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机关会议
主要是接待机关会议。会前布置会场,检查好麦克,茶水,会议纸张等。会议中为领导倒水及毛巾等。会后清理会场卫生
Ⅱ 机关会议是什么意思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Ⅲ 什么是三类会议
三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内设机构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或本系统机构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
三类会议: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议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年度会议计划(包括会议数量、会议名称、召开的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领导办公会或党组(党委)会审批后执行。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分为4类。
一类会议:是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二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召开的,要求本系统、各直属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三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内设机构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或本系统机构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
四类会议:是指除上述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规定,一类会议会期按照批准文件,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二、三、四类会议会期均不得超过2天;传达、布置类会议会期不得超过1天。
(3)厅机关会议扩展阅读: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规定,一类会议会期按照批准文件,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二、三、四类会议会期均不得超过2天;传达、布置类会议会期不得超过1天。
《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分为4类。各单位召开的会议应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严格控制会议审批和会期。
Ⅳ 机关会议记录格式
—、概说
会议过程中,由专门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有“记”与“录”之分。“记”又有详记与略记之别。略记是记会议大要,会议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论。详记则要求记录的项目必须完备,记录的言论必须详细完整。若需要留下包括上述内容的会议记录则要靠“录”。“ 录”有笔录、音录和影像录几种,对会议记录而言,音录、像录通常只是手段,最终还要将录下的内容还原成文字。笔录也常常要借助音录、像录,以之作为记录内容最大限度地再现会议情境的保证。
二、格式
会议记录的格式分为记录头、记录主体、审阅签名三个部分。
记录头的内容有:1.会议名称;2.会议时间;3.会议地点;4.会议主席(主持人)5.会议出席、列席和缺席情况;6.会议记录人员签名。
三、要求
会议记录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速度要求,一个是真实性要求。
(一)速度要求。快速是对记录的基本要求。
(二)真实性要求。纪实性是会议记录的重要特征,因此确保真实就成了对记录稿的必然要求。
真实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1.准确。不添加,不遗漏,依实而记。2.清楚。首先是书写要清楚,其次,记录要有条理。3.突出重点。
会议记录应该突出的重点有:
(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
(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会议记录的写作格式
会议记录是当事人记录会议情况以供备查的一种文体。一般会议记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会议的组织情况,要求写明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列席人数、主持人、记录人等。另一部分是会议的内容,要求写明发言、决议、问题。这是会议记录的核心部分。对于发言的内容,一是详细具体地记录,尽量记录原话,主要用于比较重要的会议和重要的发言。二是摘要性记录,只记录会议要点和中心内容,多用于一般性会议。会议结束,记录完毕,要另起一行写"散会"二字,如中途休会,要写明"休会"字样。
会议记录的写作范例
例文一:
会议名称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记录人
出席与列席会议人员
缺席人员
会议主持人 审阅 签字
主要议题
发言记录:
例文二:××公司办公会议记录
时间:一九××年×月×日×时
地点:公司办公楼五楼大会议室
出席人:××× ××× ××× ××× ××× ……
缺席人:××× ××× ××× ……
主持人:公司总经理
记录人:办公室主任刘××
主持人发言:(略)
与会者发言:××× ………………………………………………………………
××× ………………………………………………………………
散会
主持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本会议记录共×页)
Ⅳ 会议费管理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包括哪些单位
2013年9月抄13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财行〔2013〕286号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该《办法》分总则,会议分类和审批,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支付,会议费公示和年度报告制度,管理职责,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附则7章31条,由财政部负责解释,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会议分类和审批
第六条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分类如下:
一类会议。是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二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召开的,要求本系统、各直属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三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内设机构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或本系统机构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
四类会议。是指除上述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
Ⅵ 中国政府一共有哪几种会议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分为4类:专
一类会议是以党中央属和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二类会议是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召开的。
三类会议是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内设机构召开的。
四类会议是除上述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
(6)厅机关会议扩展阅读:
会议的规模及特点:
一类会议参会人员按照批准文件,根据会议性质和主要内容确定,严格限定会议代表和工作人员数量。
二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30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5%以内;不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出席。
三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15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0%以内。
四类会议参会人员视内容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