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临界户
㈠ 社会救助的人群处在温饱的临界点上.对吗
八九十年代差不多,现在大概还给点零花钱。
8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救济的任务内是:
①对农容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老人、残疾人和孤儿,采取依靠集体供养、辅之以国家必要救济的办法,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保证他们的生活达到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供养的形式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②对农村中全家收入维持不了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贫困户,发给救济费。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救济正在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经济不发达地区,已由单纯维持贫困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发展为以扶优、扶贫为重心,解决贫困人民温饱问题,开始由救济型向福利型转变;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社会救济原有的社会功能逐步由社会保险所代替,如建立合作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等。
㈡ 低保临界证与低保证有什么区别
低保临界证就是还没有享受低保的证件,低保证是已经享受低保的证件。所以一个是接近低保一个是享受低保。
㈢ 申请临界低保有什么条件
入学后,学校负责安排,发申请补助表格,在原户口所在地的教育、民政、乡镇府、派出所加审意见并盖章。挺麻烦,有几项条件,但不一定都能申请到。
㈣ 精准扶贫乡村名单如何查询!都需要办理什么手续求解
精准扶贫乡村名单如何查询?
乡村扶贫工作组会将民主评定环节确定的精准扶贫对象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公告,可以到公示地点查询。可查询的公示地点除初步公示区域外,乡镇在政务公开栏、网站公开公示,县级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扶贫移民局网站公开公示。
㈤ 精准扶贫乡村名单如何查询
方法步骤
1、到村委会申请查阅上报以及公示的列入本次扶贫的贫困户名单
2、到村委会上级乡镇政府扶贫办申请查阅村委上报的本村贫困户名单。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5)扶贫临界户扩展阅读
所谓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而言的,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目前,我国贫困面大幅缩小,剩下的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地方,同样的投入很难再有之前的产出,“减贫效应”递减要求扶贫必须向精准扶贫转变。
参考资料:网络-精准扶贫
㈥ 国家对残疾人有那些扶贫政策
各个地方都不一样
保障政策
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本人有就业要求,精神症状缓解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失业精神病者,应由劳动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保障其就业权利。对已就业的精神病患者和精神残疾人(包括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精神病工疗站、福利工厂就业的),无特殊情况不得辞退。
——摘自沪府办发〔1996〕2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精神病防治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凡经市聋儿康复等级评估审定,达到三级康复以上的聋幼儿。其分流渠道是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或去聋哑学校后续教育班就读;
在智力残疾康复站的智残儿童,其智残程度在轻度或中度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去辅读学校就读;
对由于智残程度较重或患有多重残疾的幼儿由民政系统的残疾儿童福利事业单位接收;
凡是在站(班)的残疾儿童年龄达到或超过七岁者应参照以上分流渠道分流。去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的年龄可以参照普通幼儿园的入园年龄编入相应的班级。
——摘自市残康(95)第9号《关于下发(关于解决残 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分流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贫困对象的康复补贴
市财政在对市卫生局和市残康办指定的医院内实施矫形手术的贫困对象的医疗补贴仍按人均1200元的标准投入;对各语训机构在册在训的聋儿在1200元的幅度内补助一个不同功率、不同式样的助听器;
——摘自沪财社(1997)第43号市残联康字(1997)第3号《关于残疾人康复经费各级财政补贴的通知》
在1997年——2001年之间,凡符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98)沪民济发第12号沪财社(98)第13号“关于调整98年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村扶贫标准线范围内的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者;对略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村扶贫标准,但确有特殊困难的人员(系指家中另有一名以上的无业残疾人或符合市沪委办(96)第12号文中确定的大病患者)均可享受“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费政府补贴。
具体为:按最高不超过4000元一例标准的复明手术费计,病员及家属自筹承担12.5%,余款由市、区县、医院减免解决。
——摘自沪残康办(98)第14号《关于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医疗费补贴有关规定的通知》
市残联重点对贫困低视力患者按一副助视器的50%的价格予补助。
凡符合市财政局和市残联联合下发的沪财(95)第24号“关于本市建立区、县残疾人特困助残金的通知”中规定的享受残疾人特困助残扶助的肢体残疾者其矫形器安装费由市残康办康复专项经费中给予200元补助。
——摘自市残康办(97)第10号《关于贫困肢残者矫形器安装费补贴有关规定的通知》
对符合界定标准的临界肢残者,在安装矫器时确定属家庭贫困者,可参照市残康办(97)第24号《关于贫困肢残者矫形器安装补贴有关规定的通知》中的规定,享有扶持补贴。
——摘自市残康办(98)第25号《关于加强临界肢残者矫形器安装贫补工作的通知》
㈦ 什么是临界贫困户
就是生活上和其他穷困户一样,但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现在有了低收入家庭补助的政策,可以去申请。
㈧ 贫困识别方式
关于我县精准识别贫困的探索与思考
依据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抓住全县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的试点工作契机,探索建立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十步工作法”,确保了符合实际、群众决策、规模适度、透明公开、对象准确,为后续的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步工作法”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宣传发动:扶贫攻坚是贫困地区的头等大事,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第一道“关口”。贫困户的识别工作事关农村发展与稳定,政策敏感性极强,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上访、集访,甚至是群体性事件。为此,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首先要在宣传上正确引导、把握好舆论导向。通过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宣传标语、召开会议、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新阶段扶贫开发纲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2013年底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等值扶贫标准、县域贫困状况及发展要求、村内实际及发展趋势等。
第二步普遍调查:普遍调查是确定规模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进村入户,逐一走访,才能了解村情、社情和民情,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查看基础设施、住房环境、产业发展现状,拉家常了解其家庭种养、劳务、经营及其他收入,用表册去记录他们的生产资料、劳动能力、收入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愿望,为规模控制建立依据,为精准帮扶及贫困村的确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规模控制: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以村级人均纯收入为主,充分考虑海拔高度、交通水利设施、人均耕地面积、村民住居环境、整体贫困程度及已开展项目扶持情况,乡(镇)商县扶贫移民局合理确定该村贫困发生率、本轮贫困人口扶持规模,并初步划分到社。
第四步农户申请:在宣传发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丢下思想包袱、放下“面子”自主书面申请,同时引导家庭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群众不要“凑热闹”,告知整家外出人员自主报名申请(可电话申请)。
第五步群众评议:以社为单位召开群众会议,按照初步划分到社的贫困人口数量,要求群众客观公正评价,体现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实行倒排序,最困难的户排第一(五保、孤儿、无劳动能力户除外,按《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扶持),依次类推。确定第一至贫困人口数量临界的户为初步对象。
第六步初步公示:按照群众评议的贫困户初步对象,实行倒排序进行初步公示。公示范围:全村各社初步遴选的贫困户对象;公示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贫困主因、收入概况;公示地点:社内交通要塞、集中院户区、人口密集区,村级办公阵地、村人口密集区;公示时间:7天;公示要求:强调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反映,包括认为该纳入未纳入的对象,明确联系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第七步听取意见:驻村工作队负责采取开门纳谏的方式,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倾听广大村民对群众评议确定的初步对象、初步公示内容的意见与建议。
第八步深度核查: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对听取意见环节中反映的问题归纳梳理之后,进行深度走访核查,特别是反映的未进入名单人员比已进入名单(参照对象)更贫困的问题,要深入了解,进行比对,确定拟竞争人员名单。
第九步民主评定: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由村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先集中商讨将每个社最困难的1—3户直接纳入贫困户名单(避免因这些户经济基础差、人际交往窄、认可度低被漏选),再组织上述人员及初步对象、拟竞争人员参加的民主评定会,然后由拟竞争人员及参照对象先后陈述理由,再进行民主投票,按照村内平衡、规模不突破原则确定贫困户对象,宣布纳入本村贫困户名单。
第十步公示公告:将民主评定环节确定的对象及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公告,公告地点除初步公示区域外,乡镇在政务公开栏、网站公开公告,县级在扶贫移民局网站。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县扶贫移民局负责联网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
㈨ 贫困人口陷入"结构性贫困陷阱"了吗
广义的扶贫主要是指绝对贫困的减少和不平等程度的缩小两个方面。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绝对贫困的缓解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很多地方一个贫困村里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等的有无都无法再作为是否贫困的标准。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感觉到他们依然处于贫困状态呢?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城市人口和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很多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处于整体社会的底层,不仅是收入,更重要的是整体生活水平的差距衬托出了底层群体的相对贫困感。
现阶段实施直接的,大规模的福利转移是不可行的,长远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因为直接的福利转移一般在贫困群体数量较小和公共资金宽裕的条件下比较可行,即便如此,直接的福利转移的社会和政治成本都很大。
在现阶段“结构性贫困”的条件下,需要从两个维度上考虑调整开发式的“造血机制”。首先,在贫困群体依然很大的条件下,依托开发性扶贫仍然是扶贫工作的主线,但需要通过一定的“输血”性投入抬高穷人多维度的财富起始水平,使得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的起始水平的差距缩小,减小非收入贫困消解经济收入的程度。社会保障和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正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总体上还没达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临界点,所以对收入有消解作用的医疗、教育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的减贫意义非常明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可以确保贫困群体的资金财富的存量和增量更多地投入到经济创收活动中。
其次,通过对农户直接的经济性“输血”抬高贫困人口的资产存量。到户扶贫资金折股通过公司加农户是个好的办法,但是由于公司方控制财务管理和信息,很多公司可以通过财务做假帐做低盈利或亏损。对于这类的扶贫可以考虑由扶贫办聘请独立会计进驻企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