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协会
❶ 企业内控培训公开课(国际内部控制协会)课程大纲谁有
内部控制知识的八大技能:
技能分类之一:内部控制的原理、术语与概念;
技能分类之二:内部控制环境;
技能分类之三:风险管理;
技能分类之四:评估应用控制;
技能分类之五:业务系统的控制评估;
技能分类之六:风险评估;
技能分类之七:内部控制衡量与报告;
技能分类之八:公司治理实务。
课程大纲:
● 中外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综述;
● 为什么需要建设内部控制职业队伍;
● 舞弊案件是如何发现的;
● 内部控制为什么会再次引起关注;
● 引发内部控制法规出台的背景;
●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介;
● 国际内控理论与实务发展概述;
● 控制环境的概念;
● 内控环境10要素;
● 内控战略规划;
● 控制环境要素-员工行为守则;
● 企业价值观&高管表率……
● 利益冲突;
● 人员胜任能力-绩效考核;
● 委派与特别授权;
● 授权制度建立;
● 监督检查&内部审计;
● 资产保护措施;
● 建立业务流程;
● 应用评估方案概念及评估方案设计要素;
● 评估方案框架;
● ICI应用控制的评估方案框架;
● 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案;
● 如何评估和测试应用控制系统;
● 业务循环的五个周期的概述……
●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核心内容;
● 业务系统的控制目标;
● 交易处理的控制目标;
●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系统;
● 信息系统和交易处理控制的类型;
● 控制活动的交易处理六部分;
● 确认业务系统控制措施点位;
● 识别潜在控制缺陷风险暴露模 型;
● 选择单独交易处理控制方法;
● 应用控制文档记录模型;
● 如何计算控制措施的成本效 益;
● 信息系统控制测试与评估案例等……
● 风险管理领域;
● 实施计算机管理后出现的新风险;
● 风险的原因和结果;
● 怎样防范信息化的风险;
●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客户怎样参与其中;
● 如何保证信息化的成功;
● 风险管理流程和环境控制目标;
● 风险管理计划;
● 国际流行治理模式比较;
● 优化治理模型;
● 公司治理的标准化;
● 最佳实务诠释;
● 公司治理的有效环节;
● 评审的基本方法……
● 风险与控制的三个层次;
● COSO对业务系统的控制活动;
● ICI风险与控制模型;
● 风险分析流程;
● 如何识别风险、薄弱点与威胁;
● 职责冲突分离矩阵;
● 衡量风险大小及可能性的方法;
● 威胁点矩阵;
● 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评分方法;
● 量化风险的步骤;
● 如何评估内部控制系统;
● 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方案;
● 七级确认要素的评估方案示例
……
……
❷ 成立企业内部的企业管理协会应该如何做最好有个方案。
如果抄是国营大企业,没有必要成立这个协会,因为一般的大企业都有管理委员会,这是官方组织,你在这样的企业成立管理协会,也没有人愿意参加,因为国营企业不太重视管理。
而如果是私营企业,这个管理协会就是民间组织,一般来说是有意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来参加,而且是有上进心的人。
成立步骤:首先要有发起人;然后制定协会的章程,包括:协会的性质、活动方式、会员的要求、活动时间等内容;第三就是日常活动。
❸ 企业内控风险管理 有什么证书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资格认证2008年6月,COSO在其征求意见稿中发布了附加指南内:监控内部控制系统指容南。在这一指南中COSO指出,企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架构:既能考虑到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也需要具备适当能力、具有客观性和授权的“评估师”人才(evaluators)。评估师可以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士(例如,内部审计师),但是他们应当与运营业务分离;或者是组织机构中各个领域的人员,将内部控制作为他们日常工作职能的组成部分,负责监督流程,或监控内部控制措施的具体执行情况。要求内部控制评估师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权限,同时要对内部控制所管理的风险有足够的识别能力。那么,谁将是这些未来的评估师?谁又是能够为未来的评估师提供所需的培训和认证的最佳机构呢?现在迫切需要接受过内部控制现代定义指导培训的新型内部控制专家。目前,全球只有一个机构提供全面培训、考试和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资格证书。这个机构就是国际内部控制协会。随着《萨
❹ 私营企业是否可以组织成立自己内部的员工协会组织
可以的
就看你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与水平,它决定组织的运营效果
❺ 内部控制协会是什么机构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The Internal Control Institute,英文简称 ICI )是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0xley Act of 2002”,SOX,简称《萨·奥法案》)出台后成立的专门致力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教育组织和智囊机构,是国际内部控制领域职业团体的代表机构。是全球唯一能够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提供量化评估框架、指南和工具的组织。ICI的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资格认证项目建立了全球内部控制职业人士的资格标准和职业胜任能力持续改进的要求。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的宗旨是协助内部控制专业人士提高他们的胜任能力,帮助组织改进他们评估和监测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企业的道德规范、治理和审计监督的流程,因此为改善控制而设置这类流程和方法。
迄今为止,ICI 已开发形成以《萨·奥法案》和 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基础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指南以及专业评估技术和解决方案。ICI 是在全世界唯一能够提供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领域量化评估工具的组织。ICI提供的内部控制主要产品如下:
● 控制设计和文档管理方法;
● 基于COSO 框架的量化内部控制评估工具;
● 为董事会服务的量化评估指南;
● 企业全方位的控制教育流程;
●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资格证书。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资格认证项目是国际内部控制协会在全球范围推广的职业人才教育项目。该资格认证项目建立了全球内部控制职业人士最初的资格标准和职业胜任能力持续改进的要求。
获得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职业资格证书,将成为国际内部控制职业团体和工商界人士认可其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凭证,作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专家将得到快速的职务晋升和更广泛的认同。此外,复合型人材的内部控制专家的工作也将得到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的高度重视,成为企业最高决策者和监督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获得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CICP)认证的专业人士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其他国家,例如:英国、加拿大、中国、巴林、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尼日利亚、菲律宾、波多黎各、卡塔尔、阿联酋、德国和越南等国家。
❻ 公司内部的协会还需要登记吗 xxx公司协会。xxxx网站协会
答:
只要是叫什么协会,
又是挂牌儿的,
就必须到市民政局
的社团登记处去登记。
否则就是不受监督的非法组织,
是会被依法取缔的。
❼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全文
发文标题: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发文文号: 财会[2008]7号
发文部门: 财政部 审计署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文时间: 2008-5-22
实施时间: 2009-7-1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全国
阅读人次: 339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发文内容:
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营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 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政部 审计署 证监会 银监会 保监会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附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 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 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 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情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 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 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 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 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 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 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 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 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 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 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2009年7月l日起实施
❽ 企业内控 内部控制专业人才 是什么
当然是“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注册内控师)了!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中国总部(ICI China)是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nternal Control Institute, 英文简称ICI)授权的中国唯一战略伙伴和经销商,在中国地理区域内运营时享有独家使用“ICI China”的专用商标的权力。
ICI China 愿景是: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和增强内部控制职业。
ICI China 宗旨是: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专业人士的胜任能力。
ICI China 四 I 核心理念是:创新(Innovation)、融合(Integration)、推广(Impetus)、发展(Improvement)。
ICI China致力于转化ICI开发的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和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基础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产品,包括控制设计指南、文档管理方法、量化评估工具等专业评估技术和解决方案,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框架、标准和指南提供参照体系,帮助企业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系统,降低内部控制合规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使客户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公司治理走向快速、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资格认证项目是 ICI 在全球范围推广的职业人才教育项目。该资格认证项目建立了全球内部控制职业人士最初的资格认证标准并提出了职业胜任能力的持续改进要求。ICI China 通过引进和开展ICI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的注册内部控制师提供适用教材和技能培训体系,为培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实务与国际内部控制最佳实务的趋同发展。
来源:内部控制网
❾ 怎样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建设:
一、战略制定
作为内控管理的第一站,内控战略规划的重要地位在于其对以后实施内控系统建设的所有方面的影响。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企业的治理水平迅速达到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预期目标。
二、机构设置
内控机构设置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机构名称、层级、汇报对象、专业人员的具体名称、工作岗位设置、工作内容确定、人员选拔和素质要求、工作的具体原则等。以下将主要讨论组织机构的设置、内控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岗位确定。
三、系统培训
任何企业在推行某个新的管理方法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转变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各种传统工作方法和思路。由于采用现代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有的权力结构,这就意味着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所有相关利益者进行系统的内控培训,在系统运行之前,把阻力减到最小。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编制培训资料、确定培训计划以及实施培训。
四、作业实施
严格地说,自从企业策划内控战略开始,就可以看作是进入了内控作业的实施阶段,这里指的是具体实施内控作业阶段。内控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或者运营管理程序
2、评估检查企业的授权管理系统
3、潜在利益冲突调查
4、编制年度内控审计指导,实施内控审计
5、组织风险评估
6、内控问题调查(ICRQ)
7、舞弊案件调查
8、评价考核内控工作
9、参加公司董事会会议,对下属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在执行内控政策和遵循授权管理方面的情况提出奖惩建议
10、组织保险业务
11、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内控工作报告
五、检查评估
根据内控五要素的解释,检查和评估是内控框架体系的一部分。这里的检查评估除了日常对企业各个业务操作的检查评估外,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内控系统的检查评估。内控部和外部审计师(也包括将来社会上成立的独立的内控体系评估机构)将构成检查评估的主体。
(9)企业内控协会扩展阅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象是财务总监及其他相关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经理、主管和其他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经理和管理人员
❿ 内控、内部控制 培训机构有什么
目前,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以及其中五部委指定的时间表的出炉,上市公司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专业人才。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 早在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0xley Act of 2002”,SOX,简称《萨奥法案》)出台后就成立的专门致力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教育组织和智囊机构,是国际内部控制领域职业团体的代表机构。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资格认证项目是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CI)在全球范围推广的职业人才教育项目。 目前,ICI 的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资格证书分为两个等级: A级: 高级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Professional, 英文缩写 CICP); B级: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Specialist, 英文缩写 CICS)。 迄今为止,获得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CICP)认证的专业人士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其他国家,例如:巴林、中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尼日利亚、菲律宾、波多黎各、卡塔尔、阿联酋、越南、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中文网站:http://www.internalcontr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