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内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的效益效率性、报告(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可靠性及企业的合法合规性三大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因此销售折让的审批流程既是企业内控的要求,又是财务税务审计的需要。
㈡ 公司没有税务会计岗,从内控角度讲有什么风险
因为税法与会计之间存在差异,在处理问题上会计允许,可能税法不允许,这样就导致 税务稽查时候产生 罚款之类的 风险!
㈢ 财政局、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没有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
国家税务总局没有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于2008年6月28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㈣ 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什么特点
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属于财税社会服务经营组织,其组织结构相对生产、经营企业组织简单。服务机构的内部控制贯穿于销售服务单一的经营管理过程;生产、经营企业内部控制贯穿在整个生产、经营的产供销各环节的系统管理。
㈤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浅谈如何加强增值税管理
深化内控管理制度改革,是新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特别是在税务制度改革的当前,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已有一段时间了,这不仅是税种的调整,税率的变化,也是要求企业重塑内控的流程,防范税务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税务制度,提高增值税管理,十分重要,针对目前企业增值税管理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以内控管理为目标的制度建设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原则,要求规范制度管理和流程再造。国家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在发票的开具上有一整套完善的税控开票系统,这是外部环境。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应基于内控管理为目标,不断地完善制度建设,夯实良好的内外环境。一方面,新的税制制度,强调现代企业要适应新的制度要求,强化增值税管理;另一方面,要重视制度建设,依托制度强化内控管理。
从内部环境来说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一整套,针对增值税发票开具的内部管理制度。首先,企业组织人员进行“营改增”的内部培训,修订完善业务管理流程,编制税收管理指引,增设增值税管理岗位和人员,及时接受税务机关的指导。其次,规范增值税发票的取得、保管、开具、存档、缴销管理;明确涉税事项的计算、申报、认证、抵扣、和申报等工作,确保增值税发票合规合法。
二、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加强票据的内部控制环节
国家将征收营业税的企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是国家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何运用好这个政策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企业“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依据当期销项税减当期进项税后,有余额则需缴纳增值税,因而销项税发票的开具和进项税发票的取得就成为重要的控制环节了。也就是说,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是加强票据内控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适应营改增改革的有力保障。
因此,企业能否够取得进项税发票对企业税负影响是很大的,这样就要求企业在材料采购、对外服务时,要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司,同时还要注意进项税发票取得时的时间,避免出现集中抵扣或无抵扣的现象。
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增值税发票开具上制定了严格开票机制,设计出符合本单位内容流程申请表,明确开票手续。特别是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的退换管理。增值税发票是由税务机关提供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因此,退换增值税发票的手续十分繁琐,所以要建立起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对已开出的增值税发票无正当理由、手续不齐全、超过180天的不得退换、特别强调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重新开具增值税发票。这样才能从制度上规范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从而降低税务风险。
三、根据内控要求建立健全税务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
企业要建立增值税票据管理系统,以信息化为手段,按内部控制的要求,优化业务流程,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合同收入的确认,销项税额的计算结合起来,把进项税发票的认证、抵扣、应纳税额的计算及涉税的支出结合起来,实现票据、采购、核算、纳税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税务风险。建立增值税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控制增值税业务流程,实现财务、税务、业务的协同管理,进而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增值税管理。
四、以“营改增”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税收筹划
企业税负的减轻,从不同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从长远的角度看,“营改增”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营改增”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当合理地利用相关政策,结合销项税、进项税、抵扣时间等实际情况,制订出最优税收筹方案,从而达到进一步减轻税负的目的。
如高校或科研院所可以按照科研项目进行值增税的管理,因为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已经确认是否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是否可以抵扣,因此,在建立科研项目时就将能否抵税的标识嵌入到科研项目名称中,这样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科研项目信息来判断是否是抵税,从而为以后的财务核算和税收筹划奠定基础,做到科研项目纳税与抵扣相匹配,降低企业税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对企业来说增值税发票管理要形成真正的一套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全方位的控制,同时,风险管控的手段要与时俱进,要关注到发票控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切实做到全过程控制,即内部控制的原则要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风险管控应确保全面性、有效性,为增值发票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并且科学规避风险,提高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基于内部控制角度,谈增值税管理,强调管理内控机制的建立,强化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适应。从建立健全税务管理系统入手,从完善税收筹划出发,搭建更加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制度,确保科学有效的增值税管理。
㈥ 内控风险管理师与企业风险管理师哪个好
当然是企业风险管理师了,这个是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注册的,国家都承认,你说呢?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ERM 证书在2005年12月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部)注册认可,也就是说它的定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认可度最高的一类证书。
而且现在注会都考呢,因为企业风险评估报告签字权要有转移趋势,要从注会手里转移到风险管理师手里,所以说含金量大大的。
现在好多公司招聘风险管理师的时候,应聘要求里面就明确要求了“必须具备企业风险管理相关资格”或者“必须持有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证书”,这也足够说明问题了,因为这个证书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双赢的,所以还是考它比较靠谱。现在这个证书的授权机构不多,所以如果要考试和培训得好好把把关,要找的话可以找像融仕国际这样的,起码有保障,钱不白花啊。
像是内控那个就是打了个幌子,有的还以企业风险管理师名义招生呢,你说呢?
㈦ 税务机关在对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问题
这问题有点大,建议看下下面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从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其制度设计原则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思路基本一致,遵循五大原则。
全面、合法原则。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基于法律文件、行业内的准则规范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确保其合法性。若企业的制度设计违背了法律规定,那么内部控制的运行将会失效,从而造成企业的不良发展,使其陷入困境。其次,税务风险管理需要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次和过程当中。从层次方面来看,企业中的每一员工都需要受到内部控制的制约,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遵守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从过程方面来说,企业应当对其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加以控制,包括计划、决定、执行、监督和反馈等,保证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制衡原则。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在业务流程、权限分配、机构设置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同时企业还需要兼顾运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监督检查部门持续保持良好的独立性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中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企业中各个层级的职员都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利。制衡原则具体包括授权和牵制原则。
牵制原则是指在设计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时,任一事项的完成都必须由相互制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来完成。授权原则要求企业在基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具体操作规章手续,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赋予每个职工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
协调配合原则。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协调配合原则。为了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的发生,税务风险控制活动必须与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各方面协调同步的工作,从而降低企业内耗,确保企业运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了使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工作顺利运行,其基础是协调配合原则。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流畅性为协调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倘若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与相关人员之间沟通不顺畅,那么控制活动即使设计了再清晰的目标和措施也无济于事——因为信息不畅会直接影响责任人不能与相关部门沟通达成一致,从而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保证信息交流与沟通流畅的前提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要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实行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争取低成本高收益的控制效果。企业为了保证在经营过程中收益大于其成本,体现税务风险管理的价值,应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若企业实施税务风险控制活动的花费大于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那么该控制活动是不经济的。企业成本应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且只有在风险控制方案耗费的成本低于其能获得的收入时,该风险控制方案才是合理、可行性的。
重点监控原则。对企业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进行控制,即为企业的重点监控原则。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时应对其投入大量精力,影响范围广的重要点进行把握,对影响程度有限的一般控制点无须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去控制。通过分析企业涉税过程中的关键税种,对其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发现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税务风险,通过及时采取应对控制措施,对其进行重点监控。
㈧ 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如何建立
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制度规范,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有关部门应尽快将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纳入国家法律范畴,使大企业在处理内部税务风险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税务机关在开展对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有明确的执法依据。
二、提升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组织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于行业跨度大和涉税事务复杂的大企业设立相对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对于经营行业比较单一、涉税事务较复杂的大企业成立税务风险管理组,隶属于财务部。对于经营行业比较单一、涉税事务较简单的大企业设置税务总监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三、积极发挥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在自愿、平等、公开、互信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与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共同承诺税企双方合作防控税务风险。税企双方确定税收遵从协议签订意愿后,依序进行共同磋商、起草协议文本、签订协议等工作程序。税务机关通过掌握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内部审计等不同岗位职责,帮助企业了解税收风险相关知识,并通过对人员培训,使其熟悉潜在税收风险及如何应对。
㈨ 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风险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风险的种类包括:
一、市场风险: 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之风险,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二、信用风险:交易对手无力偿付货款、或恶意倒闭致求偿无门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影响企业资金调度能力之风险,如负债管理、资产变现性、紧急流动应变能力。
四、作业风险:作业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对企业造成之风险,如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作业执行发生疏漏、内部控制未落实。
五、法律风险:契约之完备与有效与否对企业可能产生之风险,如承作业务之适法性、外文契约及外国法令之认知。
六、会计风险:会计处理与税务对企业盈亏可能产生之风险,如帐务处理之妥适性、合法性、税务咨询及处理是否完备。
七、资讯风险:资讯系统之安控、运作、备援失当导致企业之风险,如系统障碍、当机、资料消灭,安全防护或电脑病毒预防与处理等。
八、策略风险:于竞争环境中,企业选择市场利基或核心产品失当的风险。 风险管理原则:
1、强调事前管理。
2、数量化佐证以衡量风险程度。
3、预设最坏的情境。
4、模拟评估。
5、弹性化调整。
对于风险管理政策,应明文订定营业策略或方针、业务计划、内控与稽核制度,建立风险部位限额呈报董事会核定,评估执行绩效并适时检讨修正。
㈩ 大中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自查
最新税收政策解析与税务稽查应对策略及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实务高层研讨会(北京)主题: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实务操作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要求
1.中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国资委的规定、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的规定、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鉴证指引
2.中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应该坚持的原则案例:
内部控制失败导致的企业失败
二、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与具体实施——由救火式的制度弥补到基于风险的制度建设
1.描述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2.设定内部控制的一级目标
3.内部控制目标的细化分解
4.常见导致企业风险的不利事项
5.常用的识别风险事项的方法
6.评估风险事项的风险程度和损失程度
7.常见的风险应对方法有哪些?
8.风险控制程序的描述、评价、优化和固化
9.内部经营活动的控制:
(1)销售及收款环节
(2)采购及付款环节
(3)生产环节
(4)固定资产管理、存货
(5)货币资金管理
(6)关联交易
(7)担保与融资
(8)投资环节
(9)研发环节
(10)人事管理
(1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的内部控制
10.公司其他重要事项的控制:
(1)对附属公司
(2)对重大投资、对外担保
(3)对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
(5)信息披露
(6)其他专项风险的内部控制
11.内部控制的控制点流程图、流程文件12.内部控制的缺陷汇总、评估和改进案例:
某企业销售与应收业务内控目标的确定与分解案例:
某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事项的风险评估策略与应对方法案例:
某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程序的描述、评价、优化与固化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运行与监督
1.流程管理要求内部控制必须有一个牵头负责部门
2.内部控制部门的功能定位
3.流程考核的方法
4.相关部门中内部控制监控岗位的设置
5.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项目、时间、程序及方法;
6.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的必备事项7.动态修正风险事项、控制流程
8.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激励制度
9.形成年度内部控制报告案例:
某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部门设置案例:
某企业财务部门的流程考核办法
四、内部控制评价
1.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坚持的原则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3.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4.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工作成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6.撰写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关键点
五、内部审计
1.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2.内审的程序与实用文书
3.内部审计控制的重点内容
4.内审的技术方法与实战技巧
5.内部审计实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