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贫困户的政策支持
㈠ 特困户和低保哪个政策好
这是两来个不同的概念,特困源户是指在一个村(社、组)里生活特别困难的贫困户;低保户是指某一贫困户在一个村通过若干程序确定后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户。不存在哪个好这样的说法!你现在已享受国家低保政策,将来的发展自己还是要多加思考!
㈡ 特困户和低保哪个政策好
低保好。
特困户是指人均年收入处于特困线以下的家庭。
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㈢ 低保户与贫困户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①低保户是指收入水平低于全市月均的水平,然后有国家补贴的家庭;
②贫困户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纯收入的家庭。
2.入选条件
①低保户表现为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或者赡养人的居民;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或者期满后仍然未就业的且家庭收入低于全市水平的;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或者最低工资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收入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其他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必须是当地户口;
②贫困户表现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家人患有重大疾病花费巨额并可以提供病例单的;家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部分五保户,贫困户家庭;其它条件导致家庭收入过低的。
3.享受待遇
①低保户的每个地方经济水平不同,所以给于的补助的金额也不相同;
②贫困户的达到“吃不愁,穿不愁”两不愁;达到“住房、医疗、教育”这三保障;结合实际给予贫困户直接和合作的帮扶模式,使贫困户有长久稳定的收入,防止其返贫。
(3)低保贫困户的政策支持扩展阅读
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过程
1.规模分解。按照《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参考方法》,各省将报国务院扶贫办核定后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
2.初选对象。在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3.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底前完成。
4.结对帮扶。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导下,各县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5.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6.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7.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8.联网运行。由各省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本省内试运行,并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9.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㈣ 民政局针对困难户的低保救助有哪几种
民政局针对困难户的低保救助的种类:
1、城乡低保要坚持“城乡一体、标准有别、分类实施”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保尽保:
要加强低保救助工作的针对性。针对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坚持动态管理,科学设计救助政策,按照分类施保的原则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政策倾斜;针对救助对象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实施分类救助。
2、加强敬老院建设,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五保供养:
要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应及时纳入五保供养,死亡的要及时注销。对散居的五保对象要落实包户人进行照管。
3、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启动城市医疗救助:
继续资助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对民政对象大病医疗费报销取消门槛费。
(4)低保贫困户的政策支持扩展阅读:
享受困难户的低保救助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困难家庭:民政救助犹如“及时雨”
㈤ 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区别是什么呢
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区别有认定条件、优惠政策、划分标准的不同。
1、认定条件:
贫困户指发生重大灾难,失去生活保障的;发生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因病致贫的;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的;多个子女在读高中或全日制大专、本科等院校;未成年的孤儿;已扎二女户困难家庭;军烈属困难家庭,困难老党员,困难老村干部。
低保户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2、优惠政策:
贫困户是不定期的补助,低保户每月有低保金。
3、划分标准:
贫困户指生活困难家庭,没有专门政策补助,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的家庭;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5)低保贫困户的政策支持扩展阅读:
有很多人认为家里条件不好的就是贫困户、低保户,其实农村低保户和贫困户也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低保户是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能领到一定的补贴,而贫困户则是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扶贫,很多地区都有扶贫工作队。方式上有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
低保户的评定标准由村镇决定,而贫困户的评定还要按照年人均纯收入统筹来考虑。一般来说,贫困户评定后,会用过建档立卡,来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以及贫困户的生活状况等,然后还会鼓励、告诉你怎么赚钱等。总的来说,贫困户并不等于低保户。
㈥ 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区别及补助方式是什么
你好!现在大部抄分贫困户袭应该都被纳入低保户进行补助了。
贫困户是一个泛称,指生活比较困难,国家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683元的家庭。
贫困户没有专门的政府补助,逢年过节或者领导高兴时来慰问慰问,金额多少不定,又是还是其他物资,不一定是现金。
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低保户是按月或者年,固定发放标准按时发放低保补助的。
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㈦ 怎样可以申请贫困户补助有什么条件
没有经济收入、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的农民;
领取失业救济资金期间,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农村当地最低低保标准的农民;
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农村当地最低低保标准的居民;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农村当地最低低保标准的农民(不包括五保户)。
不同地区低保补助标准不一样,具体还要看当地政策。对于农村贫困户,每年能领取的补助在150元到1200元,当然了如果还满足低保条件的,还可以申请低保补助。
㈧ 农村贫困户有哪些帮扶政策
农村贫困户帮扶政策如下:
1、教育扶贫政策
享受对象:我县在籍全日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剔除稳定脱贫对象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含高职高专、本科)各阶段学生给予政策资助,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而失学,家庭不因学而致贫。
帮扶政策:教育保障实行“1+N”的模式。
2、健康扶贫政策
享受对象: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帮扶政策:
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和签约服务:每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健康体检率100%;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100%。
“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住院前和住院中只需缴纳少量费用,并提供医疗卡、身份证即可享受诊疗服务,出院时按结算费用支付个人自付部分。
3、医疗保障政策
享受对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帮扶政策:
代缴参保费用。扶贫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民政部门根据政策给予全额资助。
落实慢性病补助。对30种门诊慢性病实施补助,按病种分别补助1000至2000元。
实行“一站式”结算。
实施意外伤害险。
4、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享受对象:有搬迁需求且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
帮扶政策:
设定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标准,建新房必须拆除旧房。
坚持“保基本、促脱贫”的目标要求,做到“两公开”(公开评定搬迁对象、公开搬迁政策)、“两不准”(不准超面积建设、不准搬迁户因建房增贫)、“两配套”(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脱贫项目)、“一统配”(政府统一建设,实行“交钥匙工程”)。
5、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享受对象: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
帮扶政策:农村危房改造实行分级补助;对于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特困户,通过提高补助资金额度,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㈨ 低保户退出贫困户,低保政策为什么依旧可以享受
低保户是指复已纳入最低生活保制障的家庭。对低保户有三项要求:一是当地居民户籍;二是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保障标准;三是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确定的认定标准。
虽然定向扶贫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但也有一些家庭因一些特殊原因无法脱贫,如未成年孤儿、丧失劳动能力者、主要劳动力患大病者等,这些群体不可能在政策的帮助下实现真正的扶贫。幸运的是,这些群体所占比例很小,只有有关部门才能通过发放低保和低保的方式,负责扶持极端贫困人口。国家将支付他们的支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脱贫的人仍然享受最低生活津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