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圆明园保护与公众听证

圆明园保护与公众听证

发布时间: 2021-01-24 10:49:14

㈠ 对于人大代表建议重建圆明园一事,国家文物局有何表示

第二,支持北京市加强圆明园文化价值传播,采用数字化等虚拟方式再现圆明园昔日盛景,并结合考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宣传、普及圆明园遗址核心价值内涵,正确认识圆明园遗址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事实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挥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遗产展示窗口作用。

圆明园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价值,并不在于其曾经的奢华景观,而是其在挥霍无度的建成之后,却又被野蛮破坏的悲剧结局。保存现有断壁残垣的现状,所能给予的反思价值,可能要远大于再重建一座圆明园。在重建圆明园所反映的偏颇历史观之外,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动辄以大兴土木展现所谓文化意义的思维。

行政许可中的听证是一律应当公开举行 还是要除了涉及国家机密那啥的

行政许可中的听证一律应当公开举行。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为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并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因此,行政许可中的听证一律应当公开举行。

(2)圆明园保护与公众听证扩展阅读:

《行政许可法》

第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七条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四十八条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㈢ 圆明园被破坏后得到了怎样的保护

在20世纪50年代,圆明园又开始逐步得到清理、保护。北京政府在这里广植树木,先用大片的绿化保住原有的地貌环境。20世纪80年代,圆明园的东半部得到修整,圆明园遗址公园也成立,对公众开放。圆明园一直没有失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残留的西洋楼石柱成为经典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书的封面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是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座永不消逝的世界名园。

今天,圆明园中的水面、河道都已经得到了清理,水中种植了大片的荷花,湖面上有材质、形态各异的桥梁,比如,铁质的红色九曲桥,木质的浮桥。西洋楼废墟仅存的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巴洛克式石门,虽残破不全,却依然精美,体现出恢弘的皇家气势。园内也新建了少量的亭榭建筑。大面积的还是山水绿树。在这里可以让心灵得到绿水的洗涤,也可以凭吊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亡,感慨文明经受的灾难,将更加意识到保护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最近,北京市政府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做出了重建圆明园的规划方案,全面整理,并选择若干重点景点重建,力求恢复昔日皇家园林的风貌。圆明园终于可以恢复一些盛时的容颜。

㈣ 现在圆明园为什么没有被保护起来

7年前,圆明园被确定要修复10%的古建。这项耗资近9000万元的工程原计划2008年奥运会前完工,但至今仍未开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争议巨大。近日,官方宣布将在明年修复长春园宫门,这意味着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在历经了7年的纷扰后,在争议中重新启动。

关键词:主人翁意识

在中国众多的文化遗产之中,也许没有哪一个像圆明园这样背负着如此清晰鲜明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一百多年前的那场大火,已经将它的形象定格为警钟,它的一草一木、一树一石,对于民众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正因如此,圆明园修复计划从酝酿到成形都尤为谨慎,而由此引发的争议,从1980年宋庆龄等人联名发出《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开始,前前后后,也贯穿了近30个年头。

直到今天也没有达成共识。在人类遗产论坛上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副所长Agnew就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一个误区,对于一些残破的文化遗产,采取的工作往往是重建而非保护,而这就已经失去了文化遗产的价值。

事实上,作为人类历史遗迹的文化遗产,由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及不可再生性,长久以来都以被供奉的姿态出现在普通民众面前,人们可以欣赏它,但无权对其做出任何决定。因此,普通民众和文化遗产的关系只能被若即若离地边缘化了。

这种边缘化造成的后果就是民众无法认定自己其实也是文化遗产的主人,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认为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去从是政府和专家学者的事,而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换言之,即对文化遗产缺乏责任感。对此,出席论坛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郭旃先生也承认,中国遗产的保护曾经走过许多的弯路,其中公共意识的薄弱是一个重要方面。

而圆明园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唤起了普通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当2005年圆明园“湖底铺膜”事件最终以公开听证的方式举行时,它也意味着民众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时代的到来。

对圆明园复建的争论之路,正是民众对文化遗产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自觉、乐于发挥主人翁精神之路,这种全民参与的意识对今天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路也许走得曲折,但是毕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㈤ 圆明园是否重建辩论会

前一段时间我们上了一节公开课,名字叫:《圆明园的毁灭》,在课文和老回师的课外资料答中我体会到了圆明园的美丽,也为失去这样一个世界瑰宝而惋惜,在快下课时我们对圆明园是否重建做了小小辩论,虽然圆明园是那样美丽那样璀璨,但是圆明园不能重建!
博客小小辩论会
我在此和表姐做正反方,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反方:我认为圆明园不能重建,因为在当时圆明园花了一个半世纪才建造好,而且动用的钱财更是数亿价值,没有人能推算出来,而且建造出来也不象原来那么华丽了,而且这样做是对中国人的耻辱。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观点,圆明园是建筑园林的精华,就算是建成后不象原来那么美丽了,但还是可以让更多人一饱园明圆的风采呀!
反方:我不同意正方的观点,因为这样子的圆明园完全没有价值值得我们去看了,反而还浪费了大量物资,不如留着那片圆明园废墟,好让子孙后代见证法兰西和英格兰的行为,见证清朝政府的无能与腐败。

㈥ 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干脆重修好圆明园够高分的吧!

上个世纪这个问题在国内各界争议了十几年,国务院和大部分学者的意思是保留遗迹警戒后人勿忘国耻。后来因为遗迹保护出现了问题,争议又现,就如你的提问。

㈦ 关于圆明园

圆明园处于争议之中。一些生态学者和环保志愿者指责圆明园正在制造一场“生态灾难”。3月29日下午,圆明园几个被放掉水的湖里,来自山东、甘肃和河北的民工们,在快速处理着铺设防渗膜的最后工序,几台挖掘机轰轰叫着,将防渗膜用一层土盖上。
“圆明园全部湖底的防渗漏塑料膜已基本铺好,工程马上就完了,‘五一’游人来之前放水。”圆明园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完了,完了。”特地赶来的环保志愿者奚志农叹着气,从湖底捡出几个比巴掌还大的蚌壳,“圆明园的动脉和毛细血管给割断了,这些生命,再也不会有了,这里将变成死水。”

圆明园每年缺水900万方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白色的防渗层由一层稍厚的塑料膜和一层软膜组合而成。据工人介绍,塑料膜是起到防渗漏的作用,而附在上面的白色软膜,是为了在施工时防止塑料膜被石块等硬物破坏。施工时,先用挖掘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铺好塑料膜后再用大约有1米厚的土层掩埋。这种防渗的塑料膜宽6米,长50米,每卷的价格大约是3000余元。
“这么大的园子每年要注水3次,还要养活这么多人,不节水能行吗?”据圆明园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这项工程的背景是,圆明园极为缺水,2000多亩的水面,每年枯水期约有七八个月,由于降水量少,很多植被旱死。他们每年都与北京市水务局交涉,希望能供更多的水。一年批下来的水是150万方,可圆明园的水体总共有900万方,远远不够。整改之后,圆明园每年只要注水一次,其余时间只需对湖水稍加补充。
这位工作人员说,4月20日铺上防渗层后,准备在“五一”之前,对湖进行注水。
圆明园管理处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唐莉说,此工程会大大节约用水,是经专家反复论证和计算过的,不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影响。

2亿元工程未经环境评估
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媒体的报道不准确,这项工程的花费并非像外界所传的有1.5亿,而是3000万元。
那么,这项重大工程是如何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台的?朱红说,这项工程没有单独立项,没有经过环境、生态方面专家的论证,也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估。2003年,北京市海淀区将圆明园山形水系的整治纳入了环境建设年的重要内容。圆明园考察开源和节水的几种可能,最后确定了用湖底防渗来节水。
湖底防渗工程上报到区里,“没有经过像一般建设项目那样繁琐的审批程序,区长办公会讨论就通过了,”她说,“区里这几年对圆明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据了解,圆明园湖底清淤、防渗工程的建设单位为圆明园管理处,工程内容为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包括遗址保护、整修驳岸、整理山形、清理湖淤、湖底防渗等工程。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一个以亿计的巨大工程,同样未依法经过环境影响评估。

园方认为不会破坏生态
针对专家学者提出的一系列疑虑,圆明园管理处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唐莉表示,此次湖底的防渗漏工程是经过很多专家的反复论证和计算过的,认为合理、不会对周围生态和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才进行施工的。
“湖底铺的不光是塑料膜,还有些别的东西,工程不会对水生物有影响。”唐莉说,湖底做过防渗漏处理后,并不是一点湖水都不渗漏,也有的地方没有铺设塑料膜。
据她讲,专家们经过计算后得出过一个量,那就是渗漏多少更为合理。“保持这个量,不会对周围生态造成破坏,不会对地下水补给形成危害。”

防渗工程引来三大疑虑
兰州大学教授张正春认为,工程是对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和周边环境的破坏。“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圆明园水系也是北京市地下水系统的重要涵养源。”如果在圆明园湖底进行防渗漏工程,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正春教授对圆明园的施工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了一些质疑。

湖水没了地气,何来灵气?
防渗漏工程把圆明园的“活水”变成“死水”,一园死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面积死亡;与地下水系相隔绝,“流水不腐,死水易臭”,这样会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和有毒气体,这是一场生态灾难。
湖水汪洋,与地下水相通可以接“地气”而产生的“灵气”,是营造圆明园美学意境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山水形态被毁,园林主干何在?
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所在。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八国联军虽然破坏了圆明园的地上建筑,但是枝叶虽毁,主干犹存,基础尚在,劫后余生的圆明园犹如“断臂维纳斯”:神韵犹存、魅力依旧。圆明园寄托着人们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而防渗漏工程则是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

没有湖水渗漏,周围生态会怎样?
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下水供应,还有利于克服北京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漏斗”效应。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态环境的救命水,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想在湖底铺设塑料膜来达到防渗漏的目的,但是大规模的白色污染又严重破坏了圆明园的“自然形象”。

园林学家孟兆祯院士:
河湖防渗不利于生态
“对自然河湖做防渗处理会破坏生态,这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导孟兆祯3月30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圆明园是世界知名度很高的‘万园之园’,在园内的任何大规模施工要科学决策、慎重行事。目前进行的防渗工程应该先停下来,邀请园林、文物、生态等各方专家进行论证,再决定如何处理。”
孟院士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海淀区的一条自然河流被附近的工厂污染了,有关部门为了治理污染,不顾我们的强烈反对,用水泥封底,结果不但没治好,还把河流的生态系统破坏了,连鸭子、水鸟都不来了。最近两年,北京的多条河流都用水泥衬砌了,导致水质越来越差。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圆明园缺水在所难免,必须引起各方重视。
北京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
湖底不渗水地下水失衡
北京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在谈论圆明园防渗漏工程时称,决策须慎重。
他认为,从工程施工的影响看,投资太大,经济效益不高,造成生态破坏,防渗漏工程后湖底不渗水,将会打乱北京市地下水系统的平衡。另外,还会造成文物破坏,1980年至今的圆明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生态和独特景观,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应破坏它。
从体制上来说,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太少,仅仅由公园管理处出钱给湖灌水,他们也很有资金压力。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园林和文物部门共管圆明园是不够的。公共资产管理的专家委员会中应包括生态、环境、人文、建筑等各方面专家,决策才会比较慎重。

圆明园防渗工程应停建
环保总局3月31日表示,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至今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立即停建,充分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有关负责人说,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应停止建设,立即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这位负责人说,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程度高,环境影响特殊,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按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批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之前,应由环保总局组织听证会,征询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㈧ 求一篇关于论证圆明园该不该重修的文章,1500字

圆明园管理处带着一份"圆明园数字互动体验中心"招商项目表,出现在了2008年北京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上,他们希望在圆明园内新建包括4D影院在内的体验中心,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给游客还原出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圆明园,此次圆明园"重建"话题,引起了各界关注。

"不能守着废墟过日子",这是圆明园管理方给出的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若是细加琢磨,我认为经不起推敲。

首先,圆明园最大的价值恰恰就在于这个见证了八国联军侵华的中国最著名遗址所产生的荒凉感、悲壮感与沧桑感。所以,无论圆明园管理方有怎样的商业冲动,都不能以这样或那样的名义去包装开发圆明园遗址,即使"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也极有可能对圆明园废墟造成景观上与视觉上的破坏,从而使圆明园真正有价值的废墟成为商业的附属品。

其次,"不能守着废墟过日子"本身就是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理念的曲解。文物之所以为文物,就在于其以历史原貌展示给后人最真实的一面,让后人在直观文物时感受到或喜或悲的巨大力量。保持文物原貌就是对文物最好的呵护。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笔者赴雅典采访,在雅典城中看到的古希腊遗址无数,无论是荒芜的宙斯神庙,还是苍凉的巴台农神庙,都保持着原有面貌。所有的商业开发商都在其遗址周围开发,而非在其内部。雅典城中更是难见5层以上的楼,究其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希腊文化遗址,使其不被后来的建筑夺去光芒。雅典人的文物保护理念,无疑值得国人参考与学习。

再次,在古旧沧桑的圆明园建现代化的4D影院,与其整体风格极为不搭,只会破坏圆明园的历史感与肃穆感。而且,过多的游人涌入圆明园去看电影,也会让圆明园遗址的荒芜气息消失殆尽。如果连最古老的历史氛围都在现代化的设施中消隐,那圆明园废墟蕴藏的历史与文化又从何而来呢?

记得上一次围绕圆明园产生的争议是给圆明园湖底铺膜。2005年4月13日,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举行,第一个发言的兰州大学教授张正春所说的一番话至今发人深省:"圆明园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高度结晶,难道社会进化了这么多年,中国人反而丧失了保护、建设圆明园的智慧?不是的。是因为有人从眼前利益出发,忘记了长远利益!有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忘记了全局利益!"

保护文物就应该承受得住寂寞与孤独,而不应为眼前暂时利益所迷惑所左右。保持圆明园原有面貌不变,就是对圆明园废墟价值的最大爱护。那些打着保护文物旗帜的管理者们,为什么就"不能守着废墟过日子"呢?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