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西藏金融扶贫

西藏金融扶贫

发布时间: 2021-02-10 16:28:43

① 西藏自治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极为严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七届四次、六次全委会的部署,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着力维护社会局势稳定,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经济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克服拉萨“3·14”事件的后续影响,努力抗击干旱、暴雨、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一、多措并举保增长,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增长、促跨越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加快产业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持了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强政府调控,实现了12%以上的经济增长。我们认真落实刺激增长、恢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发挥投资财政金融调控作用,全区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全年共落实中央投资210亿元,同比增长31.3%,这是中央投资到位最好的一年;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及时出台了185亿元总盘子的两年刺激计划,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现已完成110多亿元,占计划的60%以上;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48.35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24%,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预计全区GDP完成437亿元,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0%、18.3%和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0%以上;共组织各项收入34亿多元,同比增长15.2%。农牧业的稳步发展,“三农”工作的不断加强,为全区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对西藏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在跨越式发展的轨道中迈出了更加稳健的步伐。这充分说明我们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坚决有力的,自治区各项调控措施是扎实有效的。
扩大有效需求,投资消费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我们进一步加大投资落实力度,大力刺激城乡消费,投资消费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渠道扩大投资,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70亿元,增长20%以上。“180项目”中已有125个项目资金全部安排到位。落实援藏资金20亿元,增长21.4%。民间投资信心逐步恢复,预计完成105亿元,增长23%。城乡消费持续活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5亿元,增长20.1%,城市和农牧区消费市场呈现出齐头并进、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积极推动“家电、家具、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贴幅度,全年共安排补贴资金4077万元,有力刺激了消费的较快增长。建立了生活必需品应急和储备制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400家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碘盐营销网络体系建设顺利启动,拉萨配送中心建成使用。住房消费逐步回暖,旅游、汽车消费旺盛。
及时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积极创造开工条件,及时组织旁多水利枢纽、国省干线公路整治改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除拉日铁路已报国家待批、藏中抽水蓄能电站调整外,实现了“180项目”全部开工的目标,目前已有100个项目竣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墨脱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进展顺利,共有49个县通油路。阿里昆莎机场校飞成功,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老虎嘴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巴河雪卡水电站投产运营,实现了林芝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提前安排、精心组织,藏中电网过渡电源加紧实施,藏历新年前可实现全部机组发电。阿里光伏并网电站开工建设,狮泉河应急电源建成投运。满拉、墨达两大灌区主体工程完工。与全国同步开通了3G业务。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竣工。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加强重点项目的审计、监察和稽查,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突出重点领域,工业经济和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注重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重点领域企业强强联合,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第一产业平稳发展,预计完成增加值64亿元。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92万吨左右;畜牧业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坚持做大做强,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工业产销两旺,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30%。自治区安排5亿元产业发展与国有企业发展资金,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努力渡过难关,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继续落实去年安排的200多亿元,开展青稞啤酒、甲玛铜矿、新型干法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建工集团、建材集团和矿业集团挂牌成立。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勘查开发管理进一步规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恢复发展,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1.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56万,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分别增长1.47倍和1.32倍,实现了历史新高。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一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保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我们注重健全优化体制机制,锐意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更富活力、更具效率。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出台了自治区扶持企业发展激励办法和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办法。推进了电价改革。
资本市场有了新的发展,奇正藏药成功上市,雅砻上市公司顺利重组。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盐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与华能、华电、国电等三大电力集团和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创造就业岗位32.1万个,上缴税收达25亿元,占全区各项税收总额的73%,为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到位资金59亿元,增长23%。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企业入驻工作加快。边境贸易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亿美元。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积极开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西藏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二、千方百计保民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跨越奔小康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幅提高民生投入,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安居工程规划目标。我们始终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八个基本解决”,到目前已解决了23万户、120万农牧民的安居问题,去年又投资2.9亿元实施了农房抗震加固工程;累计解决了12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共有668个乡镇、4222个行政村通了公路,提前一年实现了80%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新增和改善用电人口11万人,现在已有150多万农牧民用上了电;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5%、乡镇通邮率达到80%;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所有县乡村医疗机构都配备了标准医疗设备;做到了白内障成熟一例、治愈一例。薪柴替代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完成11.4万户沼气池建设、向39.5万户农牧民家庭发放了太阳能灶。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充分发挥政策增收作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的增长。我们按照“打牢一个基础,转好两个轮子,搭建一个平台”的工作要求,通过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科技推广、加大信贷投入和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项措施,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增长13%,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全年累计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化肥补贴、牲畜出栏补贴等各项补贴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涉农信贷余额51亿元;商业保险面不断扩大,在30个县开展农牧业商业保险,有效降低了灾害对群众造成的损失。整合资金8.3亿元,实施了65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增收。以科学文明进步为导向,大力实施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安排培训资金5000万元,培训农牧民28万人次,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投入增长22%,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普九”、“扫盲”任务全面完成。再次提高了“三包”经费标准,年生均达到1800元,受益学生27万人。免除了农牧民子女中职教育学费和住宿费,受益学生2.9万人。对高校师范、地矿及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免费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内地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得到优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骨节病区学生搬离病区就学任务完成,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和中学改造、小学规范化和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双语”教育和学前教育深入推进。
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改善。启动了31个县卫生服务中心、53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建了4个县疾控中心,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和藏医院开工建设。加大村医补贴与奖励力度,人均每年可达3200元以上。实施了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在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免费的同时,实施了城镇孕产妇补助政策。传染病、地方病防控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联防联控,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取得新进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金牦牛、金太阳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加强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工作,科技特派员增加到2112人,其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163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农牧区基层文化工作稳步推进,建设了13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41个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80个农家书屋。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大力实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2%和90.4%。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创造和推出了《扎西岗》等一批优秀剧节目。藏戏和“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顺利推进。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新建了290个村级体育健身场地,西藏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已落实投资17.5亿元。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率先在西藏试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面落实。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基本完成。节能减排、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农牧区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区新增就业2万人。我们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置,残疾人就业得到重视。开发安置了13989个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职业培训力度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规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开展了7个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已实现了地市级统筹。通过提高补助标准、改革支付办法,大幅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定专门政策,确保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区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达到72.1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再次提高了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们始终将扶贫济困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责任,不断加大救济救助力度,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城镇和农牧区低保标准再次得到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增加到1800元。向全区城乡低保人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优抚对象和“三老”人员发放了购物券(卡)或购物现金9530.3万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4.35亿元建设廉租住房4236套,下达了1.5万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人员租赁住房补贴资金。投资7.79亿元,安排建设县乡周转房7045套。投入救灾资金8517.8万元,救助受灾群众 24.86 万人。当雄、仲巴地震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5900万元,新建福利院、敬老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52所。妥善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土地征收、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贫困人口和重点帮扶人口大幅下降,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统计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文学艺术等事业全面发展,老龄、残障、气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大力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
为隆重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中央下拨专款5.3亿多元,向城乡低保人员、民主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发放了慰问金,向广大农牧民赠送了应急灯、电视接收器,为所有通公路的行政村配备了农用汽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关怀。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抓落实,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各族群众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大张旗鼓抓宣传,惠民政策明白卡进村入户,广大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全区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心向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三、全力以赴保稳定,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安定和谐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反分裂斗争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按照“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的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管理,保持了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
保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了敌对势力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我们全面贯彻中央对达赖集团斗争的基本方针,旗帜鲜明地揭批达赖,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针对春节、藏历新年、“3·10”、“3·14”、“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敏感时段和节庆期间,我们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控,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严密掌握分裂分子和敌对势力的动向,彻底粉碎了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加强边境管控工作,有力打击了非法出入境和边境渗透活动。紧紧围绕中央涉藏外交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外事外宣工作,加强涉外管理,有效挤压了达赖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
建立健全机制,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我们进一步健全社会防控体系,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扫黄打非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得到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基层政权和政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基础更加巩固。狠抓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深化专项整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我们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三个离不开”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藏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加强,藏文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寺庙法制宣传教育,规范管理重大宗教活动和跨地域宗教活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年来,我们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千名干部进百村开展“两帮助”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政风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共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37件,答复率100%。切实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认真开展重点专项整治工作。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了机制,理顺了职能。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工作规范。 (有删节)

② 江苏十大贫困县有哪些

1.江苏省级贫困县16个:淮安市:盱眙、淮阴区、涟水。徐州:丰县、睢宁。盐城:滨海、阜宁、响水。宿迁:沭阳、宿豫、泗洪、泗阳。连云港:灌南、灌云、东海、赣榆

2.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省区之一。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少,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4.江苏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全省13个城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5A级景区最多的省份。

5.江苏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截至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189元,常住人口8029.3万人。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6.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详情的贫困县可以参照这个非常权威的网络链接:国家级贫困县_网络

③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需要做什么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用3年时间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
据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深度贫困问题突出,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补齐这些短板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
根据《方案》,力争到2020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保障各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更好更高层次教育,都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实现家庭脱贫,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能力显著增强。

④ 西藏五年时间贫困人口减少几万人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西藏贫困人口数量由86万下降到33万,贫困人口减少了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2.33%下降到12.4%据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陆华东介绍,西藏高寒缺氧,自然灾害多发,贫困人口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返贫压力大。

据了解到,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西藏贫困基本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脱贫攻坚也从面上帮扶为主阶段转入了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阶段。西藏已经吹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2017年召开的西藏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提出,要把资金和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村、特困群体倾斜。据介绍,下一步,西藏的脱贫攻坚将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性和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

⑤ 西藏五年时间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了吗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西藏贫困人口数量由86万下降到33万,贫困人口减少了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2.33%下降到12.4%。

据介绍,下一步,西藏的脱贫攻坚将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性和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