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加强扶贫
1. 如何进行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审计
进行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审计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以项目为平台,以管理为抓手,以资金为主线,以绩效为方向。
2. 扶贫脱贫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扶贫脱贫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好以下四个重要节点:
一、 关注建档立卡,审查贫困户的确定是否依照程序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是决定扶贫工作精准度的基础。对此,审计过程中首先要向乡镇、村居了解贫困户的确立原则和程序,看是不是通过了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并在村委张榜公示,其次要向村委会索取相关会议纪录和公示张榜的照片资料,予以对照审查。最后审计组要抽取贫困户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其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看其是否符合贫困户要件。另外要寻找机会单独向村民了解本村具体情况,寻找不符合条件但被确立为贫困户或符合条件但未被确立为贫困户等问题的线索。
二、 关注扶贫计划,审查脱贫措施是否符合地方实际
中央“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工作精神均要求扶贫计划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但现阶段,一些地方还存在忽视地方实际、盲目跟风,扶贫项目规划脱离实际或重复建设等问题。对此,首先要向扶贫办索取年度项目安排计划,查看年度项目安排计划及相关政策是否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发放明白纸、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是否少于5个工作日;其次要审查有关部门是否根据项目安排计划,指导乡、村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是否征求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意见,是否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在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最后要选取一定比例的贫困村、贫困户,入村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入户实地听取贫困户对扶贫项目的意见,以审查脱贫措施是否符合地方实际。
三、关注扶贫资金,审查资金分配拨付是否科学合规
扶贫资金是推动扶贫工作的根本动力,资金总量的不足和审批分配方式的相对落后容易造成资金分配平均用力、不够科学的问题,有的村集体经济较好却能获得扶贫资金,有的亟须资金却得不到有效支持,催生了部分地方千方百计跑项目、甚至“造”项目,而有的地方却等、靠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意识等不合理现象。对此,首先审计组要通过扶贫办、财政等部门摸清各级扶贫资金筹集规模,掌握资金总量,分析支出结构和方向。然后了解扶贫资金分配的原则、标准和方式,检查是否制定了管理办法,分配方法是否科学,分配标准是否统一,分配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将应当采取因素法分配的项目,采取基数法分配或平均分配方法,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或者闲置;各级资金是否及时拨付项目管理和使用单位,有无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拨付不及时、不足额、滞留、延压项目资金等问题。最后要延伸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审查资金到位情况,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有无通过虚增工程量、虚开发票、利用虚假合同等方式套取、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向不符合扶贫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项目受益人并非贫困户等问题。
四、 关注项目绩效,审查产业扶贫项目是否发挥成效
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理是发挥扶贫资金效益的重要环节,但受资金量、监管模式制约,部分扶贫项目存在重资金争取、轻考核验收,重前期建设、轻后续管理的现状,使得扶贫项目的效益大打折扣。对此,首先要关注项目完工情况,是否及时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检查有无因前期论证不充分,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进度缓慢等原因造成资金大量、长期闲置等问题;其次要关注项目运营情况,通过实际走访受益群众检查扶贫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地方实际,实际运营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建设“形象工程”等问题;最后要关注项目后续管理,通过延伸项目单位、受益村集体等方式了解项目后续管理情况,是否存在建成后因管护不到位导致设施毁坏、重复投入维修,造成资金浪费及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3. 关于请求对扶贫资金专项审计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的请示
专项资金审计的定义:是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专项资金审计的方法:
顺藤摸瓜法。通过对资金运动轨迹的跟踪,对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查到底,沿着资金流向,资金到哪追到哪,涉及哪个单位查哪个单位,一直查到资金的最终用途。
调查法。此法适用于发现账外线索和核实发票审计,是获取账外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最有效的方法。
银行存款核对法。适用于专项资金审计,是发现专项资金转移 挪用最有效的方法。
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发现异常事件和数据,是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
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
注重账簿审计的同时,千万别忽视实际项目的审计。
注重账面的收支凭证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银行票据的审计。
重视资金使用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使用效益。
注意资金到位率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到位的时间性。
专项资金审计的步骤:
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4. 扶贫审计发挥的主要作用有什么
扶贫审计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A.推动扶贫政策落实
B.规范扶贫资金管理
C.维护扶贫资金安全
D.提高扶贫资金绩效
5. 如何推进扶贫资金审计
在实施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应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搞好三个结合。
突出一个重点就是要重点揭露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挤占挪用等原因造成的投资失败,无经济效益等损失浪费问题。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要把效益审计关键放在如何促成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上。要对审计发现的弄虚作假、虚列套取资金、项目选择失败等造成扶贫资金损失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进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建议,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搞好三个结合,一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扶贫资金审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效益审计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二是点面结合,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落脚点要放在扶贫项目上,其中要抽查一定数量的完工项目。三是定量与定性结合。要把有关主管部门考核扶贫资金效果和效益的指标与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作为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其中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
6. 如何做好审计 精准扶贫
扶贫资金审计监督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方法更隐蔽,给审计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审计人员应注重审计方法,抓住审计重点,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
(一)注重以项目为。即具体的扶贫项目从申报、立项、审批、招投标管理等程序来查阅档案资料,发现疑点。项目申报程序一般是村申请,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向县市扶贫办申报,县市扶贫办审核后报省扶贫办,最后由省扶贫办审查审批下达执行。一是检查项目的计划申报、审批程序,有无擅自改变项目计划,不按上级审批的要求执行。二是检查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查阅多个项目档案资料台帐,有无同一项目在不同年度申报、在不同部门申报、同一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申报的现象,避免一个项目重复申报,申报不实。三是对调整计划的项目,要查明调整原因,审计其是否合法合规,防止项目审批的随意性,堵塞人情腐败项目。
(二)注重以管理为抓手。即抓住项目实施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或具体承办人开展审计,从中发现重大问题或疑点线索。一是审核项目工程是否严格执行“四制”要求,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法规的规定进行招投标,有无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有无编制虚假,在履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理,是否存在随意或变相更改情况。有无工程监理不到位,工程转包分包等问题影响项目工程质量。二是深入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头,实地现场勘测、丈量查看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是否按计划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有无故意扩大建设规模,随意调整建设地点,变更建设内容,改变资金用途。三是建成后是否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制定具体管护措施,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三)注重以资金为主线。即沿着扶贫资金的流向进行审计,检查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情况。一是掌握省、市下达分配资金文件,核定下拨指标数目。二是注意“三核对”,即上级分配的指标文件与账款的核对,指标分配与资金到账数的核对,上级分配的指标、项目、用途与安排的指标、项目、用途核对。从而核查资金分配层次中的漏洞,揭露资金分配中违规行为。三是资金拨付环节中存在的差异,要逐笔查明差异原因,顺着资金拨付流向,分析掌握资金活动的最终去向。四从报账原始入手,核实票据开支范围与建设内容是否一致,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如果以现金方式补助要有农户亲自签字盖章,并进一步实地入户访问与本人核实;如果是原材料购进、领用情况,要有物资入库单、出库单、领用清册,并到项目现场了解核对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大额现金支出,报账时要一律使用正式,杜绝白条入账,并核实支出的真实性。
(四)注重以绩效为方向。即检查资金使用效果、促进合理有效利用资金,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进行分析,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无未开工、已开工但停工、已完工但未交付使用闲置,或利用率不高,项目不能发挥作用甚至损失浪费等。二是对资金的拨付结存进行检查,有无因项目立项不切实际、计划下达较晚、变更调整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未落实、施工进度缓慢等原因,导致资金结存数额大未拨付使用,“躺着睡大觉”的问题。三是审查项目是否经过专家论证、按规定立项、组织实施和验收。验收的工程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有无因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四是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所在项目区或村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产业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是否得到提高。进一步核实项目自身运行成本和取得的经济效益,检查资金的投入未产生经济效益或未达到预定经济效益的原因。
(五)注重以计算机为辅助。扶贫资金惠及老百姓,逐级下拨,最后到每一农户手中,补贴资金不大但数量多。如果仍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核查结果面少费时,不能查明总体情况。运用计算机审计,将政策规定、补贴对象申报信息、资格审查信息、补贴资金发放信息等整合到一起,进行筛选对比分析,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程序, 可事半功倍地揭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效率和质量。
7. 审计如何用大数据推动精准扶贫
辽宁借鉴审计方法
清理15万非贫困户
2015年10月,审计署发布8月份对稳增长等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为保证扶贫对象的精准性,辽宁省抚顺市扶贫办主任高世海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核查建档立卡的对象是否真贫困。“我们动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却没有他们花10分钟审计出来的结果好。”
“10分钟”是个略显夸张的说法。审计人员在马山事件后来到抚顺市的贫困县。高世海记得,审计人员到达当天即取得了相关比较数据,第二天就将不符合建档立卡标准的非贫户名单交给了抚顺市扶贫办。
列出的名单都十分准确!得知情况的高世海,不但没有担心被问责,反而主动向审计人员“取经”。他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以前总说“大数据”,但大数据怎么应用基层确实不懂,即使懂了,扶贫办要求其他部门提供数据也很难,要想做到精准扶贫很难。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后,抚顺市政府非常重视,通过向审计人员“拜师学艺”,对全市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电子筛查。
“过去,他家有三个门市房,他说有一个,我就只能相信,现在他们家三个门市房在哪里我都知道。”高世海说。
抚顺的做法很快推广到全省,辽宁省扶贫办副主任吕宏伟透露,在审计署沈阳特派办的帮助下,辽宁省采用大数据核查的方式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清理,发现14.7万人不是贫困人口,同时新纳入此前没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3.8万人。
8. 怎样做好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内容
一、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重点审查、评价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制定的扶贫开发规划是否符合《扶贫纲要》要求。
二是重点关注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有无建立扶贫项目库,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和立项;是否按照规划下达计划与分配资金,并具体、明确地落实到贫困乡、村、户。
三是重点关注否存在同一项目多头申报资金的问题;项目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问题。
二、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和管理情况。
一是重点关注财政部门是否将扶贫开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有无通过虚列支出、虚增工程量等方式搞虚假投入的问题。
二是重点关注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分配;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下级财政或用款单位,有无用于平衡财政预算、财政滞留、抵扣及挪用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三是重点关注建设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以及进行报账核算制度,资金安排、支出核算和管理是否到项目。
三、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一是重点关注用款单位是否按照批准的项目和规定用途使用,有无虚列支出、截留、转移、出借、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项目管理费是否按规定安排和使用,有无擅自提取项目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等问题。
二是重点关注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是否按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逐级逐项落实到村、户;项目计划批复和执行中有无自行改变计划,扩大(缩小)范围、调整建设内容的问题。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上报完成计划的真实性,切实加强对乡、村两级扶贫资金管理和扶贫到户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调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或将非扶持项目纳入扶贫项目中来等问题,发现线索要一查到底。
四、扶贫项目实施和效益情况。
重点审查项目是否经过专家论证、按规定立项、组织实施和验收;以乡、村为单位,调查项目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完工验收的工程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界定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
五、扶贫贴息贷款投放、管理和使用情况。
一是重点审查扶贫贴息贷款计划是否符合扶贫开发规划的总体要求;农业银行是否按规定将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支持重点贫困地区;有无擅自改变贷款投向、以贷还贷、以贷转贷、扶富不扶贫、擅自提高贷款利率、多计利息、预扣利息或保证金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贷款和贴息的问题。
二是重点审查扶贫贷款特别是小额信贷的计划执行和贷款质量及回收情况;使用扶贫贷款单位的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