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和内控的关系
㈠ 如何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业务拓展的关系
风险防控和业务拓展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互为表里的。银行就像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道路状况是银行的经营环境,刹车和方向系统是风险控制和管理,车速是业务的拓展,只有在刹车和方向系统状态良好的情况下,驾驶员才能提高车速并安全行驶,否则就很有可能遭遇颠覆的后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没有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业务拓展带来的收益将是不确定的。财务报表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变得好看,但经营成果实际上处于不确定状态,埋藏着风险隐患,一旦引发,今日的盈利明天就可能变成亏损,甚至带来灭顶之灾。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我认为,在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任何业务拓展都是盲目的,是一种赌博,走上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其次,我们应该懂得,风险管控本身就寓于发展的范畴之中。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风险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将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上获得优惠待遇,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覆盖要求减低,这样银行就有更多的资本去进行业务拓展;反之,若风险管理能力达不到监管要求,则必须缩减业务范围或规模,以增强经营风险的资本保障能力。
管理学上有一个水桶原理,围成水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着水桶真正的盛水容量。对于邮储银行而言,与国内外先进银行比,我行在营销渠道、技术支持手段、品牌知名度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和手段、风险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比较而言,后者的劣势更为明显,这恰恰是对我行发展起关键性制约作用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着当前能够打造的“水桶”的容量。
再者,我们应当理解,现代意义上的业务拓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其质的方面,量即使没有增加,但质变好了就是发展。风险控制的主要落脚点就是要抓质的方面。如果在业务拓展的同时不注重风险控制,市场拓展就不能保证是有效的增长,增加的部分相当多地就会变成不良资产,业务规模越大,损失越多,包袱也就会越背越重,使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家底不断被侵蚀,从而失去发展的后劲。
此外,需引起我们重视的是,风险管控是银行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构成因素,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高超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增进银行稳健、安全的形象,提高信誉度,吸引潜在的客户,促进业务的拓展。最近发生的小额信贷业务被停牌的事件就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当前国内同业步步紧逼、外资银行虎视眈眈即将短兵相接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任何一谈风险控制就牺牲业务拓展,或一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控制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听任这些思想和做法的滋生蔓延会危害到我行的利益甚至生存。正确的态度是,全行自上而下形成统一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都要齐心协力,一手抓业务拓展,一手抓风险防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具体而言,面对挑战,我们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风险管控作为业务发展的先决条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做出精密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也要考虑潜在的风险,确定合理的风险度,既不能在风险面前畏难回避,也不能盲目夸大风险事实。要在主动预测管理控制各类风险源、疏导化解风险为我所用的前提下,使我们的银行业务得到高质量、可持续的拓展。
㈡ 内控在业务发展的什么阶段最为重要
当企业快速发展阶段,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时有必要内控,做到任何个人或部门回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答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㈢ 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关系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要素
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目前,受到萨班斯法的影响,财政部加强了内控标准的修订,这需要立法学的指导。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理论界有多种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事前防范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
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事后监督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2、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㈣ 银行内控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否矛盾。要面试,怎么回答
不矛盾,风控是基础保障;随着业务扩展渠道的拓展需要更先进的风控技术及管理模式,有了基础保障才能更好的发展业务
㈤ 如何处理银行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
日前复,孟村办事处对辖制内各金融机构如何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结合合规文化建设以及案件防控“四项行动”的开展进行了大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讨论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关系,教育了员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夯实了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基础。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两大主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它们的关系,对于基层金融机构管理者尤其必要。要实现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同步发展这一总体目标,需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一、科学认识业务发展与内控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两者统一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其目标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两者的实现是以员工的有效操作为载体。其次,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方面只有抓好内控,业务发展才能够有更好的保障,偏重业务发展而轻视内控管理,业务发展只能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内部控制就放松了业务发展,脱离了业务发展这个根本,内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三,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内控并不单纯是投入,是消耗人力、物力。抓好内控同样会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来
㈥ 二级支行长应如何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两者之间的关系
银行是个经营风险的企业,不承担风险何来效益。业务发展是硬道理,除非业内务的发展有限容只能在管理上下功夫去铸造行长的业绩。我个人的看法,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覆盖风险,但你可能说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在一个银行的内控管理上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做的更好,问题是会计主管和管理内控的主管行长风险意识和执行能力到不到位,他们是绝对可以影响到员工的日常操作,员工的日常操作也有一个惯性和定性的问题,有些习惯很难改所以一开始规范操作就显的特别的重要。如果你是一把手,就多体谅会计主管和管理内控的主管行长的工作。很多东西很难一下说清楚,在网上肯定有人会帮你回答的。我是个挺懒的人,就随便说几句吧。见笑了。
㈦ 如何处理拓展业务与合规经营的关系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业务经营与加强内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的部分员工对依法合规经营的认识不够到位,不能摆正加强内控防范、依法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的关系。本文试就当前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形势,谈谈对基层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的认识。
一、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形势。
近年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已经有所化解,基层银行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金融领域中的问题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与金融体制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问题短期内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金融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利于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依法合规经营现状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外部针对银行犯罪依然猖狂。社会金融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危及金融机构资产和员工人身安全。近年来,虽然公安部门加大了打击犯罪的力度,社会治安形势有了一定的好转,但金融机构仍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重点目标,抢劫、盗窃、诈骗银行资金的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且作案手段日益凶残狡诈,犯罪呈现智能化、团伙化趋向。据统计,去年全省共发生抢劫、盗窃、诈骗三类金融案件55件,涉案金额800万美元、2500万港币、1.9亿元人民币。除了以上三类直接犯罪案件外,非法融资、金融机构职务类犯罪案件也有所抬头,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内管形势严峻,风险无处不在。内控制度还不尽完善,违规经营和经济案件屡禁不止。总体上说,近年来商业银行内控防范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但在具体内控措施上仍嫌检查监督不够。一是信贷管理缺乏有效性,应该说近些年来各行在信贷管理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其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有些问题虽然不能形成风险,如有的行每次检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财会监管缺乏再监督,不可否认,会计出纳风险也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的重要环节,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这些都归结为员工素质问题似乎能说得通,但是对监管人员缺乏有效的再监督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三是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有的基层同志不能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有关规定,如存款实名制、大额现金管理规定等,往往在无意间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四是查处不够到位,客观上说,一方面,由于检查督促工作缺乏责任制,对应查出而未查出问题的检查人员没有一定的约束,而使检查督促工作没有压力。另一方面,对被查出问题的责任人处理宽松、处罚不到位,而使查处工作对违规违纪人员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充分认识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依法合规经营,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商业银行法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就目前的具体实际而言,依法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是一致的,业务发展必须坚持合规经营,依法合规经营是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合规经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金都非常有限,业务经营超过90%的营运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或银行的其他负债,所从事的业务具有高风险性。依法合规经营则要求各经营行所从事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内部管理与控制等必须合法合规,从而维护各行一级法人的整体利益和国有银行的整体形象。江总书记曾经说过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就此角度而言,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实践江总书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安全就是效益。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当部分经营行受过去专业银行体制束缚,思想不解放,习惯于粗放经营,导致不良资产比例不断攀升,财务状况不佳,经营效益低下,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经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依法合规经营就是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和完善内控约束机制,牢固树立商业化经营观念,扭转只顾经营不顾风险的局面。不依法办事,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没有合规经营就没有银行的发展,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合规经营是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市场竞争有一定的规则。中国入世后,外资银行将分期、分批进入国土,外资银行实力雄厚,金融产品多,科技进步,内控制度健全,尤其是其具有遵守国际准则的自觉性。而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则相对逊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国有银行要想与外资银行一争高低,就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依法合规经营,从而才能发挥国有银行特独的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
4、依法合规经营是基层行业务经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我们业务经营呈现不断向好的势头,客观上,不少同志都存在管理偏松、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的思想。一部分同志对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没有摆正规范经营、加强内管与业务发展、提高效益的关系。有的同志担心加强依法经营、严格执行制度会影响业务的发展,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只要负债成绩上去了,业务发展了,经营安全无事故就行,忽视或不重视法制教育,也不注意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对有关制度执行的检查监督也未能完全到位,导致内控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致在信贷管理、财会监管等条线的检查中仍然有一些不该发生的现象出现,有的甚至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工作力度。
三、对依法合规经营的几点建议:
依法合规经营,既然是我们基层行业务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首先要自觉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其次,要强化自身制度建设,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和内部制约机制,严格按商业银行法规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规范业务经营,不搞恶性竞争。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法纪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
1、从学习入手,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依法合规经营,要求我们特别注重要加强学习,在防范能力风险的同时,要十分注重道德风险的防范。要认真学习《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人民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要通过学习让全员知道哪些能为哪些不能为,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知识,金融机构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无条件掌握,并努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从严管入手,强化规章制度执行。依法合规经营,关键是制度执行要从严。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凡是超出制度范围的行为就要受到制度的惩罚,凡是违规违章办事的,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因此,要严格每一道防线,把好入口,加强内控防范 三道防线(岗位制约、业务主管部门监管、监察审计再监督)监管,尤其在二道防线上,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
3、从内控入手,强化监管机制建设。监管主要抓好三个层面。一是要抓监管的人,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对监管不到位的要有所说法,对有些不尽心、不尽责的人,要采取一些警醒措施。二是要抓监管的事,凡是已经在监管中暴露出的事情,要一查到底,决不可手软。三是要抓被监管人,监管人尽心尽责,被监管人要态度诚恳,对被监管出的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尤其是要积极地做好整改工作。
4、从培训入手,强化队伍整体素质。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坚持学习的长期性。人事、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长期培训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5、从干部入手,强化岗位责任观念。依法合规经营,一个不可缺少的保证是要有责任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基层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行长、主任)要负起责任来,特别是要从基层营业网点的主任、内勤主任抓起,强化责任意识,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各行的营业网点、业务主管部门 一把手负责同志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单位、本部门、本条线的工作进行 回头看 ,以确保业务经营的合规合法。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风险消除在业务流程的前端和萌发阶段。监察、法规、保卫等监督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在相互监督中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监控效果,防范和化解一些可能出现的矛盾,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向上发展。
㈧ 银行内控合规与业务发展谁更优先辩论提问
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若不顾风险盲目发展,业务再多一单出问题,就把风险管理成绩打入谷底。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业务过程中不良业务,并及时清除,银行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要稳中求进,所以坚定坚持,还是风险防控比业务民展更重要,因为只有控制好风险才有可能去更好的发展。
㈨ 如何理解业务发展与依法合规经营的关系
略谈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 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业务经营与加强内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的部分员工对依法合规经营的认识不够到位,不能摆正加强内控防范、依法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的关系。本文试就当前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形势,谈谈对基层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的认识。 一、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形势。 近年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已经有所化解,基层银行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金融领域中的问题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与金融体制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问题短期内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金融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利于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依法合规经营现状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外部针对银行犯罪依然猖狂。社会金融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危及金融机构资产和员工人身安全。近年来,虽然公安部门加大了打击犯罪的力度,社会治安形势有了一定的好转,但金融机构仍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重点目标,抢劫、盗窃、诈骗银行资金的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且作案手段日益凶残狡诈,犯罪呈现智能化、团伙化趋向。据统计,去年全省共发生抢劫、盗窃、诈骗三类金融案件55件,涉案金额800万美元、2500万港币、1.9亿元人民币。除了以上三类直接犯罪案件外,非法融资、金融机构职务类犯罪案件也有所抬头,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内管形势严峻,风险无处不在。内控制度还不尽完善,违规经营和经济案件屡禁不止。总体上说,近年来商业银行内控防范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但在具体内控措施上仍嫌检查监督不够。一是信贷管理缺乏有效性,应该说近些年来各行在信贷管理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其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有些问题虽然不能形成风险,如有的行每次检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财会监管缺乏再监督,不可否认,会计出纳风险也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的重要环节,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这些都归结为员工素质问题似乎能说得通,但是对监管人员缺乏有效的再监督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三是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有的基层同志不能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有关规定,如存款实名制、大额现金管理规定等,往往在无意间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四是查处不够到位,客观上说,一方面,由于检查督促工作缺乏责任制,对应查出而未查出问题的检查人员没有一定的约束,而使检查督促工作没有压力。另一方面,对被查出问题的责任人处理宽松、处罚不到位,而使查处工作对违规违纪人员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充分认识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依法合规经营,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商业银行法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就目前的具体实际而言,依法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是一致的,业务发展必须坚持合规经营,依法合规经营是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合规经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金都非常有限,业务经营超过90%的营运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或银行的其他负债,所从事的业务具有高风险性。依法合规经营则要求各经营行所从事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内部管理与控制等必须合法合规,从而维护各行一级法人的整体利益和国有银行的整体形象。江总书记曾经说过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就此角度而言,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实践江总书记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安全就是效益。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当部分经营行受过去专业银行体制束缚,思想不解放,习惯于粗放经营,导致不良资产比例不断攀升,财务状况不佳,经营效益低下,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经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依法合规经营就是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和完善内控约束机制,牢固树立商业化经营观念,扭转只顾经营不顾风险的局面。不依法办事,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没有合规经营就没有银行的发展,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合规经营是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市场竞争有一定的规则。中国入世后,外资银行将分期、分批进入国土,外资银行实力雄厚,金融产品多,科技进步,内控制度健全,尤其是其具有遵守国际准则的自觉性。而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则相对逊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国有银行要想与外资银行一争高低,就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依法合规经营,从而才能发挥国有银行特独的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 4、依法合规经营是基层行业务经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我们业务经营呈现不断向好的势头,客观上,不少同志都存在管理偏松、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的思想。一部分同志对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没有摆正规范经营、加强内管与业务发展、提高效益的关系。有的同志担心加强依法经营、严格执行制度会影响业务的发展,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只要负债成绩上去了,业务发展了,经营安全无事故就行,忽视或不重视法制教育,也不注意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对有关制度执行的检查监督也未能完全到位,导致内控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致在信贷管理、财会监管等条线的检查中仍然有一些不该发生的现象出现,有的甚至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工作力度。 三、对依法合规经营的几点建议: 依法合规经营,既然是我们基层行业务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首先要自觉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其次,要强化自身制度建设,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和内部制约机制,严格按商业银行法规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规范业务经营,不搞恶性竞争。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法纪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 1、从学习入手,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依法合规经营,要求我们特别注重要加强学习,在防范能力风险的同时,要十分注重道德风险的防范。要认真学习《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人民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要通过学习让全员知道哪些能为哪些不能为,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知识,金融机构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无条件掌握,并努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从严管入手,强化规章制度执行。依法合规经营,关键是制度执行要从严。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凡是超出制度范围的行为就要受到制度的惩罚,凡是违规违章办事的,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因此,要严格每一道防线,把好入口,加强内控防范 三道防线(岗位制约、业务主管部门监管、监察审计再监督)监管,尤其在二道防线上,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 3、从内控入手,强化监管机制建设。监管主要抓好三个层面。一是要抓监管的人,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对监管不到位的要有所说法,对有些不尽心、不尽责的人,要采取一些警醒措施。二是要抓监管的事,凡是已经在监管中暴露出的事情,要一查到底,决不可手软。三是要抓被监管人,监管人尽心尽责,被监管人要态度诚恳,对被监管出的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尤其是要积极地做好整改工作。 4、从培训入手,强化队伍整体素质。依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坚持学习的长期性。人事、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长期培训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5、从干部入手,强化岗位责任观念。依法合规经营,一个不可缺少的保证是要有责任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基层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行长、主任)要负起责任来,特别是要从基层营业网点的主任、内勤主任抓起,强化责任意识,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各行的营业网点、业务主管部门 一把手负责同志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单位、本部门、本条线的工作进行 回头看 ,以确保业务经营的合规合法。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风险消除在业务流程的前端和萌发阶段。监察、法规、保卫等监督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在相互监督中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监控效果,防范和化解一些可能出现的矛盾,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向上发展。
㈩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要还是内控制度重要
相辅相成的关系,业务发展不能以牺牲内控为前提,内控是为发展保证护航的,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