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如何激发贫困户自发的内生动力

如何激发贫困户自发的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 2021-01-04 01:44:04

A. 作为脱贫工作人员,怎样坚持群众的主题地位,激发脱贫致富的生动力

看不见的贫困才是最大的贫困。尽管和前些年比,国家物质基础增强了,扶贫力度加大了,但内必须在贫困地区容、贫困户中间厚植艰苦奋斗精神,这事关脱贫,更事关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

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说到底是扶智扶志。在这一轮精准扶贫中,各地更加注重贫困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一方面着力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脱贫本领;另一方面,着力宣传教育,增强脱贫动力。

贫困地区农民缺乏务工技能,既是致贫原因,也是就业“短板”。鼓起他们的心气,就扶起了一个个家。面对一些因客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家庭,需要扶贫干部付出更多爱心和耐心。“日子是给自己过的,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

B. 如何开展好感恩奋进教育,增强贫困群众感恩意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一是结复对帮扶教育引制导。
在县级扶贫集团、驻村工作队及结对帮扶干部入户调查、共同制订脱贫方案时,特别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就业,在政府、社会力量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
二是强化宣传舆论引导。
在全县统一编写的扶贫宣传标语中,在编印的扶贫政策宣传小册子里,都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关内容,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干事创业、主动脱贫致富意识。
三是注重亲情道德引导。
全县拟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有针对性地给贫困家庭的外出务工群众写一封公开信。
教育他们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不要遗忘家里的留守老人,要安排好老人在家的生活,常回家看看,给予关爱,发扬忠县忠孝忠义精神,依法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双向互动扶贫脱贫。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脱贫能力。
县扶贫办、县级各扶贫集团近期加大加快了对贫困群众的各类培训力度,重点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全县统筹扶贫、农业、人力社保、城乡建

C. 向贫困"亮剑"具体怎么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专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属”十九大报告中的承诺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一直备受瞩目。

2017年,全国千万人口脱贫,9省区市的26个贫困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贫困县。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各地将继续做好精准脱贫工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地方两会上至少22省区市将2018年的具体脱贫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见下表)。

D. 如何打破脱贫攻坚"等,靠,要"思想

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虽然2020年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最近和一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聊天,他感叹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现在一些贫困户等靠要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帮我干,我不脱贫你脱不了钩,还拖你进步的后腿。那种“被绑架”的感觉让帮扶干部很郁闷……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E. 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最新相关信息

当天,左军先后深入三星乡三树村、下路街道胡海村、马武镇石流村和黄鹤专镇汪龙村,查看了部分村委属会的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并走访了部分贫困户,详细询问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重点了解“两不愁、三保障”、“六个一批”等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督导中,左军强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发展的需要,各乡镇要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参与积极性,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品,进一步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左军强调,各乡镇要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核实、村民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步骤,全面排查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中危房改造对象;要把危房改造与扶持群众发展生产、村镇环境规划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相对集中安置;要避免村、户之间差距悬殊,大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左军指出,群众的满意度是证明脱贫攻坚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群众满意度的前提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对工作认可的前提是要有群众基础。各乡镇要积极认真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加快落实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部署,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F. 如何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虽然年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最近和一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聊天,他感叹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现在一些贫困户等靠要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帮我干,我不脱贫你脱不了钩,还拖你进步的后腿。那种“被绑架”的感觉让帮扶干部很郁闷……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G. 请结合国情 谈谈消除贫困的基本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扶贫先要扶志。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过去一些地方扶贫帮困过于注重物质层面,忽略精神层面的帮扶,影响了扶贫成效。实践表明,贫困户树立志气、更新观念,对于找寻致富办法、增添致富干劲至关重要。

这一科学观点是对当代中国扶贫开发一系列问题的准确号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战役已经打响,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2、关键在于精准。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不仅强调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强调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与工作作风。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按照“精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对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扎实的行动量身定做、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出实招、求实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3、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政府帮扶是必要的,但脱贫解困根本上还得靠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最大限度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脱贫才有基础。

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扶贫开发能不能收获成效,成效能不能得到巩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努力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禁锢,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更加符合我国扶贫开发实际,能够及时识贫、精准帮扶、快速脱贫并有效巩固扶贫成果的一系列新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7)如何激发贫困户自发的内生动力扩展阅读: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反贫困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近代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贫困特征有所不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仅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且以绝对贫困居多,甚至部分贫困群体还存在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况。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城市,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的情况。


H. 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I. 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平稳有序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刘永富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据介绍,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地区,共14个片区。这14个片区有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基本上都是在偏远大山里,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条件都比较差。

“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要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只有这样,脱贫成效才能精准。

刘永富表示,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完成,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精准扶贫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酱油钱能不能买醋

据介绍,以前扶贫资金用途限定很严格。形象地讲,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比如缺锅的贫困户想买锅,缺碗的贫困户想买碗,可是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规定只能统一买杯子。

刘永富说,以前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用途定得比较死。上级政府部门不了解基层贫困群众的需要,替基层代办,以致一些帮扶措施不符合实际,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了。从去年开始,这个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已经解决了,以后扶贫资金投放将更加精准。

“去年已经将70%的资金项目下放到县。现在,中央的扶贫资金和省里的扶贫资金,原则上都下放到县,由县里来决定具体用途,县、乡、村三级商量着干。”刘永富表示,不仅是扶贫资金由基层来做主,就是涉农的资金也是可以整合的。比如贫困地区的饮水问题、道路问题,很多都是涉农的,那么涉农的资金都可以整合进来。由村里报项目,乡里审核,县一级整合批准。

“地方要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基层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需求作为指导决策的原则和思路。村里贫困人口是扶贫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是项目执行的主体,要让他们都参与进来。办法是公告、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社会共同监督,让扶贫在阳光下运作,绝对不能有‘猫腻’,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贫困户的身上,真正发挥减贫作用。”刘永富说,扶贫资金用途定得比较死的问题,基层反映了多年,现在国家已经下了决心调整。地方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扶贫贴息四两拨千斤

“扶贫需要政府拿钱,财政资金必须发挥主体主导作用,但是财政的资金毕竟有限。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政增收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财政的扶贫资金投入,可能不太现实,我们必须多渠道地筹集扶贫资金。”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在和有关部门商量,准备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用财政的资金撬动金融的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目前,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已经出台。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发展致富产业,如果缺少启动资金,可以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放贷,由政府扶贫资金贴息,免担保、免抵押。

“不要担保、不要抵押,贫困户就可以不必去借高风险资金。”刘永富说,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5万元额度3年时间,贫困户选对产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利息由国家负担。

那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将贫困人口组织起来的实体,能不能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呢?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和有关部门商议,计划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只有2%至3%。企业、合作社、实体只要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

借助互联网实现精准对接

“实施精准扶贫,在新业态、新常态下,一定要把互联网这项技术用上,实现精准对接。”刘永富表示,国务院扶贫办正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通过互联网把贫困地区绿色的、优质的农产品卖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也让城里人享用到放心的、健康的食品。

刘永富说,国务院扶贫办正考虑建立一个互联网扶贫对接平台。贫困地区、贫困户,在脱贫方面有什么需求,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哪些具体的帮助,可以提出来,通过互联网找到帮扶人。“现在很多人愿意做这些好事,愿意帮助贫困的人,只是缺少放心的对接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在网上说‘我希望帮大家做点什么’。贫困地区群众看到了,就可以和他们直接联系。通过互联网提供自由自在的对接,来实现社会扶贫的精准化、信息化。”

“很多贫困地区消息比较闭塞。利用互联网,可以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发布出去。偏远地区贫困群众利用手机可以查到国家有什么样的帮扶政策,找谁来办。我们下一步准备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刘永富说。

J. 1 脱贫攻坚的四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增收,强化脱贫收入保障。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治本之策,紧紧围绕贫困户资源条件、劳力状况和持续增收,逐户精准做好产业规划和跟踪落地,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既有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又有一项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全面开展产业培训,规范管理互助资金协会,精准落实产业贷款和产业奖扶政策,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能获得技术培训、互助资金、小额贷款和政策扶持;强化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农产品推介活动,加大电商营销力度,确保扶贫产业成为贫困户稳定的收入支撑。
二是集中主攻安全住房,强化脱贫基础保障。安全住房是脱贫退出的先决条件。当前要全面加快安全住房建设进度,有序推进易地搬迁脱贫户集中安置。坚持“双超整改”与搬迁建房同步抓,起步就把好“三条红线”,坚决防止“先建后改”,无谓增加问题整改工作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脱贫退出的根本保障。紧扣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实行联村领导现场督战、主管部门蹲点监工,加快推进水电路讯、“两室两场”建设,特别是水利、交通部门要采取超常措施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创新做好群众工作,强化脱贫满意保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达到标准是基础,群众认可满意是根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抓手,重点抓好遍访贫困户行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实效、促进满意。大力实施“四级干部遍访贫困户行动”,通过宣传政策、解决困难、联络感情、疏导情绪,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矛盾,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通过遍访行动,确保村、户基础信息更精准。建立数据信息会审制度,全面推进信息一体化,确保全县信息汇总更精准。
四是统筹抓好两个层面,强化脱贫动力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一方面要抓住内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扭住外因,调动广大干部内在动力。充分发动群众互评激发动力,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不断激发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激发动力,认真开展评选一批自强标兵、苦干脱贫光荣户、最美扶贫企业家,表彰一批优秀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给艰苦奋斗的群众戴红花,为担当有为的干部授勋章,让奉献社会的企业家享荣誉,广泛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发动力,严格落实扶贫“四支力量”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加强对“四支队伍”的考核,建立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档案,实行帮扶作风与实效季度点评。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