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银行内控运营风险案例

银行内控运营风险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2-07 18:53:52

Ⅰ 银行内控管理、合规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来险是银行需面对的主自要风险类型之一,也是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确认的银行三大风险之一,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又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

内控和合规关系较为密切,内控的概念较大,风险管理的合规管理以及稽核评价都可称为内部控制,也就是内控管理;合规管理可分为对内合规与对外合规,对内主要是对银行体系内部执行规章制度情况的管理,对外合规主要是符合监管部门和其他上级部门的管理。合规风险也就是出现不合规事件给银行带来潜在损失,如监管处罚等的风险。

Ⅱ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

当前的齐鲁银行案子很深刻。上网搜一下

Ⅲ 举一个内控失败的案例,并做简要分析,列明风险点,控制目标,控制措施

内控失败的案例举一个,简要分析并做,明列风险点,目标控制,措施控制不了。

Ⅳ 求一篇银行运营管理或者操作风险方面的专题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1、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不断有大案曝光,均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方面,我国操作风险高发的是人员风险。违规操作、内外勾结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国内操作风险的另一个“多发地带”是IT系统,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已相当高,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业务瘫痪的局面,国内很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出现过业务系统故障,在影响业务运行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声誉。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风险已成为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进行风险管控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知比较晚,因此,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深入,各国对操作风险的概念定义也不统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操作风险作为独立的风险进行专门管理仅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尽管操作风险为银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业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计量技术等尚未达成共识,没有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相应软件。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高级计量法非常复杂,对银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储备,国际上采用的并不多。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法,即按照银行的产品线,分别计算出每个产品线上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这些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操作风险与生俱来的内生性、具体性、模糊性、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风险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内部欺诈,其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及由此产生的权责不清晰。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防范,而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为减少和杜绝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有效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更为现实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较好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构建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对面临的操作风险能够准确认知并评估;设计并实施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以化解评估确定的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建立快速反应的报告反馈制度等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从银行整体范围来看,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政策框架的具体实践、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到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构建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分配模型的研究开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壁垒逐渐打破,金融资源跨国配置。因此,加强对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Ⅳ 银行存在哪些内控隐患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员工对内控制度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把内部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有的在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有偏差,把加强内控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求得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发生,以致资产质量低下,并且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屡查屡整屡犯情况存在。如信贷业务方面借款人资料不全、合同文本文书填写不规范、贷后检查报告质量、贷后账户监管等问题。会计业务方面如登记簿记载不规范、会计凭证要素不全、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
2、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管理上薄弱环节。如非信贷资产管理、自助银行管理、网银业务管理、委托贷款业务管理、国际业务管理等由于历年来内外部监管较少,内控评价未列入风险点,由于这些业务客观上较新、较少,主观上对这些业务在检查监管上也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存在一定的欠缺。
3、由于其它因素,有些问题难在近期整改。如××*原××万元以上贷款存在错用合同现象,一般消费合同代替住房贷款合同已无法整改,只能加强风险防范,到合同履行完毕才能结束

Ⅵ 内部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风险案例分析

一、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高校内部控制风险则是由于高校内部控制的构建和执行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内部控制在发挥风险防范作用的同时,影响高校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
二、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特征
(一)普遍性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多元化发展,高校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大幅增加,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也日益显现。高校内部控制风险客观普遍地存在于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受到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影响。当内控制度五大要素对内部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时,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就会越大。
(二)隐蔽性
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隐蔽性表现为,由于疏漏未建立相应内部控制制度或者人为违反内部控制,如果这种行为没有被发现,或者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损失,就形成了一种潜在的风险,当这种潜在的风险不断地膨胀和累积时,就会形成现实风险,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的内控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三)可控性
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说风险不可抵御和控制。恰恰相反,只要高校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管理漏洞,并予以纠正,就会减少内部控制风险,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四)危害性
高校内部控制潜在风险一旦转化成现实风险,危害是非常大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当高校制定一项筹资计划时,如果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对财务进行预警分析,不对筹资成本进行可靠估算,可能导致高额债务,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因此,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
三、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主要内容
高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每一个管理环节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管理任务的完成,但并不是每项控制制度都能真正发挥控制作用,由此会产生各种内控风险。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高校内控制度中最重要的风险,也是内控制度的终极风险,所有的内控风险最后都会转化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不严谨的预算风险、高成本的筹资风险、盲目的投资风险、不严密的控制活动风险、不慎的合同风险,以及其他内控管理转嫁的风险。如果各个环节的风险不进行合理规避,一旦形成现实风险,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甚至资金链断裂,使学校面临重大财务风险。
(二)人力资源风险
高校人力资源风险主要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在实施人力资源的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人才招聘、绩效管理、以及晋升、培训等各个环节中管理不当所造成可能性危害。人力资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整体水平,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前途,人才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如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出现漏洞势必造成管理不善,资源浪费,人才流失,甚至丧失竞争的机会,影响高校持续发展。
(三)教学质量风险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存之本,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而教学内部控制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内控制度,教学质量就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当教学质量潜在风险转化成现实风险时,就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低下,就业困难。从而引发生源危机,最后转化成财务风险。
(四)招生就业风险
高校招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晴雨表,当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得到社会认可时,学生的就业率高,招生生源好,学校经费来源充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受社会和职场欢迎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退出办学市场。因此,招生就业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除了提高教学质量外,招生专业科学设置,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应该纳入招生就业工作重点,从而归避因招生就业产生的风险。
四、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经费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经济业务也相对复杂,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校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由于高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自负盈亏,受计划经济残余思想的影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形成了“重事务,轻管理”的观念,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弱化内部控制环境,由此产生内部控制环境风险。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控制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活动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要素,控制活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即政策和程序。高校的内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实现高校管理目标,防止风险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而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一方面,有的高校未建立基建立项、招投标,物资采购等控制制度,导致这些经济活动中产生内部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控制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控制活动风险。
(三)信息和沟通不力,内控制度可执行性不强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而在高校内控制度中存在片面性的问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不善于主动获取信息,也不注重沟通和协调,造成内控制度可执行性不强,从而产生因信息和沟通不力造成的内控风险。
(四)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风险的存在是控制的原因所在,进行风险评估就成为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关键。而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风险意识还没有得到重视,更谈不上风险评估机制。事实上高校存在诸如财务管理控制风险,人力资源控制风险,基建立项、招投标,物资采购控制风险等,如果没有一系列的风险评估机制,这些风险一旦转化成现实,将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
(五)内部监督不健全,无法考核内控制度执行结果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高校的内部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然而内部审计制度并不健全,在内部审计中存在人情因素,由于“内部人”的原因,并不能公正、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形成潜在的内部监督风险。
五、高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一)强化内控风险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办学风险也日益凸现。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要有高度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切人点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既高校管理层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风险的认识,并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同时,对全体教职员工也要进行内控制度及其风险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失控的危害性,并自觉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内部控制功效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高校内部控制运行的首要环节。为确保执行力度,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从计划、制定到实施要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程序,避免形成随意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信息与沟通,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高校的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沟通和外部信息与沟通。高校应成立信息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和协调学校内外信息。高校的内部信息与沟通是指高校在制定内控制度时,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各个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相互牵制又要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确保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必须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获知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了解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的程序和方法。外部信息与沟通则是通过与外部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获得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纠正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降低因信息与沟通不力造成的内部控制风险。
(四)构建内控评价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高校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应该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学校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作用。
(五)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监督
高校内部审计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升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内审机构要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做到既精通会计、审计知识,又具备高校管理、基建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高校内部审计的要求,并对内控制度作出正确的评价,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强内部监督,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会计处理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及其他为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制度、规定、规范、章程、计划等一切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核心要求是及时发现、辨别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应收账款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控制度在应对潜在的风险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实现手段和方法。
一、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潜在的风险
(一)内控环境落后
应收账款内控环境是指对应收账款内控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员工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差,管理当局观念落后,缺乏承担责任能力的考虑,盲目赊销,一味做大,造成应收账款恶性膨胀。
(二)风险评估不足
企业对每一次赊销行为都应首先确定相应的目标,将其中各种风险确认下来,根据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方案和措施。现实是一些企业管理层由于缺乏应有的管理素质和约束机制,肆意浪费企业的人、财、物。其具体表现,一是只追求账面上的销售收入,不考虑大量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 二是不重视应收账款的时间价值,不能正确选择赊销对象及金额;三是企业大量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依据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已经计入销售收入,形成了当前的利润来源,使企业税金超前缴纳。这些都促使企业资金运转经常处于周转不灵的境地,加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内控制度制定不完善
其一,执行人员授权分工不严,销售记账凭证和审核凭证由同一人担任,一旦凭证有误便不易被发现。随着现代会计技术的引入,在计算机管理中也存在许多漏洞,如操作人员对有关数据的修改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为利用计算机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二,内控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内控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前提是岗位分工与责、权、利相结合,如果管理者和具体操作者分工不严,责、权、利不明确,内控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况且内控制度须配套进行,有些措施看起来不错,但却没有描述任何关于具体操作的细节,不利于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
(四)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执行中造成的风险
其一,缺乏对相关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层及员工对他人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对人的认识和估价问题,应根据企业员工的需要、动机、目标等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建立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过去我国企业传统的做法是只强调财和物的管理,忽视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要通过人来执行这一事实。如果不针对企业员工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内控方法、程序、制度、机制,就不可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因此要少用严控手段,更注重对人的激励并将约束与之合理结合。在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对人要有所约束,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其二,应收账款管理及执行人员岗位适应性差。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大多建立了内外部应收账款的内控管理模式,但就内控制度的内容和形式看,除了加大应收账款内控点要求的管理外,能完全胜任系统控制点要求的人员很少。因此,根据应收账款内控目标和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应收账款内控体系,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很多企业资本加入国际资本流动,应收账款跨国际内控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既有国际经济知识又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内控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否则就会使相关人员出现知识上的缺乏,应收账款管理不力,具体的控制措施形同虚设。其三,企业内控点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会使应收账款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性减弱。因为有些部门不能够充分认识到为什么采用赊销政策,也不知道这是实现企业之间融通资金、互为照应、共同致富的指导方针,认为这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种错误认识使得有关部门间可能形成信息不对称,无法保证各个内控点顺利履行职责。
二、监督过程漏洞对应收账款造成的风险
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内控体系建立后,管理当局并没有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制,更没有对其进行持续监督或对每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致使坏账损失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内控制度中存在不良的人为因素,如资产产权缺乏来自委托人的硬性约束,内控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往往由经营管理层决定应收账款的规模、质量、评估和坏账的处理等重大决策,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这就会经常造成个人独断专行现象。
三、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控管理体系。
建立全程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为明确核算企业的应收账款,加强管理,结合企业的扩大赊销活动,应建立赊销款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将每一笔赊销款项的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由某一部门负责全部赊销对象的信用调查、审核、下达、执行、事中管理,由另一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部门专门审计,最后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结算。
规范应收账款核算体系。一方面录入与审核凭证、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登录、保管总账与明细账三个控制点为不相容职务,需相互分离,由不同人担任; 另一方面在核算应收账款发生时,结合内控要求可以在相关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下设置二级甚至三级科目,对应收账款的全过程完整系统地核算。对于应收账款账务处理特别是坏账损失账务处理,要求企业分项目进行操作,通过“ 费用——坏账损失——某某客户”三级科目,月末对每笔账款按发生明细(发生、收回、坏账损失等)列表。
完善应收账款内控政策规定。对于应收账款的控制,应明确到具体部门,同时应明确是否采用赊销政策和如何赊销。企业监管部门依据相关部门认定的信息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企业客户风险评估,要区分赊销前风险阶段和赊销后风险阶段并分别核算。另外要求企业赊销成立后立即报管理层备案,明确该项应收账款对客户是首次赊销还是累次赊销,新的赊销款有何特色,有何实质性的收获,不同账龄款区别何在等。应说明账龄超过一年的款项的处理具体内容以及与账龄一年之内的款项的实质区别。
第二,制度执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与前几年相比,我国企业推行的将薪酬与绩效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层具有明显的作用。完善的报酬制度应该是与绩效密切相关的。应该让赊销经手人之间有竞争意识,工作不努力则其人力资本价值就会贬值,就有可能为人力资本高的人所代替并被记录在案,作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不良记录。董事会要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决定应收账款管理层的薪酬,可采用基本工资加可体现风险业绩的股票价值、赊销款回收率等形式,使管理者的薪酬体现绩效的价值,从而激励与约束管理者和员工。
企业对应收账款经手人员,应促进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需要。业务水平较高的应收账款经手人员,可以准确把握赊销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内控点,还可通过社会调查为企业寻找赊销客户和方向,预测、适应环境,为企业赊销资金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保证。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企业应斥资进行赊销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平台建设。通过信息与沟通系统平台,企业可在有关赊销的财务投资、结算、服务等方面实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体化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具体明确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应在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前提下,建立应收账款反舞弊制度、举报投诉制度、保护投诉人制度及自我评价制度,从而降低应收账款潜在的风险。
第三,应收账款内控制度的监督。
内部控制点的监督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关键内容。严格应收账款监管,可增加企业员工的信心。加强应收账款监管,是提升相关人员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增进企业员工对企业前途信心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导,加强职工诚信教育和监督,本着严格检查、严厉惩戒的原则,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工作质量检查,重点监管执行赊销内控点业务的人员,建立包括应收账款质量检查制度、应收账款报备制度、违规惩戒制度和诚信监控系统在内的赊销监管体系,惩治害群之马,弘扬企业诚信文化。

Ⅶ 如何做好工商银行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构建了以检查中心为依托、支行、网点三级核查机制,配备各级核查人员。为确保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机构与人员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上级行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规定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业务运营核查工作考核办法》《业务运营核查工作岗位职责》《业务运营核查工作操作流程》《业务运营风险核查预警方案》、《风险事件处罚办法及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办法,使核查工作履职有规定、操作有流程、考核有办法,为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提高业务运营风险核查效果。充分利用核查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案例,用风险提示、通报等形式,从内控合规管理、风险识别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整治措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高风险网点、高风险柜员进行了重点治理,对典型案例所揭示的问题,从制度设计、制度执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全行的风险防控起到了指导作用。

加强风险事件督促整改与责任认定工作。依托《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及时下发风险事件督促整改通知书,督促网点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整改率达100%。落实每月责任认定联席会制度,对提交的风险事件责任认定处理意见进行研究和审议,针对已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逐笔责任认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及管理人责任。并及时对“业务运营风险事件统一责任认定情况”在全行进行通报,发布风险提示信息,教育员工引以为戒。

组织开展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再检查。定期对支行、网点业务运营风险核查情况,按照省行检查比率进行随机巡查,对巡查发现核查质量不高问题,及时进行提示,督促指导支行、网点规范核查工作,真实、完整回复核查查询,正确搜集风险驱动因素,提高核查工作质量。风险事件核查抽查率、抽查网点覆盖率、抽查支行覆盖率均高于省行规定。

Ⅷ 据一个内控失败的案例,并做简要分析,列明风险点,控制目标,控制措施

答:举一个内控失败的案例,并做简要分析事实上可以有以下选择:
一是多元化投资,版
二是金融工具投机,
三是权生产安全事故。



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

有帮助请及时采纳哦谢谢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