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圩学校内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① 为什么关键岗位要进行人员轮换
关键岗位人员轮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和人员退出机制。通过岗位轮换,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管理人员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能力与业绩,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胜劣汰;通过岗位轮换,我们可以让一些不合格的管理人员体面地离开岗位,让更优秀的管理人员顺利进入岗位工作;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与可考核性,为检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提供对比性、增强说服力,为绩效考核的确定提供监督机制,为竞争上岗提供了考核依据。此外,岗位轮换还可以提供标准职责制订与专业技术优化的现实依据。比如,通过频繁的岗位轮换,可以鉴定岗位的难易度,甄别效益的提升或降低是由于用人不当还是岗位工作设计的不当。
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与调配机制。在企业内健立人才竞争机制,岗位轮换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岗位轮换可有效地对人员和岗位进行调整,使能者上、庸者下,可使管理人员主动去寻求能力的提升和态度的转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以常规制度的形式把能力差的管理人员调配到其所能够适应的或不重要的岗位,不但可以减弱管理人员的不公平感,而且可以降低人力资源调配时的阻力。
3.降低管理人员流失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与有关资料显示,有些组织发生管理人员高离职率现象的原因,除薪酬待遇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不到提升前景和发展方向,对现有的人事体制不满意。所以,通过岗位轮换,如果能帮助管理人员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能力所长,使管理人员感觉到组织在重视和培养他,那么我们就能提高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成就感,管理人员也就会减少离职的念头了。
4.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降低部分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对组织的风险影响。组织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管理环境,需要建立弹性组织结构,而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技能,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岗位轮换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使得组织在发展方向或业务内容发生转变时,能够迅速实现人力资源转移。此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部分季节性岗位管理人员的富裕问题,通过人员轮换与调配,达到节省劳动力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5.有利于提高人岗匹配率,提高工作效率。岗位轮换制度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比较管理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情况的比较分析,帮管理人员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使其能力得以提高,积极性得到发挥,从而带动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是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管理人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比较,为整个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找到客观依据。
6.消除工作疲倦感,活跃管理人员思想和创新能力。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上从事同一工作的人,不论他原来多么思想活跃与富有创造性,都将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这种现象称为疲钝倾向。疲钝倾向是提高效率和发挥创新精神的大敌,组织通过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使管理人员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创造性,是克服疲钝倾向的有效措施。同时,新工作内容的挑战,对有进取心的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目标激励。
7.增强管理人员、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有助于组织的结构调整。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岗位间流动,也增加了同事间和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对不同的岗位工作有了亲身经历后,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去除本位主义,为协作配合打好基础。此外,一旦组织发展目标发生变化、需对人员进行结构调整时,还有助于管理人员抛弃门户之见,快速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8.减少管理人员损害组织的行为。管理人员长期固定于一个岗位工作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使管理人员产生不公平感,进而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降低工作效率、利用因长期工作而熟悉的管理漏洞去窃取或损害组织利益,或者由于和客户关系过于熟悉后为人情而牺牲组织的利益。利用岗位轮换制度,将一些意志薄弱与抵抗力差的岗位人员进行周期性的流动,对于防止职务犯罪与改变以上弊端具有明显的作用。
9.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于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具有对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在某一部门内做自下而上的纵向晋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管理人员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组织内各部门的同事有更广泛的交往接触。
10.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用工成本。研究显示,岗位轮换给管理人员带来的多样化与新颖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提薪给管理人员所带来的同等满意度。岗位轮换可以延长直线升迁的时间,这不仅给组织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考察管理人员,而且还节约了立即升职所带来的成本急骤提高。另一方面,岗位轮换使管理人员觉得受到组织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管理人员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会更自觉地去为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当前管理人员岗位轮换的问题与改进--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9305572.html
② 地勘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是指对单位组织架构、三权分立、决策机制、关键岗位控制、人员资质和能力、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等方面提出的总体控制思想和内容。
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组织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二、三权分立与决策机制
地勘单位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建立授权与责任分工制度,运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三、关键岗位控制设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素质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胜任能力。任职资格主要是指员工的学历、技术、工作经验等具体内部控制岗位要求。胜任能力是指具备完成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胜任能力的重视包括对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所需的胜任能力水平的设定,以及对达到该水平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五、现代科技手段应用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③ 为什么关键岗位要进行人员轮换
关键岗位轮换交流主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防专范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人属员的廉政风险,确保干部职工队伍“干事、干净”。
④ 如何做好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轮岗分为在学区内和跨区两种方式。在学区内,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不低于原有职务及岗位等级聘用。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县管校聘政策以及优秀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北京还出台了“共享教师”新政。在追求教育优质资源均衡的大背景下,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创新,优质师资的流动实现了多元化,教师流动机制正成为激起教师向上的动力。
许多专家学长认为,如今教育部门的责任,除了关闭校外的辅导班外,不如大力推行校长老师交流轮岗制度。事实上,这一办法早在2013年就曾提出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是这一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得并不彻底。
其实,在一个城市内实施校长老师轮岗,并没有任何困难,也不存在所谓老师因为通勤太过奔波的情况,毕竟一个区域内,既有好学校,也有差学校,有些甚至只有一墙之隔。
而如果好学校与差学校的老师轮起来,更可能解决学区房的问题。
现在,不少人为了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会去买学区房。学校越好,学区房越贵。可反过来说,如果校长老师轮换起来了,好学校、差学校之间的差距就被拉平了,自然也就没有学区房了;如此一来,教育资源也就公平了,也会助益减少辅导班。
但是,当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一些学校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不愿委派优秀教师外出交流;许多老师长期在某学校工作,不愿去其他学校交流,特别是不愿意从工作环境优越的学校到偏远且环境艰苦的学校去;外出交流的教师因工作关系还在原学校,在交流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服从交流学校的管理等。
为了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在事关教育全局发展的师资流动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确立健康有序的流动机制。师资调配工作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科学流动必须做到谋划在先,统筹考虑区域内各校对管理干部和各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师资调配过程中,既要做到按章办事,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又要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体现工作的灵活性,从而使区域内师资结构更加优化。
二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师资流动见成效,关键在于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参与流动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流动师资的考核,而且必须事先拟定考核监督制度,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对流动者实行严格的考核,而不是因人而异凭感觉打分数,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要通过考核,把认真工作的校长和老师甄别出来,给他们相应的荣誉称号,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师资流动这项有利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举措,如要长期坚持,关键在于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其实,无论是校长还是一般教师,如果他们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应有的奖励和荣誉,抑或通过考核获得了岗位和职务晋升。
具体措施还有大幅度提升边远地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资标准,向优秀教师发放到边远地区的工作补贴和交通补助费;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教师居住问题,积极为教师交流创造利好的物质条件。
⑤ 如何理解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原则上不相容岗位人员之间不得轮岗
商业银行应当明确重要岗位,并制定重要岗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原则上不相容岗位人员之间不得轮岗。
不相容岗位应该是考虑岗位专业性和厉害关系回避的问题。
⑥ 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6)谢圩学校内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扩展阅读
在实施专项调查前,拟定并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并索取《审计文书送达回证》。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应包括被调查单位名称;调查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时间;需要被调查单位配合工作的具体要求;调查组组长及成员名单等内容。如果专项审计调查是结合项目审计开展的,可以在项目审计通知书中明确专项审计调查事宜。
实施专项审计调查与实施项目审计的方法和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审计的方法取得被调查单位的有关材料,与项目审计一样,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客观、相关、充分和合法,足以证明被调查事项。
取得的有关重要事项的证明材料,应当由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予以核实和确认。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调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审计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单位之外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时,应当履行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副本的手续和程序。
专项审计调查组在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向派出调查组的审计机关提交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的范围、内容和起止时间;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调查结论和改进建议以及其他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如果专项审计调查是与项目审计结合进行的,还应当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有关情况与调查结果一并汇总,形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审计机关应认真审定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按时上报。审计调查组向审计机关提交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之前,应将报告征求被调查单位的意见,就报告中所列的问题和情况作进一步核实。审计机关要对审计调查组提交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进行认真审议,审定后上报。
对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或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专项调查项目,应将调查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对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或者授权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审计机关只将调查结果报告报上一级审计机关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专项审计
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第三章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 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 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 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 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