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送机关6
⑴ 函抄送给其他单位,抄送格式如何标注
抄送格式标注方法:
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内空一字容编排。
“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1)抄送机关6扩展阅读:
标准公文格式排版注意:
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⑵ 公文 怎样添加抄送上面的线
可以在电脑的WORD里面使用插入,然后在插入的选项里面选择直线添加到版需要的位置。同时权将颜色以及高度和宽度设置好就可以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菜单栏的插入按钮并点击形状。
⑶ 公文怎样添加抄送上面的线
1、以Word文档为例,在页面下方输入“抄送”并需要在其上方添加横线。专
⑷ 公文中抄送的格式有什么要求如题 谢谢了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涉及抄送相关规定的有以下几条:
一、抄送机内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容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二、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三、“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四、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其格式为:抄送,在主题词下1行;左空一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标句号。
被抄送机关要妥善处理所收文件。只需知晓而无办理责任的被抄送机关应将文件送有关领导或业务人员了解文件内容;发现抄送文件有政策问题的,应及时将意见反馈发文机关;与本单位关系密切需要贯彻执行的,应将文件转入办文环节,并妥善保管文件以备使用。
⑸ 公文的 主题词 抄送 都用什么体字几号字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内宋体字,居中排布容;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5)抄送机关6扩展阅读
排版规格
正文用3号仿宋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
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装订要求
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后背不可散页明订。裁切成品尺寸误差±1mm,四角成90°,无毛茬或缺损。
⑹ 红头文件抄报、抄送指的是什么
红头文件抄报是指国家下级机构部门的公文以及文件向上级各部门的报送。
红头文件抄送指把原件抄录或复制后的副本送交给有关部门或人员。
抄送将文件在主送的同时发送给与公文有关需要知晓或遵照执行的单位,抄送单位是公文结构的组成部分。
行政机关的公文使用抄送比较频繁,但由于抄送单位居于公文的文尾,所列单位不属于文件的主要或直接承办单位,在办文过程中往往容易被遗漏或处理不当,影响了文件贯彻执行的效果。为此,公文的抄送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把握。
(6)抄送机关6扩展阅读:
应予抄送情形:
1、向上级机关行文,除主送机关外,应将需要知晓公文的其他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列为抄送机关。
2、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3、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4、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关;
5、下级机关因特殊情况须越级请示时,应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6、上级机关越级向下级机关行文时,可以抄送受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不应抄送的情形:
1、向上级机关行文,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向下级机关的一般性行文不需抄送上级机关;
3、接受抄送公文的机关不必再向其他机关转抄、转送;
4、凡与公文办理无关的单位一律不予抄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抄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抄送
⑺ 公文的密级是怎么规定的
按国家事务秘密程度的等级,一般分为绝密.核心、绝密、机密、秘密四级。
1、绝密.核心
“绝密.核心”: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目前仅军队机关使用此密级,泄露可能会使国家安全遭受根本性的损害,是国家军事安全中的核心利益所在,该密级为2016年军改以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中新增加的一项,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2、绝密
“绝密”: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如军事工业中的核武器、战略导弹、核潜艇等的战术技术性能及这些武器的生产储存数量、作战频率等都是必须确保的“核心秘密”,也就是“绝密’。
3、机密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就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如我国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济价值较高的药品的成分、工艺、技术诀窍等都列为机密,这些东西泄露出去会给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4、秘密
“秘密”:是指一般的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一般的危害和损失。如我国某县生产的龙须草席历史悠久,曾是清朝皇帝御品,并外销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被誉为中国独有的工艺品。
但在八十年代某国在参观草席生产工艺时窃走了生产的技术诀窍,以后不但停止了从我国进口龙须草席,还与我国争夺国际市场,影响了我国出口额,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7)抄送机关6扩展阅读
《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九条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第十条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⑻ 抄呈、抄送、呈送、报送有何区别
一、定义不同
(1)抄呈、抄送是一个汉语词语,一般包括网络抄送与公文抄送两个层面。公文抄送指把原件抄录或复制后的副本送交给有关部门或人员。在网络术语中,抄送是将邮件同时发送给收信人以外的人。
(2)呈送、报送: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形式。意思是报告并送交上级或有关部门。
二、适用范围不同
抄送:
(1)在上行文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受双重或多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在主送一个机关的情况下,将其他上级机关列为抄送机关;
二是因特殊情况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三是向有关上级机关或领导人报告情况时,可以抄送其他需要了解情况的领导或不相隶属的机关。
(2)在平行文中,依照管理职权范围函复平级机关审批事项,涉及重要的政策性规定或执行面较广的,应抄送上级机关,必要时也应抄送相关的平级单位及本系统的所属机构。
如省物价局依职权范围复函批准省交通厅提出的全省春运客运基准价格,应抄送省物价局的上级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省人民政府,同时抄送给相关的省直单位,如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等,并抄送给下级物价部门。
(3)在下行文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向下级制发生要行文,应当抄送上级机关、与文件内容有关联的平级机关;二是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该机关的另一上级机关;三是转发上级文件时,一般应抄送被转发的上级机关。
(4)在联合发文时,如需抄送,应按照上述原则分别抄送各联合发文机关对应的上级、平级和下级机关。
报送:
(1)是重大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集体上访、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请愿、游行、罢工、罢市、非法集会、爆炸、群体械斗、枪杀、抢劫、劫车、劫船等;
(2)是事故灾害,主要包括火灾、矿难、环境污染、翻车、沉船、飞机坠毁等重大事故,以及其他造成重大伤亡或影响较大的事故;
(3)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风灾、虫灾、雪灾、地震等;
(4)是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5)是其他重要紧急情况,主要包括国内外突发事件引发的重要社会事件或苗头、群众普遍关注和新闻媒体及互联网报道的有关临湘的敏感热点问题等。
三、途径不同:
(1)信息报送途径主要有:书面递交、传真报送、发电子邮件、电话报告等
(2)在撰写新邮件时,你可能注意到了“抄送”与“密件抄送”这两栏。所谓抄送其实也就是在你给某人发送邮件时同时将这封信发送给其他更多人。
(3)比方说某位主管要告诫各级下属不要在上班时间泡网,他只要写一封邮件,然后将下属们的E-mail地址填入抄送栏内,各地址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再将信发出即可。这样他就不必劳神为这一百位属下发送一百封邮件了。
(8)抄送机关6扩展阅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对于公文行文规则,明确规定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机关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机关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
1、逐级行文是最基本的原则
各级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2、平行文规则
平行或者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告知事项、商洽工作,可相互行文。
3、联合行文规则
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联署机关不宜过多。
4、事先协商的原则
如果公文内容涉及到两个以上同级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主办机关应事先与有关机关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正式行文。未经协商一致时,不得各自向下行文。经协商意见确实难以一致,而又必须上报请示的公文,上报时应如实写明不同意见和理由。
5、下行文规则
下发单位执行的公文,主送范围应与执行机关一致,需要了解情况的机关列入抄送范围。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可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6、上行文规则
请示的公文应逐级上报,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说明理由并抄送越过的机关。“请示”只报上级主管机关,抄送有关机关,不得多头上报,必须报两个以上机关的应同时分送。“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中附有请示事项。“请示”不得下发。
7、双重领导机关行文规则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应根据内容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关。
8、公文署名的规则
公文除按规定由首长署名的以外,应以机关名义行文。除领导直接交办事项或特别情况外,公文不要直接上报领导个人。
9、行文数量要少、质量必精的原则
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经批准在报刊和内部出版发行的公文不另行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⑼ 公文附注和抄送机关位置
2012年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党政机关版公文格式》国家权标准,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规定:
公文如有附注,用仿宋三号字体,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四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9)抄送机关6扩展阅读:
公文中字体、字号要求:
1、公文标题:方正小标宋,二号字体,行距为28磅
2、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字体
3、二级标题:楷体,三号字体
4、三级标题:仿宋三号字体,加粗
5、正文:仿宋三号字体,一般为单倍行距
⑽ 最新的机关文件公文格式是什么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于2012年7月1日开始施行,配套的
《党政机关公文内格式》国家标容准 WORD版原文注释
http://wenku..com/view/e10f217f31b765ce0508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