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辅材料内控验收标准
⑴ 企业内控标准的内控标准的形式
内控标准的形来式:
1.按种自类可分为三种:一是结台本企业生产技术实际,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为依据,制定生产过程的内控标准。从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列成品都制定出内控质量指标及要求;二是制定单项或部分项目内控质量标准,它包括对国际或行标以及企业产品标准(没有上级标准而制定的企标)中原来没有规定或需要提高的质量指标,也包括长期达不到规定要求,且又影响产品整机性能,由于质量问题,造成产品泄销,经济效益下降的某些技术项目。三是根据使用单位的特殊要求,制定专用内控标准,更加符台用户的需要。
2.按内容可分为六种: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诀窍零部件(含外购件)或关键质量要求元器件、原材料的选择、先进的检验手段及方法等内控技术标准和特殊需要的科学管理标准。
总之,企业内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专长,以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因此,内控标准的制定必须从原材料,元器件到最终产品以及与保证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技术方面,都应制定内控标准,否则,产品质量内控标准就不可能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⑵ 原材料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1 目的
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以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进货、过程、最终检验的控制。
3 职责和权限
工厂归口负责进货、过程、最终检验以及负责各工序的自检。
技术部负责制订检验用的文件;
4 程序概述
4.1 技术部制定《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文件编号为GZ-B/1-2005),对所检验的原材料提供依据的文件和建立的质量记录作出规定。
4.2 进货检验和试验
a) 原、辅材料进厂后需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或加工。确定进货检验或验证的方法时应考虑对提供原材料的分供方的控制程序,并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
b) 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或来不及按规定完全验证时,应经授权人员批准并做了标识和记录后允许紧急放行。在有关文件中应规定允许紧急放行的范围。
c) 检验员应严格按《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规定对购进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的材料不得入库或投产。
4.3 过程检验和试验
a) 各工序的操作工负责对各工序的自检,自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专检,自检不列为公司正式的检验工作。
b) 应确定过程检验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只有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方可入库或转序。
c) 在所要求的过程检验或验证完成前不得将材料放行,公司不允许半成品例外放行。
4.4 最终检验和试验
a) 最终检验必须在规定的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都完成后才能进行。
b)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应形成文件,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全部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c) 只有在规定的各项检验和试验活动有关数据和文件齐备并得到公司授权人员认可后,产品才能发出。
4.5 检验和试验活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4.3要求执行。
4.6 检验和试验记录
a) 授权检验员应如实记录检验或验证结果,记录应能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所有规定的验收标准通过了检验或验证,并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者。
b) 授权检验员应保存执行4.2~4.4条所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的质量记录。
5 相关记录文件
《产品首件和中间抽检记录》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
《采购/外协/顾客提供产品验证记录》
⑶ 原辅材料检验标准
亲,你提的问题太笼统了,原辅料太多太多,你可以说明那个原辅料,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验收标准,既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也有企业自己的企业标准或内控标准,请明示原辅料具体名称,再帮你查询。
⑷ 内部控制的评审包括哪些步骤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一)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单位,无论规模大小和生产经营特点如何,其内部总是有一定的内控制度,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在程度上的不同。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作好以下两项工作:
1.搜集资料和进行初步调查。搜集资料指收集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文件、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图表、规程等书面的或尚未成文的规定。如,各项经济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劳动人事制度、计划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进货管理制度、物价计量管理制度等等。通过搜集资料,就可以初步了解一个单位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其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等。
通过搜集资料,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还有不清楚或界限模糊的地方,就应向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调查。搜集资料与初步调查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2.描述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搜集资料和初步调查,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状况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了进一步评审的需要,应当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如实地记录下来,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中就叫描述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本章第三节将进一步说明。
(二)实地测试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搜集资料和了解描述,我们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情况就已初步掌握。但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仅靠书面资料或初步的调查是难于作出判断的。审计实践经验证明: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哪怕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如果有关工作人员有章不循或者阳奉阴违,都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进行实地测试。
实地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有两种方法:
1.抽查有关资料进行实地测试。这种方法是针对所要审查的某一内部控制系统,抽取一部分资料进行审查,看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系统的原则。例如,对材料购入系统进行审查,就要抽查收货单、付款凭证和供应方的销货发票,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查,检查材料购入业务是否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完成,凭证设置是否健全,是否按规定程序传递等。
抽查资料的具体方法,主要选用判断抽样法或统计属性抽样法。
2.实地观察。实地观察就是深入现场,根据前述经济业务的传递程序,到各个环节进行实地观察、验证。例如,前举材料采购业务,就应分别到业务(或采购侠应)部门。仓储部门、财会部仃进行观察。对关键环节则尤其注意观察和验证,如仓储部门的验收环节,就应检查它在验收数量时,是否经过计量,检斤或验尺,以保证数量真实;而在验收质量时,又是否经过对物理性能或化学成分等的检验,以保证质量正确。
经过上述两种方法的实地测试,就可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作出判断。
(三)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针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评价意见。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情况,二是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标准。根据被审单位内部系统的基本情况,对照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标准,才能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提出评价意见。
通过上述“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实地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况已经掌握。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标准还需补充说明如下: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标准过去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近年,提出了”控制模型”,或称为“理想的内部控制模式”,用来作为判断其控制是否健全的标准。
“控制模型”是有关部门或审计人员,根据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原则设计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模式。控制模型依照不同的生产经营类型和不同的业务系统分别制定,其形式一般都用调查表,流程图或用文字说明表示,上面注明有业务程序、控制环节,并着重标注了“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因此,按照控制模型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并严格遵照执行,就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提高经营效率,用控制模型对照被审单位的实际内部控制系统,也能判断其是否健全、有效。
设计控制模型,一是要坚持前述合理分工与权力制衡的原则,即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这一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査等职务。另一是抓住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即通常说的“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
下面以材料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例,简要说明其方法。
根据前述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和程序控制的要求,材料采购业务可以划分为申请、计划、合同、验收、入库、记录与核对这样6个步骤,这6个步骤应由采购供应、仓储运输、财会等部门分工完成。采购业务的完成应有6个控制点;
①申请。申请材料采购应有明确的目的,即为了生产、经营或其他必需的需要而采购。未经申请并给予批准和授权,就会出现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而任意采购,甚至会出现为了“回扣”而任意采购残次废品的现象;
②计划。缺乏计划平衡,就会使材料的需要、库存与采购脱节,出现或者积压、或者短缺的现象;
③合同。没有合同规定经济责任,就会使材料购入的数量、质量、价格、时期缺乏保证;
④验收。缺乏验收环节,会使材料到货的数量与质量都会出现混乱;
⑤入库。不办入库手续,将使材料到货后发生丢失、损坏;
⑥记录与核对。如果没有财会部门正确及时地记录与核对,材料的安全完整就失去最终的制约,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也失去保证。
以上控制点如果齐全,材料采购就可以保持良好秩序,如果缺少一个,就可能发生混乱。而其中的“验收”又是最关键的一环,没有它,材料采购就可能产生全面混乱,因而验收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
归纳上述意见,所谓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实质上是用控制模型对照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判断的活动。而所谓评价其健全性,实质上就是评价被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控制模型要求,应有的控制点是否齐全。所谓评价其有效性,也就是通过测试,看这些控制点是否都发挥了控制作用。对关键控制点,尤其是评价的重点。
(四)报告内部控制制度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后,就已形成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意见,这是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改进管理的建议。例如,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时,发现应有的控制点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造成一些差错、弊端,就应针对这些问题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2.关于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的意见。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一般是将其作为正式实施审计前的一个审计步骤。通过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即可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如果这些意见与原审计工作方案有矛盾的,应扩大审计范围,并报审计负责人批准。
⑸ 什么是企业内控标准
所谓的“企业内控标准”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标准。
以下给你一个例子:
1、产品的结构型式、代号、主参数、型号表示方法以及标记符合GB15831-1995的规定。
2、技术要求
(1)扣件必须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进行生产。
(2)扣件的材料应符合GB9440中KTH330-08牌号规定的力学性能。
(3)扣件生产必须按工艺规定的配料比进行配料。
(4)扣件热处理严格执行工艺规定的各阶段的温度和时间。
(5)扣件的加工严格按工艺进行,并严格对扣件与钢管的粘合面进行试压整形,以保证扣件抗滑、抗拉性能要求。
(6)扣件(除底座外)必须经过70N.m扭力矩试压检验,不允许破坏。
(7)直角扣件的抗滑性能,当P=14KN时,△2≤0.5mm。
(8)对接扣件抗拉性能,当P=6KN时,△2≤0.2mm。
(9)砂眼面积大于10平方毫米的砂眼不允许超过一处,且累计面积不得大于40平方毫米。
(10)扣件的粘砂面积累计不得大于100平方毫米。
(11)扣件的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
(12)其余技术要求项目符合GB15831的规定。
3、试验方法按GB15831的试验方法试验。
4、检验规则按GB15831规定的检验规则进行检验。
5、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同于GB15381标准规定。
⑹ 求原材料、外购件采购管理文件,包括质量要求、供方评审、采购文件控制、验收、入库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活动和服务中所有需要采购的原辅材料供应商、外协件外包性能要求、交货期、交货方式、验收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以及对供方的质量管理
⑺ 请问下搞企业管理的,验收内控标准和验收质量方法的性质是否一样
不一样,验收内控标准时对验收的内部控制要求,及所验收的产品或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验收质量方法,是如何进行验收的操作方法。
⑻ 企业验收内控标准,验收方法(工具、方法)
http://hi..com/jx985
⑼ 企业内控标准为非法定标准,企业如何证明其为内控文件
你这个问题是属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范畴,具体展开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入库:为了采购特定的原材料或商品,通常需要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这时候会要求提供基本的资质和证明文件,但是这时候的材料都还没到具体的产品标准层面;
2、供应商审查:这时候也叫审厂,开始接触技术面和标准面的东西了,比如现场看你生产这个产品的现场环境,流程,你生产规程中遵循的标准,你测试记录审核流程等等,基本上能过这一关的都是靠谱的供应商了;
3、供应商来料抽检:这是对上一部的进一步把关,对具体的来料和商品,通过随机抽样或其他抽样办法进行检测 确保供应的原料或产品合格。
以上三步是对供应商质量管控的大流程,你说的非法定标准其实说的就是企标,就是企业自己指定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经过公司内部严格的流程审批并执行,那这个企标也称之为内控标准,在具体的采购环节,你要求供应商满足什么标准是你们双方协商确认并写入合同的,即不管是法定国标还是采用企业内控标准,质量管控过程都需要遵循上述三条原则!
当然,到了实际执行的松紧度要看你们公司的品质战略了,因为任何质量的加严都需要增加成本,一方面你们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内部的标准和测试记录测试报告等证明他们的产品满足你们自己定企标,另一方面你们在抽样检测环节仍然可以去排查他们产品是不是符合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