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巡诊活动工作
Ⅰ 执业医师岗位职责
执业医师(英文:Practicing physician)是指具有医师执业证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
岗位职责: 1、在科室主任及上级医师领导下开展日常临床工作。
2、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遵守活动规则和要求。服从工作分配按要求完成各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3、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医院和各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文件和政策法规。
4、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按照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逐级上报的原则反映情况。
6、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及病历书写规范。积极进行医患沟通主动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差错事故。
7、爱护医疗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用药原则认真选择药物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
8、认真做好对所管病人巡诊活动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严格遵守医院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9、积极参加科室内的抢救工作要求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做到处理得当抢救及时及时完成病程记录。对疑难危重病情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病情提出抢救或转运意见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以保证病人安全。
按上面的提示需要姓名和一些相关的东西填上就可以了。
Ⅲ 新疆乌鲁木齐的新冠疫情溯源现在有进展吗
8月4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18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乌鲁木齐市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
自治区疾控中心主任崔燕说: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阶段性分析来看,此次疫情表现为单一源头来源:通过对前期病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多个检测样本序列相同,表明此次疫情来源于同一传染源暴露所致。
据介绍,此次疫情有三个特点:
一是“急”,前期发展迅速、病例增长快,7月26日至28日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
二是“聚”,在区域、事件上表现出较强的聚集性,到目前为止99.3%病例出现在乌鲁木齐;
三是“轻”,病例以非重症为主,无症状、轻型和普通型占比高。
(3)贫困户巡诊活动工作扩展阅读
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副院长曾平华介绍,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力保障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物资需求,充分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专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环境舒适、服务周到的宾馆;专门抽调人员,在医护人员住地宾馆负责服务保障,及时为医务人员准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同时,自治区还从各大医院抽调专家,组建了心理咨询专业团队,为医疗队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缓解队员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组建医疗巡诊队,每日到住地宾馆为医护人员开展巡诊活动,并向医护人员提供口服中药增强抵抗力。
此外,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要求,各大医院还安排专人定期询问医疗队员家属,尽力解决家属提出的困难及问题,为一线医务人员排除后顾之忧,保证队员能全身心投入疫情救治工作。
Ⅳ 我理解的贫困户健康扶贫体系:1、新农合报销。提高贫困户新农合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农村新农合报销大部
健康扶贫是一个体系,医疗保障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既在正常报销比例前提下,提高贫困患者住院及慢性病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这就是所谓的“两提高、两降低”,除此之外,还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慈善救助等。此外还有健康精准服务,如健康精准服务、结对帮扶、巡诊义诊、健康体检等等!一般分为医疗保障、费用控制、基础建设、疾病防控等几个方面。
Ⅳ 佛山正骨骨科医院巡诊活动的专家专业吗
那些医生都是本地人所熟悉的专家
分别在佛山本地大型三甲医院工作30年以上
Ⅵ 谁知道,天津肛泰最近的活动是什么
天津肛泰巡诊活动开始了
自4月15日起至5月31日,内容:“八大博导名医”肛泰巡诊活动汇聚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权威医疗机构的知名肛肠名医以及全国20余家肛泰连锁医院权威肛肠专家,并联合开展手术解决津门肛肠病高发问题,同时为肛肠疑难病症患者制定准确的诊疗方案,为广大市民的肛肠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天津肛肠巡诊活动
自4月15日起至5月31日,为推进中国肛肠病研究院2012医改践行工程,解决百姓看病难这一问题。由中国肛肠病研究院联合肛泰连锁(天津)医院于4月15日成立天津首家“博导名医”工作室,届时,国家级博导名医公益会诊也将正式启动。
博导名医工作室为你解决肛肠问题
自4月15日起至5月31日,针对市民普遍反应的专家号一号难求的问题,天津肛泰肛肠医院专门设立“博导名医工作室”,缓解患者就医时找专家的压力,切实为新医改做贡献。
国家级博导名医公益会诊活动
为了给天津市民带来更好地诊疗体验,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专家,由中国肛肠病研究院和肛泰连锁医院共同设立的“博导名医工作室”将于4月15日在天津肛泰肛肠医院成立。届时,国家级博导名医公益会诊活动也正式启动,即日起,天津市民就可以和肛肠界权威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Ⅶ 班主任专业的13块模块
雪山的呼唤——记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附图片)新华社记者胡晓梦本报记者白剑峰清晨,帕米尔高原还在沉睡。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耸的雪峰,清澈的河水漫过戈壁滩上的胡杨林。在起伏的群山中,一匹枣红马逶迤而行。马背上的人身着白衣,红十字药箱在马背上分外显眼。高原的阳光升起来了,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着他古铜色的额头。他凝望远方,期望着牧民帐篷的出现。在这片荒凉而沉寂的大山中,他已经整整走了36年,他熟悉每一顶帐篷,就像熟悉每一座雪山。在柯尔克孜族民歌中,他被称为“白衣圣人”。他就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今年已经59岁。从小桥流水的江苏扬州到“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他实现了一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跨越。乌恰县地处祖国版图的最西端,是我国最晚送走太阳的地方。全境海拔在1700—6146米之间,属高寒山区,风大氧少,紫外线强,自然环境恶劣,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生活着4.3万各族人民,其中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72%。吴登云眷恋这里的土地,眷恋这里的雪山,眷恋这里的人民。正如柯尔克孜族人民献给他的民歌《清泉水》中所唱:“你和帕米尔高原各族人民的友谊,就像慕士塔格峰下的清泉水,源远流长……”吴登云先后无偿献血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他割取自己腿上的13块皮。他的生命在民族兄弟的身上延续……奔腾的克孜勒苏河日夜流淌,滋养着草原上的民族。吴登云的鲜血一次次地流进民族兄弟的体内,他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他献出了全身的血液,又再生了全身的血液。一声声婴儿的啼哭,一声声老人的欢笑,都是他生命的延续。那是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一下床,没挪几步便直冒虚汗,这是严重的贫血。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年轻的医生吴登云认为,别无选择,只有输血。然而,一座大山深处的简陋医院,连一些常见的医疗设备都没有,哪里有什么血库呢?何况,柯尔克孜族人把血液看成是灵魂的聚集,对输血闻所未闻,诸多忌讳。怎么?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当吴登云伸出自己的手臂时,连护士的手都在发抖。很快,300毫升的热血静静地流进了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眸亮了,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下转第五版)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吴登云试着出去挑了一担水,头未晕,腿未软。他暗喜:自己献出的只是一点血,别人获得的却是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情。从那时起,他便把献血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天职。60多岁的库尔班大叔至今难忘:1978年,他的小女儿玛依诺尔刚刚出生3天,呼吸困难,昏迷不醒。在医院里,吴登云紧张地进行了抢救。病人急需输血,可喀什地区医院的血库又远水不解近渴。吴登云急得团团转,情急中挽起袖管,请护士抽自己的血。护士知道他一个月前刚给病人输过血,谁也不愿帮忙。无奈,吴登云又喊库尔班帮忙,库尔班也不干。吴登云果断地将注射器绑在床头上,然后艰难地把针头扎进自己的手臂,再用手按住针头往外抽,针管里很快注满了殷红的血。随后,150毫升“救命血”缓缓流进了婴儿的体内。热血驱走了死神,库尔班的热泪沾湿了胡子……去年5月,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明和他29岁的儿子来到了乌恰县人民医院。阔别20余年,他不知多少回梦见救命恩人吴登云。尽管岁月流逝,但在穿白大褂的人流中,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张和蔼的脸。父子俩翕动着嘴唇,抖动着肩膀,同时扑向吴登云的怀抱,一任激动的泪水长流,久久不愿放开……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婴儿在玩耍时扑进火堆烧伤。买买提明心急如焚,怀抱婴儿骑着骆驼走了两天,才来到乌恰县人民医院。经检查,婴儿全身三度烧伤,50%的皮肤被烧焦,生命垂危。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10多天的抢救,使婴儿度过了休克关和感染关。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创面植皮了。但是,婴儿自身的完好皮肤所剩无几,谁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于是,吴登云首先想到了鸡皮。他买了4只大公鸡,将鸡皮覆盖在婴儿的创面上。可惜,手术没有成功。失望之余,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婴儿的父亲。当买买提明听懂了医生的意思后,惊恐万状。大山里的牧民对现代医学一无所知,以为割皮就是割肉,吓得连连后退。这时,吴登云又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篇报道,汉族医生李贡为抢救一位藏族姑娘,用自己的皮肤为姑娘植皮,并获得成功。为了婴儿的生命,只有割取自己的皮肤了。“什么?割你的皮肤?你疯了?不行不行!”几名护士坚决反对吴登云的“荒唐”想法,他们谁也不愿配合。怎么?自己动手。吴登云在酒精里泡好一只刮胡刀片,坐下来,挽起裤腿,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由于皮肤无法绷紧,几块皮都不理想。随后,他又在小腿上注射了麻药,果断下刀,效果不错……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4处割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又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移植到婴儿身上。献血,植皮,这些听起来似乎悲壮之极的事情,在吴登云的记忆里,却早已淡如云烟。他甚至连病人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他总是说:“我是不得已。一个生命濒危的人躺在你面前,你能忍心不管吗?”在吴登云的感召下,他的子女都无偿献过血。乌恰县有1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永恒血库”志愿者活动,从而储备了一支献血大军。“马背医生”吴登云踏遍全县的山山水水,给草原人民带来生命的阳光。对贫困的病人,他充满了仁爱之心……1963年初夏,一列火车呼啸着停靠在乌鲁木齐站。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的90多名毕业生满怀豪情,好奇地审视着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他们都是立志扎根边疆的热血青年。然而,没过几天,所有人的新鲜感都被大漠的黄风吹散了。当听说地处帕米尔高原的乌恰县需要两名医生的时候,同学们沉默不语。憨厚的吴登云勇敢地举起了手。当时,吴登云把南疆想象得很美。一辆满载旅客的敞篷大卡车颠簸了7天之后,停在了路边。满面尘土的吴登云背着行李,边走边打听乌恰县人民医院。在12间简陋的土房子前,他停住了脚步。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就是自己选择的地方:当晚,他被安排住在一间土房子里,屋里只有一只炉子,连放木箱的地方都找不到。窗外起风了,高原的风像咆哮的野兽,屋里的煤油灯忽明忽灭,陪伴他的只有孤独的影子。不知为什么,他的眼泪淌了下来。他想起了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想起了家乡鲜嫩的莲藕,想起了远在天边的父母……在这凄清的高原之夜,他真的有些后悔。吴登云穿起白大褂上班了。当时,医院连他在内只有3名医生,而病人却是一个接一个。医院不分科,来什么病人都要看。一位柯尔克孜族牧民骑了三天三夜的马,将一名胃穿孔的病人抬了进来,家属苦苦哀求医生救命。吴登云一时竟急得束手无策,大汗直淌。他刚刚走出校门,只懂得一些书本知识,哪里做过胃穿孔手术啊?而其他两位医生也直摇头,满脸的无奈。后来,病人痛苦地死去了。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吴登云。他开始养狗,每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点钱,用于买狗食。当狗长大后,他就在狗身上开刀,一遍遍地做颅、胸、胃、肠、肾手术。因此,他说他的狗是“天下最不幸的狗”。为了救急,吴登云常常在诊台上放一大摞医学书籍,随时阅读。病人来看病,他常常是现翻书,现查找,然后“对号入座”。在吉根乡的一间土房子里,他曾借助窗户透进来的一缕阳光为牧民做扁桃体切除手术,由于不熟练,整整两个小时仍没做完,但淳朴的老乡却安慰他:“别着急,慢慢做。”吴登云为此十分感动,他下决心要当一位医术过硬的全科医生,解除乡亲的病痛,报答他们的厚爱。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吴登云先后到喀什人民医院和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两次进修。他白天在外科进修,晚上去妇产科,周日又去牙科,恳求各科医生多教自己一点“绝活”。就这样,他对烧伤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成了边疆最需要的全科医生。乌恰县山高路远,地广人稀,牧民缺医少药。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吴登云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到牧区巡诊和防疫。他骑着马,背着药箱,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遭遇雪崩、洪水的险情时有发生。有时为了一个病人,往往要走几天的山路。一次,他在山区巡诊,由于极度疲惫,不知不觉在马背上睡着了。结果,摔下山沟,全身受伤,连眼睛都青了。但是,正是他和那只小药箱,却给牧民的帐篷带去生命的阳光。“马背医生”吴登云足迹踏遍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成了农牧民心中的“圣人”。平时,只要有病人求医,无论多远,吴登云总是随叫随到。一天晚饭前,有人捎口信说乔拉斯塔村有位柯尔克孜族妇女难产,眼看就不行了。吴登云抓起药箱就骑马上路了。天色渐暗,岔路纷多,吴登云迷路了,走着走着又回到原地。他心急如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辨认地形,盯住远处的一座山快马加鞭,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当时,产妇已大量失血,心力几近衰竭。一阵紧张的忙碌后,毡房里终于传出了婴儿的长啼。而此时,吴登云已是20多个小时水米未沾了。多年来,吴登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临睡前,一定要查一次病房,否则心里就不踏实。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总是反复观察,仔细询问,生怕有半点闪失。86岁的宗教人士塔力甫阿洪一生一世都铭记这样一件事:1987年3月,他在地里劳动时,突然肚子痛,被儿子送到医院。当时,值班医生诊断后,认为是一般病情,住几天院就好了。一天深夜,他突感疼痛难忍,吴登云闻讯赶来,确诊为疝气。当时正值停电,吴登云一面急忙找人发电,一面吩咐两名医护人员准备手术。此时已是凌晨3时,吴登云亲自主刀,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术后,吴登云一直守在病床边观察。病人苏醒了,他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乌恰县是个贫困县,对于那些无力承担医疗费的病人,吴登云也充满了仁爱之心。他当院长后规定:凡确属贫困户的病人,医院只收取药费,免除其他一切费用。他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能因为钱而误事。”有些老乡连药费也出不起,吴登云就让他们秋天把羊卖给医院,或者随时来打点零工,充抵药费。干火云出生于湖北省武穴市的农村,父母早逝。1984年他投奔老乡来到乌恰县,在一家砖厂当小工。1989年,他突然胃痛,昏倒在路边,后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当他苏醒之后,坚持不住院,他说:“我的收入只够勉强糊口,没钱支付医疗费。”吴登云了解情况后说:“治病要紧,钱以后再说。”经过抢救,干火云脱离了危险。一个月后,医院决定为他做胃切除手术。在没有亲属签字的情况下,吴登云安慰他说:“你只管放心,我亲自主刀。”手术从下午6时开始,结束时已是深夜。为了避免意外,吴登云彻夜未眠,一直守护在病床边。住院期间,干火云吃饭、护理是医院包下来的,治疗费用包括3次输血1700毫升也是医院垫付的,吴登云还把自己的200元钱送给他当营养费。当他出院时,共欠下医院2500元钱。由于胃切除了2/3,干火云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生活失去保障。吴登云时不时去看望他,每次都要留下一点钱。后来,又让他去医院看大门,使他有了稳定的收入。这次经历对干火云是刻骨铭心的,他说:“我真没有想到世上还有吴院长这样的好人。”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吴登云总是认真算计每一分钱。他把药品的进价压到最低;医院的所有药用棉签,都是他们亲手制作的。一场地震将乌恰县夷为平地。在灾后重建中,吴登云推出了“十年树木工程”和“十年树人计划”,4万棵白杨长高了,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了……1985年8月23日傍晚,乌恰县发生了7.4级强烈地震,整个县城被夷为平地。在一片废墟中,失去家园的人们痛哭失声,不知所措。危难时刻,出任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不到一年的吴登云迅速组织起医疗队,赶赴受灾现场。不到半个小时,100多名伤员被抬到医院,但医院的土房已经全部倒塌。当他看到一名被砸得血肉模糊的群众时,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伤者的身上,然后轻轻俯下身,口对口做人工呼吸……当晚,天下起了雨,吴登云只穿着一件衬衣和白大褂,冻得牙齿直打哆嗦。在随时会有余震发生的危险中,他来回奔波于断壁残垣间。刚把病人抬进新搭的帐篷,又到废墟中挖掘药品、绷带、夹板……直到天色微明,才在树林里露天躺下。一个“帐篷医院”奇迹般地矗立在废墟上。震后第三天,他们就恢复了门诊,第十天,就开展了各种手术。病人们说:“有吴院长在,我们啥也不怕!”灾后重建医院,困难重重。吴登云提出了“十年树木工程”,为了给病人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他带领全院职工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植树。新城没有土,全是石头滩,他们就到7公里外的老城去拉,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垫土。他们还从雪山下挖了一道10多公里的引水渠,浇灌树木。经过6年的奋战,共种活4万棵白杨,不少已经亭亭如盖。为了方便大山里前来就医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医院还搭了一间漂亮的毡房,里面铺着地毯,放着被褥,病人家属可以免费住宿。然而,医院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人才短缺。近年来,这里先后共分配来10多名汉族医生,但全都“飞”走了。怎么?要彻底改变当地医务人才短缺的状况,出路只有一条:立足实际,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柯尔克孜族医生。他找乌恰县委每一位常委倾诉他的想法,并拿出了详细的“十年树人计划”,得到了一致的赞同。很快,吴登云就马不停蹄地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人才,并选派了首批柯尔克孜族医护人员外出进修。10多年来,吴登云先后送出26名柯尔克孜族医务人员进修,目前全院70%以上的医务人员是少数民族。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除了开胸、开颅手术不能做,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开展,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遥遥领先。吴登云和柯尔克孜族医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鼓励他们大胆做手术,术前帮助制定严密的方案,术中在一旁当助手,术后再参与总结经验。每次下乡巡诊,他都要到乡村卫生院所进行业务指导。有的民族医生汉文水平不高,写出的论文往往是一堆临床病例素材,他看后觉得有价值,就抽出时间来帮助整理成文。经他指导和推荐,几位柯尔克孜族医生的论文第一次在国内医学刊物上发表。现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海拉提难忘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周末,他为一名支气管炎患者做完检查,没有来得及书写病历,就和朋友们玩去了。星期一早晨,吴登云来查房,发现这个病人的病历是空白,十分生气。他狠狠地盯着海拉提,用力将病历摔到一边,说:“你就这么对待我们的病人?”海拉提满脸通红,从此再也不敢疏忽大意。后来,他才知道,吴登云当时正在暗暗培养他这名柯尔克孜族“技术尖子”,如此严厉苛刻是因为爱之太切。在高寒的帕米尔高原,一排排白杨树长高了,一批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了。但是,由于经费匮乏,医院的医疗器械还相当落后。吴登云只要有机会到乌鲁木齐,总要到医疗器械商店转一转。他做梦都想有一台分辨力较高的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以及一部救护车。他常常像个孩子似的扳起手指头,无限神往地数着:“这些加起来也就是60万元,但对我们贫困地区的医院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吴登云几次想离开高原,回到魂牵梦绕的江苏水乡。但他忘不了一双球鞋,忘不了老乡的深情。他留下了,他的子女也留下了。为了病人,女儿长眠在帕米尔高原……每当风起的月夜,独对孤灯,吴登云总有一缕扯不断的乡愁。故乡,有他童年的梦想,有他牵挂的亲人……1969年7月,吴登云正在偏远的吉根乡牧区巡诊。邮递员送来加急电报:“母亲病危”。天遥地远,他恨无双翅飞回母亲身边。于是,骑快马赶到乡里,口述电报:“全力抢救”。同时,寄回100元钱。两天后,邮递员又送来电报:“母亲去世”。他在山上哭了一天,然后写信给亲人:“请把母亲的骨灰保存好,我回去后再安葬。”1986年初,家乡的弟弟来电说:“父亲病危,千万回趟家与老父见一面。”吴登云再也不愿留下终生遗憾了,他立即启程。抵家的那天,父子俩执手相看,泪眼蒙眬。父亲患的是胃癌,在病痛的煎熬下已经骨瘦如柴。父亲说:“总算把你盼来了。”几天里,吴登云和父亲朝夕厮守,彻夜长谈。他还亲手给父亲熬鱼汤,可惜父亲已难以进食。此时,震后的乌恰县正在紧张地重建家园,吴登云的目光中不时露出几分不安。父亲觉察了儿子的心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早点回去吧。寄几张孙子的照片给我,爹想看看他们。”数月后,父亲溘然长逝。噩耗传来,肝肠寸断的吴登云给家乡亲人写了一封信,希望在父亲的坟茔前栽一棵常青树。随着时光的流逝,吴登云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他几次想离开这个边陲小县,落叶归根。可徘徊又徘徊,犹豫再犹豫。他不知该怎样面对柯尔克孜族老乡热切的目光。1980年,扬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急需人才,家乡的同窗为他联系好了调动事宜,说是“一路绿灯”。吴登云把手续揣在怀里好几天,怎么也没有勇气掏出来。1986年10月,江苏高邮县政府给吴登云寄来一封沉甸甸的信,热情洋溢地说家乡求贤若渴,希望他能回去工作,同时还附了一份调动表。这次,吴登云的心弦真的被拨动了。一位县领导得知消息后,诚恳地说:“你回故乡的心愿我完全理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乌恰需要你呀,我代表4万乡亲恳求你留下。留下来吧,好兄弟!”听了这一席肺腑之言,吴登云想了很多。他回忆起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回忆起了一双球鞋……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境困难,是党把他培养成一名医生。上初中那年,高邮发大水,村里的稻田全部被淹,颗粒无收。为了让他上学,父母卖掉了仅有的8只小公鸡。学校了解到他的经济状况,每月给他7元助学金,帮助他实现了求学梦。上高中后,他一直在享受一等助学金。在大学里,他没有蚊帐,老师给他送来一顶。有一次,班主任看见他的鞋子破了,就主动给他买了一双球鞋,他十分珍爱这双鞋,除了上体育课,平时宁可光着脚,也舍不得穿。事隔几十年,吴登云仍清晰地记得那双鞋是力士牌的,他把这双普通的球鞋看成是党的关怀和恩情,至今念念不忘。没有党,哪有他啊!年轻时,他心潮澎湃地读过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他立志做一个吴运铎那样的人。他还想起了大山深处淳朴厚道的柯尔克孜族乡亲。每次到牧区巡诊,老乡总把最好吃的东西端上来。晚上,他的被褥总是铺得最厚,而老乡宁可自己挨冻。有一次,他的脚冻伤了,老乡毫不犹豫脱下大衣,给他暖脚;过河的时候,不会游泳的老乡却坚持要在前面为他探路……如今,无论他走到哪里,总会有相识和不相识的老乡拉住他的手说:“吴院长,你还记得我吗?你治过我的病哩!”血浓于水。他离不开这里的民族兄弟,就像民族兄弟离不开他。乌恰县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崇山峻岭里的老乡还呼唤着他,他怎么能走呢?在家乡,他这样的医生有很多;但在乌恰,他这样的医生只有一个。吴登云留下来了,他的三个子女也都留下来了。吴燕是吴登云心爱的女儿,在父亲的感召下,她成为乌恰县人民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一位患宫外孕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失血休克,吴燕毫不犹豫地挽起袖管,献血250毫升,而那时她自己也刚刚分娩不到40天;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共4次累计献血1000毫升,一对柯尔克孜族双胞胎小女孩提起她便泣不成声;新来的护士做静脉穿刺不过关,吴燕就伸出手臂,忍痛让她一遍遍地练习……然而,这样一位可敬的天使,却不幸地离开了人世。1997年5月的一天,吴燕正在家里休假。吴登云要她护送一位患癌症的柯尔克孜族民警去乌鲁木齐,因为她熟悉那里的医院。到了乌鲁木齐后,吴燕安排好病人,经查,病人已是癌症晚期,乌鲁木齐的医生建议尽快准备后事。于是,吴燕又匆匆地护送病人上路了。没想到,在返回乌恰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29岁的吴燕永远地闭上了聪慧美丽的双眼……5月23日凌晨6时,噩耗传来,吴登云如闻晴天霹雳,泪如泉涌,瘫倒在地。以后的日子里,吴登云经常独自来到家附近的一片杏树园里。手抚杏树,眼睛就湿润了。他想起了爱女小时候在杏树下玩耍的情景,想起了爱女爬上树干摘杏子吃的音容笑貌。抚摸着树干,就如同抚摸着女儿的身躯。女儿之死成了吴登云心中永远的伤痛。但是,他并没有感到孤独,感到绝望。他知道,在大山深处,还有无数挚爱着他的民族兄弟;在风雪高原,还有成千上万他挚爱着的人民。他们就像一座座雪山,是他坚实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他们的呼唤,支撑了他几十年无悔的岁月。延绵的雪山下,河水淙淙,胡杨以顽强的生命力送走了又一个冬天。在帕米尔高原,吴登云如同不屈的胡杨,倾诉着对雪山的无尽眷恋……
Ⅷ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优抚涉军维稳工作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武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抚对象维稳工作,把优抚对象信访维稳列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复退战士问题工作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信访局、财政局、人社局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市信访局,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领导有力,经费到位。二是建立了维稳工作责任机制。我市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了“市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到人”,24小时零报告等信访联动工作机制。把责任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实行层层包干制,把对象包干到单位、到人。为强化责任,市政府将涉军维稳工作列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建立了定期约访制度。对涉军群体中重点上访优抚对象,由市团领导带队,协同有关职能部门,邀请信访代表定期约谈,面对面宣传政策,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有力的领导,为做好我市优抚对象维稳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关键是优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我市优抚群体人员复杂,诉求不一,要求工作人员素质高,能力强。我市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每年要对各乡镇的优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月组织局机关优抚工作人员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并针对优抚对象所提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多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经验探讨,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对优抚对象所提出的问题做到定性准确,答复有据,处理恰当。业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做好优抚维稳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三、宣传到位,教育到位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优抚政策的宣传,采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宣传栏、印制优抚政策宣传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优抚对象的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市共印制优抚政策宣传册3万余份,由各乡镇、街道发至优抚对象手中,并在乡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公布了优抚相关政策法规,在市政府网站和民政网站对所有享受优抚待遇的人员、类别、金额进行了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让全市广大优抚对象懂政策、守规矩。宣传教育工作为优抚对象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组织严密,措施得力
信访工作非小事,我市各级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我市各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怀拳拳爱心,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一是做到每件信访事项都有回音,都有结果,着力解决信访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保证优抚对象抚恤待遇及时落实到位,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挑起了优抚对象维稳工作重任,在信访工作中,建立了信访责任制,责任到人,包案到人。建立了信访接待日制度,由领导集中接待和处理信访事项,做到解决问题不撒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优抚对象不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
五、加强联系,掌握动态
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解决问题,必须获得信访信息,民政信访现象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我们做到及时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准确掌握信访先兆,牢牢把握信访维稳工作主动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市从实际出发,建立了民政信息网络,一是乡镇民政所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工作;二是注重加强与邻县民政横向信息联系;三是在高危信访涉军群体中确定信息员,获取信息,及时掌握涉军群体信访动向;四是利用“八一”、春节座谈会召集优抚各个群体代表座谈,倾听优抚对象心声,了解对象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达到确保稳定的目的。
六、建立制度,严把政策
优抚对象不比其他社会成员,整体素质高,政策水平高,信息灵通,组织严密,诉求特殊,一旦出现办事不公,不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整个群体就会集结上访。因此,我局在解决优抚对象待遇问题上,严把政策关,并制订了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一是严把政策关,绝不乱开口子。优抚对象连续不断上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地方执行政策不一,乱开口子,导致互相攀比,比如:临战入伍人员,我市有208人,他们与其他省份、地区攀比,强烈要求解决参战待遇,但我市严把政策关,因其无政策依据不予办理;二是制订了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由专人管理,明确职责,设立查档审批程序,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控制了退伍军人落实优抚待遇不弄虚做假;三是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优抚对象待遇审批制度。设立了民政局内部审批程序,纪检、监察全程监督,分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后方可上报,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层层把关,增强了审批透明度与准确性;四是建立了岗位绩效考核制,年初局里与优抚股全体工作人员签订了绩效考核责任状,确保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确保优抚对象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在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下,我市在优抚对象评残、带病回乡、参战涉核等人员待遇的落实上都非常公正、透明,未发生一例因解决待遇不公而上访的情况。
七、精神抚慰为主,物质照顾为辅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上级政策,全面启动了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工作,建立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结算平台,实施了优抚对象住房困难优先解困制度,特困优抚对象临时救助等制度。近几年,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每年来我市2至3个乡镇开展重点优抚对象免费送医送药义务巡诊活动,为优抚对象送去了温暖,此项工作深得人心。我市三年来坚持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对5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短期疗养,优抚对象反响良好。优抚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广大优抚对象提供了方便,优抚对象得到了其他社会人员得不到的医疗待遇,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以上举措有力地说明了优抚对象过去有功于国家和人民,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得到了国家的特殊优待和社会的认可,他们自身的荣誉感、幸福感明显提升,虽然物质照顾是有限的,但精神上得到了极大抚慰,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稳住了他们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