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扶贫
① 建国七十年扶贫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您好朋友:
建国七十年扶贫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从以“输血”为主的扶贫到以“造血”为主的扶贫再到综合性扶贫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效,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② 建国后中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述几个阶段并加以讲述!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
简述:承上启下:承上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启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巩固了人民政权(2)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4)一五计划制定及超额完成。
(5)召开全国一届人大,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过于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简述:中共八大制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了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1)钢、煤、原油、发电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2)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社会主义建设的杰出代表。
(3)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66-1976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
简述: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粮食、钢、煤、原油持续增产,成昆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十年间,使我国经济损失约五千亿元。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农业(2)工业上,建成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湖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南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矿企业。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③ 扶贫干部驻村11年从小伙成了大叔,是什么支撑着他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几件大事之一,是我党的百年目标。因此,无数党员,优秀人才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人物呕心沥血前赴后继,那么扶贫干部驻村11年从小伙成了大叔,是什么支撑着他?支撑他的事共产党员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情怀,是天降大任于我的担当。
中国人民能够翻身起来做主人,能够富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能够成为世界发展上的奇迹,离不开这些可以成为民族脊梁的人,是他们的砥砺前行和坚持奋斗才有了如今的盛世,这也是我们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最坚实的保障。
④ 从新中国建国71年扶贫历程看,中国何以创造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
1、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
走出观念上的贫困,激发“我要富”的动力,全国各个脱贫攻坚战场,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同立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足“黄土变金”的信心,汇聚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
2、靠的是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
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到“走田埂、爬陡坡”,无数扶贫干部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
(4)建国后扶贫扩展阅读:
创造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
1、“贫困的最后堡垒”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彻底攻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怀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向绝对贫困的堡垒发起总攻。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的奋斗实践,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无比坚定。
2、每个奋斗者的人生价值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中,有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的智慧和汗水,有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越要保持那么一股子敢闯敢拼、甘于奉献的精气神,与祖国相连、与大地相依,在脱贫攻坚中展现奋斗的价值、书写精彩的人生。
⑤ 8.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经历了艰难的推进,共经历了( )几个阶段。 A
呵呵。你提的问题太大了!面太广了!有一本书叫《农业农村改革三十年》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历程。至于你说的建国以来的。我觉得你可以查看中...
⑥ 建国70年我国扶贫开发历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报道很好啊
⑦ 建国后是什么时间才解决温饱问题的
2014年1月,我国宣布: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全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按中国的扶贫标准,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按照国际扶贫标准测算,总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居民的温饱问题。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结构仍在发生巨变,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创新社会治理要有新思路。
(7)建国后扶贫扩展阅读:
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也不是口号式的雄心壮志,而是切实的社会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它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也要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和抗争表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国梦是非常宏大的奋斗目标,也是非常具体的工作目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经历了艰难的推进,共经历了( )几个阶段。A1949年至19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经历了艰难的推进,共经历了( )几个阶段。A1949年至19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经历了艰难的推进,共经历了( )几个阶段。A1949年至19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经历了艰难的推进,共经历了( )几个阶段。A1949年至197?
⑨ 简述中国扶贫工程的五个阶段,中国扶贫工程第五个阶段的最典型特征是什么
中国扶贫工程的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贫困瞄准和扶贫。1949年建国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制度导致农村40%-50%人群处于生存贫困状态。1978年后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赋予农民更多经营自由权、放宽农产品价格、发展乡镇企业等成为主要扶贫方式。从1978年到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
2、第二阶段是1985年-2000年的以贫困县瞄准为重点,实施开发式扶贫。主要任务是从解决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国家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建立以县为对象的目标瞄准机制,将70%的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县。到2000年底,“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贫困人口由1985年1.25亿人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4.8%下降到3%左右。
3、第三阶段是2000年-2010年,以贫困村瞄准为重点推进的开发式扶贫。2001年政府开始实施村级瞄准机制,在全国确定了14.81万个贫困村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即以整村推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根据2010年1274元的扶贫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4、第四阶段是2011年-2013年区域瞄准和到村到户瞄准结合实施的精准扶贫。2011年在2300元的新标准下,我国有贫困人口1.22亿人。而且农村返贫困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并呈现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分布和个体贫困共存现象。
5、第五阶段2013年以后: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脱贫主战场, 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要求。2014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战略性创新部署,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自此,中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了精准扶贫新阶段。
⑩ 我国扶贫开发经历过几次历史进程
我过扶贫开发经历过几次历史进程,经历过好几次历史进程一般的来说,最大的一次就是西部大开发这个比较多的是许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