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石楼县贫困户住房

石楼县贫困户住房

发布时间: 2020-12-25 05:15:41

Ⅰ 山西省36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靠的是什么

能够完全脱贫靠的是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实行政策,国家对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干部辛苦的劳累与付出。

Ⅱ 中国哪些地方有贫困山区

中国的贫困山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包括湖北、四川、广西、甘肃、贵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区。

贫困地区的特点如下:

1、面积广

2011年,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覆盖我国680个县,覆盖的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左右,覆盖人群大概2亿多人口。

2、在贫困地区中,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占主体,这些地区在国家整体发展当中相对脆弱。

3、贫困地区往往人口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交织

沿用传统的以开发为主的方式发展,可能会影响我国的整体生态结构。

贫困人口的特征如下:

1、分布广

从建档立卡的情况来看,贫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个县,12.8万个村。

2、既相对集中,又分散

所谓相对集中,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个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谓分散,是指除了这些集中区域外,还有1000多个县也有贫困人口。

3、在现有贫困人口当中,中西部占了大约93%,东部占百分之六点多。

4、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老年人贫困问题突出,个体特征致贫的情况也越来越凸显。

(2)石楼县贫困户住房扩展阅读

全国共有485个国家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

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格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共进行过三次。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评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中国22个省级行政区内,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数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以西藏自治区最多,其后分别为贵州省、甘肃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2年3月,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名单出炉,调出38区县,但总数不变。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Ⅲ 截止2019年6月西部地区共有多少个县摘掉贫困县帽子

贫困县摘帽标准是什么?

贫困县脱贫摘帽指的是自当地政府发布脱贫县摘帽名单之后,就表示该县不再属于贫困县,因为当地已经符合国家脱贫摘帽标准了。贫困县脱贫摘帽是按国家标准执行的,并不是当地政府说脱贫就能脱贫的,国家贫困县脱贫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评估指标,具体详情如下:

1.贫困发生率

当地贫困县摘帽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发生率高于3%的,不得退出贫困县。

2.脱贫人口错退率

当地脱贫人口错退率高于2%的,不得退出贫困县。脱贫人口错退率=抽样错退人口数/抽样脱贫人口数× 。错退人口是指收入没有稳定并没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的,还没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

3.贫困人口漏评率

当地贫困人口漏评率超过2%的,不得退出贫困县。贫困人口漏评率=调查核实的漏评人口数/抽查村未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数× 。漏评人口指的是符合国家扶贫标准,但是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村人口。

4.群众认可度

当地群众认可度低于90%的,不得退出。群众认可度=调查户中认可户数/调查总户数× 。群众认可是指调查户对脱贫攻坚政策、帮扶措施及成效、脱贫退出、干部帮扶的认可。

需注意的几个方面是,脱贫摘帽退出的县除对国家检查评估的标准进行对照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年贫困线。达到“两不然三保障”要求,即:是吃穿不愁,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义务教育阶段不因经济条件学,享受我省规定的“四重医疗”保障。

2、村组条件。需统筹考虑村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稳定支撑脱贫能力建设的特色产业和劳动技能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

3、县域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贫现如今,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贫困县也越来越少了,20个省区市贫困县已全部摘帽也预示着今后中国再无贫困县!

Ⅳ 22省份扶贫有哪些省

有扶贫任务省份分别有西藏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山西省、青海省、黑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海南省和江西省等22个省。

西藏自治区(贫困县69个):堆龙德庆区、达孜区、林周县、尼木县、当雄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桑珠孜区、南木林县、江孜县、定日县、萨迦县、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白朗县、仁布县、康马县、定结县。

仲巴县、吉隆县、聂拉木县、萨嘎县、岗巴县、察雅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八宿县、类乌齐县、米林县、墨脱县、察隅县、波密县、朗县。

(4)石楼县贫困户住房扩展阅读:

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第二,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阶段一,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Ⅳ 我是贫困户。怎么。什么待遇洋没有呢,亲你们好好的。把石楼县的胆管的查查吧

贫困户是有一定标准的,按当地规定认定,认定后才会有一定的待遇,如自己认为符合你可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解决。

Ⅵ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有哪些文化习俗

9.生辰寿嘏 小孩过生日,老人祝寿嘏,旧时以男性为重。富家摆阔气,小康之家有所表示,贫困家庭有心无力。一般男孩子第一、二、三个生日过得隆重,亲朋送礼,主家待饭,吃油糕,长面条。沿黄河一带,十二岁过得更隆重。老人逢六十、七十、八十岁为大寿,岁数越大越隆重,个别的鼓乐相助,儿女亲朋送寿衣、寿礼、寿桃、寿面,跪拜祝贺;寿星家盛餐招待,回礼答谢。旧社会官宦豪绅祝寿嘏为勒索良机,滥发寿贴,收礼敛财。

喜庆吉日 合木。老人年龄到六十开外,儿女们要经做棺木。完工那天,称为合木,儿女们要庆贺,表示孝心。

合龙口,修建房屋合顶时,拉鞭放炮,张贴对联,表示庆贺。同时备好饭菜招待工匠。

乔迁之喜。家户搬进新窑或新房时,放鞭炮,贴对联,亲朋邻里前往庆贺,馈赠礼金、礼物,主要设宴招待,俗称暖窑。

开业庆贺。新办商店、厂矿开业之日,装璜一新,鼓乐吹奏,张贴对联,拉鞭放炮。有关业务单位、同行同业和亲朋好友前往贺喜,馈赠礼品、礼金、花镜、挂幛;主家设盛宴招待,回赠纪念品。

解放初期和实行义务兵役制头几年,青年应征入伍时,当地政府和全村群众集会欢送。锣鼓喧天,披红挂花,家族近亲送礼祝贺。八十年代,向高考中榜的学生及其家庭进行道喜祝贺,送礼资助,已成新风。
10.讣闻报丧 新中国建立前,丧葬习俗颇为繁琐复杂。长辈死亡,富豪人家发讣闻,在白纸上将故者的生年死日时分及出殡日期写明,分送亲友;一般平民百姓则由孝子身穿孝服,赴亲友家叩头报丧,并请如期参与丧礼。

入殓 人死后先将衣衾棺木备齐,暂放床上,候亲属娘舅辈到后,方能入殓封棺。死者遗体穿着,富家绸缎衣裤、男袍女裙、鞋帽、内衣等五身,不许结扣,口含金或银质小钱(小元宝样儿);贫寒之家只穿布衣两三身不等,口含铜质小钱一枚。每个儿女给棺木的七星板上铺麻丝各一条,面部盖麻纸一张。儿女齐集后,将遗体放入棺内。

祭悼 入殓之后,搭灵棚祭悼。男女孝子全身白孝衣,守护灵前。亲友上素馔祭奠。富户和小康之家,于前三日开吊,亲友吊奠,僧道诵经,鼓乐举衷,并设有礼房。亲戚按远近为序上香焚纸,献供品。迎祭时,先是本族,谓“堂祭”,后是外祖、娘亲,再是姑、姨、姐、妹。朋友不分远近。随到随祭。

发引 即出殡,起丧抬棺上坟。僧道鼓乐导引,后随纸人、纸轿、纸马、金山、银山等陪葬纸扎。孝子以白布躬身索引棺材,富者16人抬,一般人家8人抬,亲朋家族尾随棺后。亲朋和僧道只送出村外,儿孙送上坟地安葬。

安葬 安葬前几天要先打好坟墓。择吉地挖土坑八九尽深。再挖小窑一孔。安葬时,将灵柩下坑入小窑,用土掩埋,堆成圆墓。

服三 葬后三天,上坟祭奠,叫服三,俗称暖窑。当日,死者儿女及近亲上墓,用香油炸油糕或馒片祭奠,烧化楼、台、亭、阁、院墙等纸扎,表示已为死者安置了舒适的住处,是件喜事,不动哭声。

过七 从死者寿始之日起,要举行七个七日祭奠。头七、三七、五七较为隆重。亲友携儿带女上坟悼祭。直系亲属准备素馔(用白面蒸成桃、佛手、猪、羊等),一套16个、22个或48个不等。此后,还有百日、周年等悼祭活动。

寄埋 即临时埋葬暂不入坟。一种是死者上有父辈或祖辈健在,坟中无法定穴,只得寄埋;另一种是夫妻死亡一人,另一人健在,不能入坟定穴;再一种是由于“坟不空”、“日主不好”等原因,当年不能入坟。寄埋多在靠坡靠崖的自然穴洞或废弃山圈之内。寄埋时间长短不等。

合葬 夫妇同入正穴为合葬,俗称“上山”,就是上祖坟。事主请阴阳先生择定良辰吉日,设灵堂隆重祭奠三天,然后进行合葬。

少亡与夭折不入坟。12岁以下死者,不能打墓入坟,将尸体垒在土洞或石崖内。两岁以下幼儿死亡不装棺,用谷草包裹弃于荒野。

殡葬革新 新中国建立后,倡导殡葬革新。一些封建迷信和繁琐的旧习俗有所革除,丧事贫富的悬殊大为缩小。工作人员病故开追悼会,送花圈致哀。农村也简单从事,再不杀猪宰羊大肆挥霍,只用香表供奉一天,即行殡葬。但习惯势力根深蒂固,薄葬之风尚未完全形成,火葬条件亦未具备,请阴阳、请僧道等迷信做法仍在流行,仍有丧葬讲排场,摆阔气的。
11.解放前,一直沿袭着封建买卖包办婚姻。穷人一夫一妻,官宦富豪有的一夫多妻。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卜算之合,本人不能自主。世世代代有不少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和美满婚姻,被这种封建迷信习俗无情拆散,酿成悲剧。

联婚 联婚的第一步是合婚,即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八字,经算命先生掐算,凡合婚者,方可商谈婚事。然后经媒人多次往来说合,双方认定了婚事,便由男女两家各书庚贴,互相交换,便为订婚。接着是下贴,亦称送期,即由男方择定迎娶吉日,着媒人携带彩礼及金银首饰,用全贴知会女家。用单红贴通告戚友。

嫁娶 历代相传,礼仪繁多,富户以豪华为荣,穷家则力求俭朴,但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一般时经三天;吉日头一天,亲朋来临,晚上鼓乐吹奏。吉日当天,男家备彩轿鼓乐,由新郎和主要亲戚组成的伴郎往女家迎娶;女家备酒席款待,送新郎上轿;迎到男家后,设香案,拜天地,入洞房,亲朋贺喜。其间,有赶场凑热闹行乞的人,在新娘下轿时唱喜词。较为流行的喜词是:“迟不来,早不来,新人下轿我便来。庆喜来,贺喜来,空中撒过福气来;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摇钱树,四撒聚宝盆,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大顺,七撒七子团圆,八撒八仙过海,九撒九凤朝阳,十撒十全十美。喜酒喜菜,恭喜发财”。晚饭后,由平辈亲朋闹洞房。吉日第二天,新郎新娘偕往女家,谓之回门。新女婿向岳家长辈叩拜,岳家特优接待,并备礼物相送,当日双双返回。新娘在婆家住九天后,再回娘家住九天,谓之回九或住九。

此外,另有几种其它形式的婚事:

童养媳 多为穷苦人家养活不起女儿或娶不起媳妇,经说合议定,将幼女送往男家生活,待长到十五、六岁时圆房完婚,多数不讲仪式。这是一种畸形的买卖婚姻。一般男的比女的大十几岁。童养媳受虐待歧视,大部分遭遇悲惨。

寡妇改嫁 若丈夫亡故,在封建礼教威逼之下,名门妇女要终身为夫守节,不得改嫁;一般人家,为维持生计,可另行改嫁,但改嫁者被认为不贞不节,备受鄙视、污辱和指责,并要遭受无理刁难。原公婆及家中兄弟辈要勒索高额卖身价,霸占寡妇私有衣物、嫁妆等。还要遭受流氓地痞的讹诈,甚至遭受辱毒打。因而,不烽寡妇宁可忍辱负重,悲惨偷生。不敢申言改嫁;有的走投无路,生活难熬,自寻短见。寡妇改嫁迎娶时不得骑马坐轿,不得穿红挂绿,不得响动鼓乐,不得见太阳,不得走正道,情景甚是凄惨。

招女婿(招亲·入赘) 有女无男之家,招男孩多而贫困人家的儿子为婿,继承家业,传宗接代。招女婿有两种,死招与活招;死招改名换姓,作为儿子永远继承财产,延续宗嗣;活招是不改姓名,老人下世之后,善办丧葬后事,仍回原家,所生子女为双方开门接代。社会舆论对招女婿是歧视的。

换亲 男女双方家境均属贫寒,无力为儿子娶媳妇。经媒人说合,双方的女儿互许对方儿子为婚。一切彩礼全免,婚仪简单。

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婚姻法的公布,封建迷信色彩逐渐减少,婚事程序渐行简化。父母对于儿女婚事,或不主,或半主,有些家长虽想包办,但多数拗不过儿女,包办不了,城乡普遍实现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青年恋爱成功后,请介绍人走一下形式,在男家或女家见面,称为相亲。此后,双方自由接触,互相了解,增进感情。成熟后,男家送聘礼订婚,一般是送时髦服饰数件,现金若干。送彩礼的习俗仍然存在,即给女方家长送现金,一般为三五百元,多数是自愿相送,明言索要的不多,不受彩礼的也不多。订婚后,达到婚龄的经双方同意,领取结婚证书,然后择日举行结婚仪式,始成夫妇。结婚礼仪,50年代初先在机关干部中推行新式结婚。1951年县政府干部张良珍同白凤英结婚时,由县长郭英贤主持婚礼,主婚人、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机关全体同志都来祝贺。大家欢聚一堂,只以清茶、香烟、喜糖、瓜子待客。郭英贤县长当场赠送藏头贺诗一首:“良辰吉日双行礼,珍肴美味待来宾;凤鹤落在庭堂上,英勇战斗比输赢。”从此,机关干部都仍效这种既简朴又热烈的婚礼仪式。农村结婚仪式也比旧时简朴多了。1959年,城关公社在农田建设工地上,为12对男女青年举办集体婚礼,铁锹、平车作为嫁妆。结婚坐轿子已绝迹,50年代骑马,60年代坐马车或骑自行车,70年代以后多乘坐汽车,后来又举旅行结婚。入赘女婿不再受社会的歧视,反而受到鼓励称赞。所生子女之姓氏,可随父、亦可随母。寡妇再婚已成自然,再不受干涉、鄙视。童养媳已经绝迹。唯80年代以来,大操大办抬头,婚礼愈来愈重。

12炊餐具 炊具有炉灶、通条、煤锨、火钳等。吹风,旧时为木制手拉风箱、手摇吹风,现有电吹风机。县城已有个别户使用煤气灶。做饭烧水均用铁锅,有大小之分,大锅蒸煮用,小锅做菜。大锅口径,大小不等,视家中人口多寡而置。近年来又有铝锅和不锈钢锅。过去农家普遍使用 壶,用业烧少量开水。其余有勺子、笊蓠、铁匙、盆盔、水瓢、菜刀、案板、擀面杖等。水瓢、勺子、笊篱过去多系木质或铜铁所制,近年来使用铝制品。贮存粮油,多用陶瓷瓮、缸、坛、罐之类。餐具主要有碗、筷、盘、匙等。酒具有壶、盅、杯。茶具有盘、壶、杯等。过去一般人使用均系笨重丑陋的粗瓷。只有富家才有细瓷器。近年来,大部器皿系细瓷、搪瓷、玻璃、塑料或铝制品,有些户购置了时新酒具、茶具,小巧精致,轻便耐用。

卧具 石楼人喜欢睡火炕。炕上铺苇席,一般人家还有羊毛毡、牛毛毯,一人一褥、一被、一枕。富豪人家绸缎被褥,绣花靠枕,夏有凉席,冬有皮褥。贫寒者有被无褥,甚至两三人合盖一块破被。近年来,普遍在炕上铺花漆布,羊毛毡,人人有被、有褥、有毯。被褥面有绸缎的、哔叽的,肉絮新棉,柔软舒适。城镇青年喜欢睡床,过去多是单人木床,现时多为双人木床,上铺床垫。不少户有了席梦思、沙发床,冬天还有用电褥的。

家具 过去,家用木器有衣柜、木箱、厨柜、方桌、椅子、方凳、条凳,样式笨拙,油漆粗糙,但结实耐用。近年来,木制用具不断更新,家庭中改用立柜、平柜、梳妆台、写字台、缝纫机、沙发、茶几、床头柜、圆桌、皮箱等。城镇有些户有了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录音机、石英钟、电子琴等高档现代用品。

工具 一般居民住户,还备有日常生活中手头离不开的器具用品,如知筐箩、簸箕、水桶、扁担、秤、斗、筛箩、条帚、扫帚以及篾、梳、镜、瓶、笔、墨、纸、砚等。

13.旧时道路崎岖,行路唯靠两条腿,妇女、老人则以毛驴代步,少数富豪近则骑骡马,远则坐架窝,偶有头面人物坐轿车,也只限于县城附近十几里内。30年代,开始有了自行车,但数量极少。50年代以后,自行车遍及千家万户,成为主要交通工具。80年代,开始有了摩托车,农村小四轮逐年增多,所有乡镇所在地及一些大村庄开通了班车路线,外出行旅颇为方便。然而,不少老年人旧习难改,若路途不远,力所能及,宁步行,不坐车。
14.本县民间住室以窑洞为主。据考古证实,新石器中晚期就有人类在境内依山傍水凿穴居住,逐渐演变为土石窑洞。特点是省工省料,易于构筑,冬暖夏凉,四季宜人,至今仍为广大农民所喜爱。

民国及其以前,贫苦农户选择凹形地势,打土窑一、二孔,窑两侧挖若干小窑洞,喂养牲畜和储藏粮草。自给自足农户,选择向阳、出路好、场面宽阔的地址打土窑,窑面用块石砌筑,叫“土窑石接口”。窑面顶上用石板压沿,或者用椽子、秸杆、灰泥筑卷棚,遮阳防雨。一宅三、五孔主窑,两侧修若干对称小窑,并修筑围墙、大门。官宦富翁家砖(石)结构,窑房并存。城关镇殿底峪村郑氏,清代为官,在缓坡上分筑上、中、下三院。上院正面五孔砖窑,东西两侧各砖房三间,台阶、栏栅俱全,为主人夫妇起居之所;中院正面五孔砖窑,两侧各砖窑三孔,系子媳居住;下窑为石窑,亦正面五孔,两侧各三孔,为仆役人等居所。上中两院大门宽阔,并筑有屏门。贵客到开大门相迎,素日由旁门出入。此建筑为一般富户的典型居舍。沿黄河一带住房模式别具一格。多数户筑有土石结构正窑三至五孔,两侧有小窑数孔。正窑对面中间为大门,两旁各有二至三小间隔棚,一般总长六至十米,分两层,高五至六米:下层为畜圈、草房,向内筑有牲口食槽,两侧为土坯墙;上层为晒枣棚,棚顶用瓦片或麦草抹泥加盖,四面用荆条、柳条或酸枣条编成篱笆围栏,防止飞鸟啄食红枣。

1952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民宅建筑逐年增多。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不论城镇乡村,民居条件发送得很快,新建筑绝大多数是砖木结构。城镇以平房为主,农村多为砖窑,一宅一院,四间(孔)成套。建材除砖石白灰外,不少人家用上了水泥、钢筋、预制板、铁门窗等现代建筑材料,水刷面贴瓷砖,油漆门窗大玻璃,舒适明亮。有的户还设置土暖气、卫生间。室内陈设求新求美,除大件新式家俱和家用电器外,还有字画、照片、盆景、小装饰品、小工艺品,根据主人的审美情趣,或雅或俗,或土或洋,五颜六色,生气盎然。在院落的布局和利用上,过去说:“四六不成材”,修窑建屋,不是三间就是五间;现令为居住方便,一宅多为四间或六间。过去说:“院内不载开花的树”,只种些花花草草,或者什么也不种;当今注重庭院经济,院内普遍栽有苹果、黄梨、葡萄等树木,种上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家家成了花果园。花卉由池栽改为盆栽,夏放院、冬回屋,一年四季花花绿绿春常在
15.县人饮食简约。旧时饮食习惯:一是重主食,轻副食。以粮为主,鲜菜稀少。逢时过节有些肉食,也只是喜吃羊肉,少吃猪肉、鸡肉、牛肉,不吃驴肉,没有鱼肉。二是重午饭,轻晚饭。三是粮菜混作,粗作粗吃。平时吃白面、肉食极少,即便吃一点,也是肉烩菜、大菜馍足矣。或者是开水煮羊肉,加点食盐花椒面,熟烹葱花油,下入面条或面片,很少炖、炒、煎、炸、烙。日常饮食,农忙季节一日三餐,农闲两餐度日。一般户早饭是玉茭面、谷面、糜子面窝头或团子(玉茭面或者糜子面拍成,状似芴板,重者一个有半斤多),小米稀饭;午饭为高梁米饭或豆面条、豆面抿角、杂面条,煮南瓜、豆色、山药蛋,泡小米捞饭;晚饭为和子饭(又称咸饭、杂饭),由小米、钱钱(黄豆煮成半熟,捣成扁片)、豆面、南瓜、豆角、山药蛋混煮而成,说干不干,说稀不稀。三餐俱以米面为主,夏季佐以野菜,冬季家家有咸菜、酸菜(用白萝卜、蔓菁、甜苣腌制而成)。调味品仅有盐和干辣椒面,沿黄河一带有芝麻面。新中国建立之前,劳动人民饮食水平极为低下,一般家户但求一饱。贫苦农民食不果腹,常年吞糠咽菜,春夏之际,采食柳芽、树叶、槐花、榆钱、甜苣、灰菜。逢年过节也只能勉强吃一顿白面饺子(俗称扁食)。

新中国建立以后,饮食水平明显提高,除60年代初困难时期外,基本上可以吃饱肚子。80年代以来,由吃饱逐渐转向吃好,粗吃变为细吃,细粮比例、食油用量、副食消费水平增长很快,开始讲究烹饪技艺,佐料调味,营养成分和饮食卫生。城镇居民以白面为主食,辅以大米、小米,间忽吃点玉米面、豆面以调剂口味;农村居民白面成为家常便饭。在城镇,各种肉食、鲜蛋和应时青菜常年上市,不少家庭每顿午饭要炒几个菜,有宾客来访或喜庆吉日,摆上十来道菜,有鸡有鱼有酒,夏季还有啤酒和饮料。农村大部分人家油、肉、蛋增多,有客必有酒。干菜野菜吃得少了。
17.民国及其以前,不论城乡居民,衣着多以自织粗布手工缝制。夏天,老年男人一身白,老年妇女白衫黑裤,青壮男子白衫灰裤,青年妇女花格格衫、灰兰色裤。冬天,老人和妇女多穿偏襟棉袄,青壮男子多穿对补襟棉袄,棉裤多是深裆黑、灰、兰,下扎腿带。成年人束白布腰带或牛毛腰带,并备有老羊皮袄、棉坎肩度冬。男人无论单棉,上衣长不过臀,裤子宽松肥大。青年女子衣着比较合身紧俏。不论男女,夏季不戴帽子,下田耕作戴自编麦秸草帽,或罩以粗布白手巾或白色蓝边毛巾。冬季男子多戴核桃帽,妇女裹头巾。鞋是麻绳纳底,黑布配面,有方口、圆口和牛鼻子鞋,青年女子也穿花鞋、红鞋。穷苦人家“老虎下山一张皮”,夏改单,冬改棉,褴褛不堪,衣不遮体。富裕之家,以穿市布(洋布)为荣。官宦富豪身穿绸缎,长袍、马褂、礼帽。抗日战争以后,一般学生和公职人员逐渐穿学生服、中山服和流行便服。

新中国建立之初,服饰变化不大。50年代自纺土布逐步淘汰。60年代,服装品类增多,时样成衣成鞋随地可买,贫富、城乡之间的衣着差距已不明显。“文化大革命”期间,时行军装,不论男女,不分职业、年龄,不是军衣式,便是干部装,青着黄,老着兰。80年代服饰大改观,中式、西装、茄克、风雪衣、牛仔裤、蝙蝠衫、连衣裙、超短裙、凉鞋、拖鞋、旅游鞋、高跟鞋,五花八门、五颜六色,淡雅的、鲜艳的,新潮的、传统的,争奇斗妍,各领风骚。衣着逐渐高档美化,反映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生活提高,精神振奋,民心欢畅向上。
18.本县历史悠久,地处深山僻壤,自古养成了朴实敦厚,勤俭耐劳的民性。县人性情温顺,待人纯真。不逞强,不蛮横,不取巧。不尚空谈,不善实际。沉静寡言,言而有信。处世谨慎小心,办事诚笃可靠。境少游惰之男,邑多贤惠之妇。富不骄奢,穷不嫌乡。依乡恋家,极少外出。短于谋略,怯于开拓。宽厚有余,机警不足。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土中求生,少事它业。

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传播,文化的提高,知识的增多,社会风气潜移默化。民性中的优良传统等到了继承和发扬,带有封建礼教、封闭自守色彩的糟粕,不断改革和消除。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心胸大开,民智大长,愈来愈多的人走出小天地,闯进大世界,外出求知求学,经商务工,引进新业。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Ⅶ 山西石楼能人是如何领千余乡亲走出穷日子的

春节将至,郭玉生的心已经飞回了村里。作为山西省石楼县郭家洼村的贫困户,2017年他第一次外出打工,这一年的收入远超郭玉生的预期,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揣着鼓鼓的荷包,回家过年了。

去年,眼看着孩子上学走了,郭玉生开始重新思考起“立”的问题。

最早劝郭玉生走出去的人,就是贺长福。

20多年前,不甘于生活现状的贺长福,成为石楼县少有的几个敢于远走他乡的“打工仔”之一。

在山东青岛打工期间,他从路边的烧饼小摊开始,糊口养家。他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给人当厨师,“半年前穿补丁衣服出去、半年后打领带回来”。这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他诱惑不小,于是决定认真学厨艺,自己创业。

在青岛的多家饭店里,经过一些类似于电影中“偷师学艺”的桥段后,贺长福租下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小门店,将自己曾经学到的做山西菜的本事与山东风味相结合,开起了面食小馆,成为很早去青岛开小吃店的石楼人之一。

不久后,他惊讶地发现,其实小投入的路边小店,有时候利润不比大酒楼少。2004年,他靠开饭店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消息传回石楼,这让家乡人备受鼓舞。

“我们成立了餐饮公司,因为缺人手,家乡的亲戚朋友也陆续来帮忙招呼,挣个辛苦钱。”后来的10年,贺长福的面馆愈加红火,在青岛小有名气,他开始成立自己的连锁品牌“山西晋香贺家面”。在此过程中,跟着贺长福出来打工,或者跟随他前往青岛谋生计的老乡越来越多,他的餐饮生意火了,贫困山区乡亲们的就业路也越走越宽。

在外打拼多年后,今年49岁的贺长福发现,自己与故乡的联系其实更紧密了,因为自己的创业和家乡父老的脱贫产生了“共鸣”。

“在村里时,靠天种地吃饭,收成好了一年就是数万元;如今跟着老贺出来干,上了保险,管吃管住1年还净收入3万多元,今天全给家里打回去了。”郭玉生觉得自己“选择对了”。

在郭玉生看来,跟着老贺出来打工,自己不光学了做饭的手艺,还第一次见到了海的广阔,很震撼。

“我和老贺商量了,下一步条件成熟,把媳妇也带过来一起干,两个人1年收入六七万元,既能旅游,又能挣钱。”郭玉生笑着说。

“我们企业也因此不断壮大,渐渐树立起自己的口碑。”贺长福说。在他和一批石楼籍创业者的影响下,一批批石楼农民前往青岛打工,其中石楼县小蒜镇贺家洼、前坡、韩家山等5个村庄有近一半的劳力都进入青岛餐饮服务行业。

事实上,贺长福、郭玉生的变化,都受益于政府的扶贫行动。

近年来,依托山西吕梁的“吕梁山护工”计划,石楼县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比如该县小蒜镇5个村有近半劳动力、超过两千人在青岛务工,结合自身优势,县政府针对家乡劳动力输出、就业等展开“菜单”“定单”式培训,按照学员要求定向培训。

2017年全县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的有822人,“石楼技工”培训向京东集团和北方汽修输送100余人,其中也包括贺长福等创业者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为老乡提供培训指导、劳务岗位,邀请青岛石楼籍外出创业人士、优秀务工人员作报告等。

石楼县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奖励办法,由县里出资,对外出务工超过4个月的贫困户进行奖励,对跨省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等,鼓励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护工、护理等劳务输出增加收入。2017年石楼县在青岛转移就业人员新增近500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500余人,这一群体所在村庄被当地生动地称为“黄河岸边的‘青岛村’”。

据该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县里在北京、太原、西安、青岛等石楼护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了石楼县护工(护理)跟踪服务联络部,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动向及工作状态,及时跟踪服务,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设立石楼县护理护工服务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报名、培训、就业、政策信息咨询的一条龙服务。

2017年7月16日,青岛新东方烹饪学校迎来了一批特殊学员,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中式烹调师培训班在此正式开班。贺长福代表石楼在青岛的创业人士现场发言。在此之前,贺长福就与青岛新东方培训学校合作成立了晋香贺家面劳务协作基地,先后与几家当地餐饮公司建立合作,定向输送山西籍厨师、面食师、服务员等,实现了订单式培训。

“家乡政府这么支持我们干事,令我既意外,又觉得温暖。”对于政府帮助,贺长福备受鼓舞。去年他将在青岛注册的公司迁至山西,下设石楼福海厨工劳务公司,正式搭建起了石楼人外出务工的“绿色通道”。

目前,“福海厨工”劳务公司先后在石楼县两次展开就业培训,“我们为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提供免费住所,他们可以选择在我们公司上班,也可把他介绍到别的有业务来往的企业”。贺长福认为,自己公司的口碑,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石楼创业者的形象,他想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多帮助家乡人民进行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目前,在我们公司入职超过3年的年轻人,年收入可达10万元,5年以上的店长,年薪更高。”为了跟上时代,老贺去年对公司进行了改革,所有的员工和店长全部股权化,其中有40余名老乡已经晋升为餐厅经理,年薪20万元以上,另有60余名老乡晋升为连锁店店长,年薪超过15万元。据了解,目前通过该公司培训,前往青岛就业的石楼县务工人员已有1600余人,其中在该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占到总人数约三分之一。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贺长福说,自己一直想请个能人,将石楼人在外打拼的经历记录下来,“这个事我迟早得做,这是石楼人‘闯关东’的真实故事。”

为他点赞。

Ⅷ 山西石楼能人是如何脱贫致富的

作为山西省石楼县郭家洼村的贫困户郭玉生,2017年他第一次外出打工,这一年的收入远超郭玉生的预期,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揣着鼓鼓的荷包,回家过年了。1年前,如果不是老乡贺长福动员他一起去青岛创业,他可能现在还在村里“坐困愁城”。

石楼县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奖励办法,由县里出资,对外出务工超过4个月的贫困户进行奖励,对跨省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等,鼓励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护工、护理等劳务输出增加收入。2017年石楼县在青岛转移就业人员新增近500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500余人,这一群体所在村庄被当地生动地称为“黄河岸边的‘青岛村’”。

据该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县里在北京、太原、西安、青岛等石楼护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了石楼县护工(护理)跟踪服务联络部,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动向及工作状态,及时跟踪服务,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设立石楼县护理护工服务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报名、培训、就业、政策信息咨询的一条龙服务。

目前,入职超过3年的年轻人,年收入可达10万元,5年以上的店长,年薪更高。”为了跟上时代,老贺去年对公司进行了改革,所有的员工和店长全部股权化,其中有40余名老乡已经晋升为餐厅经理,年薪20万元以上,另有60余名老乡晋升为连锁店店长,年薪超过15万元。

据了解,目前通过该公司培训,前往青岛就业的石楼县务工人员已有1600余人,其中在该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占到总人数约三分之一。这是石楼人‘闯关东’的真实故事。

Ⅸ 山西省永和地质灾害和贫困户是一回事么

折叠位置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版县境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永和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延川县一河之隔。
永和县
折叠地质
永和县以新生界第四系细砂、泥灰岩、红色土、黄土及近代冲积层为主,河谷地带为中生界三迭系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及泥岩。
折叠地貌
永和县境内山脉分为三支;县城西部一支以四十里山为最高,海拔1399米;县城东部一支地势高亢,海拔在1500米以上,茶布山海拔1524米,为县内最高峰;县境南部一支,海拔也在1500米左右;西部黄河岸畔,海拔在600米以下。

Ⅹ 中国贫困地区集中在哪贫困到什么程度

中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山区及西南、东北地区。包括甘肃地区,云南,贵州的局部山区。

其特征有: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10)石楼县贫困户住房扩展阅读

全国共有585个国家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格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共进行过三次。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评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全中国17个省级行政区内,其中以西藏自治区为最多,其后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贫困地区面临五大突出问题。

一是道路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全国交通主网干线已经基本健全,但是贫困地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村组内道路还欠账很多。

二是生产用电。现在生活用电基本解决了,但是西部贫困地区还有20%的行政村缺少加工生产所需的三相电,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

三是农村住房。目前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有补贴,但是农民自己还是要出大头,越穷的人越享受不到补贴、越盖不起房子,住房不安全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四是教育问题。山里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去上学,有的父母不得不搬到学校附近陪读。还有的贫困家庭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出现因学致贫现象。

五是医疗卫生。贫困地区缺乏医疗资源,小病扛、大病拖,最后全劳动力弄成半劳动力、半劳动力弄成没劳动力。一人得大病,全家跟着穷。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