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好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

好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

发布时间: 2021-01-20 11:18:02

『壹』 陕西贫困户动态调整省网什么时间开

6月初吧,正常情况下每年会开放两次,年终和年末开放动态调整业务,这个是由国办统一规定执行。

『贰』 2018年贫困户动态调整是什么时间

大多会在年末12月份,不过6月份年中的时候也会有一次小范围的动态调整。

『叁』 扶贫动态调整会议记录

扶贫动态调整会议记录:

2017年7月15日,全区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就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作出部署。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孙大伟指出,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继续和深入,对我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孙大伟强调,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是查漏补缺,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提高建档立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要掌握好工作中的流程标准原则,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流程,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准度。及时落实帮扶联系人,扎实开展好精准帮扶工作。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克、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出席会议。会上,自治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就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进行业务培训。

(3)好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扩展阅读

扶贫标准:

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

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

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

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肆』 贫困人口识别,动态调整有什么困难

  • 自然环境恶劣导致的贫困

  • 综观我国各省市及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深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总计共有22个区域近600个县,[4]如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甘肃、河南、安徽、云南、贵州、广西等,即中、西、北部与西南部,特别是西部贫困问题显着。

  • 由于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当地农民大多在家务农,他们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农业生产。一般说来,土地肥沃产出就多,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然而这些革命老区、深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土壤贫瘠、资源匮乏,而且气候干旱、少有降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的产出极不丰富。200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年农业产值达2897. 8亿元,而偏远多山地和自然资源匮乏的青海、宁夏和西藏西部地区年农业产值才247. 2亿元,不到东三省的10%。[5]由此可见,自然环境恶劣是导致农村贫困的直接因素。

  • 2.教育失衡导致的贫困

  • 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领域一直采取的是城乡分割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大大偏向城市,导致教育资金和受教育机会严重不平等,使本来就贫困的农村或农民雪上加霜。由于贫困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偏低,经常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适龄少年受教育机会大大减低。贫困农村人口大多是中小学文化水平,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非常少,文盲在贫困人口中还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更是关涉我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 任何社会都存在阶层差别,但是只要大部分人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就会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并促进受教育者改变原来的地位。然而,贫困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完善,使得当地农民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进而使他们通过受教育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希望更加渺茫。因此,教育失衡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间接因素。

  • 3.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的贫困

  • 尽管我国的扶贫开发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贫困农户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虽然在贫困农村修建了一些农田水利工程,但是数量有限,而且很多已经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薄弱。因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在遇到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农田不可避免地会减产、减收。

  • 同时,贫困农村公路发展也相对滞后。研究表明,如果有较好的农村公路,化肥成本会降低14%,农民收入会增长12% ,而农业产品产值则会上升32% ,而且方便的运输条件可促进农副产品的精加工,增加附加值。[6]交通的不便利导致这些可以为农村增收、降低成本的机会都随之丧失,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无法有效地实现物质、信息、商务贸易等合理流动。因此,道路交通不便也是偏远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 4.自然灾害导致返贫人口增加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就,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脱贫速度逐渐减慢,返贫人口不断增加,脱贫与返贫现象并存,交织产生。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接连的自然灾害导致返贫人口增多。以四川、甘肃两省为例, 2005年四川省返贫人口在20%以上; 2006年这些地区发生特大旱灾,返贫的人口大大增加; 2008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四川省各个贫困村因灾返贫的人口大量增加,贫困发生率由灾前的30%上升到60%以上。[7]这次地震中,甘肃省受灾也很严重,返贫人口高达230多万人,贫困人口总数达680. 5万人,贫困面为32. 7%,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8]因此,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伍』 在贫困人口识别,动态调整中遇到哪些困难

  1. 自然环境恶劣导致的贫困

  2. 综观我国各省市及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深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总计共有22个区域近600个县,[4]如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甘肃、河南、安徽、云南、贵州、广西等,即中、西、北部与西南部,特别是西部贫困问题显着。

  3. 由于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当地农民大多在家务农,他们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农业生产。一般说来,土地肥沃产出就多,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然而这些革命老区、深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土壤贫瘠、资源匮乏,而且气候干旱、少有降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的产出极不丰富。200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年农业产值达2897. 8亿元,而偏远多山地和自然资源匮乏的青海、宁夏和西藏西部地区年农业产值才247. 2亿元,不到东三省的10%。[5]由此可见,自然环境恶劣是导致农村贫困的直接因素。

  4. 2.教育失衡导致的贫困

  5. 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领域一直采取的是城乡分割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大大偏向城市,导致教育资金和受教育机会严重不平等,使本来就贫困的农村或农民雪上加霜。由于贫困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偏低,经常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适龄少年受教育机会大大减低。贫困农村人口大多是中小学文化水平,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非常少,文盲在贫困人口中还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更是关涉我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6. 任何社会都存在阶层差别,但是只要大部分人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就会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并促进受教育者改变原来的地位。然而,贫困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完善,使得当地农民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进而使他们通过受教育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希望更加渺茫。因此,教育失衡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间接因素。

  7. 3.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的贫困

  8. 尽管我国的扶贫开发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贫困农户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虽然在贫困农村修建了一些农田水利工程,但是数量有限,而且很多已经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薄弱。因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在遇到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农田不可避免地会减产、减收。

  9. 同时,贫困农村公路发展也相对滞后。研究表明,如果有较好的农村公路,化肥成本会降低14%,农民收入会增长12% ,而农业产品产值则会上升32% ,而且方便的运输条件可促进农副产品的精加工,增加附加值。[6]交通的不便利导致这些可以为农村增收、降低成本的机会都随之丧失,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无法有效地实现物质、信息、商务贸易等合理流动。因此,道路交通不便也是偏远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4.自然灾害导致返贫人口增加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就,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脱贫速度逐渐减慢,返贫人口不断增加,脱贫与返贫现象并存,交织产生。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接连的自然灾害导致返贫人口增多。以四川、甘肃两省为例, 2005年四川省返贫人口在20%以上; 2006年这些地区发生特大旱灾,返贫的人口大大增加; 2008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四川省各个贫困村因灾返贫的人口大量增加,贫困发生率由灾前的30%上升到60%以上。[7]这次地震中,甘肃省受灾也很严重,返贫人口高达230多万人,贫困人口总数达680. 5万人,贫困面为32. 7%,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8]因此,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陆』 贫困人口识别,动态调整中遇到哪些困难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柒』 贫困人口识别,动态调整中遇到那些困难存在什么问题

开展群众路线活动过程中,县扶贫(移民)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作版为扶贫开发为民实事权,解难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及时传达学习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户主申请、小组提名、评议票决、公示审批的方式,整户识别。

『捌』 贫困户动态调整一般什么时候

一般都是在年末,很多省份在年中(5或者6月份)也会有一次小范围的动态调整。

『玖』 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平稳有序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刘永富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据介绍,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地区,共14个片区。这14个片区有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基本上都是在偏远大山里,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条件都比较差。

“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要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只有这样,脱贫成效才能精准。

刘永富表示,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完成,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精准扶贫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酱油钱能不能买醋

据介绍,以前扶贫资金用途限定很严格。形象地讲,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比如缺锅的贫困户想买锅,缺碗的贫困户想买碗,可是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规定只能统一买杯子。

刘永富说,以前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用途定得比较死。上级政府部门不了解基层贫困群众的需要,替基层代办,以致一些帮扶措施不符合实际,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了。从去年开始,这个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已经解决了,以后扶贫资金投放将更加精准。

“去年已经将70%的资金项目下放到县。现在,中央的扶贫资金和省里的扶贫资金,原则上都下放到县,由县里来决定具体用途,县、乡、村三级商量着干。”刘永富表示,不仅是扶贫资金由基层来做主,就是涉农的资金也是可以整合的。比如贫困地区的饮水问题、道路问题,很多都是涉农的,那么涉农的资金都可以整合进来。由村里报项目,乡里审核,县一级整合批准。

“地方要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基层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需求作为指导决策的原则和思路。村里贫困人口是扶贫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是项目执行的主体,要让他们都参与进来。办法是公告、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社会共同监督,让扶贫在阳光下运作,绝对不能有‘猫腻’,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贫困户的身上,真正发挥减贫作用。”刘永富说,扶贫资金用途定得比较死的问题,基层反映了多年,现在国家已经下了决心调整。地方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扶贫贴息四两拨千斤

“扶贫需要政府拿钱,财政资金必须发挥主体主导作用,但是财政的资金毕竟有限。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政增收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财政的扶贫资金投入,可能不太现实,我们必须多渠道地筹集扶贫资金。”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在和有关部门商量,准备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用财政的资金撬动金融的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目前,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已经出台。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发展致富产业,如果缺少启动资金,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放贷,由政府扶贫资金贴息,免担保、免抵押。

“不要担保、不要抵押,贫困户就可以不必去借高风险资金。”刘永富说,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5万元额度3年时间,贫困户选对产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利息由国家负担。

那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将贫困人口组织起来的实体,能不能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呢?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和有关部门商议,计划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只有2%至3%。企业、合作社、实体只要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

借助互联网实现精准对接

“实施精准扶贫,在新业态、新常态下,一定要把互联网这项技术用上,实现精准对接。”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通过互联网把贫困地区绿色的、优质的农产品卖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也让城里人享用到放心的、健康的食品。

刘永富说,国务院扶贫办正考虑建立一个互联网扶贫对接平台。贫困地区、贫困户,在脱贫方面有什么需求,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哪些具体的帮助,可以提出来,通过互联网找到帮扶人。“现在很多人愿意做这些好事,愿意帮助贫困的人,只是缺少放心的对接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在网上说‘我希望帮大家做点什么’。贫困地区群众看到了,就可以和他们直接联系。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自在的对接,来实现社会扶贫的精准化、信息化。”

“很多贫困地区消息比较闭塞。利用互联网,可以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发布出去。偏远地区贫困群众利用手机可以查到国家有什么样的帮扶政策,找谁来办。我们下一步准备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刘永富说。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