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扶贫
㈠ 精准扶贫农村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中央和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继续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积极稳妥实行移民扶贫,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㈡ 如何开展乡村精准扶贫
一、分类聚焦精准识别。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从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到镇县两级审核,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做到信息采集客观真实。按照国家规定的识别方法、标准和程序,在全村贫困人口控制数范围内组织工作力量对贫困人口进行再聚焦、再分类,分三类识别:第一类为“社会抚养贫困户”,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痴、呆、傻、残贫困户。第二类为“优先发展生产贫困户”,包括有一个高中以上在读学生农村户、大病大灾致贫但尚未丧失劳动能力农村户(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则在第一类登记)、重度残疾但有生产经营门路能自食其力的农村户等三种户群。第一、第二类贫困户优先识别。第三类为“发展生产贫困户”,即在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控制数范围内剔除第一、第二类贫困户后按照相关条件识别出来的贫困户。
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针对贫困户情况进行分类帮扶,确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做到一户一策。第一类户主要由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措施,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慈善活动,组织捐款捐物,尽量改善他们的生活生存条件。第二类户主要按照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要求,组织动员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社会能人、企业法人实行“一对一”、“户对户”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每个户有帮扶责任人,每个党员干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帮扶对象。第三类户主要挂靠和依托相关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享受相关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内容的到户惠农、扶贫政策。
三、进退有序精准管理。对在册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动态监测评估。根据村组代表会评议,并按规定程序公示无异议,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在册贫困户范围,并在年度贫困户数据更新时从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对确因相关原因致贫的贫困户,经公示无异议,予以重新录入贫困户数据库。年度贫困户数据库刷新及贫困户的录入、退出均应全程进行公示,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进退有序,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㈢ 农村扶贫款是什么
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有如下几种:
1、财政扶贫资金
包括: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是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供应到农村扶贫的各个方面。
2、扶贫信贷资金
主要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或“扶贫互助组织”的贷款。
3、农民、农村小企业入“社”及村民入“组”缴纳的资金
即农民、农村小企业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所交的入股资金以及村民加入“扶贫互助组织”所缴纳的互助金。
4、社会捐赠资金
包括:个人捐赠的资金、企业捐赠的资金、福利彩票的扶贫资金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赠的对口帮扶资金等。
㈣ 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有哪些成功案例
在偏远山区,山多地少,信息闭塞,种植技术水平低、销售渠道缺乏等条件限制着农业的发展,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利用现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深度应用给山区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思路。
在2017年河池东兰县和都安县扶贫项目中,慧云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管理,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种植新型葡萄,让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通过出租家中闲置的土地拿到租金,在家门口就业种植葡萄,不仅不用远离家乡,还可以有富余!预计到2018年葡萄成熟的时候,还会有一笔不错的分红收入。
慧云信息利用自主开发的标准化生产服务平台,在广西河池东兰县和都安县将葡萄种植最佳实践通过数学模型构建为标准化生产体系,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当地种植基地复制分析一流农技专家的经验技术,进行智能化农技指导,在专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扩大专家服务的面积和效率,让从未进行过葡萄种植的农户也能种出高品质葡萄;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产销高效对接,整合了线下与线上销售渠道网络,与百果园、鑫荣懋等知名生鲜连锁品牌合作,根据葡萄的果品等级对葡萄进行收购,解决农户葡萄销路狭窄问题,避免产品滞销,有效保障农民的收益。
㈤ 精准扶贫乡村名单如何查询
方法步骤
1、到村委会申请查阅上报以及公示的列入本次扶贫的贫困户名单
2、到村委会上级乡镇政府扶贫办申请查阅村委上报的本村贫困户名单。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5)乡村扶贫扩展阅读
所谓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而言的,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目前,我国贫困面大幅缩小,剩下的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地方,同样的投入很难再有之前的产出,“减贫效应”递减要求扶贫必须向精准扶贫转变。
参考资料:网络-精准扶贫
㈥ 农村扶贫有什么项目,怎么扶贫的
《扶贫手册》,国务院统一印发的。国务院扶贫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发〔2014〕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农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根据《中共中央公厅国务院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发〔2013〕25号)精神,按照全国扶贫工作座谈会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要求,我起草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指标体系和解释将另行印发。一、工作目标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2014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电子信息档案,并向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㈦ 农村扶贫有什么好方法
(一)着力抓好产业发展。要在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短期增收、长效致富的目标基础上,根据每一户的特点、意向,发展符合实际的产业。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在集镇周边的可以种植蔬菜,饲养鸡、羊等,向集镇销售;气候适宜的可以发展葡萄、柑橘等水果以及药材种植。并在巩固抓好以银杏、魔芋、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带动贫困户持续发展。巩固现已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果。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好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争取更多更好的扶贫项目落户清太坪。并不断强化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投资的科学统筹和整体调度,充分发挥项目的应有效益。充分发挥行业的、专项的、社会的扶贫积极性,搞好社会扶贫工作大合唱。
(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房、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以通畅工程为主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确保各村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公路通组率达100%,公路入户率达95%以上。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和农网改造工程,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做好危房改造及扶贫搬迁工作,改善扶贫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着力抓好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按照湖北省扶贫办六个管理办法,着力抓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扶贫互助社、贷款贴息及小额项目等工作,抓好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产业第一,能力之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脱贫到户”的思路,把整村推进工作和专项扶贫政策到户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重点贫困村为平台,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和扶持特色致富产业,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为重点,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贫困村经济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五)着力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一是真正把情况搞清楚,了解人民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所思所盼。二是扎实地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堡垒,抓好党建促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践证明,村级党组织班子战斗力强的扶贫开发工作相对做的好一些,班子战斗力弱工作相对做的差一些。三是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真正的扶贫效益。四是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招商引资的力度,搞好社会扶贫大合唱。五是对扶贫开发项目实行精准化管理、科学管理。六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人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变为自觉行动。
㈧ 我国农村扶贫的方式有哪些
我国农村扶贫的方式有: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
㈨ 农村扶贫项目有哪些
2018年政府针对农村的扶贫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农民就近就业补贴。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生计问题,国家给予了就业性的扶持,支持农民百姓选择就近就业。比如选择在当地的种菌大棚工作,大型养鸡场就业,还有公路绿化和养护。
2.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3.农村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2)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㈩ 农村有哪些扶贫项目
2018年农村扶贫项目:
一、就近就业补贴
为解决贫农村困农民的生计问题,国家给予就业性的扶持,帮助他们就近就业比如选聘他们在当地的种菌大棚工作。大型养鸡场就业,还有公路绿化。
二、教育补贴
国家对农村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补贴力度很大,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三、九种大病专项救治补贴
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可以享受专项救治补贴了,主要包括这九种大病:、直肠癌、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四、整村推进
整村推进是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项扶贫措施。主要是集中资金、综合扶持,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整体推动贫困村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整村推进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村内修建道路、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沟渠、兴建沼气、推广种植、养殖项目等。
五、产业扶贫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引资主要领域有:边境商贸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开采、水能发电、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
(10)乡村扶贫扩展阅读: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贫困户生存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