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扶贫企业困难

扶贫企业困难

发布时间: 2021-01-30 04:04:23

A. 困难可以办扶贫

只要你符合政策规定的标准,就可以办扶贫。困难也是分几种,可以办低保户,可以办特困户。可以向你所在的村提出申请,只要你比别人都困难,不管哪种一定会给你评上一种。

B.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

1、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

2、强化精准到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

3、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

4、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1、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2、加大争取力度。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3、强化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

4、提高宣传广度深度。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

C. 当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好看网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如燕子河镇有22个组不通公路,部分村民组依赖霍山县台区供电,村小学教学条件差,道路坡陡弯急、通而不畅,电压不稳、供电质量差,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弱,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桃岭乡金桥村20个组居住库区一线,生产生活资料相对匮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发展产业。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一是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二是强化精准到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三是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四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加大争取力度。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四是提高宣传广度深度。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刘永刚)

D. 如何做好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文明指数的不断提升。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家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经济窘迫,困难职工群体,特别是特困职工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帮助他们脱贫解困,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困难职工家庭扶贫助困工作,解决好困难职工家庭生活最直接、最切身、最现实的问题显得尤为总要。

1 造成困难职工家庭的主要原因
一是职工家庭单亲收入低致困。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单亲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二是子女上学致困。目前高中生和大学生、研究生的教育费用较高,人均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一般职工家庭是负担不起学费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导致生活困难。三是企业基层职工失业或职工收入减少而致困。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而导致企业和行业不景气等原因,有的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失业,生活陷入困境。四是患大病致困。近年来,我国患尿毒症、肺癌、肝癌、胃癌、心脑血管类疾病、血液类疾病的人群不断增加,由于社会医疗体系不健全、改革不彻底,手术医疗费用愈来愈昂贵,自理部分也越来越高,不用普通老百姓,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个小病,只要到医院也需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使人望而却步。五是职工家庭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致困,独生子女家庭正是目前社会存在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双方下岗、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又没有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使之闲置于家中。六是刚毕业的农村大学生家庭,一人工资收入,全家搬迁到城市,居住条件差,养无收入进城的父母、祖父母,供养正在上学的弟妹,其家庭成员无法纳入居住城市的各类社会保障,生活让人堪忧。
2 帮扶困难职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做帮扶工作缺少有力支持,救急不救困,晴晴点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开展工作难。二是帮扶工作虽然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重视程度不够,更多是停留在单位工会内循环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大气候。三是帮扶的宣传、发动、了解、调查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使该项工作宣传发动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帮扶工作的大环境四是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五是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企业和社会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 目前做好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
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运用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需要适应新的形势,不断研究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准确把握帮扶工作规律,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群众的多元需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工会帮扶工作水平。
根据本地实际和工会自身能力,通过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和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扶重点是下岗失业人员和老、弱、伤、病、残职工及因遭受意外灾害、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重)病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职工群体。
首先是切实加强工会干部扶贫帮困工作能力建设。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掌握其政策要领,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为困难家庭和人员谋取最大利益。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和联络工作(如:社会劳动保障平台、红十字会、残联、妇联、民政部门、医疗保障部门、社区等),善于争取当地政府部门对企业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将企业特困家庭纳入当地城市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
其次是加强关爱教育。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宣传部门要坚持以团结、稳定、和谐、发展,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和生产问题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大局面。要继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职工群众和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典型案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职工克服暂时的困难。多宣传群众的生动创业实践经验,多报道得人心、暖人心的身边事情。要号召党员、团员、行业先进模范人物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帮扶活动,积极参与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困难家庭最终摆脱生活困境的最好途径。工会要组织广大工会干部深入困难家庭访贫问苦,对困难家庭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即目前生活状况清楚、人员构成情况清楚、致困的主要原因清楚、脱贫解困的愿望和能力清楚,多少家庭需要帮助清楚,将这些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反馈给企业就业再就业主管部门,反馈给地方劳动就业部门和驻地社区。协助和督促其通过鼓励和扶持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努力变“输血”为“造血”。
四是要建立快速帮扶体系。健全信息机制,通过收集和入户调查,及时掌握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帮扶他们解决生活、看病、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会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加强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扩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探索帮扶工作新形式。要积极开展送温暖、助学、培训等活动,在对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救助的同时,认真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广大职工会员提供优质服务。要将扶贫帮困工作与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相结合,积极发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通过建立职工互助基金等方式,合理减轻职工的医疗负担,缓解患病职工家庭、职工农村进城家庭的经济困难,积极发挥工会群众性互助保障机制的社会作用。要快速实现信息化归档,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健全接访机制,要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问负责制式接待,限期办理制度。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要快速形成情况记录,及时核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解决问题不过夜,帮扶即时准确到位,为困难职工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以没有一户困难家庭生活过不下去,没有一名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没有一名困难人员看不起病,没有一人因生活困难得不到救助而上访,探索建立以制度为保障、以机制来运作、以上下联动为主要途径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
五是要认真做好困难家庭人员的思想帮扶工作。重点是加强感恩教育、伦理教育和励志教育。要向困难家庭人员讲清企业面临的困难,细算企业给予的各类救助数额,引导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理解企业,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E. 扶贫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1、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1、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2、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3、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1、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2、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1、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2、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F. 目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有何对策

1.影响企业内部稳定的问题
笔者总结近年来单位内部一些问题和开展维稳工作的经验,发现目前企业中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权益性问题
此类问题主要包括员工涨工资、伤残理赔、待遇、劳务用工、住房分配等,这些都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因此,因为权益性的问题带来的企业内部不稳定是非常普遍的。现今社会是对于金钱越来越敏感的年代,尤其是关于涨工资问题,如果相关部门处理不当是非常容易引起问题的。如果相关部门人员没有很好的按照制度来解决,而当事人又只是按照个人喜好和个人利益来解决,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矛盾的产生,当矛盾越来越多时会成为影响企业内部稳定的因素。
1.2历史遗留问题
有很多老员工,或者领导调动或者离职时,都会遗留各种各样的涉及利益以及退休待遇问题。而在这些人中,有的员工因为公司受伤但未进行工伤统筹保险,还有个别员工及离退员工待遇问题没有解决,这都是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3企业改制过程中下岗分流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一类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是存在的,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深层次的管理和工作体制改革,在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很多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实行的是企业内部减员的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员员工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还是会遗留一些员工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这些人都是企业的老员工,对于生活水平提高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也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稳定。
1.4上访问题
当前企业内部的上访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各种各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员工会选择上访,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领导重视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是很多问题可能是遗留问题,很多问题可能是制度问题,企业领导的不断更换,企业也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在面对经常出现的越级上访,或者用闹事的方式来引起人们注意的行为,应该引起企业安保部门的重视。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是现在影响企业内部稳定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加大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的形成。由于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只要我们的处理思路准确,考虑周全,方法得当,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一定可以得到处理。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稳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解决影响企业内部稳定问题的对策
2.1发展是硬道理,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解决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最本质的途径和办法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也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把主要精力和人员放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只有发展了,经济效益就可以增长,只有企业效益增长了,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解决企业内部不稳定的最简便、最安全的办法,消除了企业内部的不稳定,企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发展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2.2员工利益无小事
企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权力,企业就是靠一个个员工组成的,只有做好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重视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员工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出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3维护企业的稳定,要把握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做到稳定发展
企业在制定制度、做出决策时要充分地考虑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情况,很多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原因就是错误的制度和决策造成的。因此,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也是促进企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发布之前,应该充分的征询全体员工的意见,大家群力群策,以免制度的发布造成员工的埋怨,为企业的稳定埋下隐患。

G. 当前我国扶贫攻坚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缺乏资金,缺乏新产业,缺乏耐心,缺乏培养人的基地

H. 企业对扶贫产品认定积极性不高,为什么

一是宣传和思想工作没有到位,企业认识程度不高。二是扶贫产品可能和企业需求不太对路,企业有一定困难。

I. 扶贫工作十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

财产不公开,政策有缺失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