够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同时也为企业不断提升业务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平台。战略导向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项目共分三个阶段,即公司层面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管理和项目型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
如果公司的现有管理比较平稳,我们推荐企业实施战略导向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全部阶段的内容;如果企业的管理重点更多地侧重项目型,可以针对具体项目实施项目型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如果公司还处于不断变革中,可以先通过先开展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管理阶段的内容,为未来实施公司层面风险管理和专项风险管理打下基础。无论如何通过实施战略导向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建立一套适合公司特点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在运营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以降低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其次,通过培训、座谈、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念从上至下层层灌输给公司所有员工,培养公司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帮助公司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1)、公司层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做正确的事,为内部控制管理指明方向
公司层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将企业战略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战略目标澄清——理解企业战略,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识别公司层面风险——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和行业特点识别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公司层面风险);
评估公司层面风险——通过对公司现有各项管理现状的评价,判断公司层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评估,明确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并定义风险预警指标;
建立公司层面风险预警指标值——根据公司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为每一个公司层面风险建立预警指标值,实现公司层面风险的量化管理,为有效监控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公司层面风险改进建议和管理预案——通过对风险预警指标的分析,对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提出管理改进建议并制定相应的管理预案;
公司层面风险管理标准——从组织保证和实施方法为公司层面风险管理的动态化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正确地做事,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公司层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公司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指明了方向,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与公司制度及流程管理相结合,方案的最大特点是按照企业价值链梳理企业的制度和流程,通过整合公司现有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范、技术规范和三合一体系文件等,形成以流程管理为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文件体系,让公司的管理文件统一化,所设计的制度和流程真实反应企业的实际工作,为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和知识管理建立了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评估制度和流程的规范性,提出管理改进建议,并建立内部控制改进机制。同时,为满足财政部和证监会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到18号文件》的要求,在制度与流程设计上与之进行对接,方便上市公司满足监管的要求。
管理和业务流程现状梳理——按照价值链梳理公司管理和业务流程,建立流程框架,描述流程现状;
流程关键风险控制点识别与评估——依据流程目标,识别流程关键风险控制点,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管理改进建议;
制度和流程初步优化——在管理改进建议的基础上优化现有制度和流程,形成公司统一的管理文件体系;
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根据公司制度和流程优化的成果,提炼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改进实施方法,实现内部控制的动态化管理。
3)、项目型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
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解决了企业常规的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一些项目型的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盲区,因为这些项目型管理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和时限性,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单独对这些管理活动开展专项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为此,我们专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项目型风险与内部控制咨询:
Ⅵ 如何理解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有以下:
(1)。企业内控需要三步走:预测——控制——监督:
1、 预测:企业管理层根据资产、财务、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经过识别、分析,得出企业经营发展的相关风险,合理确定各种风险的应对策略;
2、 控制:以企业预测结果为导向、以流程管理为方法,针对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控制。具体的控制对象包括:人力、财务、资源、工作流、物流等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风险的对象。通过E化的流程,企业可以做到任何工作流的有迹可循、经营活动的相对透明、财务的严谨真实;
3、 监督:企业内控监督是保证企业内控措施有效实行必要手段。企业内控监督的对象包括:企业人力监督:管理层与管理层、员工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财务监督:公司对财务报表、流程、资金流等要求相对透明化,即企业和员工对企业财务管理享有的知情权;工作流监督:企业对经营活动的绝对监督,以E化的流程为基础,保证经营活动的透明化管理,把握细节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2)。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完善。一方面,以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为准绳,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对现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加强常规性的调查分析。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总会在不同阶段和领域表现出一些征兆,应从消费领域、本行业相关企业的生产领域及企业内部各部门投入资金进行调查,收集有用的显性和隐性的风险信息,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列清单,预先予以警示。
Ⅶ 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导向审计的本质区别急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的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acc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 approach)、内控导向审计(internal control-oriented auditing)、传统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 auditing approach)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risk-oriented strategic-systems auditing approach)几个阶段。 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归纳一下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导向审计两种审计模式的特点与区别,与各位同仁共享。
审计模式比较内容
风险导向审计
内控导向审计
对审计风险考虑的内容和范围
会计系统和程序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但没有考虑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的依据
对风险的评估结果
内部控制制度
程序
先分析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报表项目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再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重点
审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与评估
对内部控制的运用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的一部份内容
对审计风险的处理
审计风险评估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抽取样本实施实质性程序时考虑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确认和测试的重点
管理部门为降低经营风险而采取的方法和行为
控制活动,通过测试内部控制,提出有关建议
报告的重点
风险降低的充分性、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
审计结果
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
建议提出新的或改进的控制制度
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提出的建议直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问题
建议加强内部控制或增加新的内部控制,建议增加的控制点多,有阻碍正常程序运转的可能
审计的方法
既了解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又考虑内部控制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没有充分重视和运用分析性测试,只了解内部控制的局部,如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Ⅷ 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导向审计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对审计风险考虑的内容和范围
会计系统和程序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但没有考虑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的依据
对风险的评估结果
内部控制制度
Ⅸ 内控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个人理解:
内控导向:从既有的规章制度出发,是否遵守了规章制度,而不考虑规章制度控制什么风险,风险有多大,只是机械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风险导向:从分析风险出发,是否有制度控制这些风险,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梳理既有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Ⅹ 现代内部审计强调的是,以内控为基础,以什么为导向
以风险为导向。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的鉴证和咨询活动。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内部审计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审计人员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出现重大问题或风险的领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是审计方法的一次飞跃,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审计的独立性。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审计的目标和任务,使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的审计计划与管理当局的授权相结合,使审计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审计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是审计开展工作的前提,是保证审计质量结果的重要保证。二是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导向模式强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起点的审计,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风险导向的运用将审计人员执行各项审计业务的切入点提高到一个宏观的、全局的层面,使其可以更有效地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降低被审计单位各种风险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审计风险。三是提高了审计效率。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审计计划的安排,制定审计方案,都主要是关注较高风险领域,在低风险的领域关注较少。一般来说,低风险的领域占各项管理活动的比例较高,因此,可以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用于高风险的领域,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大大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