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的意义
Ⅰ 党中央为什么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党中央推进精准扶贫的意义:
1、精准扶贫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多少代人的梦想,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抓手。
2、精准扶贫有助于老少边穷人民发展史的转变
贫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的发展难题。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是中国政府多年来致力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必须理性地承认,贫富分化是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和结果。精准扶贫,就是在如何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之而建立的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3、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心
中国扶贫工作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事变;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1)扶贫工作的意义扩展阅读:
党中央推进精准扶贫的措施:
1、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2、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
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3、做好干部群众的带头作用。
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Ⅱ 精准扶贫的意义
改善民生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一个是扶贫脱贫。经过这专些年的发展,社会保障属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扶贫工作尽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贫困面依然很大,扶贫脱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更加注重了兜底,更加注重了扶贫工作,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谋划布局。各级政府也都把推进精准扶贫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正在全力推进,这是当前改善民生的重头戏,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增强政治敏锐性,提升认识水平,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安排部署上来,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民生的极大改善。
(2)扶贫工作的意义扩展阅读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Ⅲ 论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1、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3、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3)扶贫工作的意义扩展阅读: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Ⅳ 扶贫工作意义
扶贫开发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回脱贫困的一项长期性的答社会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是一个贫困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
实施扶贫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的先进性本色的体现,实施教育扶贫政策是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切实的落实到的具体工作中
Ⅳ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开展的意义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所以当今中国进行扶贫的意义极其重要:
一、扶贫有利于加强社会安定和社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二、扶贫可正确处理和增进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精神;
三、扶贫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Ⅵ 文化扶贫对乡村发展有何意义
农村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扶贫长效机制和效果的关键。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把帮扶和内在激励统一起来,把对农民的帮扶和其自身学习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扶贫,尤其是文化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和农民解放思想,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典型示范和积极引导,及时总结有益经验,形成工作模式、制度、机制,从而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和文化。
Ⅶ 扶贫于当今中国的意义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所以当今中国进行扶贫的意义极其重要:
一、扶贫有利于加强社会安定和社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二、扶贫可正确处理和增进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精神;
三、扶贫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7)扶贫工作的意义扩展阅读: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扶贫方式:
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Ⅷ 扶贫的概念以及意义
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做好农村~工作。
中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项社会工作。扶贫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除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外,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贫困标准 世界多数国家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线。中国的贫困线主要以是否达到温饱为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1985年农民的消费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 元人民币以下者为贫困型。以后各地实行的标准有些上升为200元,有的发达地区增至1000元。列入贫困线内的扶贫对象分为两类:①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国有18个片,包括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类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②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劳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扶贫方式 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方式主要有:①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②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③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④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对贫困户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营 。②创办经济实体。③经济联合。④开发投资。⑤安置就业 。1995 年中国共产党 十 四届五中全会提出 :到2000年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Ⅸ 国家设立扶贫日深入开展扶贫工作的经济意义
扶贫开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举措。
扶贫开发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体现。
扶贫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扶贫开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困难群体,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贫困地区的民生。
扶贫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贫穷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贫困,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趋于稳定、和谐。对此,扶贫开发大有作为。随着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深入,贫困地区将会越来越发展、富裕,从而更加稳定、和谐。
扶贫开发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主动体现。扶贫开发,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拓展资料:
10月17日一直是"国际消贫日",每年这一天,联合国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会场,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从2007年至2013年连续7年,我国在"国际消贫日"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各地也在同一天举办各种活动。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明确,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